?

新工科建設背景下地方高校設計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拓展路徑研究

2018-07-13 01:19淮陰工學院223001
大眾文藝 2018年19期
關鍵詞:工科創新型應用型

(淮陰工學院223001)

地方高校已成為我國高等教育的中堅力量,是本科教育和高層次復合創新型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地方高校發展要充分體現“地方性”,依托所在區域社會,通過科學定位,凝練特色,傳承地域文化,為區域社會發展建言獻策,走產學研相結合的道路,在與區域社會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雙贏中實現和諧發展。新工科建設背景下的地方高校,其實踐模式主要是“創新協同”,特別是應用型特質明顯的設計類專業復合創新型人才培養,更是需要不斷完善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突出國際化發展,推動產教融合,進一步吸引優質資源,推進校地融合發展,協同共建多贏的人才培養合作模式。

一、新工科建設背景下地方高校設計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拓展的必要性

長期以來,我國地方本科院校設計類專業的畢業生普遍存在著實踐動手能力弱,就業創業能力不強,需要企業進行二次培訓的現象。鑒于這種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脫節的現狀,國內許多高校藝術設計專業開始重視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的培養,在“應用型”上下功夫。借助新工科建設發展契機,推動地方高校設計類人才培養模式拓展很有必要。

1.理論價值:有利于從多元角度去考量設計類復合創新型人才培養整體效果,為豐富協同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內涵提供案例,促進地方高校設計類復合創新型人才培養突破體制機制障礙,推進校校、校政、校企、校所等之間的共建;有利于實現與區域各類創新力量的協同創新,實現高等工程教育與區域科技、經濟、文化事業的融合發展,積極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設計藝術創新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撐,實現工程專業教育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有機結合。

2.應用價值:有利于進一步深化地方高校服務面向的“地方性”屬性,明確地方高校服務區域經濟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的辦學定位,并結合自身優勢和特點培養設計類應用型人才;有利于全方位、多維度、一體化培養既具有國際視野和高度社會責任感,同時具有健全人格、創意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復合創新型設計類科技創新人才,以產生創新成果,營造創新創業文化,助推區域經濟社會發展。

二、地方高校設計類專業人才培養與新工科建設的一致性

新工科是指正在形成的或將要形成的新的工程學科,代表的是最新的產業或行業發展方向。新工科建設主要圍繞工程教育改革的新理念、新結構、新模式、新質量、新體系開展,其外部表現形式是設置和建設服務國家戰略、滿足產業需求、面向未來發展的工程學科與專業,本質是培養造就一批具有創新創業能力、跨界整合能力、高素質的各類交叉復合型卓越工程科技人才。 地方高校應借助新工科建設的契機,積極發揮高校學科、專業與地方行業產業高度匹配的優勢,立足當前校地實際,面向未來產業發展急需,加快探索和加強復合創新型人才培養。

目前,國內學者對工程教育、新工科建設、雙創型人才培養等方面進行了諸多實證研究。主要分為四類:一是加強中美比較研究、積極探索與國際接軌方面,主要分析了美國工程教育實踐在重視力度、政府引導、產學合作和科教協同方面的做法經驗,指出《華盛頓協議》與新工科建設具有內在統一性和實質等效性,提出要堅持以國際“新理念”重塑人才培養目標,以國際“新標準”構建人才培養模式,以國際“新技術”設計質量評價體系,從而將工科人才培養質量供給作為支撐我國新經濟、新產業、新業態和新技術發展的基石。 二是加強國內新工科建設頂層設計方面,主要通過對新工科的內涵與特征、新工科建設總體思路以及地方高校新工科建設的側重點等方面進行研究,指出新工科建設要結合地方高校實際,聚焦區域經濟和產業發展的重點領域以及國家層面的發展戰略,同時要聚焦在地方行業和產業當前和未來需要的學科專業上,培養適銷對路的新工科專業高層次人才,畢業生具備直接服務于新產業一線的能力與素養,成為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專門人才。三是加強對新工科建設的具體問題的研究方面,主要是結合新工科建設對地方高校新工科背景下大類專業改革以及推進新工科體系建設、工程教育認證和工程專業教育改革與發展存在的問題、破解發展瓶頸、明確辦學定位、打破學科壁壘、構建協同共建合作平臺等提出了應對舉措。四是設計類專業人才培養方面,重點通過對地方高校設計類專業創新創業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提出優化應用型工科院校設計藝術人才培養,既要遵循藝術規律,又要有工程技術特色,要重點將人才培養過程中學生綜合素質和專業實際操作能力相結合,形成設計學科與工程管理實踐緊密結合的應用型文化特征。

