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案例應適時出手

2018-08-22 19:01向春梅
湖南教育·下 2018年8期
關鍵詞:衣服數學知識生活化

向春梅

新課程改革以來,老師們都非常重視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強調從學生的已有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然而,這也導致了一些課堂過于重視生活化,忽視了數學本質。

例如,教學“體積和體積單位”一課,教師是這樣導入的:

師:同學們,老師非常想和大家交個朋友,愿意嗎?(生:愿意)老師想了解一下大家,可以嗎?(生:可以)我的女兒特別喜歡穿我的鞋子和衣服,你們在家是不是也是這樣呢?(生:是的)穿上你爸爸的衣服,會有什么感覺?

生1:很大。

生2:非常肥大。

生3:像裙子一樣。

……

師:你爸爸能穿你的衣服嗎?(學生感到很好笑。)

師:你們笑什么?

生1:我的衣服太小,爸爸穿不上。

生2:爸爸會把我的衣服撐破的。

……

案例中,教學體積和體積單位,教師采用小孩子換穿父親的衣服這樣的生活情境明顯牽強,與教學內容關系不大,會使得教學走偏。數學知識有其邏輯性、系統性和復雜性,無論設計多么完整的生活情境,都不能完全包含數學知識,比如,在生活中找不到數學意義上的點、直線、平面等。因此,學生一般通過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兩種方式獲取知識,教師希望讓學生完全在真實的生活情境中獲取數學知識是不現實的。數學教學要使學生掌握數學知識,理解數學思維,如果教師在教學中過多地用非數學情境教學,會使學生對數學的理解限制在特殊的物質符號的低級水平,不利于學生數學能力的提高。

數學與生活之間的雙向建構能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的意義。數學生活化是讓學生能在生活情境中學習、理解數學,但并不意味著生活就是數學。事實上,如果絕對地將數學內容與生活聯系起來,反而會產生相反的作用。在實踐中,部分教師為生活化而生活化,忽視數學化,過于追求課堂表面的熱鬧,使數學課堂變成了單純的講故事、做游戲等。

因此,數學教學中引入生活案例,需要該出手時才出手。例如,教學“千克和克”時,我們知道,關于質量單位,學生的生活經驗越豐富,學生對該知識的理解就會越深刻。而該知識的學習直接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但因課堂條件所限,各種測量工具不可能一一展示和運用,對學生關注的物體質量也不可能一一進行測量和驗證。為此,我們可讓學生家長配合,學生選擇其中一些物品先用手掂一掂,估計其質量,再由家長實際稱一稱,驗證其估計的準確性。這樣一來,學生對不同物體的質量不斷得到體驗和驗證,對千克和克的概念有了清晰而準確的把握,教學自然水到渠成。

(作者單位:洞口縣文昌街道第三小學)

猜你喜歡
衣服數學知識生活化
初中數學生活化教學策略研究
作文生活化教學指導策略
“則”與“擇”:指向生活化學習的幼兒園數學活動實施的原則與選擇
生活化美術教學的課程設置及實踐應用
早起的衣服有舞跳
數學知識在于應用
小衣服
放生衣服
強取人衣服
從生活中體會數學知識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