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向應用型地方高校校企合作研究

2018-08-07 08:03孟祥斌包妍李川
科技資訊 2018年4期
關鍵詞:協同創新轉型發展校企合作

孟祥斌 包妍 李川

摘 要:以遼寧地區高校轉型現狀為研究目標,分析當前高校應用型轉型面臨的新形勢和遇到新困難,從政府制定新的轉型高校評價指標體系、轉型高校師資隊伍建設、企業參與校企合作積極性和應用人才培養的教材建設四個主要方面展開深入的研究。提出依托校企合作,基于“有所為、有所不為”原則,構建新型轉型高校應用型人才協同創新三個模式:政策引導新模式、二元雙師新模式、校企合作融合新模式。探索為當前轉型高校發展遇到困難尋求適合的解決措施和途徑。

關鍵詞:轉型發展 校企合作 協同創新

中圖分類號:G648.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02(a)-0176-04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new forms and difficulties of the application-oriented transform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sets forth the new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transitional universities, transforms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the enthusiasm of enterprises to participate in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and the reform of universities in Liaoning. Based on the "do something, do not do" principle, to build a new type of university-applied talents training mode. Therefore, we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talent-oriented education. Through the policy guidance, dual dual-division construction,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and win-win programs such as the proposed transfer of universities and enterprises to fully mobilize the initiative to explore the transformat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or the current difficulties to find appropriate solutions and approaches.

Key Words: Transformation development; College-enterprise cooperation; Collaborative innovati

當前,我國已經進入經濟發展新時期,完成“十三五”發展目標,需要培育發展新動力,實現多元創新驅動。為支持產業升級,國家相繼部署若干重大戰略,如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一帶一路”等。這些戰略的實現,需要更多的應用型技術人才,然而傳統意義上的研究類型人才培養模式是不能滿足這個戰略需要的。因此,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以及財政部出臺了《關于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指導意見》。

2016年3月,遼寧省教育廳為貫徹落實(遼政辦發[2015]89號)和《遼寧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遼寧省深化普通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遼政辦發[2015]70號)。推動我省高等學校主動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全面深化綜合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服務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發布了《啟動2016年度高等教育內涵發展——轉型與創新創業教育項目建設工作的通知》(遼教發[2016]23號)文件,標志著遼寧省高校轉型正式進入實質建設階段。

為繼續推動地方轉型高校發展,我們梳理當前轉型高校存在四個主要突出問題,進行分析,探索解決這些問題的有效途徑及方法。

1 轉型高校面臨的問題

1.1 政府急需制定對轉型高校評價的新指標體系

近期國家已經明確部分高校要進行應用型轉變的實施意見,同時地方政府也相繼出臺了轉型相關文件。站在地方本科轉型高校的自身角度,急需政府制定新的考評體系,這一新體系必須和轉型緊密結合,有別于傳統科研院??己梭w系,能夠有效地促進轉型高校調整內部結構和運行機制。通過新考評體系的建立,摒棄原有不適合應用型的指標體系,完成對轉型高校發展的目標引導。同時也是轉型高校進行深入校企合作的助推器,幫助轉型高校凝練自身特色,勇于創新嘗試。

1.2 轉型高校師資隊伍建設存在問題

1.2.1 高水平的教師隊伍是轉型高校持續發展的核心力量。特別是轉型高校辦學定位調整后,更需要一支“雙師雙能型”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大部分轉型高校為加強“雙師雙能型”教師隊伍建設,通常采用短期培訓和企業掛職鍛煉。例如選派一些優秀教師參加“卓越工程師”計劃,進行短期集中培訓,或者是支持一些教師到企業鍛煉一段時間,然后回歸教師崗位。這個辦法,短期培訓確實對教師的實踐水平起到一定提升作用,但是由于不參加企業后續項目,這種水平提升停留在一定程度不前。企業掛職鍛煉時間相對較長,教師直接到企業工作一段時間對教師能力提升要好于短期培訓,然而對師資緊張的轉型高校而言,又不能夠大面積推廣。

1.2.2 聘用企業背景工程師

直接招聘一定數量有企業背景的工程師為高校教師。直接從企業招聘,這個方法簡單直接,可以一步到位實現優秀工程師引進,可是當前一般企業優秀員工待遇遠高于轉型高校教師待遇,吸引優秀的工程師來校工作有一定難度。從企業中聘用一些員工作為兼職教師,為學生實踐指導也是很多轉型高校采用的方法。這個方法的好處是學生可以直接了解企業最新的研究項目和技術,由企業教師指導的實訓更具備實際可應用性,效果比較好。但企業一旦承接項目,企業員工是沒有時間到校做兼職工作的。如何保障兼職教師指導教師有效指導時間和兼職教師質量也是需要解決的問題。

