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供需失衡的養老產業發展問題及對策研究

2018-07-18 17:52張陽楊莉娟紀柏瑤劉怡瑩余卓然
智富時代 2018年5期
關鍵詞:養老產業醫養結合

張陽 楊莉娟 紀柏瑤 劉怡瑩 余卓然

【摘 要】隨著我國社會和經濟的發展,人口老齡化已經發展到一定程度,隨著年齡的增加,對養老服務的需求也在加大。本文從養老與醫養相結合的方面對武漢市養老產業的發展問題及其對策進行研究,剖析社會總供給小于社會總需求導致供需失衡的根本存在問題,同時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為我國在應對老齡化不斷增加的形勢下,提供一定的借鑒方案。

【關鍵詞】養老產業;老年人口;供需失衡;醫養結合

養老產業是為生命長期健康、幸福實現的各種產業和研究提供的服務,是通過各種生命研發、科學研究、生產應用提供保持和延續生命活力的全方位針對性聯通服務。據相關統計,中國老齡人口預計到2025年將突破3億,到2050年80歲以上高齡人口將突破1億,約占老年人口總量的1/4??梢哉f中國已經跨入了老齡化社會的門檻。人口老齡化的快速增長,使社會養老負擔加重、醫療衛生消費支出壓力增大、社會服務需求迅速膨脹,對養老保障體系建設社會經濟發展都具有重大影響。面對國內人口老齡化巨大壓力、養老需求與供給端的失調等問題,合理規劃養老能力,發展養老產業已是我國所必須面臨的重要問題。

一、我國養老產業發展現狀分析

養老需求旺盛但給付能力不足,與老年市場的巨大潛在需求相比,國內養老市場的供給能力并未能與之相配是我國養老產業面臨的首要問題。

我國屬于未富先老的國家,目前養老產業尚處于起步階段,2014年,我國60歲以上老人每千人床位數27.2張,僅為國際標準規定的一半左右,存在較大差距。根據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到2020年每千名老人的養老床位數將增至35-45張。2014年,我國養老產業的市場容量為4.1萬億,占GDP的6.44%,但與美國22.3%、歐洲20.1%-36.8%的比重相比,仍有較大差距,預計到2020年,我國養老產業的市場空間將達到7.7萬億,到2030年有望實現22.3萬億。

家庭養老、機構養老和社區居家養老是我國三種基本的養老模式。

第一,家庭養老。中國是長期尊崇儒家文化的大國,循著歷史發展的軌道,養兒防老、長者為尊、世代同堂等家庭觀念根深蒂固。由此奠定了“家庭養老”模式的牢固根基。選擇家庭養老的人群,在家庭生活會有熟悉感和自由感,經濟上也比較劃算。但伴隨當今社會加劇的人際競爭、加快的生活節奏、加重的工作負擔,家庭養老的人力成本正在陡然劇增,以至于一般收入家庭的贍養者都難以承受。家庭養老這一傳統的養老方式也必然將隨著家庭結構變化逐步向社會養老的養老方式過渡。

第二,機構養老。其定位是由專門的養老機構(包括福利院、老年公寓、養老院等)將老年人群集中,進行全面照顧。正規養老機構的日常管理要求都十分嚴格,對相關護工人員要求也頗高。機構養老作為我國重要的養老模式之一,一定程度上也不能滿足大多需求更加多式多樣的老年人的需要。

第三,社區居家養老?;咀龇ㄊ窃诔鞘懈鞔笊鐓^建立起養老護理服務中心,老人可以居住在自家的同時也享受到服務中心提供的營養和醫療護理以及心理咨詢服務,服務中心也會派出經過專門訓練的護理人員定時到老人家中提供做飯、清掃、整理房間的家政服務和陪護老者的親情服務。

我國的養老地產目前還處于起步階段,整體發展與產業鏈初具輪廓雛形,在整個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許多問題。

