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學視域下的《文心雕龍》研究述論*

2018-08-31 03:18朱文民
中國文論 2018年0期
關鍵詞:易學劉勰周易

朱文民

內容提要: 用《易》學視角研究《文心雕龍》,找到了劉勰思想的本源,證明《文心雕龍》中的“道”是源于《周易》的;同時,也解開了劉勰說的“位理定名,彰乎大易之數”在《文心雕龍》中的實施之謎,證明現在傳世文本中的篇序是效仿《周易》六十四卦“兩兩相偶”排列的;上下兩篇之分是效仿《周易》上下兩卷之分,《唐志》十卷之分割裂了原篇序之間的內在聯系?!段男牡颀垺贩从吵鰜淼乃季S模式是易學思維模式,而非其他。歷史上很多關于《文心雕龍》的爭論,在《易》學視域下迎刃而解。用《易》學視角研究《文心雕龍》,不僅提高了《文心雕龍》的學術地位,還可看到劉勰不僅是一位偉大的文學理論家,還是齊梁時期一位少有的哲學家和易學家。

用《易》學視角研究《文心雕龍》的文章,就我所見現代有五十余篇,其中黃高憲一人八篇,朱清五篇,更有臺灣學者游志誠先生的《〈文心雕龍〉與〈劉子〉系統研究》和《〈文心雕龍〉與〈劉子〉跨界論述》兩部專著中的專章和專節論述。這些專著或者專論,幾乎異口同聲地認為: 《文心雕龍》的哲學思想、文學思想和方法論來自《周易》。在“文心雕龍學”百年之際,有必要對此做一梳理。

一、 文論界的研究

(一) 《文心雕龍》中的《易》學思想屬于哪一家的問題

《文心雕龍》中含有豐富的《易》學思想,這是誰也否定不了的,但是劉勰是采用了哪一家的易學思想呢?學界意見不一。

日本學者門脅廣文先生1978年發表的《〈文心雕龍〉研究序說——關于劉勰世界觀及其向著文章論的展開》一文,認為《周易》是《文心雕龍》的理論淵源,并且指出主要是王弼、韓康伯的易學理論。

朱清先生則認為,《文心雕龍》中的易學思想,主要是漢代《易》學。他在2005年發表的《〈文心雕龍〉與漢代易學》一文中說:“南朝劉勰的不朽之作《文心雕龍》是深受漢代象數易學影響的。劉勰對漢易象數之學中一些重要解易體例的吸取主要是通過承襲馬融、鄭玄兩家《易》注中本于京氏易的解易體例而實現的;但又以古文經學的治學理念為尺標,對今文經學的象數易學加以取舍,從而揚棄了象數易學中煩瑣的解易套路,也拋棄了今文經學中論陰陽災異的神秘主義內容?!段男牡颀垺返睦碚擉w系是: 就易學史而言,《文心雕龍》的易學基礎是漢代象數之學,而不依取魏晉王弼派易學;就經學史而言,屬古文經學系統??傊?,《文心雕龍》歸屬于儒家經學體系?!?/p>

朱清在該文中,還討論了《文心雕龍》因《易傳》“錯綜其數”而“提出‘變文之數’來申論文章變化之道”,指出劉勰論“通變”“神思”“附會”“明詩”“體性”等,無不有“數”的方面的考量。認為《文心雕龍》中的“八體”說本之于京房的“八宮卦說”;《征圣》篇中的“四象”是依取京房的“互體”說。

2006年朱清又發表了《〈文心雕龍〉研究中與易學相關的幾個問題》一文,文章說:“依據《文心雕龍》歸屬于儒學漢易系統而非玄學化王弼易學的理論體系,《文心雕龍》研究中諸多有爭議的問題都可獲得較為明確而貫通的解答;《文心雕龍》撰著于鄭學重立學官的齊代;因陶淵明與顏延之同屬于玄學一脈且其文不合‘折之中和’的儒家準則而未獲作家品題;劉勰的‘五材’說是建構在漢易五行說基礎之上的?!?/p>

