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體感覺訓練在膝關節周圍骨折術后所致關節僵硬患者康復治療中的作用

2018-08-22 07:32楊亮宋斌
智慧健康 2018年18期
關鍵詞:分值本體肢體

楊亮,宋斌

(1.昌吉市人民醫院 疼痛科,新疆 昌吉 831100;2.昌吉市人民醫院 骨科,新疆 昌吉 831100)

0 引言

關節周圍骨折往往會導致關節粘連,引起肌肉萎縮,導致患者本體感覺喪失,對患者下肢功能產生嚴重影響,降低患者生活質量。傳統康復治療雖然可以改善膝關節活動,增強周圍肌力,但傳統康復方法往往忽視本體感受訓練,導致膝關節不穩定并增加再次受傷的機會[1]。本研究分析了本體感覺訓練在膝關節周圍骨折術后所致關節僵硬患者康復治療中的作用,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根據隨機數字表法進行2016年6月至2018年2月90例膝關節周圍骨折術后所致關節僵硬患者分成不同組。觀察組男22例,女23例;年齡21-75歲,平均(38.71±2.53)歲。距離術后34-68天,平均(50.51±0.27)天。其中,股骨踝骨折有23例,股骨干骨折有13例,股骨近端骨折有9例。對照組男23例,女22例;年齡21-74歲,平均(38.45±2.51)歲。距離術后34-69天,平均(50.35±0.23)天。其中,股骨踝骨折有23例,股骨干骨折有12例,股骨近端骨折有10例。兩組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對照組給予基礎方法治療,常規給予中藥熏蒸治療、關節松動術、膝關節功能牽引、肌力訓練等治療。

(2)觀察組則給予基礎方法聯合本體感覺訓練治療。本體感覺訓練方法:①PNF模式。仰臥位,患側下肢D2屈曲模式等張組合訓練;仰臥位下進行患側下肢D1和D2拮抗肌反轉訓練。另外是俯臥位下患膝屈肌進行放松訓練。②平衡墊訓練。背靠墻站立在軟墊上,將一個瑞士球放置在墻壁和身體之間,上肢屈肘環抱胸前,分開雙足促使其和肩同寬,在患者耐受范圍內下蹲,每次保持10 s,共做20 min,每周6次。軟墊從綠色進展到藍色再到黑色,隨著功能改善,從雙腿站立改為患側腿站立。③坐位,下肢進行智能運動模式訓練,調節阻力合適,正反兩個方向運動,每次20 min,每周治療6天[2-3]。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膝關節周圍骨折術后所致關節僵硬治療效果;關節僵硬消失時間、關節恢復正?;顒訒r間;治療前后患者膝關節功能分值、肢體平衡功能、生活質量。顯效:癥狀消失,膝關節功能恢復正常,關節活動正常;有效:癥狀好轉,膝關節功能改善,關節活動度增加;無效:達不到上述標準。膝關節周圍骨折術后所致關節僵硬治療效果為顯效、有效百分率之和[4]。

1.4 統計學分析

SPSS 19.0統計,計量資料給予的檢驗方式是t檢驗,計數資料則實施χ2檢驗,P<0.05顯示差異顯著。

2 結果

2.1 兩組膝關節周圍骨折術后所致關節僵硬治療效果相比較

觀察組膝關節周圍骨折術后所致關節僵硬治療效果高于對照組P<0.05,如表1。

表1 兩組膝關節周圍骨折術后所致關節僵硬治療效果相比較(n,%)

2.2 治療前后膝關節功能分值、肢體平衡功能、生活質量相比較

治療前兩組膝關節功能分值、肢體平衡功能、生活質量相近,P>0.05;治療后觀察組膝關節功能分值、肢體平衡功能、生活質量優于對照組,P<0.05,如表2。

表2 治療前后膝關節功能分值、肢體平衡功能、生活質量相比較

表2 治療前后膝關節功能分值、肢體平衡功能、生活質量相比較

組別 例數 時期 膝關節功能分值 肢體平衡功能 生活質量觀察組 45 治療前 56.13±2.96 30.13±1.96 41.25±3.42治療后 97.56±3.21 52.56±2.21 92.19±4.31對照組 45 治療前 56.14±2.58 30.14±1.58 41.21±3.43治療后 84.72±3.53 45.72±2.53 80.12±3.21

2.3 兩組關節僵硬消失時間、關節恢復正?;顒訒r間相比較

觀察組關節僵硬消失時間、關節恢復正?;顒訒r間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關節僵硬消失時間、關節恢復正?;顒訒r間相比較

表3 兩組關節僵硬消失時間、關節恢復正?;顒訒r間相比較

組別 例數 關節僵硬消失時間(d)關節恢復正?;顒訒r間(d)對照組 45 34.42±2.25 36.23±1.51觀察組 45 23.11±1.21 25.13±0.24 t - 8.243 9.147 P - 0.000 0.000

3 討論

膝關節周圍發生骨折后,在創傷、手術因素和術后長期制動等影響下,可出現關節受損,引起關節腫脹出血和粘連,產生關節僵硬而導致患者活動受限和疼痛,不利于患者生活質量的提高[5-6]。傳統的膝關節康復治療重點是提高關節活動度和增強肌肉力量,緩解疼痛和減輕粘連,局部中藥熏洗治療可一定程度緩解關節囊粘連和肌肉粘連,減輕疼痛,而關節牽引可促進膝關節滑液流量的增加,也可減輕關節粘連,促進關節囊和周圍組織彈性增加,并促進膝關節被動活動的改善,提高膝關節穩定性。在常規治療基礎上輔以本體感覺訓練治療,可有效增強膝關節周圍的肌肉力量和關節柔韌性,增強局部穩定性,改善膝關節功能。

本研究中,對照組給予基礎方法治療,觀察組則給予基礎方法聯合本體感覺訓練治療。結果顯示,觀察組膝關節周圍骨折術后所致關節僵硬治療效果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關節僵硬消失時間、關節恢復正?;顒訒r間優于對照組,P<0.05;治療前兩組膝關節功能分值、肢體平衡功能、生活質量相近,P>0.05;治療后觀察組膝關節功能分值、肢體平衡功能、生活質量優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基礎方法聯合本體感覺訓練治療膝關節周圍骨折術后所致關節僵硬的應用效果確切,可有效改善膝關節功能,緩解僵硬,值得臨床廣泛應用。

猜你喜歡
分值本體肢體
一起來看看交通違法記分分值有什么變化
芍梅化陰湯對干燥綜合征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
眼睛是“本體”
肢體語言
按病種(病組)分值結算:現狀、做法和評價
肢體寫作漫談
肢體語言在兒科護理中的應用
基于本體的機械產品工藝知識表示
專題
Care about the virtue moral education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