1.3 企業參與校企合作積極性問題

1.3.1 轉型高校缺乏實質給予企業的利益回報

企業本身是市場主體,盈利是企業自身的原動力??梢哉f企業參與轉型高校的校企合作,也源于獲得獲利這一目的。目前企業參與轉型高校合作積極性不高,分析其原因是企業無法從轉型高校獲得實質利益?;臼菍W校求助企業,單方面的需要是不能夠長遠建立合作關系的。

1.3.2 風險控制無法保證,缺乏實質約束學生手段

學生參與企業工作,必然會對企業生產產業無法回避的影響。為保障學生生命財產安全,企業需要安排更多的安全工作人員對實習學生進行嚴格管理。一旦出現安全事故,由于學生并未入職,很多對應的保險措施不能跟上,這些風險最終會導致企業不能大批量接收學生進行實踐學習。

學生由于尚未畢業,真正管理學生的主體依然是學校。學校一般對于學生參加生產實踐學習給予一定考核學分。目前我國高校本科教育采取的是寬進寬出,對達不到企業要求的學生,控制權在學校,不在企業。學校由于各種因素影響,實質上缺乏對學生有效的約束手段,這樣學生在實踐能力上的鍛煉達不到要求,一般也可獲得學分。同時,不受約束的學生在參與企業實習、實訓階級也會對企業員工的工作產生干擾,企業缺乏有效的制約手段。

1.4 轉型高校教材選用問題

(1)直接選用本科國家級規劃教材問題。轉型高校數量不斷增加,應用型教材建設跟不上進度,因此,大部分轉型高校依然采用本科國家級規劃教材。實踐證明,直接選擇這類教材是存在弊端的。傳統意義上的本科國家級規劃教材是基于專業知識系統化,無論在理論的抽象,公式的推導論證都是非常嚴謹的,但在在實踐上缺乏具體項目案例,重理論輕實踐。然而轉型高校培養的學生目標是突出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所以,這類教材并不十分適合轉型高校學生使用。

(2)借用高職高專教材問題。高職高專教材理論相對本科教材有明顯壓縮,知識體系拓展性不足。同時,理論的在實踐中應用深入性不夠,很多事例簡單提出,并沒有深入闡釋。因此對應用型學生培養就會降低在生產實踐中能力提高,缺乏進一步深入分析的理論提高能力。實際上,應用型本科不等同于高職高專,學生在理論層次夠用,也不等同于高職高專的壓縮型理論培養模式。應用型學生培養是指把理論教學的深度和廣度這兩個維度限制在技術研發、使用和創新所必要的范圍內,目的是獲得“夠用、扎實”的理論基礎和相對完整的實踐技能的有機結合。

2 轉型高校校企合作解決措施

2.1 國家政策引導,加強省級統籌

轉型高校的主體是地方普通本科高校,轉型的責任主體是各個省級政府。省級政府應盡快出臺轉型高校的考核標準和評價體系。謀求積極穩妥推進轉型高校改革發展,不搞一刀切。積極優化不同轉型高校的專業布局,“有所為、有所不為”,進行結構調整。

堅持試點轉型高校先行原則。以遼寧省為例,見表1,依據遼寧省本科教學網信息統計了2016年遼寧省支持轉型高校改革試點專業、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基地、校外實踐教育基地等建設項目,充分發揮了試點高校的主動性,示范性作用。進一步,遼寧政府為充分支持轉型高校教學改革研究,共設立了省級本科教改立項一般項目、省級本科教改立項優質教育資源共建共享項目、省級本科教改立項專業建設與結構調整項目,積極鼓勵和引導高校向應用型高校轉型的教學和實踐研究,突出校企合作的重要作用。

2.2 轉型高校轉型二元雙師建設

轉型高校相對科研型高校師資隊伍力量不足,大批引入博士師資并不切合當前實際。調研南京工程學院和沈陽大學轉型建設,具有特色的師資建設創新思路。校企合作協同培養的二元師資建設獨具特色,這個方案具備如下優點:一是轉型高校人才培養方案校企共同制定,方案既滿足專業寬口徑理論能力要求,又滿足企業用人實踐能力的要求。二是通過聘用企業兼職導師,在學生綜合實踐階段、畢業設計階段明確企業用人能力要求,項目指標與企業項目相同或貼近。在學生應用能力、綜合水平提升上能夠有的放矢,校外實踐和校內專用場所實踐的統一化。不同階段企業導師和校內導師的主輔構成,最大限度提高學生技術能力,滿足人才培養方案應用型人才的要求。特別是“翻轉課堂”的運用,最大限度減少企業導師的自身時間的壓力,使訓練效果得到成倍提高。值得肯定的是,使用校外兼職教師,高校不用額外提供養老保險、公積金等花費,總體衡量效果不錯。三是當前轉型高校教師梯隊兩頭小、中間大,即助教、教授人數少,講師、副教授人數多,職稱評聘緊張。通過聘用企業優秀兼職導師,不僅能夠提升學生實際項目指導水平,減少學校額外支出費用,而且對建設合理的教師梯隊時間方面提供了保障。