夏志厚先生也認為《文心雕龍》中的易學思想主要是漢代《易》學。他說:“劉勰所生活的時代,《周易》具有位列五經的顯赫地位……齊梁時代,去漢未遠,漢代易學研究看重象數的做法還影響甚廣?!蹂鲎珜憽兑鬃ⅰ芬呀浭挂讓W研究呈露以義理去取代象數之勢,但即便是在王弼自己的撰述中,也多有就象數而闡義理的情況。劉勰受時流左右,當然也概莫能外?!段男牡颀垺菲康呐帕兄?,上下篇里每三篇一組,共成八組的樣式,正類同于三爻一卦,共成八卦的形式。上、下篇各含八卦,又暗合重卦之喻,象征《文心雕龍》包含著文章寫作方方面面,林林總總的豐富世界?!?/p>

周勛初先生在《〈易〉學中的兩大流派對劉勰〈文心雕龍〉的不同影響》一文中認為:“劉勰兼崇漢《易》與王弼《易》學”,二者對劉勰都有很大的影響?!啊段男牡颀垺分兴@示的《易》學,兼采鄭、王二家之說,帶有時代的特點。南朝后期,《易》學界出現了兩派融合的趨向,劉勰的《易》學就是這種趨勢的體現?!?/p>

(二) 關于《文心雕龍》的思想基礎

大陸學者早期指出《周易》與《文心雕龍》之理論關系的,楊明照先生是其中之一。楊明照說:“文原于‘道’的論點……來源于《周易》?!徊贿^劉勰有所發展罷了?!备叟_學者最早關注這一問題的是鄧仕梁和王仁鈞二位先生。王仁鈞在《〈文心雕龍〉用〈易〉考》一文中認為: 彥和《文心》主張宗經,齊梁之際,“若言宗經,唯《易》最盛,蘊育彥和之志者,或為《周易》?!庇谑?,從《文心雕龍》中考察出228例化用或者直接引用了《周易》的材料,分布在46篇之中,如果把《知音》篇中的“三觀通變”也算在內的話,是47篇。因為《通變》篇已經用了“通變”一語,所以算是重復,故而王氏沒有單獨列出,僅有《樂府》《哀吊》《指瑕》三篇與《周易》無直接關聯??梢姟段男摹放c《周易》的關系是何等的密不可分。馬白先生認為:“劉勰形成樸素的、初步的辯證思維,其思想淵源是多方面的。但不可否認,其中《周易》起著重要的影響和作用?!眳橇植壬f:“在文論里大量繼承《易》之‘精義’的,畢竟是劉勰?!段男牡颀垺凡粌H是文論的經典,也是哲學的要籍?!?/p>

1988年的“《文心雕龍》88國際研討會”上,敏澤《〈文心雕龍〉與〈周易〉》的文章,認為“《周易》對于《文心雕龍》的影響,絕不只是篇章安排上的,所謂‘彰乎大易(衍)之數,其為文用,四十九篇而已?!?《序志》),更重要的,則是關于宇宙本體及道與文的這一根本關系的認識上的?!薄啊段男牡颀垺氛撚钪姹倔w及道與文的思想,完全是以《周易》為宗的。正是根據這樣的思想,他邏輯地提出了‘原道’、‘征圣’、并進而‘宗經’的思想?!薄吨芤住穼Α段男牡颀垺穭撟髡摰挠绊?,主要表現在: 一、 “關于通變的思想”;二、 “關于‘神思’的思想”;三、 “關于剛柔的思想等”。敏澤先生從《文心雕龍》的思想淵源和方法論等諸方面,論證了《周易》與《文心雕龍》的關系。他在文末指出“劉勰的《文心雕龍》雖然曾經多方面地受到傳統文化的影響,但作為儒家群經之首的《周易》對于它的影響不僅是重大的,而且是多方面的。研究《文心雕龍》與傳統文化思想的關系,就不能棄《周易》于不顧。即使要研究《文心雕龍》所說的‘道’的內涵,給它以比較確切的解釋,離開對于《周易》的分析和探討,也是不大可能的?!?/p>

