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載對老子氣論的繼承和發展

2018-07-13 09:02史菀珍
北方文學 2018年14期
關鍵詞:太虛張載氣質

史菀珍

摘要:老子認為氣是天地陰陽之氣、人體生命之氣,老子的氣論思想對于后世道家乃至諸子百家都產生了深遠影響。宋代理學興盛之際,理學創始人之一的張載把氣納入了理學范疇,老子氣論與張載之氣有了跨越時空的關聯。張載繼承和發展了老子的氣論哲學,自成一家。張載認為氣是太虛之氣、“太和之氣”。同時氣在不斷運動變化中將天道、人性以形態化的方式體現出來,提出了“天地之性”和“氣質之性”的人性二元論。

關鍵詞:老子;張載;氣;道;性

老子的氣論思想是中國哲學體系中重要的理論基石,老子氣的概念在后世道家思想、儒家思想、以至新道家、新儒學思想中,被不斷闡釋,重新演繹。孟子將氣與儒家的仁義道德觀相聯系提出了“知言養氣”。莊子發展了老子的氣論思想,提出了“通天下一氣”、“氣聚則生,氣散則死”。曹丕把氣引入作家的文學創作中,提出了“文以氣為主”的文學觀點。到了北宋張載,氣進入了理的范疇,張載用氣來建構自身的思想體系,使得氣受到了重視,張載之氣是“理氣”。他的思想對朱熹、王夫之等思想家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朱熹“理生氣”、王夫之“理在氣中”、顧炎武“盈天地之間者氣也”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張載“理氣論”的影響。本文旨在對老子所言之氣與張載所闡釋的氣進行對比分析的基礎上,進一步探討張載對老子氣論的繼承與發展。主要從道與氣、“太虛”與氣、“性”與氣三個方面展開。

一、道與氣

老子是道家的代表人物,老子關于氣論的思想集中體現在《老子》一書中,書中三次提到氣。老子云“道生一”,老子把道看做宇宙間萬物的根源,是超越一切的存在,這里的“一”,指的是元氣,氣是由道生出來的。道是看不到,摸不著的,但是道是普遍存在的。道生萬物,從天地萬物生生不息、欣欣向榮的成長中,便可看出道的無窮活力。(1)老子云“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宇宙之間的萬物是由道創生的,那么道就分為陰陽二氣。在老子看來,道在創生萬物的過程中就分為陰陽二氣,陰陽二氣在天地之間不斷運轉,所以老子把天地和萬物對立了起來。

張載提出“一物兩體,氣也?!逼渲小耙晃铩敝傅氖菤?,“兩體”指的是陰陽之氣,張載認為氣分為陰和陽。老子把宇宙萬物看做道的最高形式,最樸質的氣存于天地之間,這天地之間的氣分為陰陽二氣;張載提出的“太和之氣”和老子的“沖氣”是相似的,老子“沖氣”解釋為和氣。和氣是萬物和諧生存的基本構成和存在狀態,生命的和諧取決于氣的和諧,氣的和諧在于保持原初的質樸狀態。張載《乾稱篇下》:陰陽之氣,散則萬殊,人莫知其一也;合則渾然,人不見其殊也。張載認為陰陽二氣可聚可散,聚合時渾然一體,不能分辨其區別,而當分散開去,則又完全不同。

張載的“太和之氣”雖和沖氣相似,但是老子所言的“元氣”是由陰陽二氣組成,陰陽相生相克合為“沖氣”?!皼_氣”是陰陽二氣達到一種和諧共生的狀態,陰陽始終是對立的,在對立中達到和諧。張載的陰陽二氣是可以渾然為一體的,有時分不清楚。聚合的時候融為一體,分散的時候完全不同。

二、“太虛”與氣

老子認為動可以生氣,張載提出的質疑是動是什么來推動的呢?張載認為是氣的運動,才生出有,張載這里所言之氣是陰陽二氣。張載言:“動靜有時而陰陽常在?!睆堓d的陰陽二氣和老子所認為的陰陽二氣是一致的。不同之處在于氣最初的來源不一樣。老子認為氣由道生,道來源于“無”。張載認為氣就是最原初的存在。宇宙萬物都是由氣而來。老子指出陰陽二氣的交感會創生萬物,老子對陰陽二氣沒有繼續深入,張載在老子基礎上進一步的討論了陰陽二氣。張載認為運動的氣是可以變化,升降的。氣和氣之間會相互碰撞,相互摩擦,張載以人的喘息為例子進行說明。人在吸氣和呼氣時,氣息一進一出,氣息相互碰撞,摩擦,在這一過程中氣發生了改變。

