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技術與初中地理教學的整合

2018-08-15 10:41陳保平
世紀之星·交流版 2018年7期
關鍵詞:初中地理合作學習信息技術

陳保平

[摘 要]教師要從根本上轉變傳統教學理念,掌握信息技術教育手段的運用技巧,讓地理課堂煥發新的生機,實現高效課堂教學目標。結合初中地理教學實踐,對初中地理與信息技術教育手段整合教學進行探究。

[關鍵詞]初中地理;信息技術;合作學習

一、信息技術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在初中地理教學中,要充分認識到學生的主體地位,圍繞學生主體設計相應的教學方法,科學合理地運用信息技術,巧妙設計教學流程,以增強應用效果。因此,要學習地理知識,不僅要學習課本上的理論知識,更要深入了解自然地理,了解世界各地的人文地理。如果只依靠傳統的教學方法,會阻礙學生由感性認知過程向理性認知過程的發展。而信息技術具有形象生動等優勢,且通過網絡可以搜索下載與教學相關的教學內容。許多日常生活中見不到的有趣的地方,比如叢林密布的熱帶雨林、生機勃勃的熱帶草原、神秘的高原雪山、浩瀚的大海和天空、異域風情、各地習俗等,借助信息技術可以更好地將這些地理內容呈現在學生面前,通過生動的視頻會將學生帶入繽紛多彩的世界,感受世界的精彩,從而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還能開闊學生視野,讓學生收獲更多的地理知識,教學效果事半功倍。再如板塊運動、地震形成原因、火山噴發、降水的形成、大氣運動這些內容抽象性強,而通過信息技術模擬火山和地震的形成過程以及板塊和降水的過程,可以幫助學生形成空間概念,理解所學地理知識。信息技術的應用大大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和思維方式,實現了初中地理課堂教學內容的延伸和拓展。

在初中地理教學中,要充分認識信息技術的優勢,通過信息技術豐富教學內容,使地理知識變得更加直觀和生動,為課堂教學注入新的生機與活力,從而提高地理課堂教學的效率。利用信息技術理解地理知識體系地理學科是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必須要讓學生加強前后知識的聯系,從而更加有效地掌握所學知識。在以往的地理教學過程中,教師對于地理知識體系的講解往往是依靠學校的一些掛圖,或者將課本中的插圖通過投影儀進行放大。這樣靜態的圖像難以吸引學生的興趣,而且投影出來的圖像有的比較模糊,學生觀察起來比較費勁,不利于學生的理解和知識體系的建立。利用信息技術則可以為學生營造一個立體的學習環境,突破教材局限性,幫助學生理解知識體系,教學效果事半功倍。如在教學“世界的氣候差異”的時候,教材只是簡單地介紹了不同氣候的差異,而且過于抽象,學生很難理解。借助信息技術為學生展示不同國家的氣候特征,展示不同氣候之間的差異,可以加深學生對氣候差異知識的理解。因此,通過有效利用現代教育手段,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且能夠幫助學生理解所學知識,建立理論知識體系,增強學習效果。

在地理學習過程中,學生可以以小組為單位去完成教師布置的學習任務,通過信息技術手段搜集有關學習目標的信息和知識,然后讓小組成員將搜集的信息進行整理歸納總結,最后通過PPT或者地理小報的方式展示各自的學習成果,分享學習的經驗。這樣既可以體現信息化教學集體的智慧,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同時能增進學生之間的友誼,互幫互助,培養合作意識和協作能力,可謂一舉多得。在開展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可以引入競爭方式。如講到“青藏高原”的內容時,首先由教師和學生共同擬定學習提綱,然后小組學生搜集資料,分工合作,將其制作成PPT課件,選派代表上講臺進行展示。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搜集了大量的音樂、文字和圖片資料,這樣一來不但活躍了課堂氛圍,而且能幫助學生理解所學知識。另外,合作學習還能讓學生在交流過程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從而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利用信息技術強化德育功能初中生處于形成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重要時期,而按照新課程改革標準的要求,教師在傳授給學生知識的同時,還應該滲透德育方面的教育,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成為一名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學生。為此,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加強國情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依據地理教材的具體內容,挖掘其中蘊含的德育因素,結合青少年的認知特點,利用信息技術輔助功能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創設良好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以達到內化道德情感的效果。如在教學“中國的河流”時,教師可以用信息技術手段向學生展示我國綜合治理黃河、長江的小浪底工程與三峽工程,從而讓學生的心靈感到震撼,讓他們充分認識到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偉大成就,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增加學生的自豪感。同時,要讓學生認識到科學是促進社會進步的第一生產力,也是保證社會前進的基本動力。因此,要充分重視地理教學中的德育教育,通過有效利用信息技術,給學生更加直觀生動地展示地理內容,激發學生的情感,以此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信息技術應用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注意事項

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為了更好地發揮信息技術的作用,避免弄巧成拙、喧賓奪主,發揮整合教學優勢,需要注意以下幾點注意事項:正確認識、準確定位信息技術在地理教學中的應用,只是一種教學工具和手段,而教師才是課堂教學的主導,不能讓其代替教師的位置。要正確認識信息技術的優勢,同時掌握好信息技術輔助教學的度,從而真正發揮信息技術作用,提高地理教學效率。制作課件,要從實際出發地理教師在用信息技術制作多媒體課件的時候,要從教學實際和學生對地理知識掌握情況出發,借鑒其他課件的優點,要突出自己課件的特色,從而提高課件的針對性和創新性,這樣在教學活動中才能運用得更加靈活自如,實現教學、學生和教材三者的完美結合。關鍵環節使用,增強使用效果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抓住導入環節、信息補充環節、情境營造和關鍵教育環節等幾個重要環節運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從而發揮信息技術教學的優勢,實現畫龍點睛的效果。而不是教學的方方面面都應用信息技術,這樣會使機器代替教師,不利于收到理想的教學效果。把握使用頻率,提高使用質量如果教師不能夠把握好信息技術使用的頻率,那么不但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反而會適得其反。因此,要注意信息技術的使用頻率,掌握好一節課信息技術使用次數和每次使用的時間,展示精練的內容,盡量不多占用寶貴的教學時間,發揮信息技術教學“四兩撥千斤”的效果。

總之,信息技術手段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可以有效地豐富教學內容,幫助學生理解知識體系,開展合作學習,提升德育功能。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打破常規,發揮信息技術等現代教學手段的優勢,豐富教學內容,拓寬教學途徑,激發學生求知的欲望和動力,努力提高教學的質量水平,實現高效地理教學的目標。

猜你喜歡
初中地理合作學習信息技術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芻議初中地理課堂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策略
試談鄉土地理教學法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作用
合作學習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
淺談語文課堂閱讀教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