李平先生也說:“從古代文論的角度看,受《周易》影響最深,‘援《易》以為說’最多的莫過于劉勰的《文心雕龍》,全書不僅在內容上多次引用《周易》的話來說明文學問題,在形式上也是直接依‘大衍之數’來安排全書結構……翻開《文心》就不難發現,劉勰基本的文學思想、寫作方法和藝術理論都與《周易》有較深的關系?!逼萘嫉孪壬恼撐摹丁粗芤住担?〈文心雕龍〉的思想之本》,旗幟鮮明地說:“不僅《周易》的形式架構和思維模式深刻地影響到《文心雕龍》,而且《易傳》的一系列范疇和命題,諸如‘道’和‘器’,‘文’和‘章’,‘象’、‘辭’和‘意’等,對《文心雕龍》產生了全方位的影響,因此,《易傳》哲學乃是《文心雕龍》的思想之魂。在一定程度上,沒有《周易》,就沒有《文心雕龍》?!崩钆辶岬奈恼抡f:“《周易》歷來被奉為儒家群經之首,其對《文心雕龍》的影響,深刻而廣泛,貫穿始終,起于《原道》,終于《序志》?!崩钆辶嶂貜摹对馈菲撌觥吨芤住穼Α段男牡颀垺返挠绊?。

張宏軒先生的文章說:“南朝莒人劉勰所著《文心雕龍》的思想源頭是《周易》哲學: 從‘三才之道’到文學本體論,從‘變易不易’到文學通變論,從‘易尚中和’到藝術和諧論;從‘觀物取象、立象盡意、尚象制器’到創作認識論,形成易學與文學合流的‘龍學’活水,說明劉勰不僅是一位杰出的文學理論家,而且是一位善于推理、辨析的哲學家和易學家?!?/p>

臺灣學者游志誠先生在《劉勰與〈易經〉再論》一文中認為:“《文心》全書的論證模式,采取兩元辯證,即《周易》一書太極生兩儀,陰陽辯證,乾坤并建的認識法則?!辈⒄J為“《文心》思想非涉佛學而由《易》出”,“《文心》論文準則與《易》理相通”,并具體舉例證之。最后說:“《文心》全書以‘折中論’為基本法則,此法則當溯源自《易經》的兩儀辯證法?!庇沃菊\先生在其巨著《〈文心雕龍〉與〈劉子〉跨界論述》一書中的第二章《〈易經〉作為劉勰思想的本源》說:“劉勰一部分直接承受《周易》經文的啟示,另一部分則大量參酌《易傳》義理,建構自家文道體系?!瓌③摹段男摹芬粫摹对馈窂V泛引述《周易》經文與傳文,會合統觀,援引轉化為劉勰自成一家之學,就是明顯證據,劉勰用一個‘道’字蓋括之?!?/p>

李逸津先生說:“劉勰文論取得超越其前人及同輩成就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他把自己的文學理論建立在一定的哲學基礎之上,這基礎就是《周易》。劉勰依《周易》哲理構建《文心雕龍》理論體系,表現在: 依《周易》之宇宙構成論建立其‘文原于道’的文學本體論;依《周易》之象數系統建立起析理論證的思維模式;以《周易》話語構建起《文心雕龍》文學理論的話語系統三個方面。這一方面說明了《文心雕龍》具有明確理論軸心和嚴密論述邏輯的原因,同時也是《周易》哲學光照千秋,給予后世中國文化以深遠影響的有力證明?!?/p>

黃壽祺、張善文的《試論〈周易〉對〈文心雕龍〉的影響》一文,從“《文心雕龍》引據《周易》卦象,以說明文學問題”、“《文心雕龍》援用《周易》文辭,以豐富文學意蘊”、“《文心雕龍》探研《周易》創作,以推闡文學源流”、“《文心雕龍》融化《周易》語詞,以自鑄美意偉詞”等四個方面探討了“《周易》對《文心雕龍》的內在影響”。

(三) 《文心雕龍》結構與《周易》“大衍之數”

