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辛棄疾豪放詞特點淺析

2018-08-27 08:35馮緣
報刊薈萃·上半月 2018年8期
關鍵詞:辛棄疾抒情特點

摘 要:辛棄疾詞風多樣,其中以豪放見長的登臨懷古詞廣為人知。這類詞作,從抒情手法和寫作特點上表現出辛棄疾詞作的鮮明特點。本文擬就辛詞中的這一類作品,分析其中多樣的抒情手法,探討其中“以文入詞”的特點,以此視角,來窺見辛棄疾詞作的創造力和開拓精神。

關鍵詞:辛棄疾;豪放;登臨懷古;特點;抒情;以文入詞

辛棄疾一生創作的詞作不可勝數,既有田園山水之樂,亦有登臨懷古之思。這里僅就后者討論辛詞兩大特點:抒情手法多樣與以文入詞明顯。抒情手法多樣主要體現在宏大的想象、夸張的描寫以及比興的手法;以文入詞主要表現為融入散文式的議論和對話與化用經史子集中的典故與前人詩句。辛詞拓寬了入詞意象與創作內容,異軍特起,以“橫絕六合,掃空萬古”之勢為世人稱道,是豪放派中的雄奇一路,影響深遠。

一、辛詞中的抒情手法

(一)想象抒情

菩薩蠻·金陵賞心亭為葉丞相賦

青山欲共高人語,聯翻萬馬來無數。煙雨卻低回,望來終不來。人言頭上發,總向愁中白。拍手笑沙鷗,一身都是愁。

此詞首句中,作者將青山由靜變動,將亙古不變矗立至今的青山想象成急欲抒發胸臆的志士,仿佛有千言萬語向高人傾訴,連綿逶迤的群峰挾萬馬奔騰之勢倏忽之際似乎要奔至眼前。我們不禁發問:是何等高人能令青山欲語?讀者的疑問也是作者有意為之——引起讀者的疑問,以“青山”為襯托,突出“高人”,抒發了作者對“高人”的敬仰之情。

(二)比興抒情

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郁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聞鷓鴣。

此詞中作者運用了比興手法。比與興,可以理解為由心及物與由物及心。寫郁孤臺,寫清江水,寫青山與鷓鴣,是記眼前景,更是道心中情。流淚的不唯行人,東流的不止江水。而重重青山遮不住的,也不僅僅是東流的江水,更是作者的滿心愁緒和豪情,作者實以此為喻,抒發了深沉的家國之悲。而深山中聞聽到的鷓鴣,更類似《詩經》中“興”的手法,看似是和場景無關而突然聽到的鳥鳴,實則聽到的鳥鳴不只是鳥鳴,而是其中蘊含的無數愁緒。詞人沒有直接生發出來,而是用這樣一個場景的描寫戛然收束,內斂卻令人思之生悲,欲說還休的情緒更加強烈。

(三)夸張抒情

水龍吟·過南劍雙溪樓

舉頭西北浮云,倚天萬里須長劍。人言此地,夜深長見,斗牛光焰。我覺山高,潭空水冷,月明星淡。待燃是下看,憑欄卻怕,風雷怒,魚龍慘。

峽束蒼江對起,過危樓,欲飛還斂。元龍老矣!不妨高臥,冰壺涼堂。千古興亡,百年悲笑,一時登覽。問何人又卸,片凱沙岸,系斜陽纜?

此詞首句氣勢雄壯,“倚天萬里須長劍”一句便極言山之險峻,而作者好像站在超然的視角,以峰為劍,縱橫萬里長天。待“人言”后,便是“我覺”之“潭空水冷,月明星淡”,便是“卻怕,風雷怒,魚龍慘”,描繪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的畫面后猶不肯停歇,進入到令人驚懼的詭譎境地,使讀者不禁佩服作者的筆力。這首詞從空間上縱橫于天地江樓之間,場景宏大,氣勢驚人,而從時間上又縱橫今古,大開大合中,極具夸張的意味,這是詞人內心波濤洶涌的內心的映射,也是豪放多情的情感的表達。

二、以文入詞

(一)不拘形式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蓱z白發生!

此詞中“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一句本可不用對偶,然而工整的對仗使得句子富有節奏感,增加表現力,又由于此句描寫的內容是軍旅生活,因此更多了一份氣勢。此外,《破陣子》上下兩闕句法、平仄、韻腳完全相同,一般的說,詞的上下闕既要相互聯系,又要相互區別,從而形成“嶺斷云連”的境界。而作者卻打破了這一形式,進行了大膽創新,形成了獨特的藝術效果。

(二)議論對話

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年少萬兜整,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伸謀!

此詞最引人注目的無疑是其中的“三問三答”,手法多樣,能敘事,能議論,以散文中常見的對話形式,相互呼應。從神州何處的悲涼到千古興亡的感慨到奮發圖強的呼聲,作者巧妙的論述了“主戰”的觀點的同時暗諷了南宋朝廷的不作為,言有盡而意無窮。

(三)大量用典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連火揚州路??煽盎厥?,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此詞中,運用了孫權占據江東而成三足鼎立之勢、劉裕北伐收復國土、劉義隆貿然興兵鎩羽而歸、佛貍祠的事易時移和廉頗飯斗米肉十斤的典故,渾然天成,作者層層遞進,首先痛惋南宋朝廷的偏安,接著警惕冒進的后果,同時不要錯失時機,最后感發個人際遇于國運興衰之中,即使[3]“覺用事多”,也是用的切中肯綮。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辛棄疾的詞作獨樹一幟,通過多樣的抒情手法與以文入詞的創新,破除了傳統的“詩尊詞卑”、“詩莊詞媚”的觀點,打破了“詞為艷科的藩籬”,解放了詞體,使得詞的創作獲得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在詞的發展史上起到了重要而積極的作用,其地位不容忽視。

參考文獻:

[1]葉嘉瑩.好詩共欣賞.中華書局,2007.

[2]周汝昌.唐宋詞鑒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11.

[3](宋)岳珂撰,吳敏霞校注.程史.三秦出版社,2004.

作者簡介:馮緣,北京市第八十中學。

猜你喜歡
辛棄疾抒情特點
會抒情的灰綠
辛棄疾的抗金歲月
辛棄疾作詞限酒
微信輔助對外漢語口語教學研究
從語用學角度看英語口語交際活動的特點
約會
文武雙全的辛棄疾
辛棄疾:做不成英雄,只好當詞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