地方高校設計類專業人才培養與新工科建設的引領性、交融性、創新性、跨界性、發展性等主要特征高度吻合,具有一致性。地方高校要結合教育部有關新工科建設文件精神,圍繞進一步深化地方高校服務面向的“地方性”屬性,推動地方高校設計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促進地方高校設計類復合創新型人才培養,依托產教融合、學科融合、科教融合、創新創業融合,進一步完善地方院校新工科人才培養體系,提供一個面向新產業和設計類復合創新型人才培養的“產、科、教、創四位一體協同平臺”原型設計,培養具有健全人格、創意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復合創新型設計類科技創新人才,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設計藝術創新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撐。

三、新工科建設背景下地方高校設計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拓展路徑

1.創新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結合新工科體系建設,修訂完善人才培養方案,進一步擴大學生的學習自主權,實施以學生為中心的啟發式、合作式、參與式、項目式教學,強化大學生實驗、實訓、實習環節,建立實踐教學質量保障機制,優化地方高校設計類人才培養模式,實現專業群與產業鏈、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 著力從理論、實證和實踐三個層面開展深入研究,以科教融合、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為突破口,通過產教融合、研究性項目教學等途徑,積極構建有利于促進創新型人才培養的專業教學體系、實踐訓練體系、支持服務體系。

2.優化專業課程體系。依據人才培養方案,將人才培養與職業標準對接的原則,整合有關專業基礎課、專業主干課、核心課、專業技能應用和實驗實踐課,形成突出實踐能力培養的課程群、課程模塊和實習實訓教學體系,將專業教育和創業教育有機結合,把創新創業教育融入設計類專業人才培養全過程,推進實施研究性項目教學,更加專注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術技能和創新創業能力。全面分析了解當前地方高校設計類專業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脫節、學生創新創業能力不足等問題的成因,探討應用型人才培養規律和舉措,積極培養具有健全人格、創意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復合創新型設計類科技創新人才。

3.加強各類實驗實訓實習平臺建設。根據地方高校設計類專業人才培養實際需要,堅持藝工結合,以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為突破口,積極探索行業、企業參與專業建設、課程設置、人才培養,建立學校、地方、行業、企業和社區共同參與的合作辦學機制,統籌各類實踐教學資源,積極構建功能集約、資源共享、開放充分、運作高效的設計專業類或跨專業類的實習實訓實驗教學平臺。

4.積極推進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對接“華盛頓協議”國際標準,邀請權威專家就工程教育認證和工程專業教育改革與發展開展專題培訓,積極組織工業設計等藝術類專業申請教育部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實施和落實“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以認證為抓手提升專業建設水平。此外,要進一步強化與專業認證相銜接的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完善人才培養模式,使學生的認知能力、創新能力、工程實踐能力和終身學習能力顯著增強。

5.加強“雙師雙能型”教師隊伍建設。圍繞“雙師雙能型”教師隊伍建設,積極引進具有海外經歷的高層次人才,主動與國際接軌;進一步調整優化師資結構,聘請企業行業優秀技術人才、民間高技能人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等擔任專兼職指導教師;積極打造優秀教學團隊,按照地方產業發展需求,整合凝煉學科建設方向,著力引導和推動教師提高實踐能力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積極加強“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鼓勵教師提升實踐創新能力,有計劃地多渠道選送骨干教師到企業接受培訓、掛職和實踐鍛煉,組織教師參加新技術實踐教學與應用師資研修班,促進教師教育教學能力的提高和專業發展。

猜你喜歡
工科創新型應用型
“新工科”和OBE模式下的車輛工程實踐課改革
OBE模式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研究與實踐
DARPA:美國創新型機構成功實例
新工科背景下計算機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探究
學校創新型人才培養的實踐與思考
關于應用型復合人才培養的教學模式探討
智能制造“四維”創新型人才培養方案研究
應用型高校推進跨學科人才培養的路徑探索
應用型高?;旌鲜叫滦途W絡課堂教學改革
新工科背景下項目推動式教學模式的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