此外,張載指出陰陽二氣是生生不息,循環往復的?!短推贰捌潢庩杻啥?,循環不已者,立天地之大義”。張載把氣和天理結合起來,張載認為陰陽二氣的循環運動也就是天理之所在。在張載的《天道》篇中,張載認為“太虛”創造萬物,人也是由“太虛”而來,“太虛”之氣是天理,是人心的天道,人欲求得天道,需要吸收天地的太虛之氣達到與天地一般的德行,欲獲得天道,需達到天德。

三、性與氣

張載認為氣是有清濁分別的,充實了老子氣的含義。

天地之間的氣通過聚散形成人的生命,最初的生命形態是嬰兒,嬰兒時期的胎氣是純善純清純潔的,但人生下來后會受到家庭環境和自然環境等外在因素的影響。嬰孩時期的純真之氣就會被隱藏。據此,張載創造性的提出了“先天之性”和“氣質之性”的人性二元論。(2)“先天之性”是善的來源,而“氣質之性”有善有惡,是惡的來源,老子說“專氣致柔”,認為要改善自身,需要保守住人體的精氣,才能達到以柔克剛的目的。老子強調守住人體中的精氣,張載認為改善自身需要返回初始之性。張載強調回歸“天地之性”,老子重守,張載重返。老子認為欲念主宰人之氣時就會有惡,去除欲念之氣,讓氣自行聚散達到和諧完滿。

張載認為人受到外在因素的影響,有了不同的氣質,這些氣質有善有惡,如果想要去除惡氣,人必須得通過主動的學習。老子和張載對于修養自身之氣所采用的方法不同。老子強調讓氣自行的聚散,這也表明老子的“無為”思想。張載重視主動的學習去除惡氣,張載將老子有關氣的思想進行了完善。張載是新儒學的維護者,張載提出的主動學習去除惡氣的思想正是體現出儒家的積極入世。張載創造性提出的人性二元論,是為儒家道德觀尋找理論依據。一方面,想要改善“后天之性”的方法是通過學習,學的內容是儒家的禮儀道德,張載認為人之所以作惡是因為“氣質之性”中的“惡”所導致的,人要不做惡,成為君子,必須回歸“天地之性”,因為“天地之性”是至真至善至純的。另一方面,想要變化“氣質之性”的途徑是接受教育,學習禮義道德,養氣集義。

綜上所述,老子所言之氣是指由形而上之道演化生成的“陰陽之氣”和構成人體生命的“精氣”。老子的氣論重在探討宇宙萬物由氣生成。天、地、人統一于整個宇宙世界,所以老子所言之氣是自然之氣。張載在繼承老子“陰陽之氣”和“精氣”的基礎上,進一步從道與氣、“太虛”與氣、“性”與氣三方面闡釋了氣。在道與氣關系上,張載從氣化的角度來理解道。氣的演化是動態的,道有變易性、運動性,張載將道分為天道、人道。在“太虛”與氣關系上,張載不把“太虛”和氣等同起來,認為它們是不同的?!疤摗笔菤獯嬖诤妥兓膱鏊?,“太虛”本身以氣為質體,氣充盈太虛,即太虛也是氣。在“性”與氣關系上,張載認為氣是有清濁分別的。氣在人體生命的形成和發展過程中發生變化,提出了“先天之性”和“氣質之性”的人性二元論。

注釋:

(1)史哲文.勾鑒體用,氣貫道儒——論《老子》氣論與張載氣學關系[J].重慶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

(2)(宋)張載.張子正蒙[M].(清)王夫之,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參考文獻:

[1]張超.從《正蒙》天道篇看張載思想[J].現代交際,2017,18.

[2]孫功進.論《老子》道觀念的來源[J].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6,96-102.

[3]沈順福.張載氣論研究[J].齊魯學刊,2015,22-26.

[4]吳靜.張載“氣以載性”思想探析[J].齊魯學刊,2008,21-24.

[5]曾翠萍,劉興豪.論王夫之對張載氣本論的繼承和發展[J].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21-25.

[6]田文軍.《老子》道論新探[J].社會科學,2011,122-131.

(作者單位:延邊大學國際研究生學院)

猜你喜歡
太虛張載氣質
張載“太虛”概念當代爭端辨析
太虛之境——雷安德羅·埃利希當代藝術展
天問一號
張載的“變化氣質”之道
張載家訓不只是橫渠四句
“關學”的精粹及其對后世的啟迪——張載思想的當代價值研究
當代太虛拳的價值審視與推廣策略研究
AUDI Q7 無畏,是我一貫的氣質!
受得起,也是一種氣質
張載哲學的本體論結構與歸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