《文心雕龍》五十篇安排次序,是取自“大衍之數”,劉勰自己已經交代,學界沒有分歧。但是這個“大衍之數”與《文心雕龍》全書的結構是如何安排的,學界籠統談及者不少,而具體論及者不多。2008年朱清先生在《中國哲學史》第4期發表了《〈文心雕龍〉易學撰著體例探析》一文,具體解讀了劉勰的用意,論述了自己的研究成果。朱清認為“《原道》篇相當于‘大衍之數五十’未分時的太極,《征圣》與《宗經》相當于‘分而為二以象兩’的‘兩儀’,《正緯》既不屬總論及其所論的緯書也不歸入文體,相當于‘掛一以象三’,而《楚辭》是文體,《辨騷》屬于歸于‘變’,為文體之首,這樣由經典而導出了各種文體及其創作原則與方法?!辈⑴e證說:“馬融以太極為北辰,‘北辰居位不動’即其一不用指太極,其用四十九,亦指除去太極。據此,第一篇《原道》相當于馬融‘居位不動’或其一不用的太極(北辰),也就具有虛的特征,并由此引出以下皆為具體論說四十九篇,以此體現京房‘以虛來實’的易學旨趣?!薄啊缎蛑尽菲獙儆凇谩姆懂牎?,“《原道》篇不屬于‘用’的范疇”?!段男牡颀垺贩譃樯舷聝善?,是效仿《系辭傳》的“兩篇之策”,“這‘兩篇之策’本指《易經》的上下兩卷”?!段男牡颀垺贰叭珪譃樯舷聝善?,如此,則上篇文體論旨在‘取象’,是‘綱’,即所謂‘釋名以章義,選文以定篇’;下篇創作論旨在‘問數’,是‘目’即所謂‘剖情析采,籠圈條貫’?!薄皬纳舷聝善髡碌木唧w論說中可以看出上篇所列之文體與下篇所闡發的創作原則和方法是存在著內在聯系或對應關系的,以體現象中有數,數亦不離象的易學旨趣。從而使全書上下篇貫通,構成一整體,此即《總術》所謂‘共相彌綸’。劉勰認為取此‘大衍之數’以為體例,則《文心雕龍》或可達到如《系辭傳》所說的‘引而伸之,觸類而長之,天下之能事畢矣’的境界了?!?/p>

朱清在該文中認為:“《序卦傳》是專釋六十四卦的,認為六十四卦之間有內在聯系,即卦與卦之間都有因果關系,由前一卦導出后一卦,且以每相接的兩卦為一對,兩兩相綜或相錯?!薄段男牡颀垺番F有通行本的次序是按照《序卦傳》的方法排列的,篇與篇之間存在著內在的聯系,上篇除《原道》外,每兩篇為一對,是兩兩相偶;下篇除《神思》篇外,亦然。在整體上,劉勰是按照京房“八宮卦”說,“按‘兩兩相偶’原則,又將上下各除去以‘虛’為特征的《原道》、《神思》首篇后,二十四篇以六篇為一組,象征八經卦之重卦,分別構成八組,象征‘八宮卦’?!边@是“很好地貫徹了如《章句》所論說的‘原始要終,體必鱗次’的宗旨,特別是最后一組(《時序》至《序志》)又與第一組在闡發‘三才之道’這一根本依據上首尾相援,更體現出了‘原始要終’的易學旨趣?!?/p>

朱清的文章,比較詳細地指出了劉勰是怎樣利用了“大衍之數”在篇章結構上貫穿全書。例如: 上篇的《征圣》與《宗經》,《正緯》與《辨騷》,《明詩》與《樂府》,《詮賦》與《頌贊》,《祝盟》與《銘箴》……《議對》與《書記》;下篇的《體性》與《風骨》,《通變》與《定勢》,《情采》與《镕裁》,《聲律》與《章句》,《麗辭》與《比興》……《程器》與《序志》。朱清還比較詳細具體論述了它們兩兩相偶的理由?!段男牡颀垺氛w分為上下兩篇,上篇與下篇相偶,上篇論文體,下篇論文術,論文體中也言及文術,論文術中又言及文體,體現了體(象)中有術(數),術(數)中有體(象)的易學方法論。

《易》學視域下的這些研究成果,或從文學思想淵源上,或從哲學本體論上,或從方法論上,發出的擲地有聲的論斷,都是建立在對《周易》和《文心雕龍》深度研究之后做出的結論。

(四) 《文心雕龍》的易學思維模式

朱清先生在《中國哲學史》2010年第4期發表的《〈文心雕龍〉與易學思維》一文,具體以“‘物以貌求,心以理應’與觀象思維”、“‘據事以類義,援古以證今’與類推思維”、“‘時運交移,質文代變’與對待思維”三個標題,論述了劉勰在《文心雕龍》中運用了易學思維。認為“劉勰即是以觀象思維為依據來構建其文學理論體系的”;“劉勰依據類推思維并引取睽卦《彖》文‘事類’以為篇名撰著了《事類》篇”?!耙讓W中的對待思維指從陰陽兩個相反要素間相互依存、相互推移及相資相濟從而處于和諧狀態的角度,認識事物本質與規律的著重于動態理性層面的思維方式,亦即《系辭》所提出的‘一陰一陽之謂道’。劉勰以對待思維闡釋其文學理論?!?/p>