二、養老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一)社會層面

1.社會養老供不應求

現階段,我國的養老需求旺盛但給付能力不足,與老年市場的巨大潛在需求相比,養老市場的供給能力并未能與之相配。例如,老年用品、設施和服務相對匱乏,盡管老齡用品消費的增加為產品開發提供了機遇,但老齡用品市場過于分散,主要分散在各商場、超市以及醫藥部門,并且未能結合老年人的多方面需求,因此無法滿足老齡用品市場的需求,社會還缺乏專門為老年人提供的商品、設施和服務。

以武漢市為例,據武漢市政府公布信息,目前本市60歲以上老人有172.75萬名,預計到今年年底該年齡段的老人人數將達到183萬名,占武漢市總人口數的21.75%。面對這個龐大的數字,當下武漢市公辦和民辦養老院面臨的形勢都很嚴峻。

根據 2013 年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中擬定的目標,到 2020 年,每千名老人擁有的養老床位要達到35-45 張。那么到 2020 年各類養老床位需求將達到 875 萬-1125 萬張,這之間有195 萬-445 萬張的缺口。而若按照“百名老人 5 張床位”的國際標準計算,我國養老床位的缺口將更大,到 2020 年,我國各類養老床位需達到 1250 萬張,缺口達570 萬張,增長幅度將是目前水平的接近一倍。若按照 5000 元/床/月的費用來測算,到 2020 年機構養老的市場規模將達到一年 7500 億元人民幣,對應的缺口在4000 億元人民幣左右。

2.社會養老服務產業區域發展差異

消費水平差異,低端中端高端的養老服務產業,存在較大的經濟差異,武漢市大部分地區投入的養老產業為社區老年活動中心,設施簡陋,產業服務水平偏低,從而消費水平較低但是有些在城市中的養老產業中的高消費與其形成較大的差距。

地區差異,老齡化水平與經濟水平密切相關,經濟越發達的地區老齡化程度越明顯,因為我國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態勢較為嚴重,東部老齡化程度高于西部地區,而我國的中部地區是人口老齡化的重災,甚至是存在著許多家庭至今無法承擔養老相關費用。

(二)企業方面

1.養老產業供給結構不平衡

從供給的角度看,養老服務機構的數量遠遠不能滿足我國老年化進程急劇發展現狀下所產生的巨大的養老服務需求。養老產業發展不成熟、存在供需矛盾,結構性矛盾。例如大多公立養老機構在服務、硬件設施都比中低檔私企更加完備,在價格上也更符合大眾生活水平,從而出現人滿為患的場景。而高檔養老企業雖設施更齊全、服務更周到,但因大多數老年人退休工資不高,青年人能力有限等原因受眾面狹窄,出現入住率不高等現象。

2.養老設施建設成本越來越高

武漢市多年來房價居高不下,并一直程上升趨勢,建設養老服務產業的資金投入較大、要求較高,不僅需要強大的資金做后盾和相應的醫療衛生資源做配套,而且入住其中的失能或者部分失能老年人患有疾病或者行動不能自理,因此,不管是政府還是民營養老企業都無法輕易承擔,所以大多數企業不愿意擔風險投資到養老服務產業當中去,從而選擇價格低廉的公立養老院等養老機構,使養老產業發生結構性矛盾,無法良性發展,加劇武漢市養老需求矛盾。

3.專業護理人員數量少,護理工作人員素質偏低

養老產業作為一項服務產業,就要求護理人員具有一定的專業護理技能,目前我國取得養老護理員職業資格證書的人員僅有5萬人,且年齡年齡偏大多為40歲—50歲,多為下崗女工等,具有專業護理背景和醫學知識的人員只占8%。按照統計我國到2020年,我國失能老人將達到4600萬,將會出現嚴重失調。

