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魅力語文課堂的思維構建

2018-07-21 09:35劉偉
甘肅教育 2018年10期
關鍵詞:蓄勢采薇語文課堂

劉偉

【關鍵詞】 語文課堂;《采薇》;涵養;點染;蓄勢;生發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8)10—0124—02

詩人舒婷在談及漢語時,有過這樣的表述:“魅力漢語對我們的征服,有時是五臟俱焚的痛,有時是透心徹骨的寒,更多的是酣暢淋漓的洗滌和‘我欲乘風歸去的快感?!倍斘覀兠鎸h語藝術的源頭——《詩經》時,如何穿越時間的長河去親近那一段先民的歷史,如何透過生僻的字詞去吟誦那一曲古老的韻律,成為擺在語文課堂上亟待解決的問題。

筆者認為,語文課堂的終極目標在于發現漢語的魅力、感受漢語的魅力、探究漢語的魅力,進而創造漢語的魅力。這一終極目標與詩人舒婷所說有神合之處,語文課堂上教師引領學生在文本中感動、在文本外體悟,其實就是“魅力漢語對我們的征服”。下面,筆者以《采薇》一課的授課實踐為例,具體闡述一下充滿魅力的語文課堂需要怎樣的思維結構。

一、涵養

涵養,即教師以自身的語文修養去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師:這是一個特殊的年份。

生:特殊在哪里???

師:2015年距離1945多少年?

生:70年。對了,2015年是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

師:對,2015年是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2015年的高考新課標全國卷Ⅱ有一道題也切合了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的社會熱點,你們猜猜看是什么題?

生:不會是人物傳記吧?

師:看來你是一個關注高考的有心人,恭喜你答對了。2015年的高考新課標全國卷Ⅱ實用類文本閱讀的傳主是國民黨抗戰殉國將領——戴安瀾,文本記述了戴安瀾將軍為國捐軀的英勇事跡。這篇傳記的題目是“將軍賦采薇”,出自毛澤東1943年3月在延安寫的一首五律挽詩。有道是“一寸山河一寸血”, 而出自詩經的《采薇》則是戰士的詩篇。

(投影顯示)

海鷗將軍千古

外侮需人御,將軍賦采薇。師稱機械化,勇奪虎羆威。浴血東瓜守,驅倭棠吉歸。沙場竟殞命,壯志也無違。

二、點染

點染,即師生雙方在文本的浸染中情感互動,彼此點撥。

師:通過誦讀,同學們發現《采薇》的前三節有什么特點嗎?

生:各節的第二句只有一個字不同,第一節是“薇亦作止”,第二節是“薇亦柔止”,第三節是“薇亦剛止”。第一節和第三節的第四句也是只有一個字不同,分別是“歲亦莫止”、“歲亦陽止”,第二節的第四句有兩個字不同,是“心亦憂止”。

師:你相當細心,并且表達很有層次和條理。你覺得以前學過《詩經》中的哪一篇與此相似呢?

生:《蒹葭》。

師:你的記憶力真不錯!其實,《詩經》中類似《采薇》《蒹葭》這樣的作品還有不少,它們都具有一種稱為“重章疊句”的共同點。你能總結一下“重章疊句”的特點嗎?

生:節與節之間句型重復,字面也大體相同,只在關鍵處更換個別字。

師:《采薇》的前三章寫到薇菜經歷了怎樣的生長過程?

生:“薇亦作止”、“薇亦柔止”、“薇亦剛止”,形象地刻畫了薇菜從破土發芽,到幼苗柔嫩,再到莖葉老硬的生長過程。

師:伴隨著薇菜的生長,詩中的戰士戍役經歷了多長的時間?

生:快一年了。

師:你的判斷依據是什么?

生:“歲亦莫止”是年初,“歲亦陽止”是陰歷十月。

師:詩中寫薇菜的生長過程意在表現什么?

生:表現時光的無情流逝和戰士的戍役漫長。

師:“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來年薇菜依舊生長,而曾經采薇的戰士卻未必能夠再次目睹薇菜的生長,這是為什么?

生:因為戰爭持續的時間越長,戰士的生死越加難料。

師:所以,時時有生命之虞的戰士渴望著早日結束戰爭。那么,《采薇》的前三章交織著哪兩種矛盾的情感?

生:一方面是抵御外敵的一腔豪情,一方面是思念家人的滿懷柔情。

師:說得好,你認為哪種情感占上風?

生:柔情,因為前三節中出現了三個“憂”字。

生:豪情,因為詩歌的第四、五、六節全是對參戰場景的熱情歌頌。

三、蓄勢

蓄勢,即學生在課前接觸文本、在課中體察文本、在課后反思文本,形成或高屋建瓴或鞭辟入里、或深入淺出或自出心裁的語文學習態勢。

師:“君子所依,小人所腓”中的“君子”、“小人”是道德意義上的稱謂嗎?

生:不是,“君子”指將帥,“小人”指士兵。

師:這里的“依”和“腓”兩個動詞可以讓大家想象出一幅怎樣的戰斗場景?

生:將帥身先士卒,士兵沖鋒陷陣。

師:將士皆不畏死,因為他們——

生:同仇敵愾!

師:詩中的“象弭魚服”具體指什么?

生:用象牙裝飾的弓,用鯊魚皮制作的箭袋。

師:詩中的戰士們都是這樣的裝備嗎?

生:不是,也不可能。

師:為什么?

