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文教學之我見

2018-08-25 19:52劉利會
課外語文·下 2018年7期
關鍵詞:小學作文作文教學語文教學

劉利會

【摘要】作文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也是學生語文素養的綜合反映。語文教師應該從實際出發,遵循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及認知

規律,還學生張揚個性、抒發心聲的本能愿望,完善學生的人格。

【關鍵詞】作文教學;語文教學;小學作文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怎樣讓學生走“進”作文,自主寫作,寫出真實的文章,寫出有個性的文章呢?我結合教學實際淺談一下拙見。

一、通阻開源的前奏:興趣需要

興趣是學生主動、積極探尋外界的“內驅力”,只有學生感興趣,才會以充盈的心靈感受生活,將“客觀之物”變成“眼中之物”,進而轉化為“筆下成物”。作文是主體表達思想、反映生活的載體,它不是單純的“鏡面再現”,更多需要主體情感的參與,說到底還是興趣的問題。所以教師指導寫作時要先注意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而“人發揮各類動力的根源是人的自身需要”,教師要努力創設“需要”之情境,激發“想說”之欲望,“想說”之興趣。記得有一次,學生反映整天死記硬背,強化記憶,學習毫無自由。于是,我抓住這一契機,展開學生討論,從自身需要出發,討論怎樣才算是最有效的學習方式,提出合理的陳述理由,以書信形式反饋到教師手中。結果整個過程中,學生興致勃勃,分析目前學習的呆板性到組織實踐活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句句在理,條條成綱。正是由于學生自身的需要,他們才主動、積極地寫作,因此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豐富真實的素材:體驗生活

大語文觀的提出,保證了學習的延續性。社會生活五彩斑斕,學生只有置身其中,才會開闊視野,開拓思路,抒寫真情感。這也是作文教學的根基、源泉所在。葉圣陶先生說:“寫作材料的來源普遍于整個生活里,整個生活時時在那里向上發展,寫作材料會滔滔汩汩地無窮盡地流注出來,而且常是澄清的?!弊魑慕虒W時就要引導學生關注生活,走進生活,體驗生活,把視野由狹隘的書本引向現實生活,從自己的情感體驗出發,合理運用思維,形成豐富而真實的感覺材料,這就要求學生能在特定的情境中,“搜腸刮肚”地追憶、聯想與感悟,喚起自己積蓄的情感體驗,達到“身臨其境”的境界。比如指導介紹“我的家庭”時,先創設情境,播放《家有兒女》中體現一家人其樂融融的幸福場景,繼而話題一轉,“家家有本不同的經”,在你家中充斥的是喜?是怒?是哀?還是樂?一下就觸動了學生的心弦,他們仿佛歷歷往事頓現眼前,個個打開了話匣子。有的神情激動、真情流露,感激父母無微不至的關愛;有的直接披露“家丑”,將“哭笑不得的事”繪聲繪色道來,引發笑聲陣陣;更有甚者坦言不滿父母管教自己的專制與獨裁……個個抒發內在最真實的情感,體驗過后便是語言的描繪:《程家小傳》《家丑》《歡樂三人行》《家有三寶》……篇篇構思新穎的佳作讓人贊嘆不已。

三、學生個性的釋放:多元選擇

新課標提出:“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感受與想象,注意表現自己覺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边@就需要從教者淡化習作要求,提倡學生擺脫常規經驗和現成答案的影響,獨立體驗、獨立思考,真實而通順地表達出自己的想法、情感,不管是采用什么樣的文體形式予以鼓勵,堅決不做機械的、刻板的、硬性的規定,以借助文體形式的自由化鼓勵學生表達出主體思想。同時在作文取材方面,除了對現實的紀實作文,學生的自我體驗,還應充分重視想象作文,鼓勵學生寫想象中的事物。對學生而言,他們腦海里的奇思妙想常常超出了成人的預知,一個合適話題的呈現,會令學生“思接千載,心游萬仞”,所激發的想象往往令人贊嘆不已。教師指導作文就要為學生提供想象的話題,并提供典型的例子,啟發學生點燃想象的火焰、寫作的熱情。例如在指導學生寫有關童年的文章時,開始只是按以前的習作指導方式,告訴學生可抓住童年中最有意思、最開心的事例來體現童年的美好,結果學生的內容千篇一律,無非是“把白酒當飲料喝”“學母雞孵蛋”……語言空洞無味,沒有任何新意可言,更談不上對美好童年的回憶了。三番思量下,重新安排教學思路。首先引領學生重新邁進童年的殿堂,追憶童年生活,再以豐富的圖片和精彩的內容勾起學生記憶的基礎上,鼓勵學生打開思路,放開手腳,采取各種形式說童年,寫童年??础翱鞓返男那樵谶@里放飛,青春的活力在這時展現。哦,這就是我們充滿歡聲笑語的童年……”精彩的詩歌不斷涌現,形式多樣的文章出乎我的意料??磳W生尤其在詩歌創作方面的熱情如此高漲,我趁熱打鐵,繼續引導學生同樣以詩歌的形式寫游記類、想象類、寫物類等內容,收獲頗豐。正是因為給學生創設了寬松、自由的寫作空間,滿足了孩子表達內心想法的訴求,而且又是采用學生自己喜歡的方式、習慣的方式,這樣,學生的主體體驗才能充分彰顯,其“胸中之塊壘”流入筆端,從內容到形式是個性的釋放。

四、和諧共生中求有效:綜合完善

綜合性是當今課程發展的一大特征,作文教學時可與閱讀內容取得統一,從閱讀教學到習作練筆形成有效的溝通與遷移,形成緊密聯系的有機整體。在學完《荔枝》后,我組織學生開展了一次綜合性學習活動,“回憶、了解父母關心愛護自己的事情??梢韵蛴H人和鄰居了解,你小時候父母是怎么疼愛你的……還可以觀察父母平時是怎樣為自己操勞的……”為了確?;顒拥挠行ч_展,還可建議學生做家務事,做生日賀卡,排練小節目,寫文章向父母表達一下自己的感激之情,并在此基礎上,讓父母進行感受信息反饋,一句句推心置腹的真情話語,讓學生有很多感受,同時也促進了父母與孩子的相互交流與理解,得到了家長的一致好評。

作文的欲望和激情來自于學生的親身實踐,其真實而豐富的生活經驗、自身體驗,是習作的源泉所在。多元化的選擇是個性習作的必要立足點,作為一名語文老師,應該努力搭起學生心靈與生活的橋梁,解開束縛,真正讓學生走進作文“我手寫我口,我筆表我心”,真正讓學生“嬉笑怒罵皆成文章”。

(編輯:馬夢杰)

猜你喜歡
小學作文作文教學語文教學
小學高年級作文教學新思路
網絡視域下初中作文教學初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