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某三級甲等??漆t院近五年醫療糾紛分析

2018-08-20 01:12李建琴錢為國嚴向明
江蘇衛生事業管理 2018年8期
關鍵詞:患方非手術醫患

李 磊,李建琴,錢為國,嚴向明

(蘇州大學附屬兒童醫院醫務處,江蘇 蘇州 215000)

近年來,醫患關系日益緊張,傷醫事件頻發,醫務人員的人身安全受到了威脅,醫患矛盾已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1]。如何防范醫療糾紛的發生,成為醫院管理者需要認真探討的重要課題。本文收集了蘇州市某三級甲等??漆t院近五年醫療糾紛的相關數據,探討糾紛發生的原因及解決途徑,以期減少醫患糾紛的發生。

1 資料和方法

1.1 研究對象

蘇州市某三級甲等??漆t院2012年—2016年醫患溝通辦公室存檔的醫療糾紛。本文所指的醫療糾紛是“發生賠付或走訴訟、鑒定程序的糾紛”。

1.2 研究方法

采用回顧性流行病學調查方法,對近五年發生的56例醫療糾紛進行整理,對糾紛發生的科室、原因、責任人職稱、處理方式等要素進行采集匯總,相關數據用Excel進行統計分析。

2 結 果

2.1 醫療糾紛發生概況

2012年—2016年,該醫院共發生醫療糾紛56例,糾紛的發生率呈逐年下降的趨勢(見表1)。

2.2 醫療糾紛發生情況分布

各科室中,手術科室糾紛發生的機率最高,為44.64%,醫技科室發生比例最低(見表2)。手術科室中,糾紛發生比率最高的前三位分別為:心胸外科占36%,普外科占32%,骨科占12%,前三位占外科糾紛發生數的80%(見圖1)。非手術科室中,新生兒科糾紛發生率最高,為25%,其次為重癥醫學科ICU(20%)、心內科(15%),見圖2。

表1 2012年—2016年蘇州某醫院醫療糾紛發生情況

2.3 糾紛發生原因分析

56例醫療糾紛中,業務水平薄弱導致的醫療糾紛占35.71%,溝通告知不到位占23.21%,因醫療文書書寫有缺陷而發生的醫療糾紛也占較重的比重,為16.07%(見圖3)。

2.4 主要責任人職稱分布

資料統計分析顯示:發生醫療糾紛的責任人以高級職稱的醫務人員為主,占59%,中級職稱占14%,初級職稱占27%。

2.5 糾紛處理方式

見圖4。

2.6 發生糾紛患者的轉歸情況

56例糾紛中,死亡患者發生糾紛所占的比重最大,占62.50%,2012年—2016年中,死亡患者的糾紛發生率始終為最高,分為占53.86%、50%、75%、72.73%、62.50%(見表3)。

表2 醫療糾紛發生科室分布 [n(%)]

圖1 手術科室醫療糾紛分布表

圖2 非手術科室醫療糾紛分布

3 討論與建議

3.1 醫療糾紛呈下降趨勢

圖3 糾紛發生原因分析

圖4 糾紛處理方式占比變化趨勢

2012年—2016年,醫院共發生醫療糾紛56例,糾紛的發生率呈逐年下降的趨勢,由1.36/10萬,下降至0.46/10萬,說明醫院在糾紛的預防和處置方面取得了較大的進步,這與醫院近年來著重強調的三基三嚴、建立健全醫院會診體系、執行重點病人報告制度、醫療不良事件報告、典型案例分析、醫患溝通技巧培訓等一系列質量管理措施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表3 發生糾紛患者的轉歸情況一覽 [n(%)]

