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絡社會公民道德治理研究

2018-08-19 09:26徐航
科學與財富 2018年23期
關鍵詞:公民道德治理

摘要:當前,網絡的迅猛發展,給人類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道德層面的困擾,網絡虛擬社會的道德問題日趨尖銳。新形勢下,對網絡虛擬社會中的道德問題進行準確把脈,尋求一條治理路徑,意義重大。

關鍵詞:網絡虛擬社會;公民道德;治理

在互聯網時代,網絡作為一種先進的工具和手段,逐漸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網絡虛擬社會中,善惡并存、美丑并存、真實與虛假并存。道德是社會交往的產物,網絡上,人們的交往方式和交往的物質手段產生變化,自然也帶來了道德關系的變化。 人類面臨新的道德要求和選擇,網絡道德也就應運而生。

一、網絡道德失范現象

隨著互聯網的產生發展,網絡為人們帶來前所未有的便利生活。但網絡使人在現實和虛擬兩個完全不同的世界來回切換,人們的生活秩序發生巨大變化,由此產生了一系列網絡道德失范問題。

網絡社會具有虛擬性、自由性和開放性,上網者可以隱去真實身份在網上開展活動,因此道德失范現象非常嚴重,有如下兩方面表現:第一,網絡詐騙現象。網絡上充斥著各式各樣的詐騙信息,這些詐騙信息科技含量高、隱蔽性強,極易導致他人上當受騙,進而危害他人財產安全。著名的周祿寶敲詐事件就是一個典型的網絡欺詐案例,周祿寶收集被敲詐者的信息資料尤其是負面資料,之后要挾他們如果不及時付錢就將他掌握的負面信息在網絡上公布。第二,網絡謠言傳播。造謠者出于各種目的編造出各種謠言在網上散播,一部分傳謠者出于自己利益積極地進行傳播,另一部分傳謠者在自己未了解真實情況時武斷地幫助造謠者傳播。例如2016年9月16日晚,28歲演員喬任梁去世的消息震驚了整個娛樂圈,迅速引發極大關注。多方發聲公布喬任梁因抑郁癥自殺后,大眾才開始意識到網絡暴力的危害。網絡暴力并沒有因為哪條生命的逝去而停歇,從受人關注的明星,到因一些特殊事件受到關注的普通人,都受到網絡暴力的傷害。

二、網絡虛擬社會道德問題產生的原因

1、網絡社會的法律規范缺位

網絡道德失范行為得不到及時糾正的主要原因是網絡立法滯后性以及網絡法律規范缺位??傮w來看,網絡社會的法規制度一直不是很完善。目前,處理網絡道德失范問題最直接的手段是健全法律規范。

在我國,互聯網形成的時間還是比較短的,關于網絡的法律法規不能及時的建立健全,從而導致了網絡欺詐、網絡謠言等網絡道德問題的產生。后來,我國政府也相應的采取了一些補救措施,這些補救措施大多是由行業部門出臺的相關行政管理規定,這些行業規范只是應急措施,并非長期可循的、穩定的法規,也就說缺少系統性和前瞻性。以至于目前,當遇到網絡一些違反道德規范的新問題,竟然找不出相應的法律法規治理手段。

2、網絡主體的道德意識弱化

網絡道德失范現象產生的另一原因歸咎于網絡主體——人。個體道德素養也需要同步提升。網絡自由不是絕對的自由而是相對的自由,即網絡上的言論自由是有底線的,是要合法合規、要符合網絡規范的。對于個人來說,每一個人心里要把握做人最基本的底線。而網絡主體因為自身教育水平或者其他原因導致法制意識欠缺,道德意識薄弱,這些都是導致網絡道德問題產生的原因。

網絡主體在虛擬網絡的交往過程中,往往很難對自身在網絡中的言行進行控制和約束。由于網絡主體的自我控制力差,再加上從眾心理的影響,于是便助長了網絡謠言的傳播。網絡上普遍存在從眾心理,對于網絡推手的造遙,普通受眾無法及時的去確認其真實性,同時,網絡虛擬化也削弱了受眾對于信息傳播的責任意識和辨別意識,于是便助長了網絡不良信息的傳播。

三、網絡虛擬社會中道德問題的治理路徑

1、法律手段

網絡社會是對現實社會的延伸和反映,所以二者都要接受法律的制約和道德的規范。針對網絡社會中出現的道德問題例如網絡造謠、網絡詐騙、網絡不良信息傳播等倫理失范行為,必須通過法律途徑來規范和治理??偟膩碚f,要從我國具體國情出發,構建起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網絡法律法規體系,要轉變立法思路,將過去“堵”化為“防”,要提高對網絡道德失范問題的重視。通過立法建立起一套既能在保障網民合法權益的前提下監測和掌控網絡環境與網民言行,又能對具體的網絡謠言及其他事件形成強有力的指導,尤其是要通過分層管理、整體調控的手段加強對網絡謠言傳播的治理針對性,構建對網絡輿論的網格化監管機制?!?】P26-27

2、強化對網絡主體的倫理道德教育

網絡上,我們可以看到,一些色情信息、不良圖片傳播泛濫,這些不良信息對于青少年來說影響極其惡劣,關鍵的應對手段就是提升網民自身的道德水平、提升網民道德自律的自覺性。

法治和德治其目的是一致的,都是社會的長治久安。要減少網絡犯罪、減少網絡謠言,必須提高對網絡主體的倫理道德教育?,F實中,道德的表現是真實的,是與道德行為者的真實身份捆綁在一起的。網絡中,道德的表現是隱蔽的、虛擬的,是與道德行為者的真實身份相互脫離的。但是,不論人們在網絡社會中扮演何種身份,他們總是要回歸到現實社會中。歸根結底網絡社會中的倫理道德失范現象,還是現實生活中人的倫理道德失范的延伸。網絡上的主體也是現實生活中的人,必須重視網絡主體的道德教育,如果這部分群體的道德素養提高了,依靠道德自律,就可以大大減少網絡犯罪。我們必須在現實生活中,不斷加強對網絡主體的思想道德教育尤其是誠信教育,不斷人們的道德水平,只有不斷地加強對網民、對青年人的倫理道德教育,才能從源頭上規范和治理網絡道德失范現象,凈化網絡環境。

參考文獻:

[1]田惠鳳.網絡謠言的社會危害和治理對策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1

[2]王培峰,張茂聰.青少年網絡道德教育的公共治理[J]小學德育,2010(9)

[3]王伯平,李龍.網絡虛擬社會中的道德問題與治理研究[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6(2)

[4]趙國輝.網絡謠言的傳播機制與治理研究[D]石家莊:河北大學,2014

[5]董潔.網絡倫理失范與價值構建[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14

[6]楊志軍,馮朝睿 ,謝金林.政府規制網絡輿論的緣由、策略及限度研究[J]學習與實踐,2011(8)

徐航,1993年1月,女,漢族,河南禹州,鄭州輕工業大學,碩士研究生,馬克思主義理論

猜你喜歡
公民道德治理
傳統仁愛思想與新時代公民道德——契合關系與糅合機制的探究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
群眾文化在公民道德建設中的作用分析——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系列論文之二
社會參與美國社區學院治理及對中國應用型本科高校治理的啟示
關于治理潮州市區流動攤販占道經營問題的思考
淺析網絡輿情治理
數據+輿情:南方報業創新轉型提高服務能力的探索
公民道德發展基本規律研究
關于加強公民道德建設的幾點思考
匯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強大力量 第七屆中國公民道德論壇宣言發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