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獸醫在豬病診斷治療中的用藥問題探討

2018-07-13 10:21
中國畜牧獸醫文摘 2018年6期
關鍵詞:病豬獸醫抗菌

(湖南省衡南縣云集鎮動物防疫站,湖南衡陽 421000)

我國畜牧行業在近年來具有較高的死亡率,主要原因在于現階段的養殖行業在臨床用藥方面存在較大的誤區,用藥的不合理性使得療效差,且對資源及資金造成了較大的浪費。除此之外,用藥的不合理造成我國生豬養殖戶受到打擊,且耐藥性的提高造成病豬無藥可用的境地。這種情況的出現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畜產品的質量,最終對我國畜牧行業的發展造成阻礙,危害社會公共衛生安全。

1 用藥誤區分析

在診斷上,一部分基層獸醫缺乏對疫病流行的認識,從而導致診斷的失誤。甚至一部分基層獸醫在對病豬進行診斷時,仍舊采取的是傳統方式,對于豬病的診斷不會對病因進行分析,盲目地采用青霉素及鏈霉素等藥物,缺乏一定的專業知識理論。并且在用藥的過程中沒有嚴格控制藥物劑量,從而出現用藥劑量超出正常范圍的情況,導致病情的加重及治療難度的加大。

獸醫人員在不適宜的時機對豬群進行接種疫苗,不僅不會發揮出疫苗的作用,同時疫苗的毒力也無法對疫病的發生起到控制作用。一部分基層獸醫在預防方面,對于豬群的傳染病在未深入進行檢測的前提下就盲目地進行疫苗接種,從而嚴重威脅到豬群的健康。

2 解決措施

2.1 提高基層獸醫專業知識

對于獸醫而言,為了提高診斷治療水平就需要不斷地提升自身專業知識與技能,對生豬疾病以及相關藥物的使用進行全面的了解,并對生豬藥理學、生豬學以及病理學等知識進行掌握。同時還需要對獸藥的成分、用量、作用以及用途等內容進行了解,如此才能確保治療方案的科學有效。

2.2 加強臨床診斷

在臨床診斷的過程中,獸醫應該通過“望、聞、問、切”方法進行詳細檢查,同時還應該有效地結合病歷變化、尸體解剖以及實踐經驗進行分析,以此來初步判定及預測病豬為普通病還是傳染病等。若懷疑病豬為傳染性疾病則還需要結合實驗室檢查對病毒或細菌性疾病、單一感染或混合感染等情況進行進一步確認,主要原因在于對病毒采用抗生素治療無效。

2.3 對癥用藥

(1)抗菌活性

通常對于抗菌藥物可以分為抑菌藥物及殺菌藥物兩類,其中殺菌藥物主要指的是該類藥物具有殺滅病原菌的作用,例如青霉素類;而抑菌藥則指的是該類藥物僅僅只能對病原菌生長繁殖起到抑制作用,而無法起到殺滅作用,例如四環素類。因而,在臨床用藥過程中需要對危急的病例采取殺菌藥物進行治療,不得選用抑菌藥物。

(2)抗菌譜及適應證

獸醫在確定病原菌的前提下,要盡可能地選取抗菌藥物或窄譜抗生素等藥物。例如對于并發感染、病因不明以及混合感染等狀況,在臨床治療過程中應該盡可能地選擇廣譜抗菌藥或對抗菌藥物進行聯合使用,同時在藥物治療前進行藥敏試驗。

(3)藥物動力學

在對消化道感染疾病進行防治時,應該選擇腸道難以吸收或不易吸收的抗菌藥物,以確保藥物在消化道中具有較高的濃度。對于慶大霉素及吡哌酸等給藥方式為口服;當出現泌尿系統感染時,應該采用從尿液排出的抗菌藥,如通過肌注給藥方式的青霉素類等藥物;對于呼吸道感染的病豬應該采用如阿莫西林為例的宜肺組織有選擇性分布的抗菌藥物。

2.4 給藥方式

根據病豬實際的病情緩急與藥物性質及用藥目的來對給藥方法予以確定,一般來說,根據藥效的發揮速度從快到慢依次為靜注、肌注、皮下注射、口服。對于病情危急的病例,應該采取靜脈注射的方式;寄生蟲或腸道感染病例應該采取口服,對于臨床上嚴重消化道感染并發菌血癥、敗血癥病例應該采取內服合并注射給藥的方式。在對病豬采取混飼混水飲水的給藥方式,或者采用直腸及黏膜給藥時應該對其均勻度及濃度進行控制;對于防治體外寄生蟲及疥螨時應采取皮膚給藥。