3.2 糾紛的科室分布呈現一定的規律性

手術科室糾紛發生率最高,為44.64%,與蔡維國[2]、林雪玉[3]等人的文獻報道結果一致。胸外科和普外科為糾紛發生最多的手術科室。手術治療帶來了較大的診療風險,如術后的并發證、術后感染、預后不良、非計劃再次手術等,胸外科及普外科的難度及風險較大,故發生醫療糾紛的概率較大。非手術科室醫療糾紛的發生率也不低,這是因為患兒多表達不準確,非手術科室診斷又多以物理檢查或非介入性檢查為主,診斷思路有一定難度,因此漏診、誤診容易發生,引起醫療糾紛。非手術科室中新生兒科病情發展快,ICU患者病情復雜、危重,死亡率高等特點[4],易引發醫患矛盾。建議醫院加強對重點科室、重點環節的精細化管理,提高診療質量。

3.3 業務能力及溝通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

56例醫患糾紛中,因業務能力水平及溝通不到位達到58.92%。醫學科學是一種需一定經驗累積的學科。醫生要將疾病的發生、發展、可能的轉歸、并發證、治療措施等一系列診療行為運用較為通俗的語言傳達給患方。目前,醫院個別醫生對病情過于樂觀,對疾病可能的發展及不良預后未及時與患方溝通,一旦出現不良后果,糾紛立即產生。建議醫院進一步加強醫師三基訓練,定期開展業務及醫患溝通技巧講座。

3.4 醫療糾紛主要責任人以副高職稱以上居多

這與楊國平[5]等人的研究結果一致。資料顯示,該院醫療糾紛的發生主要涉及副高及以上職稱人員,占58.93%。主要因為:(1)醫院實行主診醫師負責制度。主診醫師負責的分組診療方案一般都由主診醫師負責制定及調整,低年資醫師主要負責執行及反饋;(2)因手術分級、高風險診療操作技術授權等制度的實施,復雜、疑難、死亡率高的治療(尤其是手術),均由高年資醫師完成,發生糾紛的風險亦較其他職稱醫師大。

3.5 鑒定、訴訟途徑解決糾紛趨勢明顯

近五年來,醫療糾紛的解決仍以協商解決為主,與楊國平[5]梁子君[6]等人的文獻報道一致。主要因為:(1)患方認為糾紛在醫院發生,就應該在醫院解決;(2)司法途徑未必能達到患方預期的效果;(3)訴訟途徑耗時長。但是,隨著《侵權責任法》的出臺及人們法律意識的提高,更多的家屬愿意通過法律的途徑解決醫患糾紛,衛生行政部門亦通過制定部門規章來約束醫患雙方協商解決的范圍。該院從2014年起,運用鑒定及法律訴訟的途徑解決醫患糾紛均超過了協商解決,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今后醫患糾紛解決途徑的趨勢,畢竟在平衡醫方和患方的雙方利益上,法律才是最為公正的途徑[7]。

3.6 死亡患者的糾紛發生率最高

根據統計,死亡患者的糾紛發生占比為62.50%,且每年的糾紛占比都占最高的比重,究其原因可能有:(1)患方大多認為醫院就是“生命的保險箱”,醫院的治療應該是有效的,至少控制病情的發展,治療效果不滿意;(2)有些死亡患者病情變化、進展很快,患方心理上無法接受患者死亡的事實;(3)部分高難手術的患者預后不良,患方往往質疑術前的溝通及評估。建議醫院對于患者進行前期干預,醫務管理部門早期介入,嚴格落實會診、審批制度,對于高風險、疑難手術及操作至醫務管理部門進行術前溝通,減少糾紛的發生。

醫生的職責是救死扶傷,患者的訴求是恢復健康,兩者的出發點是一致的。院方管理能更精細,患方心態能更端正,媒體報道能更正面,政府政策能更完善,社會大眾能更包容,醫患關系方能成為更和諧、更緊密的社會關系。

猜你喜歡
患方非手術醫患
黑龍江醫療糾紛索賠超過一萬元不得“私了”
老年骨折合并糖尿病治療分析
患方私自錄音錄像能作為證據嗎?
絕對臥床休息對非手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療效的影響
非手術脊柱減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效果分析
醫療糾紛不同階段患方主要心理特征及應對策略
經皮椎體成形術與非手術治療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骨折臨床效果的Meta分析
患方私自錄音錄像能作為證據嗎?
一句“咱媽的病”讓醫患成為一家
解開醫患千千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