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練就古詩文的“童子功”

2018-08-03 05:16云實
廣西教育·A版 2018年1期
關鍵詞:童子功篇目古詩文

云實

日前,教育部印發2017年版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高中各科課程標準,進一步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成為此次修訂的一大重點。新的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將“文化傳承與理解”列為語文學科核心素養之一,中華傳統文化方面的內容始終貫穿必修、選擇性必修、選修,古詩文背誦篇目增至72篇(首)。去年9月的部編版小學、初中語文教材中,古詩文背誦篇目也大幅增加。中小學語文教材中古詩文背誦篇目的全面增加引來熱議,有人認為此舉有利于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端正“三觀”,但也有人認為過多背誦古詩文既增加學生的負擔也增加老師的負擔。筆者認為,古詩文背誦篇目的增加是增強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的有力舉措,不僅有必要,而且要從娃娃抓起。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僅是一座知識寶庫,更是一座精神寶庫,它承載著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道理都蘊含其中。學生既能從中認識到當時的地理環境、歷史風情,也能從中認識到數千年來中華民族思想觀點、價值觀念、審美趣味、道德情操、民族性格等。李白的《贈汪倫》,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孟郊的《游子吟》,李紳的《憫農》等詩文,很大程度上培養了孩子們珍惜友誼、感恩母愛、同情貧弱等高尚品德;“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钡让?,讓學生深受教育,知道碰到困難要勇往直前,遭受挫折要相信未來;“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但愿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等詩句,學生從中可體會到家國情懷和責任擔當。

增加古詩文背誦量不是負擔,恰是為了長遠的“輕松”打基礎。我們常有這樣的體會,小時候熟記的那些“牢牢扎根在腦海深處、浸透在血液之中”的古詩文,長大后就很難忘記。教育家烏申斯基就說:“兒童在學習中所學到的這些最早的形象在他們的記憶中扎根越深,那么,以后的形象也就越容易和越鞏固地為他們所記住?!备鲗W段古詩文的背誦量是逐漸加大的,內容也是前后勾連的,小時候要求背誦的古詩文將成為后來背誦相關內容的基礎。從這個視角看新修訂的課程標準,增加古詩文背誦恰是為了長遠的“輕松”打基礎。雖然對于中小學生來說,有些經典篇目理解起來有些難,學習效果也不是立竿見影,但現在先背熟,從小打下“童子功”,以后隨著人生閱歷的豐富,孩子會有自己的感悟,會深入理解的,這些古詩文也會成為他們人生成長的力量。

古詩文的浸潤絕非朝夕之功,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從小積累,“從娃娃抓起”。少年的一個特點是對聲音非常敏感,美學家朱光潛回憶自己的學習經歷時說:“《詩經》我沒正式地讀,家塾里有人常在讀,我聽了多遍,就能成誦大半?!蔽覀円畲笙薅鹊匕l揮兒童時期聽覺記憶的作用,讓學生通過“聽”而輕松地記住那些文辭優美的古詩文。除此之外,教師要不斷激發學生興趣,引導學生養成誦讀習慣。形式多樣的誦讀有利于激發學生誦讀古詩文的興趣,對讀、賽讀是增強學生古詩文學習興趣的有效途徑,每天的晨讀時間、每節課前的預備時間、中午的“每日一詩”,都是開展趣味誦讀的好時光。有些學生因古詩文晦澀難懂而不喜歡學,教師應該尋找古詩文與現實生活的有效結合點,使學生能夠通過自身的生活體驗與經典古詩文產生碰撞和共鳴。

古詩文在語文教材中比重逐漸增大,這對語文教師也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和要求,教師要不斷強化自身的古代漢語、古代文學、古代歷史等相關知識儲備,做到“博古”而“通今”。古詩文學習也離不開家長的理解和支持。學生學習古詩文一方面要立足于課本,另一方面要走出課本,家長除了要以身示范,帶領孩子一起學習,有條件的還應帶孩子到著名的人文旅游勝地旅游,如去孔子故里曲阜來一場“儒學文化之旅”,讓孩子感受儒學文化的源遠流長,激起孩子的學習興趣。

背誦經典古詩文,對于孩子胸懷、志氣的培養與眼界、品格修養的提高大有幫助,有利于孩子獲得道德熏陶、思想感染和精神啟迪,契合立德樹人的教育根本任務。

(責編 秦越霞)

猜你喜歡
童子功篇目古詩文
淺析音樂表演中“童子功”之魅力
本刊近五年被四大文摘轉載篇目匯總
古詩文閱讀備考指津
找準切入點,練好情感朗讀“童子功”
本刊2013-2017年被四大文摘轉載篇目匯總
水雉的怪怪童子功
論培養小學生鋼琴彈奏的“童子功”
河北省第二十五屆人大新聞獎獲獎篇目
引領小學生誦讀古詩文之妙招
對古詩文默寫有效性的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