朱清認為“劉勰在《文心雕龍》中的觀象、類推、對待等易學思維方式的運用,經常是融合在一起來闡發其文學理論的。文體論與文術論是觀象思維、類推思維與象數思維為依據展開論證的;《文心雕龍》最后六篇特別是《時序》與《物色》兩篇之所以在全書中具有重要意義,正因劉勰是以觀象思維、類推思維、對待思維與整體思維為依據來闡發文學現象、功能、本質及其發展規律,進而完成其理論體系的構建的;在撰著體例上,以對待思維、類推思維與象數思維為依據編排全書各篇順序從而使體例蘊涵有深刻哲理,這在中國古代學術史上也是獨樹一幟的。正是由于諸多易學思維的綜合運用,使劉勰《文心雕龍》的文學理論體系具有感性與理性及實踐相結合的顯著特征,從而避免了流于經驗論的淺薄與局限,也與魏晉南北朝時期空談哲理而失于實踐的唯理論拉開距離。因此,《文心雕龍》成為此歷史時期乃至整個封建時代文藝理論領域最具深刻哲理之巨著?!?/p>

朱清概括說:“劉勰以易學思維闡釋文學現象、本質與發展規律?!段男牡颀垺啡珪鵁o不貫徹著‘觀象制器’、‘觸類而長’、‘陰陽合德’、‘原始要終’等諸多易學旨趣,由此體現出的觀象、類推、對待、整體、象數等思維方式構成了《文心雕龍》‘體大慮周’的基礎,這正是其文學理論體系的深度所在?!?/p>

朱壽興先生在《〈文心雕龍〉的易學思維》一文中,也指出了用易學思維的特點。朱壽興在文章中指出:“劉勰的《文心雕龍》相當突出地體現了易學思維的三大特點: 作為一種直觀理性思維;作為一種生命理性思維;作為一種辯證理性思維。如果說易學思維只‘直觀’——‘生命’——‘辯證’形成了一種思維階進路徑的話,毋寧說,這三者形成了一種相互關顧,彼此滲透的環形關系?!?/p>

《周易·系辭下》言:“變則通,通則久?!眲③脑凇段男牡颀垺分性O“通變”專篇,這一“通變”思想也是源于《周易》。王南的專論說:“中國古代文論中的‘通變’概念并非簡單地等同于‘繼承和革新’。對其哲理淵源加以辨析可以了解:‘通變’觀以自然天道觀為基礎,主張符合自然之道的自然之變,‘通’包括自由變化和精通的意義。這樣的哲理內涵使中國古代文論的‘通變’論具有深刻的發展變革因素”;“劉勰通過對文學發展問題的研究,創立了文論的通變論”;“《易傳》的通變論,則構成了劉勰論通變的話語材料?!?/p>

“天人合一”思想,是東方人的思維模式,也是《易經》哲學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方面的專論也不少。

馬白先生1989年發表的相關論文,從“‘天人合一’與《文心雕龍》的本體論”、“‘天人合一’與《文心雕龍》的創作論”、“‘天人合一’與《文心雕龍》思維方式”三個方面論證了《文心雕龍》的“天人合一”思想,最后結論說:“《文心雕龍》正因為在基本觀念與思維方式上都離不開‘天人合一’,因此,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p>

李平先生對“天人合一”與《文心雕龍》的關系,也發表了意見,他說:“兼具儒道兩家思想特色的《周易》則提出‘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乾·文言》)的‘天人合一’觀念。劉勰‘天人合一’的文學觀念,集中體現在《文心雕龍》總論‘天文’和‘人文’相統一和創作論主體與客體相通兩個方面?!?/p>

二、 哲學界的研究

以上大多是文論家的意見,從哲學專業來說,論述劉勰哲學思想的論著,當首推武漢大學哲學系著名的哲學家、美學家劉綱紀教授及其撰寫的《世界哲學家叢書——劉勰》一書。該書認為《文心雕龍》的思想淵源是《易傳》。

