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讓教育屬于所有的孩子

2018-08-15 10:41李正華
世紀之星·交流版 2018年8期
關鍵詞:小夏上門康復訓練

為貫徹《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計劃(2017-2020年)》,確保重度殘疾少年兒童接受義務教育的權益,我校于2017年10月開展了送教上門工作。此項工作得到了市委、市政府、教育局領導高度重視并指導督導送教上門工作。我們堅信一粒殘缺的種子,也能發出綠色的嫩芽,只要能夠為其提供足夠的養分和光照。

一、加強管理,提高效益。

1.加強管理和指導?!八徒躺祥T”是一項全新的工作,學校建立相關制度,加強管理,及時解決存在的困難和問題,保證“送教上門”服務工作落實到位。

2.保證“送教上門”服務時間。合理安排教師,保證“送教上門”服務時間,每個服務對象每月不少于2次,每次2個課時,每學年不少于40個課時?!八徒躺祥T”的課時數計入任課教師工作量。

3.多形式地開展“送教上門”服務。要根據服務對象的情況,多形式地選擇“送教上門”服務方式,既可以選擇居家入戶送教服務,也可以選擇到福利院為未能入學的重度兒童送教服務,還可以采用遠程教育方式送交服務。

二、一人一案,規范管理

我校為每位學生建立了特殊教育學校送教上門工作手冊。手冊的具體內容有:一學生及家庭基本情況;二特殊兒童教育評估記錄表;三特殊兒童教育評估結果分析及建議;四送教上門教學計劃;五送教上門學生教案;六送教上門個案活動進度表。

一人一案:從運動能力、認知能力、語言溝通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社會適應能力、自護自救知識,等六方面對每位學生進行測評,依據測評結果進行科學分析,結合送知識、送康復、送政策和送溫暖等總體送教方式,提出有針對性的教育建議,為學生量身制定教學計劃和教學方案,做到一人一計劃,一人一教案。

三、以送教促扶貧,確保零輟學率

2017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一年,而精準扶貧是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抓手。

結合實際情況,學校以送教的方式開展扶貧工作。1.在送教扶貧過程中,我校多曾次組織教職工捐物捐款,為學生帶去過冬的棉衣、棉褲、棉鞋,純奶、紙尿褲及口水巾等物品;2.做家長的思想工作,及時傳達國家和政府在教育扶貧方面的政策,讓家長樹立脫貧信心。

在送教的過程中,我們及時和村委會、包聯干部以及轄區內的中小學校取得聯系,了解各個村的適齡未上學殘疾兒童,查清原因,摸清底子,認真落實貫徹扶貧的大政方針,助力殘疾兒童貧困家庭脫貧,確保做到無一生輟學在家。

四、教學案例

個案基本情況:

小夏(化名),是一個可愛的小女孩,今年九歲。家住在偏遠的農村,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回家的機會較少。小夏的性格不是很活潑,無語言能力站立不穩,喜歡有人陪伴。

個案原因分析:

1.內部因素

由于先天性因素導致,小夏在七個月大時被診斷為嬰兒痙攣,并伴隨癲癇,一直依靠藥物治療,在去年已經停藥,之后并未發現癲癇的癥狀。一歲多時,小夏不能像正常兒童一樣學會行走,訓練內容主要是肢體協調和語言交往能力。

2.外部因素

小夏的父親常年在外打工,只有過年過節回家,因此孩子缺少父母親的關懷與教育。目前的狀況是孩子只能和奶奶呆在家中,考慮到當前的現狀,送教人員非常有必要對小夏實施送教上門。

五、開展送教上門,實施康復訓練

1.科學全面評估,提出合理建議

在入戶摸底調查,詳細了解了小夏的致殘原因、家庭情況后,送教人員對小夏進行了智障兒童六大領域能力的評估。通過評估,該生無語言能力站立不穩,不能獨立行走,手指僵硬不能抓握細小物品,大小便無意識,需要專人看護。其四肢僵硬,可扶物站立,但行走困難。喜歡有人陪伴玩要。

2.研究教育策略,制定送教計劃

針對小夏的評估結果,送教教師召開研討會,經過綜合分析,得出該生的優勢與劣勢后,為其制定出了長期教育計劃和短期教育目標。針對該生的具體情況,確定以“最近發展區”為基礎,先從優勢入手,本著“發揮優勢彌補不足”的原則,并考慮對學生是否切實可行,經過評估、和父母交談后,為其制定了全面性的送教上門康復訓練計劃和實施措施。

六、送教上門具體實施策略

1.送教時間

時間安排在每周周五,兩名教師為小夏準備不同的送教內容。

2.送教內容

第一學期為其制定了兩大長期目標:(1)運動能力方面,加強精細動作訓練,提高小夏雙手操作物品的能力;(2)語言能力方面,通過認讀詞語、看圖說話,提高小夏的語言交往能力。

短期目標:(1)運動能力,通過訓練,讓小夏自己能把瓶蓋打開(擰上);自己能夠捏取積木、豆子等小物品;自己能用線穿積木、穿珠子。(2)語言能力,通過訓練,能認識并說出生活中的常見物品;能準確表達自己的需求。(3)指導家長掌握正確的康復方法。送教的時間非常有限,送教教師對小夏進行康復訓練時,讓家長從一旁學習訓練方法,這樣,在家中,家長也能夠對孩子進行康復訓練,從而,讓小夏盡快地達到預期的康復目標,提高訓練效果。(4)兩名送教教師相互協調配合。做到送教之前做出詳細的計劃,送教歸來及時完善送教記錄,不斷總結和反思送教工作,積極改進送教實施策略。

七、教學效果與反思

1.效果

在這一學期中,兩名教師風雨兼程,堅持送教,保質保量完成了送教任務。通過評估,小夏在精細能力方面有了很大提高,自己能夠把礦泉水瓶蓋打開和擰上了,能用右手捏取積木、黃豆等小物品,能夠用雙手協調操作物品;在語言能力方面,小夏會說一些簡單的句子。

2.送教反思

尊重學生,我們的學習場所是學生的家里,所以我們所營造的學習氛圍應當是輕松的、更貼近生活的。及時夸獎和鼓勵,因此我們要動員家長,及時溝通,給孩子建立一個和諧的家庭氛圍,促進學生心理更加健康成長。

雖然“送教上門”是一項長期的特殊教育工作,工作平凡而艱辛,但只要是孩子們需要,我校將會義無反顧把工作持續下去。我們真誠的希望我們的行動能感召社會更多的力量關注我們這些不一樣的孩子,讓每一朵鮮花都有綻放的機會。

作者簡介:李正華(1976-10-8),女,漢族,桂平市特殊學校教師,主要研究殘疾兒童在校管理及送教上門工作。

猜你喜歡
小夏上門康復訓練
多功能智能康復訓練床的設計與仿真
穴位按摩與康復訓練治療周圍性面癱的療效觀察
遲到的背后
上肢康復訓練機器人的研究
上門可行 診療不可
生意上門
美上門:“愛美麗”是個剛需
送禍上門
電針配合康復訓練治療動眼神經麻痹的臨床觀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