4.市場培育重視不夠

我國正處于養老服務產業的培育階段,但是目前企業對市場培育的忽視直接影響到服務產業的快速高效發展。一方面我國養老產業起步較晚,至今沒有建立起統一的行業標準和市場規范,另一方面企業沒有充分考慮我國老年人受價值觀、消費觀、保守觀等傳統理念的影響,忽視了老年人對養老產品的實用性和安全性的特殊需求。

(三)政府政策方面

1.頂層設計存在一定的偏差

現有的養老政策體系缺乏完善性,在實際執行過程中可操作性不強,難以落到實處。在政策層面上,中國的養老服務產業缺乏統一的扶持性政策體系,在制定過程中,部分地區政策未能明確清晰地界定好老齡事業和老齡產業?,F階段中國的養老服務產業政策體系建設步伐嚴重滯后于老年群體養老服務需求的增長速度和養老服務市場的發展水平,不僅如此,在政策偏差的方面還有以下表現:重視對老齡服務機構建設補貼,忽視對老齡機構運營支持;重視硬件設施支持,忽視人才建設;重視機構養老支持,輕視居家養老支持等等。養老服務業發展涉及到民政、工商、國土、發改、住建、規劃、衛生、環保等多個職能主管部門,具體操作難度大。另外,政策落實不到位不透明。國家出臺的政策都是很具指導性和前瞻性的,但落實的過程中常有不到位不透明的現象。

2.政府和市場的職能劃分不清

政府在老齡服務政策的制定上存在著職能“缺位”和“越位”的問題。具體而言,“缺位”的主要表現是:政府職能不明確,也缺乏對老齡服務產業的宏觀規劃,對于養老服務產業種類劃分不清,重點主要集中在對市場的細分不夠,導致整體養老體系得不到完善;財政資金運行的效率不高,加上國家養老政策未完全落實,而政府強調產業建設,忽視了相關政策的有效實施?!霸轿弧钡闹饕憩F是:大部分養老企業和機構以公辦為主,政府作為養老服務的經營主體,在資金安排、養老產品和服務對象的開發分配、以及機構內部管理等方面進行了直接干預,從而導致市場資源配置效率受到嚴重影響。

三、促進養老產業發展的對策分析

(一)社會方面

1.積極引導市場參與

針對養老院床位不足,分布不合理的問題,要充分發揮市場對養老服務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鼓勵和引導各種社會主體參與養老服務業發展,營造各類所有制經濟在養老服務領域平等參與、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政府通過購買服務、公辦民營、民辦公助等多種形式,逐步使社會力量成為發展養老服務業的主體。面對城鄉地區床位爆滿排隊與床位剩余無人入住兩向極端問題,加后者的宣傳力度,積極正面引導床位分攤,縮小兩極分化差距。

2.打造完整的養老產業鏈

養老產業不能被簡單歸類為某一單個產業,因為它是根據實際需求進行不斷延伸的產業鏈接了各個方面的產業,它需要發展成為集生產、經營與服務于一體的綜合產業體系。

關于養老產業鏈的分布涉及大多數老年人基本生活和精神需求的產業,包括“衣”、“食”、“住”、“行”、“醫”?!耙隆辈粌H僅是老年人服裝,而是涵蓋了所有老年日常需求品,例如老花鏡、助聽器等;“食”指老年食品和養生保健品,例如專供老年人攝入的低糖、低鹽、含鈣食物等;“住”指養老場所,例如老年公寓房產、養老地產項目以及養老設施等;“行”指老年人出行需要的專門交通工具(如輪椅、拐杖)、老年人娛樂設施、老年咨詢婚介、心理、法律咨詢等;“醫”指老年療養、醫療護理等醫療供給。

人口老齡化使老年產品及老年服務的需求不斷增長,相關產品品種、類別和服務層次也得到了進一步細分,這使得更多的養老支柱產業衍生出越來越多養老支持產業,養老產業從最基礎的本位產業養老護理、老年醫療等產業衍生出了許多多元化養老產業,例如老年保險、老年學校、老年金融理財等相關產業。