(一) 《文心雕龍》與《周易》的關系

關于《文心雕龍》與《周易》的關系,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朱伯崑先生主編的《易學基礎教程》,在談到易學對文學的影響時,特對《文心雕龍》與《周易》的關系作了精辟、透徹、言簡意賅的論述,該《教程》說:“南朝的劉勰在齊代所寫的《文心雕龍》一書,以《周易》的思想為根本,建立了中國歷史上最有理論系統性的文學理論。劉勰對《周易》的思想有很深入的理解,《周易》的許多重要觀點都被他運用到了文學上。其中最顯著的是: 用‘天文’、‘人文’的思想論述文學美的根源,極大地肯定了文學的美的價值;用‘剛健’的思想解釋文學上的‘風骨’,大力推崇‘剛健’之美;用‘意象’的概念說明文學的改造,豐富了對文學創造過程的理解;用‘通變’的思想說明文學的發展,主張不斷變化創新。經過劉勰的闡發,《易傳》的思想深深地滲入到了文學之中,成為歷代討論文學問題的重要依據?!?/p>

(二) 《文心雕龍》一書的性質及劉勰定位問題

臺灣東大圖書公司1989年9月出版了一套《世界哲學家叢書》,叢書主編把劉勰納入世界哲學家行列,邀請大陸哲學史家劉綱紀先生撰稿。劉綱紀先生說:“《文心雕龍》歷來被看作是一部文學理論或文章學理論的著作,但它也是一部具有強烈的哲學性質的著作,其中包含著劉勰重要的哲學思想。劉勰不但是一個文學理論家,或文章理論家,而且也是一個哲學家?!边@一定位與“文心學”界的“文學理論家”定位相比,令人耳目一新。劉綱紀先生把《文心雕龍》放在中國傳統哲學視域下,認為《文心雕龍》一書,“把文學問題同中國古代思想文化的發生發展密切聯系起來,把文學問題的解決提到了宇宙論、本體論的高度,企圖從一個廣大的思想視野來給文學的本質以一種尋根究底的理論說明,而不是僅就文學談文學。這樣,劉勰對文學的研究就突破了文學的范圍,而同子書探究的更廣大的問題聯系起來了。這些問題,在中國歷來就包含了最高的哲學問題?!?,《文心雕龍》不僅是文學理論著作,同時也是哲學著作”。

那么,劉勰是一位怎樣的哲學家呢?劉綱紀先生說:“以‘自然之道’,即認為天地萬物(自然界)的生成變化是自然而然的思想來解釋自然現象和包括文學在內的文化、社會政治倫理道德現象的發生、形成和變化,是劉勰哲學思想的根本,貫穿在《文心雕龍》全書之中。因此,劉勰的哲學思想,從世界哲學的范圍看,是一種屬于自然主義(Zaturalism)的哲學?!薄皠③牡淖匀恢髁x哲學是中國古代自然主義哲學發展的一個環節,并且是一個有其自身的獨創性的重要環節?!?/p>

(三) 劉勰哲學思想分析

對于劉勰自然主義哲學的思想淵源,劉綱紀先生認為,劉勰是在廣泛地吸收前人思想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其特點是以《易傳》的自然主義為基礎,同時又鮮明地吸取了道家“自然”的觀念,“構成自己的自然主義哲學,而不是在根本上接受道家思想”。劉勰的哲學體系,“有兩個相互聯系的基本方面,一個是‘道’,另一個是‘文’?!馈姆矫姘酥袊糯軐W所討論的宇宙論、本體論問題?!摹姆矫?,包含了《易傳》所討論的‘天文’、‘人文’問題,當然也包含劉勰做了詳細論述的文章、文學問題。但在劉勰的思想中,后一方面的問題是從屬于前一方面的。因為劉勰是從《易傳》所說‘天文’、‘人文’問題出發,導引出在文章、文學意義上理解‘文’的。這也是劉勰之所以可以看作是一個哲學家,他對文章、文學的論述之所以具有哲學的高度和深度的重要原因”?!皠③乃v的‘道’是《易傳》所講的‘道’,但又引入了道家的‘自然’觀念以及漢代王充等人所特別重視的‘氣’的觀念,從而形成了具有劉勰自己的特色的‘道’論?!?/p>

