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職學校教學探討

2018-08-15 10:41張新榮
世紀之星·交流版 2018年8期
關鍵詞:厭學現狀改革

張新榮

[摘 要]近年來,隨著我國普及十二年教育的提出,中職學校作為高中階段教育的一個板塊,也越來越受到國家的重視,而中職學校在辦學質量和成效上還不盡人意,本人從中職學生的現狀分析,剖析中職學生學習問題存在的因素,對癥下藥,有的放矢,提出自己的見解,也對如何解決問題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現狀;改革;厭學;影響

目前,中職學生厭學已成為一種較普遍的現象,表現形式也形形色色,大多學生上課不專心、玩手機、睡覺,下課則熱衷于網聊、打游戲、網購。文化課沒興趣,專業課不認真,混日子是中職學生普遍存在的狀態。尤其是文化課的學習,更是既感到吃力又感到枯燥無味,學生上課象聽天書,絲毫打不起一點精神。這些現象對于中職學校的發展、學生素質的提高及繼續深造都造成一定的影響。

中職學生厭學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是外部環境的影響。隨著社會的發展,時代的變遷,00后的中職學生思想意識、道德水準、價值取向都發生了重大變化,呈多元化的趨勢?,F在的學生不再盲目崇拜權威、教師和書本,更注重自身需要和個性追求。學校的培養,教師的教導對學生的影響作用越來越小,而社會環境變化對學生的負面影響卻越來越大。秀才不出門,就知天下事,現在是一部手機在手,天下奇聞盡在眼前,信息傳播的方便快捷除了帶給人們很多便利之外,也帶來很多負面的問題,很多學生成了手機控。網絡色情與暴力也沖擊著青少年的價值觀和世界觀,上個世紀流行的“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再也對這些孩子不具有任何指導意義。

其二家庭教育的失衡。目前的中職學生80%以上來自農村,其父母長期在外打工,與子女溝通很少,大多只是孩子討要生活費時有些許交流,平日因為工作比較忙或者工作壓力比較大,對孩子的學習狀況不聞不問,放任自流,子女在學習上出現問題時也鞭長莫及或者漠不關心,使其子女在學習上意志消沉,當在學習中出現越來越多問題的時候,必然產生厭學情緒;有的家長更是只關心考試分數,當孩子成績不理想時,只是采用簡單粗暴的方式,對孩子身心造成莫大的傷害,而不是心平氣和跟孩子一起探討原因解決問題。久而久之,必然使孩子感到自卑、壓抑,進而對學習失去興趣;再加上孩子的逆反心理,對學習漸漸抵制,逐步喪失學習興趣。還有的家長把孩子拋給自己的老人,老人對孩子寵愛有余,嚴厲不足,再加上自身教育水平不高,所以對孩子教育基本起不到很好的引導作用。

其三為當前中職學?,F行教育本身存在的弊端。隨著我國普通高中的普及和高等教育的發展,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生源變的越來越窄,進入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絕大部分為在初中學習中的“差生”。少數學生成績根本沒有達到入學要求,中職學校為了完成招生任務,也一股腦兒地招進來。還有的是在社會上漂泊很久,打工辛苦或者是厭倦了打工生活,而父母又無暇對孩子進行有效管理,干脆找一所中職學校讓老師來幫忙帶孩子。中職學校的低門檻導致招收的學生文化基礎參差不齊,還存在各種各樣不良習慣,由于學校生存的需要,學校的主要精力和工作放在了招生上面,教育教學改革明顯滯后,教材更新比較慢,教學內容過時陳舊,脫離實際,對學生吸引力不足,教學形式及方法比較單調、枯燥,教師上課照本宣科,根本不關心學生聽與不聽,課堂不注重與學生的互動,整個課堂一潭死水,被動教學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中職學生普遍就業渠道狹窄,起點不高,也讓教師很難有成就感,隨之而來的就是厭教情緒,而這種厭教情緒,必然波及到教學中去,也會進一步滋生學生的厭學情緒。再加上社會上讀書無用論,大學生畢業就失業等負面新聞的層出不窮,也加劇了中職學生的厭學情緒。

針對當前中職學生學習現狀及原因分析,本人認為主要應從以下幾方面努力,扭轉學生學習現狀。

1.正面的宣傳引導。目前我國正處在產生升級的大好時機,中國也提出了《中國制造2025》的戰略,這都要求新一代的產業工人,既要有扎實的專業基礎,也要有創新精神,要利用學校的現有資源,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入手,結合中國夢,幫助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中職學校目標定位要準確,就是要培養生產一線優秀技術工人,要讓學生更新觀念,認識到自己雖然文化基礎差,但他們畢竟只有十五六歲,處在人生成長的關鍵時期,可塑性較大,只要踏踏實實學到知識、學到技術、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將來一定能成為對國家和社會有用的人,都會有人生出彩的機會。

2.深化教學改革,編輯適合學生學習的校本教材。教學改革要落在實處,結合學校專業特點和學生的現實基礎,編寫學生通俗易懂的教材,降低教學難度,使教學內容能讓學生學得有興趣,確立的教學目標能達到,不斷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教學方法靈活多樣讓學生喜歡,考試要多樣化,能讓大多數學生過關,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也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和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從而克服厭學情緒。

3.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堅持以人為本,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和諧的師生關系是完成教學的前提,如果一個老師能贏得學生的喜愛和欣賞,那么課堂組織教學將變得很輕松,運用現代教育心理學的“皮格馬利翁效應”理論,中職教師要把對學生的期待不斷地通過積極的暗示和鼓勵傳遞給學生,促成學生自我激勵機制的強化。教師的期待和暗示(外界刺激)會極大提高學生的自信心,老師學會賞識學生,做學生的知心朋友,多與學生交流,溝通,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積極的心理暗示對孩子的成長極為重要,逐步克服學生身上不良習慣??傊逃^不是一蹴而就,也不會立竿見影,學生馬上能脫胎換骨,只有不斷地對學生進行鼓勵,不停發現學生的優點和閃光點并加以激勵和加強,才能培養學生學習的信心。

總之,教育是一個長期潛移默化的過程。當前,各國都把壯大實體經濟,推動制造業升級轉型,發展現代服務業,作為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舉措,這些都需要一支高素質的技能人才作支撐,學校也應該抓住機遇,調整辦學思路,讓每一個中職生都能實現技能就業,技能成長,讓每一個走出職業學校的學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

參考文獻:

[1]陳敏譯《皮格馬利翁效應》 2005.

猜你喜歡
厭學現狀改革
改革之路
改革備忘
改革創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