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公眾參與生態環境治理的困境及對策

2018-08-19 09:26李伶俐
科學與財富 2018年23期
關鍵詞:公眾參與治理生態環境

李伶俐

摘要:2017年十九大報告中提到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要著力解決突出的環境問題,構建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社會組織和公眾共同參與的環境治理體系。公眾參與是生態環境治理的重要力量,雖然近年來公眾在生態環境治理方面的參與度有所提升,但仍然面臨著很多困境和亟待解決的問題,這就需要我們政府及相關部門予以重視,各方共同努力協同治理,讓我們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

關鍵詞:生態環境;公眾參與;治理;保護

自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對我國生態環境治理提出了新的論斷和新的要求。黨的十九大工作報告中習近平強調,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生態環境保護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要著力解決突出的環境問題,應構建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社會組織和公眾共同參與的環境治理體系。在今年5月19日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習近平再次強調,生態環境關系民生的重大社會問題,要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

近年來,隨著國家對生態環境的重視,不斷的出臺相關的政策法規,再憑借媒體的大力宣傳,讓公眾對生態環境保護的意識有所提高,公眾參與生態環境治理的熱情不斷高漲,從事公益的環保組織也在壯大,都在為我國生態環境保護事業添磚加瓦。

公共參與生態環境治理,對于國家生態文明建設具有重要意義。首先,這是解決目前生態環境所面臨的問題的迫切要求,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追求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忽略了生態環境的保護,以破壞生態環境為代價來追求經濟利益的最大化,各種環境污染問題接踵而至,生態代價極其沉重。面對這些問題的出現,政府逐步認識到生態環境對人類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性,也意識到只憑借政府單一力量去治理生態環境是不夠的,需要公眾共同參與生態環境治理才是必由之路。其次,公眾參與生態環境治理有利于打破政府傳統治理生態環境的模式。傳統的治理模式多是政府孤軍奮戰治理模式,其他主體參與少之甚少,導致生態環境治理困境的出現,這就要求亟待打造多元主體共同參與治理的格局,公眾參與治理可以讓政府的行為更加公開透明,消除官民之間的隔閡,增加官民彼此間的信任度,讓政府成為陽光下的政府,令百姓滿意的政府。再次,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國家一切權力屬于人民。公眾是管理國家事務和公共事務的主體,在生態環境治理方面亦是如此,這是踐行馬克思主義的公眾參與思想,也是馬克思主義公眾參與思想在生態環境治理領域的具體應用。

雖然國家在生態環境治理方面一直在不懈的努力,可是公眾參與生態環境的熱情還有待提高,對生態環境保護還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還面臨著很多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公共參與生態環境保護和治理的意識不夠。目前我們國家還有很多地區處于經濟爬坡階段,與一些經濟發達的城市相比還很落后,所以比起生態環境保護更重視對經濟效益的追求,所以對于政府或者環保部門的宣傳持冷漠的態度。不少公眾對生態環境治理理解存在誤區,認為生態環境的保護只是去制止環境惡化,認為生態環境保護與治理只是國家的事情,與公民個人關系不大,隨著近幾年環境的惡化,國家積極出臺相關政策制度,公眾對環境保護認知才有所提升,但依然不足,殊不知眾人拾柴火焰高,僅僅憑借政府的力量是不夠的,需要我們公眾共同去參與治理,才能取的更好的成效。

二、公共參與生態環境治理的法律法規有待完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是要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將法律法規不斷的健全與完善。雖然目前我們國家已經出臺和修改了很多關于生態環境的法律法規及規章,但是對于公眾參與生態環境治理方面的政策法規還存有短板,或者還在探索階段,需要不斷的去完善,這樣才能讓公眾在參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道路上得到法律的支持和保障。

三、生態環境治理相關的信息透明度不夠。生態環境信息的知情權是公眾參與生態環境的前提,雖然隨著我國環保信息公開不斷完善,但是依然存在很多問題,比如有些地方政府為了追求經濟發展維護地方形象大多報喜不報憂,或者縮小公開的范圍,信息的不充分公開,就加大了公眾參與的難度,從而影響公眾的有效參與。

四、環保社會組織發展還不夠成熟。環保社會組織不僅在提升公眾環境意識、促進公眾環保參與、改善公共環境質量、開展環境維權、參與環保決策、監督污染行為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也是政府部門與公眾交流的橋梁。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如缺少資金來源,相關人員缺少專業知識,以及政府給予其支持有限等,導致發展的路走起來很艱難,這就需要政府及有關部門努力去完善社會組織參與環境保護的相關政策法規和規章制度。

針對公眾參與生態環境保護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筆者將給出一些建議和對策,希望能夠對生態環境治理給與支持和幫助。

一、提升公眾參與生態環境治理的積極性和熱情度。生態環境保護意識在短時間內很難迅速提高,這就需要在平時生活中不斷的宣傳影響,如通過學校的教育,從小學到大學可以開設相關的課程或者開展相關的環?;顒?,在學習的過程中將環保理念深入人心,不斷去強化,這樣為公共參與環境保護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在惡化的環境面前要不斷去普及環境治理理念,大眾媒體就是主要的宣傳渠道,大眾媒體要加強對生態環境保護的宣傳力度,讓生態環境保護植物人心,生態環境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要從自身做起,點滴做起,與不法行為斗爭。積極發揮政府的激勵作用,對于環境保護的個人、組織等給與相應激勵制度,給與表彰或者物質激勵,這樣才能提高公眾的參與環境治理的熱情。

二、完善我國公眾參與生態環境治理的法律機制。民事訴訟、刑事訴訟、行政訴訟是公眾參與環境治理的三大司法救濟途徑,雖然國家在公益訴訟方面不斷的探索,但速度很慢,現僅僅是個開始,在頂層設計方面缺位,需要法院,檢察院,政府,監察委在某些問題上達成共識,盡快在法律上予以完善。

三、培育環保社會組織健康有序的發展。環保組織在生態環境治理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多方因素的影響環保組織發展的并不順利,這就需要政府相關部門給予支持和幫助。首先,環保組織在注冊程序上相關部門要給與開辟綠色通道,降低準入標準。其次,在財力上也當給予幫扶,政府在財政上應對于環保組織資金上的支持,呼吁更多企業參與幫助。再次,開展生態環境相關的知識與技能培訓,以此來提高環保人員的專業素質,更好的為建設美麗中國服務。

參考文獻:

[1]沙占華,牛文靜.公共參與生態文明建設的困境與出路[M].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16,4,29.

[2]牛文靜.公共參與生態文明建設研究[D].河北大學碩士論文,2017,6.

[3]胡凌艷.當代生態文明建設中的公眾參與研究[D].華僑大學博士論文,2016,5.

[4]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N].人民日報,2017,10,18.

[5]習近平.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的重要講話[N].人民日報,2018,5,19.

猜你喜歡
公眾參與治理生態環境
互聯網背景下公眾參與農村食品安全治理的對策研究
智慧城市建設規劃中公眾滿意的影響因素研究
公眾參與環境保護制度的有效表達機制的構建
淺析網絡輿情治理
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評價體系研究
對媒體融合生態環境中出版教育的思考
我國對外貿易促進經濟發展的研究
數據+輿情:南方報業創新轉型提高服務能力的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