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策略

2018-08-25 19:52蔣分明
課外語文·下 2018年7期
關鍵詞:導學初中語文課堂教學

蔣分明

【摘要】去年送教下鄉時,我到幾所學校去聽了初中語文課。每節課,我做了詳細的聽課筆記。在對這些課的整理中,發現很多老師以問題推進課文的學習,老師提出問題后讓學生回答。老師問,學生答,課堂上顯得熱熱鬧鬧。一節語文課,教師至少提十多個問題,有的老師提的問題甚至二十多個。對這些問題進行思考分析,覺得老師的提問太多、太雜,很多沒有思維含量,不能深層次引導學生的思維。過去存在著“滿堂灌”的現象,現在變成了“滿堂問”。因此“滿堂問”就是“滿堂灌”的翻版。

【關鍵詞】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導學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過:“教師之為教,不在于全盤授予,而在于相機引導?!边@意味著,教學的要領是教師恰當地引導學生學。如何帶他們走出困境?如何讓學生體會“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妙處,教師的引導很重要,好的引導就是學生心靈成長的啟明星。語文課堂要達到這種效果,就要精心設計好問題,特別是要精心設計好主問題。那么,主問題導學可以從哪些角度入手設計?

一、從課題入手

課題所包含的意義極為豐富,往往具有統攝全文的作用。根據課題設計提問,能引導學生快速進入課文重點內容的閱讀和探究。如教學《孔乙己》,可以這樣設計主問題:孔乙己是個怎樣的人?從課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學生快速閱讀課文后,進入思考狀態,文章是通過寫事來表現人物性格的,再梳理寫了哪些事,看它表現人物的哪些性格,可得出:從他衣服可以看出,他是個懶惰、好逸惡勞的人;從他滿口之乎者也的話,可以看出他是迂腐不堪、想保持讀書人身份的人;從他教小伙計識字、分茴香豆給小孩吃,可以看出他是個心地善良的人;從他從不拖欠,按時還酒錢,可以看出他是個誠實守信的人。這一主問題的設計,對學生了解課文內容、把握人物形象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從教學目標入手

課時目標由幾個小目標組成,其中必然有一個主要目標。這一目標,支配著教學的全過程,并規定著教學的方向。因此,要圍繞教學目標設計主問題。如教學《社戲》,在教學目標里面有一條是感受平橋村里淳樸的人情美。于是就設計了這樣一個主問題:我們在閱讀時應跳進作品中,與里面的人物作心靈的溝通。設想一下,如果你來到平橋村,你愿意與哪位小伙伴交朋友呢?說說理由。學生說愿意與雙喜、阿發、桂生交朋友,從中感受到了小伙伴淳樸的人情美。

三、從課文主旨入手

課文的主旨是作者思想感情和寫作意圖在文章中的集中體現,在文章中起到統率全文的作用,因此提問要圍繞文章主旨進行。如教學《白楊禮贊》一文,作者的意圖是通過贊美白楊樹的不平凡,進而贊揚北方的抗日軍民。我設計的主問題是:白楊樹有哪些不平凡?作者為什么要寫白楊樹?學生通過閱讀討論,得出結論:白楊樹的不平凡表現在生長環境不平凡、外在形象不平凡、內在氣質不平凡。作者是運用借物喻人的手法,贊揚北方的抗日軍民。學生弄懂了主問題,對主旨的理解就把握好了。

四、從文章重點入手

課文有重點內容,把握了重點內容,文章就把握好了。如教學《皇帝的新裝》時,文章的重點落在人物形象的分析,據此提出了勾連童話中各個人物的主問題:“誰是‘皇帝裸奔這場鬧劇的第一責任人?”圍繞這一主問題,學生結合文本對“第一責任人”展開討論。有的同學說,狡詐、膽大、演技高超的騙子是第一責任人,因為他們是制造騙局的行騙者;有的同學說,虛偽、自私的大臣是第一責任人,因為他們是讓騙局繼續的助騙者;還有的同學說,皇帝是第一責任人,因為他虛榮和愚蠢讓騙者有可乘之機,讓大臣不敢說真話……通過熱烈的討論和分析,同學想法達成一致:小孩揭穿騙局,他不需要對這場騙局負責任;百姓隨著孩子說出真話,因此也不是第一責任人;騙子要對鬧劇負責,但如果不是皇帝不夠明智,騙子的騙術也不可能得逞,所以騙子不是第一責任人;大臣幫助騙子行騙,但這是因為皇帝不能采取合理的方法去判斷大臣是否稱職,大臣迫于壓力而撒謊,因而大臣不是第一責任人;所以昏庸、愚蠢、虛榮的皇帝才是這場鬧劇的第一責任人。弄清了課文的主要內容,文章就基本上把握好了。

五、從文章難點入手

在課文學習中,文章的難點猶如擋在學生學習路上的攔路虎。教師教學中要對學習的難點、疑點設計問題,以掃清學生的學習障礙。如教學《我的叔叔于勒》時,學生對文中的主人公是誰,是于勒還是菲利普夫婦弄不清楚。我設計了一個主問題:于勒是文中的主人公嗎?為什么?引導學生從描寫人物的篇幅上、文章的主題上思考,明白了文章主人公不是于勒,而是菲利普夫婦。疑點解決了,課文就好理解了。

六、從文中關鍵句子入手

課文的關鍵句子,或抒發作者感情,或揭示文章主旨,或統領全文內容。抓住了關鍵句子的理解,對課文的學習具有重要作用。如教學《孔乙己》一文,課文結尾說:“我到現在終于沒有見——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睋嗽O計的問題是:為什么說孔乙己是“大約的確死了”?據此分析:從孔乙己所處的社會環境、人物的特殊身份、短衣幫對他的嘲笑,因而他是“大約死了”,可以看出人物悲劇的社會原因;從孔乙己的個性特征、丁舉人之流對他的迫害,因而他是“的確死了”,可以看出人物悲劇的性格原因。這一問題的設計,對學生掌握文章內容、作者的寫作意圖,把握文章的結構、人物形象,有著重要的意義。

主問題可以從多個角度入手設計,但千萬不要忘了設計主問題時一定要考慮學生的學習情況,從學生的認知水平出發,以學定教。教師可在布置學生預習時,要求學生學會提問。老師在檢查學生預習時,把學生預習時提出的問題進行篩選,可以找到一些普遍性的問題,教師可以據此設計主問題。

(編輯:郭恒)

猜你喜歡
導學初中語文課堂教學
如何打造初中語文高效課堂
“閹割課堂”,本不是“學案導學”的錯
且行且思,讓批注式閱讀融入課堂教學
把“三個倡導”融入課堂教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