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飼料中有害細菌的危害及防治

2018-07-13 10:21趙夏特
中國畜牧獸醫文摘 2018年6期
關鍵詞:肉毒沙門氏菌腐敗

邰 麗 趙夏特

(1.內蒙古赤峰市飼料質量監督檢驗站,內蒙古赤峰 024000;2.安徽省合肥市中國科技大學,安徽合肥 230000)

1 概述

細菌(Bacteria)在自然界中廣泛的分布于水中、土壤中,或者與其他生物共同生活,其數量巨大,分布面廣,成為生物類群的主要組成種群之一。廣義的細菌即指無細胞膜包裹的一大類原始的單細胞生物,是用顯微鏡才能看得見的原始單細胞生物。人們常說的細菌是狹義上的概念,是指肉眼可見的細菌,所指的是原核微生物的一類,其細胞結構簡單,缺少細胞核、膜狀胞器及細胞骨架,直徑小于長度,細又短的原核生物。細菌對低溫的耐受性是極強的,在-190℃環境下存活多年,有芽孢菌可抵抗較高溫度,無芽孢菌很容易被滅活。在環境水分達到15%以上時,細菌容易生長繁殖,因此,在飼料生產過程中,水分含量的掌握對控制飼料中細菌的產生也是極為重要的。

飼料中的細菌可能來自于飼料生產,處理,加工,儲存,運輸等各個環節的外界污染,營養成分高,含油脂成分高,水分含量高的,如:植物動物作物的餅粕類飼料及原料,或由含菌物產生的飼料,如:青貯飼料,蛋白質飼料等,在消毒不到位的情況下,飼料中細菌含量不易控制地增加,其中有許多細菌可以造成飼料腐敗、變質、變色、變味,甚至產生毒素,這種變化對畜牧養殖造成極大危害。危害一般分為兩種:一種是家畜食用了被致病菌污染的飼料而患病如:沙門氏菌、志賀氏菌等;另一種是導致飼料霉敗的細菌產生分解毒素,使采食的家畜中毒,與此同時霉敗也影響了飼料的適口性,其營養價值也隨之降低。

細菌總數和大腸桿菌數一直以來是作為衡量飼料中總的細菌繁殖量的兩個重要指標。細菌總數指的是單位飼料中不考慮種類的總的細菌的個數。我國采用的細菌總數計數方法是:飼料的菌落總數。統計飼料菌落總數的意義有兩個方面:一是代表著飼料的清潔狀態,是作為一種標識,提供給生產者和使用者作為一種指導;二是可以利用菌落總數來推測制定飼料的儲存期限,以確定其耐保藏性。

大腸菌屬包括埃希氏菌屬、檸檬酸桿菌屬、腸桿菌屬和克雷伯菌屬,一般認為這些菌屬中的細菌是直接或者間接來自于人或恒溫動物的腸道、糞便或者是來自于大腸桿菌在環境中產生變異的菌種,所以若飼料中檢出大腸桿菌,則表示該飼料已受污染,因此包括我國在內的許多國家已經將大腸桿菌是否檢出作為飼料衛生質量的鑒定指標,又因為大腸桿菌在自然界中廣泛存在,大腸桿菌也作為飼料一般污染的指標,作為腸道致病菌污染飼料的指示菌種。一般腸道致病菌有志賀氏菌、沙門氏菌、肉毒梭菌、致病性大腸桿菌等。動物的致病病原菌中有極大部分是屬于沙門氏菌屬的。例如:腸炎桿菌、雞白痢沙門氏菌、豬霍亂桿菌、雞副傷寒沙門氏桿菌和雞、豬傷寒菌等。由于沙門氏菌不屬于腐敗菌,不會引起蛋白質的分解,不能產生吲唑,因此,即使飼草中該菌屬細菌大量滋生,人們也不容易從味覺或者視覺上進行識別。此類菌屬在土壤、水中可存活數日甚至數月,故在不清潔的水池中可有大量的沙門氏菌的存在。

志賀氏菌是由日本醫生、細菌學家志賀介發現的一種可導致人畜共患病的菌類,這類病菌可導致人類和靈長類生物發生細菌性痢疾,是菌性痢疾最常見的病原菌,俗稱為痢疾桿菌。多發于發展中國家。志賀氏菌可分為4個群,分別為:志賀氏痢疾桿菌,也稱為痢疾志賀氏菌;福氏痢疾桿菌,也稱為福氏志賀氏菌;鮑氏痢疾桿菌,也稱鮑氏志賀氏菌;宋內氏痢疾桿菌,也稱宋內氏志賀氏菌。這一類菌屬對酸敏感。對外界環境的抵抗力由強到弱的排序分別是:宋內氏桿菌,福氏桿菌,志賀氏痢疾桿菌。

