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數據時代高校圖書館服務模式的創新

2018-08-07 08:03任麗萍袁愛蓮
科技資訊 2018年4期
關鍵詞:服務模式大數據時代高校圖書館

任麗萍 袁愛蓮

摘 要:本文將指出當在大數據時代下,高校圖書館服務模式創新中所遇到的館員素養低、數據效益低、缺乏個性化服務以及服務保障機制的問題,并據此提出相應的解決辦法,以此為大數據時代下的高校圖書館服務模式創新指明新的方向。

關鍵詞:大數據時代 高校圖書館 服務模式 創新

中圖分類號:G2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02(a)-0196-02隨著全球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網絡技術的不斷進步,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也加快了信息傳播的速度。至此,人類社會逐漸進入到數據時代、信息時代。在這種大數據時代之下,人們對信息的價值運用越來越頻繁,對信息價值的挖掘越來越重視。在高校圖書館管理當中也同樣如此,大數據時代的來臨對其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特別是在圖書館服務模式創新方面,不僅帶來了機遇,還帶來了困難。因此,高校圖書館應該加強在大數據時代下高校圖書館服務模式創新的研究力度,以此及時改善高校圖書館的服務水平,為讀者提供更為優質的服務。

1 大數據時代下高校圖書館服務模式創新中所需要面臨的難題

1.1 圖書館館員的數據素養較低

隨著信息時代對高校圖書館的影響,高校圖書館會比較注重對館員的信息素養,對館員的數據素養培養卻不夠重視。因此,對圖書館館內的數據的價值開發和應用程度較低,對數據的感知、理解以及運用較差。事實上,數據素養應該包括五個內容:對數據的敏感能力、數據的收集能力、數據分析處理、數據利用能力以及對數據的批判能力。其中,數據的處理能力是最為重要的,其要求圖書館館員必須要在大量的數據當中發現與目標任務所相關的數據信息,并對這些數據進行提取與整合,從而為決策提供更為可靠的依據。但是,當前我國各大高校的圖書館內,大部分的館員都缺乏數據素養的培養,特別是高校圖書館隊伍中的學歷層次和專業層次存在參差不齊的現象,促使很多館員都缺乏數據分析的相關能力。雖然,我國部分知名高校的圖書館在十年前就開始了對館員數據素養的培養,但是,卻由于數據型人才在國內較為稀少,促使專業數據服務館員的引進無法有效開展起來,圖書館館員的整體數據素養還比較低。

1.2 數據使用效益較低

雖然大數據時代同信息時代已經到來多年,但是各行各業對大數據的重視程度還遠遠不夠,導致數據的使用效益仍比較低。由于大數據的產生方式與途徑是多種多樣的,比如文檔、文本、圖片、音頻、視頻、XML、HTML、表格等,且量非常的龐大。在此情況下,圖書館的數據承載能力是非常有限的,無法包納所有的數據,這對高校圖書館的發展而言,是一個非常大的阻礙。因此,換句話說,數據的存儲能力和運算能力能直接決定高校圖書館數據管理的質量與數量。事實上,要想實現對數據的存儲,就必須要對龐大數據的移動、運算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與財力,并在使用方面會存在一定的倫理困境。在高校圖書館數據管理當中,涉及到了用戶的隱私信息,一旦發生泄漏,就會給用戶帶來各種各樣的困擾。因此,高校應該加強對圖書館數據的安全管理,以此為用戶提供更為優質的服務。

1.3 缺乏個性化的服務

為用戶提供個性化的服務作為高校圖書館服務創新中的主要內容,其是通過數據分析與處理以期為用戶提供更為優質的服務,幫助讀者能夠快捷的找到書籍資源。但是,在實際當中,高校圖書館的數字資源量越來越高,各圖書館自建的數據庫也越來越大,圖書館的數字資源共享程度越來越高。但是,用戶的數據資源查找難度卻增加了。在此背景下,為了能為用戶提供更為優質的服務,高校圖書館就必須不斷創新自身的服務模式,基于讀者的個人身份信息和數據庫的信息檢索功能來幫助用戶能夠更為快捷的查找到數據資源,并預測到該用戶將來的需求方向,從而為該用戶提供更具有針對性的服務。