3.發展多元投資主體,改善資本質量

養老產業的產業化、市場化、社會化的發展方向決定了其產業投資不能一味地依靠政府來進行,多種所有制形式并存、以政府資本為骨干、以民間資本為主體的存在形式將成為養老產業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按市場經濟的原則,鼓勵個人自主投資經營,政府應在財政方面給予適當的補貼。

積極引進外資,多形式經營,鼓勵國外經濟實體和個人投資于我國養老產業,可與國內經濟組織或個人合資、合作設置養老服務性機構。另外要加大宣傳,積極爭取到來自社會的捐助。

(二)企業方面

1.企業要積極關注相關政策動態,并積極向上反映需求

企業根據政策作出適應調整,從而滿足自身發展需要和社會發展需要。做好充分調研,結合將開發地區的生活水平狀況,合理定位企業發展規模及模式??砂l展多種模式養老,滿足高中低不同人裙養老需要,減少資源浪費。

2.加強養老企業相互合作

如養老設施、養老保險等加強合作,形成產業鏈,增強品牌質量,加強宣傳。同時,企業可以積極進行教育投資,與高校進行合作。培養高素質護理人才,保證人才后備力量,加強專業性、積極宣傳,從而吸引青年人上崗就業。

3.規范服務內容,明確服務理念

老年人不僅需要物質基礎,現如今更加需要精神上的享受,養老產業作為服務行業,在內容和理念上也應滿足老年人的各方面需求和消費。產業應以服務化、人性化、親情化為出發點,對文化娛樂、健康護理、家政服務各類擁有不同需求層次的老年人進行大體分類,并為此提供相應的服務與產品,而對于特殊需求的老年人,應為其量身定制服務計劃或護理計劃,這樣不僅可以適應市場發展機制,還可以加強行業競爭力,使產業服務效率進一步提升,保證了企業的服務質量。

4.加強人才供給

建議在高校增設如老年護理學、老年心理學或類似專業;培養社區里的“全科大夫”,貫徹醫養結合;完善護理人員持證上崗制度,建立“資格準入機制”以及老齡護理員績效考核機制,以實現老齡服務專業化。

(三)政府政策方面

1.加強頂層設計

通過網絡平臺搭建, 為從事老齡服務的企業創造公平的競爭環境, 在市場中優化配置老齡服務資源。老齡服務產業的執行涉及到了民政、財政、老齡委、土地、稅收等多個部門單位,所以要想執行政策需要多方進行利益協調。在執行過程中,首要破除地方利益,為老齡服務產業發展搭建好平臺,實現資源、信息共享,實現資金、土地和人力等供給要素的合理配置,老齡服務產業才可得到健康的發展。另外,政府政策的落地和引導的規范也是建立科學政策評估、監督、評價及指導體系的必經途徑,和社會一起監督各老齡服務提供主體的行為。

2.清晰劃分政府與市場的邊界

我國養老產業發展過程中政府各部門要明晰其職能,制定老齡產業的標準化建設,發揮政府的監督職責,保證老齡服務產業規范運行;利用土地和稅收政策優惠,吸引社會資金加入本產業;護航老齡服務組織發展, 提供政府購買老齡服務的基礎和條件;通過品牌建設和連鎖經營的模式,達到典型示范的成果。加強對老齡服務產業不規范行為的監督、管理,借用從事經濟活動類企業的信用評級做法,利用評級,讓有資質的老齡服務公司對老齡服務機構進行信用評級評價,確保老齡服務機構的良性運行,促使老齡服務質量的提高,提升老年人生活的質量。

猜你喜歡
養老產業醫養結合
候鳥式養老產業發展路徑研究
關于咸陽市金融支持養老服務業的思考與建議
“產教融合”視角下我國養老產業與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對接研究
中日兩國養老產業政策的比較與對我國的啟示
唐山推進“醫養結合”型養老模式的政策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