肉毒梭菌,也稱肉毒桿菌,是一種可致命的病菌,也是毒性最強的細菌之一,該菌本身無致病力,但是在適宜的環境條件下,該菌在繁殖過程中排泄產生了肉毒毒素,這種毒素是目前公認的最強烈的一種神經外毒素。肉毒桿菌廣泛分布于自然界中,動物的糞便中偶爾檢出、土壤中??蓹z出。此類菌的芽孢桿菌抵抗力很強,耐高溫、高壓,耐酸性環境。外毒素對低溫耐受性強,堿性環境易破壞使其失去毒性。在酸性環境中不易被破壞,因此在胃酸環境中不被破壞而易被吸收。

2 對飼料的危害

飼料中的細菌所能產生的危害,大致有三個方面:一是細菌可以產生腐敗作用;二是細菌產生毒素,作用于畜禽導致中毒;三是在細菌分解養分的同時也造成了飼料營養價值的降低。

2.1 產生腐敗作用

飼料中細菌種類很多,但是優勢菌種決定了飼料腐敗的方向和變質的程度。水分是引起飼料中細菌增殖的一個必要條件,水分含量多少影響細菌增殖的速度。一般說來,飼料中水分含量在12%~13%以下時,細菌的增殖是緩慢的,此種情況下,造成飼料變質、腐敗及養分下降并不明顯,但在南方高溫高濕的溫暖地區的地區,當飼料中水分或者表面水含量達到15%以上時,一些高蛋白飼料就成為細菌增殖的良好溫床和培養基。蛋白質含量較高的動物性飼料,細菌增殖一般是各種腐敗菌成為優勢菌種,其表現是蛋白質腐敗為特征。谷食類飼草料酸化腐敗變質大多會發生產酸發酵,而此時飼草料的酸堿度值一般偏酸性,在5左右。

蛋白質飼料的變質,是由于蛋白質在菌類的蛋白酶及肽鍵內切酶的作用下,先分解為肽,進一步形成氨基酸AA,繼而在相應的酶的分解作用下,形成各種腐敗肽類、醇等。蛋白質飼料的腐敗變質鑒別,從感官上就可得到可靠的結論。當蛋白被分解,飼料呈現的狀態為硬度、彈性都有所下降,并且顏色也隨之改變,聞起來有一種蛋白質被分解時的特殊氣味。

油脂類的飼料酸敗的程度與脂肪酸飽和度、氧氣、水分及細菌的分解脂類的酶等多種因素有關。但是水分含量及動植物殘渣都可以促使酸敗情況的產生。在油脂酸敗的過程中,會產生特殊的刺鼻的臭味,這種臭味可以作為油脂酸化腐敗的一個十分實用的指示。

2.2 飼料中病原菌的危害

(1)沙門氏菌的致病原因是菌體內毒素的作用,當畜禽食用了被細菌污染的飼料后,病原菌會在消化道內大量增殖,經腸系膜淋巴進入血液循環,進而形成菌血癥,腸道內的菌體崩解釋放了大量的毒素,引起消化道癥狀,腸道內可出現炎性狀況,家畜的表現癥狀很多為中毒性嘔吐、腹痛、腹瀉癥狀。不同生長階段的畜禽,所體現出的中毒癥狀也各有不同。

(2)肉毒桿菌的危害

肉毒桿菌產生的毒素是一種嗜神經外毒素[1,2]。當畜禽食用了含有肉毒桿菌的飼料后,其分泌的外毒素由胃及小腸前段吸收進入血液循環,主要作用于神經系統,尤以神經—肌肉連接處或神經末梢,可引起中樞神經系統運動中樞的損害,表現為肌肉麻痹,多發性點狀出血,解剖可見內臟有明顯的出血點、水腫、充血,腦膜及腦也可有顯著充血水腫現象。反芻動物發生肉毒桿菌急性中毒時可突然死亡,若慢性中毒也可遷延數月直至死亡。不同的家畜有不同的表現反應,但是也曾經有過自愈的病例。

3 預防及管控

對飼料中細菌病原菌的預防應從可能被污染的源頭入手,也就是從原料的生產、運輸、儲存到加工成飼料產品的生產加工、運輸、貯存,再到養殖、飼喂各個環節的預防。既要防止外源性污染,又要預防飼料原料及飼料自身出現的細菌繁殖。

3.1 對飼料中易出現細菌污染環節在生產過程中的控制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1)生產管控