生:詩歌的前三節寫戰士們采薇而食,說明軍中糧草不足,他們只能挖野菜充饑。又或者是戰爭曠日持久,軍隊的物資消耗巨大,后勤補給跟不上?!跋箦趑~服”的高級裝備即使有,也只可能是將帥配備。

師:了不起,你發現了詩歌前后內容的矛盾點,并且分析得很有道理。我們來共同了解一下西周時期的兵制——

(投影顯示)西周軍隊的主要兵種是車兵。戰車一般由 4匹馬駕挽。車上有甲士 3人,御手居中,弓箭手站在左側,矛兵或戟兵站在右側,隨車有徒卒,一般12人,車馳卒奔,簇擁前進。兵器仍用青銅制造,但比商朝有較大發展。出現了兼備戈、矛功能的戟和可刺可斬便于近戰的短劍。甲胄、干盾用皮革制成,綴以青銅泡,更為輕便,并增強了防護力。戰馬也裝備了護甲。

師:既然“象弭魚服”并非軍中人人配備,詩中寫到它的目的是什么?

生:我覺得更多是宣揚一種軍容整齊的自豪感,表現了軍隊面對強敵,嚴陣以待的威嚴氣勢。

師:看樣子,你是個軍事發燒友??!你的說法既符合軍事的認識,也合乎文學的思路。

四、生發

生發,即師生雙方在語文文本的課堂對話中,有一孔之見,發而為意見,有一己之思,生而為心得。

師:“昔我往矣”中“往”何處去?

生:上戰場去。

師:上戰場是樂事,還是哀事?

生:有樂有哀,哀多于樂。為國赴難是值得驕傲的,所以有樂。打仗是要死人的,保不齊自己在戰場上就掛了,所以還有哀,而且哀更多一點。

師:說得不錯!堅信必能把侵略者趕出去是樂觀精神,戰爭難免流血則意味著無數個家庭要承受親人犧牲的悲哀。

師:“今我來思”中從何處“來”?

生:從戰場來。

師:下戰場是樂事,還是哀事?

生:樂事。

師:為什么?

生:因為戰爭結束了,活著回來了。

生:也有點哀。

師:哀在哪里?

生:“今我來思”寫的是只有我一個人生還了,也許他的戰友都戰死了,他很孤獨。還有,“行道遲遲”寫他走路緩慢,很有可能他負傷了,甚至殘廢了。

師:你很有想象力,這些可能都存在,還有沒有其他可能?

生:還有可能是他在外連年征戰,家里的老父親老母親去世他都沒趕得上見最后一面,忠孝難以兩全。

生:還有可能是他的戀人一直等不到他,已經嫁給別人了。

生:還有可能是他臨走時孩子還沒出生,回來時孩子卻不認識他。

師:“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這句詩是不是可以用來注解剛才這位同學的答案?

生:“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也可以注解他們的答案。

師:這一句是誰的詩?你能說說一個九死一生返鄉歸來的戰士為什么心情如此復雜呢?

生:這是唐代詩人宋之問《渡漢江》的名句,表現的是久別故鄉的游子返回家鄉時對親人境況的憂慮之情?!恫赊薄返淖髡咝睦砗退沃畣栍邢嗤ㄖ?,剛才幾位同學說的正是作者內心的憂慮。

師:你的注解很貼切!我們再來探究一下,《渡漢江》中用一個“怯”字,《采薇》中用一個詞“傷悲”,兩者之間情感程度孰輕孰重?

生:《渡漢江》的“怯”字輕,《采薇》的“傷悲”重。

師:兩首詩中的抒情主人公有何不同?

生:《渡漢江》寫的是一個離家多年返鄉的游子,《采薇》寫的是一個身經百戰幸存的戰士。

(投影顯示)崔衛平《一出道德劇的罪人》:在某種意義上,處于一個幸存者的位置上,就是處于一個被拷打的位置上。別人都死了,為什么你還活著?在周圍的亡靈余溫尚存的時候,這并不是一個無謂的問題。當死神將人們當中的一部分人帶走的時候,也給其余人留下了巨大的空白——死者為什么而死?而生者憑什么活下去?顯然,幸存者并不直接等于正義的主持人,那么留給他的責任是什么?是否要見證那些離去的人們,他們曾經和你我一樣活過?

師:其實剛才有一位同學的發言已經觸及到了《采薇》抒情主人公“戰友陣亡,唯我獨活”的心靈困境,非常難得!大家的思考水平不亞于某些專家,最后我們再來看看大家的筆墨功夫,請大家補寫下面對聯。

(投影顯示)上聯:將軍賦采薇,遠征異域立奇功,身死猛志在;

下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學生幾經推敲完成對聯補寫,答案或大氣磅礴或哀怨纏綿,或工整精巧或情深義重,其中優秀答案如下:

示例一:衛青逐匈奴,揚威大漠樹英名,劍指胡天鳴。

示例二:海鷗留家書,遺字妻小蘊摯情,眼望故國去。

筆者《采薇》一課的講授實踐證明了用思維碰撞思維,就可能構建起富于魅力的語文課堂。作為教師,視野中有學生,以文本為載體的對話就可能發現更多的情致,學生隨之也能夠積聚更多的靈氣與底氣。如果把語文課堂的學習比作攀登一座氣象萬千的山峰,我們可以不必從習慣的道路拾級而上,嘗試著尋找一條通幽曲徑,每一步也許都有風景可看。

編輯:馬德佳

猜你喜歡
蓄勢采薇語文課堂
四十載往昔,蓄勢未來
——2021新年寄語
蓄勢蓄能再出發
采薇采薇 下
采薇采薇 中
采薇采薇 上
妖藤
蓄勢三年,再送“天宮”出征
讓語文課堂之樹根深葉茂花嫣然
讓快樂走進語文課堂
構建開放的語文課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