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高中生物教學如何有效開展研究性學習

2018-08-15 10:41潘明鳳
世紀之星·交流版 2018年8期
關鍵詞:見解有效開展研究性學習

潘明鳳

[摘 要]研究性學習作為課程改革的一大亮點,國際上的很多研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然而,我國的許多學校和教師在實施和推廣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受諸多因素的影響,使得教育的理論和教學實踐常常發生脫節;研究性學習的貫徹實施更是由于新高考改革的推進而有所沖淡,基本處于有名無實的狀態。因此,有必要重新梳理研究性學習的有關理論和實踐經驗,理清其發展脈絡,明確其發展方向。故筆者結合本校開展研究性學習的情況,為指導研究性學習的有效開展,提出了自己的見解,為發揮其在教育教學中的作用奠定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研究性學習;課程改革;有效開展;見解

一、 區分研究性學習課程與學科中的研究性學習

研究性學習既是一種學習方式,又是一門課程,它們隸屬于不同的概念屬性中?!把芯啃詫W習”課程是指向于“研究性學習方式”的定向型課程,屬于課程的范疇;而學科中的研究性學習屬于一種學習方式或學習活動。具體來說,作為學習方式的研究性學習,是輔助教學的一種手段,指在教學過程中,以問題作為載體,創設科學研究的情境和途徑,讓學生通過收集、整理、分析和處理信息資料的方式來實際感受和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進而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精神。作為課程的研究性學習,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自身的條件和興趣,選擇不同的研究課題,獨立自主地進行探索研究,進而促進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的培養。

相對獨立的研究性學習課程是學科中的研究性學習的升華,拓展,綜合和集中;學科中的研究性學習則基于某一特定的學科進一步細化、深化與社會生活相關的主題,可以看成是相對獨立的研究性學習課程的具體化、形象化。

二、重視研究性學習的課題形成

選題是研究性學習的起步階段,選擇、確定的課題質量,直接決定了有關研究工作的發展方向和命運,甚至影響整個研究性學習的成敗。學生在選題過程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能力的培養,恰是學生創新精神培養的起點。在這個環節中教師要進行有效的指導和適度參與,注意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啟發學生的選題思路。

研究性學習的本質是屬于教學范疇而不是科研范疇,因此選題的一個重要標準就是所選課題的基本價值必須取向于學生的“自我發展”的價值,其研究價值必須著眼于學生學習方式改變。同時,教師還要針對所選的問題從人力、物力、財力、時間等客觀及主觀方面去分析和辨別,論證課題研究的可行性,避免因研究價值不大或選題難度過大,以致白廢力氣,半途而廢。除此之外,研究性學習問題的選取,還要兼顧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現有的知識水平。

在探究所選課題過程中,學生必然會對其他的領域產生興趣,導致新的問題和新的價值觀的出現,雖然這些出現的主題對于正在進行的課題研究的要求而言并不符合,但它卻是學生真正感興趣的。教師應及時捕捉學生的探究意向,充分肯定這些生成性主題的價值。因為隨時挖掘新的探究題材恰是研究性學習持續不斷發展的源泉,研究性學習的成功與否也恰隨不可預知行為增加的程度有所體現。

三、 補充完善研究性學習的教學模式

教學模式源于經驗,但又高于經驗。若教師在學科教學中,不實施研究性教學模式,學生就很難進入研究性學習的狀態。

目前關于研究性學習教學模式的研究已有很多。目前,在生物教學中常使用的的主要有四種教學模式:問題解決教學模式,角色扮演教學模式,“導學探索、自主解決”教學模式,互助互動教學模式。不同的教學模式都有不同的教學目標和教學要求,不同的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對教學模式的要求也是不一樣的。而現有的教學模式尚不能涵蓋高中生物研究性學習的所有教學內容。因此,需不斷地完善補充研究性學習的教學模式,以便更好的適應研究性學習的發展。這有待于廣大教育教學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探索。

四、 建立合理的研究性學習評價體系

阻礙研究性學習順利開展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我國當前的教育評價制度。若不改進研究性學習的評價體系,強化其導向作用,研究性學習在學校教育教學工作中將很難真正占有一席之地。因此建立一個全程性、多樣性與彈性化的評價體系,既利于研究性學習課程開發的積極性,又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目前,研究性學習評價的方法包括課題小組內自評、互評;課題小組之間互評;指導教師評價;評審小組評價等。評價手段包括活動法評價、量化評價、檔案袋評價和問卷調查評價等。在評價內容上,包括學生參與研究性學習的態度,知識、方法和技能的掌握與發展情況,活動中所獲得的體驗情況,人文精神和科學素養的養成情況,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發展情況等。在評價方式上,采取“五結合”的形式,要做到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重視對過程的評價,具體體現在開題、中期和結題時的評價;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以定性評價為主;相對評價與絕對評價相結合,即統一標準的評價與個別差異評價相結合;自我評價與他人評價相結合,即教師的評價與學生的自評、互評相結合;小組的評價與組內個人的評價相結合,使評價成為學生學習反思、發展自我、欣賞別人的過程。

五、結 語

與信息技術相結合的研究性學習是一股清泉,是一場革命,為我國傳統的課堂教學帶來了綠色生機。盡管相關學者對此做了一些探索,但仍有許多問題需要重視:(1)處理好研究性學習與相關學習方式的關系:不可完全否定接受性學習;研究性學習不等同于課題研究。(2)保障研究性學習的有效實施,學校必須構建符合自身發展、可操作性較強的課程管理體系,規范研究性學習管理行為、充分發揮學校的組織功能;(3)研究性學習要與多謀體、互聯網等現代技術相結合??傊?,開展研究性學習是一項耗時而又繁瑣的系統的工程,這需要我國教育行政部門、學校和教師的共同努力探索。廣大教育工作者應盡快轉變教學觀念,積極探索有效開展研究性學習的途徑和策略,使研究性學習能有序且健全地發展,使素質教育得以真正落實。

參考文獻:

[1] 閆婷婷.研究性學習課程中的知行統一[D].西安: 陜西師范大學, 2012.

[2] 楊世利.高中生物研究性學習教學模式的構建與實施[D].呼和浩特:內蒙古師范大學,2013.

[3] 劉志.普通高中研究性學習實踐探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09.

猜你喜歡
見解有效開展研究性學習
電業局人力資源規劃之我見
讓音樂成為游戲的伙伴
多元比較,有效開展第二輪生物復習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靈活開展研究性學習
淺析新時期高校學生黨支部工作的有效開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