首先要把握好原料進廠這重要的一關。使用質量好的原料對生產的產品很重要,嚴防霉變的原料進入生產環節,不使用病死畜禽及下腳料作為原料,有條件的生產廠家要加強原料進廠的首檢排查工作。

(2)其次要防止生產區域的交叉污染,尤其是動物性飼料原料的存放,要與加工后產品隔離放置。

(3)通過發酵工藝制成的蛋白類飼料,應有效抑制雜菌的生長,減少雜菌,快速干燥是保證發酵類飼料衛生安全的有效措施。

(4)在從原料到產品,從生產到使用的各個環節中,防止沙門氏菌等病原菌的污染,盡量減少衛生害蟲及病菌可能攜帶的動物侵入,注意加強生產制造設備的衛生清潔、消毒工作。

3.2 飼料產品的生產處理

將飼料原料粉碎混合后的粉狀物通過用120℃~150℃的熱處理后,將粉狀料固化成型,經顆粒機擠壓成型,在飼料顆粒制作的過程中的高溫可將多數的沙門氏菌滅活[3,4],與此同時,這個過程的熱壓作用也可滅活其他許多病原微生物,比如對熱抵抗力較弱的大腸菌的抑制滅活作用。這些有效地消除和緩解了有害成分的作用。

另外,飼料的膨化是對飼料的混合物進行加溫、加壓處理,并在極短時間內噴出壓力容器或擠出模板,迅速降壓,這是一個瞬時高溫并且同時增大體積的一種生產工藝,在這個過程中飼料混合物產生了熟化、鈍化和糊化等變化。由于膨化工藝也同制粒過程一樣,甚至加的溫度、壓力都要比制粒過程要高,所以也同樣可以殺滅飼料中的有害致病菌及微生物[5-8]。雖然滅殺飼料產品中的致病菌、細菌方法還有放射線照射、氣體殺菌等等,但放射線照射成本過高,且輻射性大,很多人并不贊成采用這種放大滅菌。氣體殺菌需要特殊的設備,且氣體本身也存在毒性,在處理上也要加強重視,所以也并不被廣大生產者采納。

4 結論

綜上所述,無論采用什么方式方法,都應將飼料質量安全作為重中之重的事情,因為飼料是作為養殖業最基礎的因素存在的,從生產源頭入手,步步為營,重視各個環節的質量衛生監管,依據各生產環節的不同特點制定相應的策略,將飼料發生病原菌與細菌污染的情況的發生率降到最低,從而保證畜牧養殖業的健康發展。目前我國飼料行業執行的飼料衛生標準為GB/T13078-2017。涉及細菌總數的《飼料衛生標準》至今更新過三次,首次由國家技術監督局于1991年7月16日頒布,并于1992年4月實施,標準代號為GB/T19078-1991;國家質檢總局于2001年發布了新的飼料衛生標準,對1991年版的標準做了第一次修訂,標準代號為GB/T13078-2001。標準規定了飼料中細菌總數、沙門氏菌等菌種的檢測方法,其中規定沙門氏菌在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產品中不得檢出。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人們對動物產品安全的重視程度也日益加強,在大力發展養殖業的基礎上,如何既保障食品質量同時又要做到健康可持續發展養殖業,作為一個十分重要的課題擺在人們眼前,2001版的飼料衛生標準已經不能滿足社會生產發展的需要,因此全國飼料工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于2017再次修訂了飼料衛生標準,新修訂的標準于2018年5月1日正式實施,標準代號為GB/T13078—2017。本次修訂的標準中飼料中細菌總數測定將魚粉改為動物源性飼料原料,同時沙門氏菌的測定將飼料改為飼料原料和飼料產品,主要也就是擴大了對飼料原料的監測范圍,這也說明國家對食品安全及畜禽養殖業的重視。提高飼料及飼料添加劑的安全生產和使用能力,關系到我國基礎養殖業的健康發展,做好飼料及飼料添加劑的生產使用是十分重要的。

猜你喜歡
肉毒沙門氏菌腐敗
4種雞源致病性沙門氏菌多重PCR檢測方法的建立及應用
廣東、廣西、福建省和上海市零售雞肉源沙門氏菌的血清型和基因型
魚粉中沙門氏菌殺滅方法的研究
食品中沙門氏菌檢驗虛擬仿真實驗研究
“群體失語”需要警惕——“為官不言”也是腐敗
肉毒桿菌有多毒?
腐敗,往往由細微處開始……
第一章 在腐敗火上烤的三大運營商
A型肉毒毒素防止面部美容切口瘢痕增生的效果觀察
A型肉毒毒素聯合眼袋整形術治療眼周皮膚松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