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究肝癌介入治療原發性中晚期肝癌的臨床效果

2018-08-22 07:32趙海江
智慧健康 2018年18期
關鍵詞:原發性肝癌實驗組

趙海江

(中煤北京煤礦機械有限責任公司職工醫院,北京 102400)

0 引言

原發性肝癌也稱為肝癌,其主要是肝細胞出現了惡性增殖從而造成惡性腫瘤的發生。原發性肝癌具有隱匿性高、進展較快的特點,對于中晚期患者來說其基本已經喪失了手術指征,因此在臨床中多采用介入治療的方式[1]。本次研究了60例原發性肝癌患者,分析了肝癌介入治療在原發性中晚期肝癌患者的臨床效果,具體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對本院2013年2月至2018年2月所收治60例原發性肝癌患者的研究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并在研究的過程中將所有患者分為對照組與實驗組,每組均為30例患者。其中,對照組30例患者,男21例,女9例,患者的年齡在31-84歲,平均(56.52±13.87)歲;30例實驗組患者中,男20例,女10例,患者的年齡在32-82歲,平均(54.69±14.64)歲;納入標準:①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國抗癌協會與全國腫瘤防治辦公室所制定的原發性肝癌診斷標準;②所有患者均沒有受到其他疾病干擾,且精神狀況正常;③患者在研究前均為接受過針對性治療;排除標準:排除所有合并其他疾病或精神異常無法自行配合接受治療的患者;兩組患者的各項基本資料之間不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

1.2 研究方法

(1)對照組采用常規化療治療:給予患者4 mg鹽酸昂丹司瓊進行止吐;隨后再給予50 mg順鉑局部給藥。

(2)實驗組患者采用肝癌介入治療:采用經皮動脈穿刺法,將導管選擇性插入腫瘤供血動脈中進行動脈造影,觀察患者腫瘤血管與供血動脈的情況;通過導管將化療藥物【50 mg順鉑、1 g 5-氟尿嘧啶及50 mg表柔比星】注入腫瘤血管中局部化療,并用碘化油乳劑對腫瘤血管進行栓塞。

1.3 評定標準

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以及不良反應的發生情況;其中臨床療效主要分為以下幾項:①痊愈:患者病灶完全消失,且沒有新的病灶出現;②顯效:患者部分病灶消失,腫瘤縮小超過30%;③有效:腫瘤縮小程度在20%-30%之間;④無效:均為達到以上指標,甚至加重;⑤總有效率=(痊愈+顯效+有效)/總例數 ×100%[2-3]。

1.4 統計學分析

將對照組和實驗組在此次研究中得出的所有相關數據錄入Excel表格中進行初步的統計和分析,此后,采用SPPS 21.0統計學軟件對所涉及的所有資料進行最終的統計學分析和處理,用百分數(%)作為兩組計數資料的表示方法,選用χ2作為檢驗方法,選用t作為兩組計數資料(的檢驗手段,最后,P<0.05。因此,兩組間相關數據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對比

采用不同治療方法進行治療后,實驗組患者臨床治療的總有效率為90.00%;對照組患者臨床治療的總有效率為63.33%;由此可見,實驗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優于對照組,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1所示。

表1 兩組患者臨床治療的總有效率對比(n,%)

2.2 兩組患者治療后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

采用不同治療方法進行治療后,實驗組患者共出現1例不良反應,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為3.33%(1/30);對照組共出現了6例不良反應,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為20.00%(6/30);由此可見,實驗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遠低于對照組,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肝癌在我國的病發率開始變得越來越高。肝癌早期較為隱匿,當患者出現臨床癥狀時,往往已經進入到中晚期階段;在中晚期肝癌患者的臨床治療中,通常會采用化療、手術治療與介入治療的方法[4-5];其中,肝癌對于化療與放療等治療方式不夠敏感,且很容易導致患者出現預后不良反應的情況;而手術治療雖具有一定的臨床效果,但手術切除的完整性無法得到保證,且切除后患者的肝功能儲備不一定能夠維持患者的生命需求;因此介入治療被越來越多的應用在原發性肝癌的治療中;介入治療主要選擇了動脈血管作為穿刺點,能夠直接將藥物送至腫瘤的局部血液循環中,通過物理栓塞與高濃度藥物能夠有效起到兩重治療效果[6-8];同時,介入治療能夠促使血液流動變緩,延長藥物的作用時間,利用血液流動緩慢釋放藥物,有效提高了藥物的濃度與效果。此外,介入治療在肝癌治療中的優勢還體現在以下幾點:①無論患者腫瘤病灶的大小,采用介入治療的方式均能夠直接通過置管、穿刺來達到治療的目的,而無需接受開腹手術所帶來的痛苦;②介入治療的手術成本相對較低,且患者所受到的痛苦較??;在進行治療后,患者通常只需要住院一周左右的時間,有效減少了患者長時間住院的痛苦與醫療費用[9];③介入治療屬于微創技術,其能夠將患者手術中受到的損傷降到最低;傳統的開腹手術很容易使患者周圍組織受到損傷,而介入手術則能夠有效避免對于正常組織的損傷,提高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促進患者的康復與生活質量的提高;此外,通過術前準備、術中選擇插管技術的應用、以及術后的肝臟保護,能夠減少患者肝功能的損傷,促使患者身體各項指標能夠得到良好的恢復。在本次研究中:采用不同治療方法進行治療后,實驗組患者共出現了3例無效患者,臨床治療的總有效率為90.00%(27/30);對照組患者共出現了11無效患者,臨床治療的總有效率為63.33%(19/30);由此表明,實驗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優于對照組,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在不良反應的發生情況中,實驗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為3.33%,遠低于對照組的20.00%,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相比于常規化療措施,肝癌介入治療能夠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降低患者的不良反應,在原發性肝癌患者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猜你喜歡
原發性肝癌實驗組
原發性肝癌癌前病變中西醫研究進展
阿托伐他汀聯合曲美他嗪治療冠心病的效果
LCMT1在肝癌中的表達和預后的意義
原發性腎上腺平滑肌肉瘤1例
顱內原發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學診斷
SHR主動脈結構重構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機制
趣味 “課課練”對城鎮小學四年級肥胖男生的體重和BMI的影響
大鼠運動性骨骼肌損傷后血清肌酸激酶、乳酸脫氫酶以及波形蛋白的變化
microRNA在肝癌發生發展及診治中的作用
Rab27A和Rab27B在4種不同人肝癌細胞株中的表達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