一部分疾病在經過短期及單次的給藥后,病情便能得到恢復或痊愈;但對于大部分疾病需要反復多次地給藥,需要一定療程才能達到治療目的。對于普通的解熱鎮痛以及利尿癥狀在病情得到緩解后便可停藥,再針對病豬病因進行治療;對于細菌性傳染病治療需要確保足夠療程,待癥狀消失后的1~2d停藥,否則便會因誘導細菌或疾病的復發產生耐藥性。通常情況下,感染性疾病的殺菌藥1個療程在3~4d之間,最短為2~3d;磺胺類抑菌藥物治療1個療程通常為5~6d,最短3~5d,一般不會超過7d。對于換藥的原則應該嚴格遵照連續3d正規用藥的情況下無效便可換藥。

2.5 用藥方法

藥物的劑量與治療效果通常呈現為正相關,但對于藥物的劑量不可盲目加大。極量為最大的治療量,因加大劑量而導致的中毒癥狀被稱之為中毒量,臨床用藥超過極量致死被稱之為致死量。通常情況下,用藥時首次用量的加倍為突擊量,此后便按照常規量進行治療。一般藥物劑量為50 kg豬等同于2倍成人劑量,25~30 kg左右的豬等同于一個成人用藥劑量。

若臨床用藥時,藥物的劑量對于千克用藥量進行了準確標明,則需要按照實際病豬的體重對用藥劑量進行認真計算。給藥次數通常為2~3次/d,例如頭孢菌素類及青霉素類等抗菌藥物具有一定的時間依賴,如氨基糖苷類及氟喹諾酮類等藥物具有一定的濃度依賴。因而具有時間依賴藥物,維持藥效的關鍵因素在于其用藥的藥物濃度應該超過最小抑菌濃度時間;對于具有時間依賴型的藥物為了確保能夠達到最大的殺菌率,應該將血藥濃度/最小抑菌的濃度維持在8~10倍之間,通??刹扇∽⑸?次/d的方法。

2.6 增強機體免疫力

為了增強豬的機體免疫力,可以通過免疫抑制病的預防接種來實現,需要注意的是禁止向豬喂食發霉變質的飼料??梢酝ㄟ^在飼料中添加霉菌毒素吸附劑的方式來提高其機體免疫力,現階段在實際工作中主要采用的免疫增效劑包括中藥制劑,例如香菇多糖以及黃芪多糖等;細胞因子制劑中包括白細胞介素、干擾素以及植物血凝素等。除此之外,還包括維生素類以及左旋咪唑等藥物,均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激活細胞的免疫活性,從而能夠對免疫功能進行調節,進而起到增強機體免疫力的目的。同時對于飼養人員來說,需要進一步加強飼養管理工作,盡可能地減少應激,為豬的生長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

除此之外,為了能夠盡可能地降低或避免豬群發生繼發性感染從而導致各種疾病的發生,需要于豬幼崽斷奶前的7d及后7d在豬飼料中添加一定量的阿莫西林可溶性粉配以七清敗毒散粒,旨在避免呼吸道及黃白痢疾病的發生。并且于母豬生產前的7 d及后7d內,在豬飼料中添加一定量的板青顆粒配鹽酸林可霉素與硫酸霉素,主要目的在于避免母豬產前產后出現無乳綜合征及感染。

2.7 妊娠母豬禁忌

對于妊娠母豬而言,若采取如硫酸鎂及縮宮素等直接收縮、間接興奮子宮平滑肌的藥物、抑膽堿藥以及敵百蟲等劇毒藥藥物,均可能會導致其出現流產中毒死亡。除此之外,如血蟲凈、利巴韋林等藥物、云南白藥等需要慎用,對于伊維菌素則不得進行超大劑量的使用。

3 結語

綜上所述,基層獸醫人員需要進一步提高自身的專業知識,并在臨床工作中對診治經驗進行摸索與總結,盡可能地避免豬病的用藥誤區,確保畜牧業平穩快速發展。

猜你喜歡
病豬獸醫抗菌
中獸醫辨證治療豬濕熱黃疸
什么是抗菌藥物?
中國獸醫協會第九屆獸醫大會
氟苯尼考對豬傳染性萎縮性鼻炎的治療效果觀察
病豬喂藥有辦法
我是獸醫志愿者
竹纖維織物抗菌研究進展
夏季養雞 可用蒲公英抗菌消炎
獸醫改行搞發明
豬鏈球菌感染分析診斷和治療方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