1.4 缺乏保障機制

在創新高校圖書館服務創新模式時,還需要建立相匹配的保障機制,以此保障服務模式創新的正常開展。因此,高校圖書館應建立起的管理機制、數據共享機制以及評價機制,以此形成一個完善的服務創新保障體系,保障圖書館各個職能部門之間的協調合作,數據提供機構與圖書館之間可以實現分工協作。并保證高校圖書館與用戶之間能夠保持暢通的交流,獲取到更多的一線反饋信息,為改善圖書館服務創新模式提供更可靠的依據。

2 在大數據時代下創新高校圖書館服務模式的有效方法

2.1 不斷提升圖書館館員的綜合素養

高校圖書館的服務水平與館員的素質水平具有直接的關系。同時,隨著當代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數據的量越來越大,對圖書館的數據管理也提出了新的難題,對圖書館館員的綜合素養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圖書館應該不斷提升圖書館館員的綜合素養,定期開展圖書大數據分析方面的專家講座來提高館員的服務水平。

2.2 不斷創新高校圖書館的服務內容

高校圖書館的服務內容包括書刊借閱、信息咨詢、文獻檢索以及導航、科技查新和專題情報等。但是,大數據的到來促使圖書館的服務內容發生了改變,為了能為用戶提供更貼心的服務,需要高校圖書館在個性化服務、信息整合以及智能化服務這三個方面予以更為深入擴展。高校圖書館可以通過組織專門的數字服務館員專門對用戶的瀏覽痕跡等相關數據進行回溯、關聯與分析,以此尋找出用戶的個性化需求,進而預測到用戶的信息資源需求方向,促使用戶能夠更為便捷的找到文獻資料,節約用戶的查找時間。通過對圖書館數據信息的整合,建設數字化的圖書館,從而提高圖書館的信息資源使用效益,充分挖掘高校圖書館的數據價值。在大數據時代下,高校圖書館還可以積極利用可視技術以及人機交互技術來提升圖書館的信息服務水平,為用戶提供更為智能化的服務,以此達到降低用戶檢索時間的目的。

2.3 構建基于大數據技術的服務平臺

在大數據時代下,高校為了滿足對數據資源的存儲和整合,還應該積極引進先進的硬件設施來提高圖書館的存儲能力,并構建起完善的數據管理平臺和數據存儲中心,以此實現對數據資源的海量存儲,實現數據服務資源的共享。其次,高校圖書館還可以加大對“云服務”的投資力度,以此實現對異地信息資源的整合和服務能力的提升。

2.4 構建圖書館服務創新保障機制

當前,我國的大數據技術仍處于初始階段,相關的制度建設仍不夠完善,促使高校圖書館的服務模式創新受到了阻礙。因此,高校圖書館應積極構建服務模式創新的保障機制,并確保數據安全的可靠性、搞好高校與各部門之間的協調工作、做好數據資源的管理工作,并通過嚴格的數據安全使用制度來規范各館員的數據處理行為。同時,還需要注意數據使用人員以及圖書館館員的職業操守培養,以此保障用戶信息的安全性與完整性,避免使用不當帶來的倫理風險。

3 結語

總而言之,數據時代的來臨對高校圖書館造成了非常大的影響,促使高校圖書館的服務內容、服務方式以及服務理念發生了改變,要求高校圖書館必須對自身的服務模式予以不斷的創新,以此提高高校圖書館的服務水平,從而實現高校圖書館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孫永生,趙青.大數據時代高校圖書館數字資源服務創新策略[J].山東圖書館學刊,2016(5):71-75.

[2] 李亞玲.大數據時代下高校圖書館服務創新[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15(13):116,119.

[3] 陸建玉,周菊芝,阮煥立,等.大數據時代高校圖書館健康信息服務模式的創新[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15,25(10):102-104.

[4] 汪浩.大數據時代高校圖書館參考咨詢服務的創新與發展[J].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15,27(2):188-190.

猜你喜歡
服務模式大數據時代高校圖書館
基于云計算的數字圖書館建設與服務模式研究
文化館總分館制服務模式的實施探索
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案例分析
大數據時代下圖書館的服務創新與發展
微信公眾平臺在高校圖書館信息服務中的應用研究
大數據時代高校學生知識管理
從“數據新聞”看當前互聯網新聞信息傳播生態
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實踐探討
高校圖書館電子資源的宣傳與推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