二元雙師建設,對轉型高校而言是一個靈活創新。加大企業兼職教師團隊建設,有利于轉型高校直接貼近企業,有利于學生獲得較高的實踐能力。不可否認,二元雙師建設,需要規劃并形成一些有效的模式,一些傳統方式有些不太適合轉型高校最新發展,這需要我們繼續探索和勇于革新。

2.3 校企合作建立共贏模式

轉型高校要想獲得與企業長久合作,必須建立共贏模式,這些模式多樣,有利校企合作共贏。

(1)訂單模式對企業來講,專業基礎扎實,動手能力突出,是校企合作建立共贏的一個有效模式。以沈陽工程學院機械學院為例,與沈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合作,設立“沈飛鉗工高級技術工人訂單班”。雙方共同制定訂單班的教學課程,頂崗學習,增強學生企業歸屬感。沈陽大學交通運輸專業“天久交通班”也是采取類似與地鐵訂單的模式。

(2)校友會模式,依托行業優勢,通過建立不同地區的校友會,為企業搭建平臺同時,也為自身發展帶來了機遇。

(3)學校駐企業建立工作站模式,轉型高校鼓勵并支持優秀教師在合作企業中建立研發工作室,通過常駐方式聯合解決企業技術難題。這些模式都非常適合校企合作共贏。

2.4 校企合作開發應用型教材

教材建設是轉型高校建設的一項主要內容,高質量、有實際應用效果的教材是應用型人才建設、培養的基礎。發展應用型職業教育,培養和塑造適合生產、管理第一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必須高度重視應用型教材的建設和改進,需要開發一系列適合轉型高校自身特色的教材。

轉型高校教師一般專業理論知識豐富,人才定位、課程體系、教學內容和評價方法有比較好的把握,所開發的課程理論體系完備,但實踐能力不強,所開發教材項目創新需要加強,好的項目需要加入。而企業工程師實踐能力較強,項目經歷豐富,專業某一方面特別突出,所開發教材缺乏系統性,要求讀者水平高,學生如果沒有一定基礎和實踐能力,學習難度大。單純依靠教師或直接依靠企業工程師開發相關教材都存在利弊。只有深入企業,利用高校教師自身理論專業優勢,利用企業工程師項目經驗優勢,通過嚴謹論證,篩選項目案例引入到教材中。兩者相互配合建設開發一批有特色的應用型教材,將會夯實轉型高校的基礎,更好地落實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的重要環節。在開發的教材中,配合電化教育等最新研究成果,充分提高學生應用能力。

3 結語

加快轉型高校應用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校企合作是關鍵。企業需要高素質的應用型技術人才,因此人才培養需要轉型高校大膽創新、勇于嘗試。只有構建新型的人才培養模式,推進轉型高校二元師資建設,建立適合校企共贏模式,打造轉型高校自身品牌,扎實推進高素質應用型技術人才培養工作,才能有效解決當前大學生就業矛盾突出問題。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關于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指導意見[EB/OL].http://www.chinanews.com/gn/2015/11-16/7624837.shtml

[2] 崔國生.地方高校轉型發展應該著力解決的幾個問題[J]. 沈陽工程學院學報,2016(4):213-217.

[3] 欒好利.關于地方本科高校轉型發展的幾點思考[J].沈陽工程學院學報,2016(4):218-222.

[4] 劉貴芹.轉變觀念完善機制,更加有力推進創新創業教育改革[J].中國高等教育,2015(13/14):8.

[5] 尹常永.行業背景下電子信息類人才創新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J].沈陽工程學院學報,2016(7):404-408.

猜你喜歡
協同創新轉型發展校企合作
云服務環境下的高校協同創新研究
大學本科高年級怠學現象調查與對策研究
淺談如何做好新時期煤炭企業職工的思想教育工作
校企聯合培養卓越工程師的產學研協同創新體系建設研究
高校腦科學人才培養模式初探
新常態下鋼鐵企業的轉型發展以及建議
試論“央視新聞”公眾號的成功運行對傳統媒體轉型發展的借鑒意義
芻議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就業視域下卓越工程師校企合作培養模式探析
民辦高職院校軟件技術專業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