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賣了學位來救國,明朝皇帝有“創意”

2018-08-24 01:44凌晨先生
百家講壇 2018年8期
關鍵詞:國子監崇禎創意

凌晨先生

朱元璋雖是布衣出身,無文憑缺學位,卻很重視教育。元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全國尚未統一,朱元璋便在應天府(今南京)的集慶路附近開辦了明朝第一所國立重點大學——國子學;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又及時恢復了中斷多年的鄉試。洪武十五年三月,國子學改稱“國子監”。朱棣奪位后,將首都從南京遷到北京,于是明朝有了兩所國立重點大學,即南京國子監(南雍)和北京國子監(北雍)。

國子監是出賢人的地方,招生指標是不應該成為商品的。但隨著國力下降,中央財政嚴重虧空,朝廷急于搞錢,便開始亂收費:凡想到國子監讀書者,不論成績優劣,不問家庭出身,只要肯出“贊助費”,就發給錄取通知書。有意思的是,明朝時收取的贊助費不要現金,只收當時短缺的糧食或者馬匹等。

官倒烏紗帽,在古代屢見不鮮,但像明朝這樣官倒招生指標的,可以說開了中國花錢上大學風氣之先。國子監的學生,本來就因為出身和入學方式不同,叫法便不少,如舉監、貢監、蔭監、恩生等,自打招生指標可以買賣后,叫法又多了一種——例監,這是給通過買指標入學的學生的專有稱呼。

明代的招生新政出現在景泰元年(1450年),力主實施的竟然是明代宗朱祁鈺。土木堡之變后,朱祁鈺當了“代理皇帝”。但當時邊境戰事遠未結束,軍費開支龐大,中央財政卻入不敷出,搞錢成了朱祁鈺的當務之急。臣僚給朱祁鈺開出的妙方之一是——給國家多上繳糧食,便能獲得進國子監讀書的機會。

這個口子一開,包括重新坐上龍椅的朱祁鎮在內,后來的皇帝差不多都干過,國庫一沒錢,邊防糧餉一沒著落,地方一鬧饑荒,就會這樣干。成化二年(1466年),南京及周邊大鬧饑荒,當地主政官員便上書北京,要賣南雍的招生指標創收。

行將滅國前一年的崇禎十五年(1642年),朝廷也賣過招生指標。提出這一將國子監入學資格商品化建議的,是中書合人陳龍正,他的上書得到了崇禎的贊許。崇禎十七年,崇禎干脆讓陳龍正當了南雍的校長。

由于是官倒,明朝的招生指標交易很透明,實行全國統一價——要想獲得國子監的入學資格,景泰年間最高的要800石米,低者300石米;成化年間,則穩定在100石米。如果不在乎學籍,只當旁聽生鍍鍍金,或是插班生、肄業生什么的,可以享受優惠價,明英宗年間,每個指標需繳納20匹馬。

如同買官賣官不絕一樣,古代歷朝歷代或多或少或明或暗均賣過入學名額和資格。到了清朝,倒賣招生指標則成為一種制度,書面語言稱為“捐學”,教育亂收費比明朝還厲害。

猜你喜歡
國子監崇禎創意
參觀國子監
唐代國子監辦學盛況實錄
王冠 國子監里拍片
亡明罪魁禍首辨:崇禎和朝臣的共同作用
明末的中樞決策與權力格局演進:以崇禎帝“改票”為視角
試談美術教學中的創意作畫
廣告招貼設計中的圖像創意
廣告圖形設計教學之創意性思維研究
基于創意的對口單招色彩課程改革突破點研究
“有君無臣”論:明清之際崇禎君臣的歷史評價與君臣觀流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