劉綱紀先生認為: 《易傳》講“道”,但全書無一處使用“自然”概念。而劉勰“不為《易傳》所束縛,引入這一概念來說明‘天文’、‘人文’的產生,這就使《易傳》的自然主義哲學思想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從理論上得到了更鮮明、更深刻的說明和論證?!谩匀恢馈瘉碓忈尅兑讉鳌返膭③?,一點也沒有脫離《易傳》那種面向現實社會人生的奮發進取的精神?!瓌③脑诋敃r的思想獨樹一幟,達到了當時所能達到的最高的思想境界”。

關于“文”的分析,劉綱紀先生認為: 《易傳》的“文”有三重含義: 一、 “文”是指天地萬物存在和變化的種種形態、形象;二、 “文”是指依據天地萬物存在、變化的種種形象制作出來,用以察知、制定人事吉兇禍福的卦象;三、 “文”是指圣人用以闡明卦象的語言文字,也稱之為“辭”,這種“辭”就是“人文”。劉勰對于“文”的理解與此同。

劉勰首先關注的是文化問題,因為他把文學看成是整個中國文化的一部分來加以觀察和研究的。他的《原道》篇是講道,但目的是講“文”,并且是從“文”的問題開始的。他開篇便講:“文之為德也,大矣,與天地并生者何哉!”劉綱紀說: 這句話很重要?!伴_宗明義的第一句話就提出了兩個問題,一個是‘文’的功用的問題,另一個是‘文’的產生的問題?!摹漠a生的問題,劉勰是用‘自然之道’加以說明的?!凇摹c‘道’的關系問題上,劉勰在描繪天地、日月、山川的‘文’(即‘天文’)之后指出:‘此蓋道之文也?!谥v到作為文學、文章(即‘人文’)時指出《易》曰:‘鼓天下之動者存乎辭?!o之所以能鼓天下者,乃道之文也。(引文見《原道》)這就是說,不論是‘天文’或‘人文’都是‘道之文’?!瓌③牡恼f法已同對文學的本質、功能的認識直接聯系起來了。所以,以‘文’為‘道之文’是劉勰的獨創?!闭f“天文”是“道之文”,劉勰在《原道》中做了形象、精彩描述。劉綱紀說:“就‘人文’而言,說‘文’是‘道之文’首先是說‘人文’的創造是根源于自然的,是‘自然之道’的產物;其次是說‘人文’表現了由‘自然之道’產生的天地萬物所顯示出來的和人事政治相關的重大意義?!M一步來看,劉勰以‘文’為‘道之文’,包含有以‘道’為本體,文為現象的意味。而‘道’是‘自然之道’與政治倫理之‘道’的統一(前者是基礎),亦即自然與人的統一,因此作為現象的‘文’,也就是人與自然的統一的現象形態。由此可以看出,《易傳》以及劉勰是以人與自然的統一作為文化的本體的。這是中國古代文化哲學的一個極為重要的根本觀點?!边@也就是劉勰的“天人合一”思想。

關于“心”的問題,劉綱紀先生說:“在中國哲學史上,‘心’的問題有著很重要的意義。這個問題包含著兩個相互聯系的方面,一個是‘心’與‘性’、‘理’的關系,另一個是‘心’與‘物’的關系問題。圍繞著這兩個問題,中國哲學提出了一系列相當系統的理論。在劉勰的思想中,‘心’的問題也占有重要地位。僅從他的最重要的著作以《文心雕龍》為名,即可見出他對‘心’的問題的重視?!薄皠③膶Α摹膯栴}的認識和《易傳》有關,但看來更重要的是受到荀子影響。劉勰從‘天地之心’、‘道心’、‘文心’幾個方面討論了‘心’的問題,其中,‘文心’這個概念是由劉勰首先明確提出的,是他的獨創,明顯豐富了中國哲學對于‘心’的問題的認識?!?/p>

關于“言”的問題,劉綱紀先生認為,中國古代也有自己的語言哲學,雖然未有形成系統的理論形態。劉勰提出了“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的重要命題,使“言”既與“心”相聯,又與“文”相聯,而成為從“心”到“文”的中介。在劉勰的思想中,“言”的問題占有重要地位。劉勰從“精言”、“征實”之言、“夸飾”之言三個方面講了自己對“言”的看法。從而證明了在中國古代思想家,特別是文學理論家中,劉勰是一個難得的、有很“征實”精神的人。這既同他的自然主義哲學思想也同他具有相當高的理論思辨能力有關。

(四) 劉勰的哲學思想體系

劉綱紀先生在分析了劉勰哲學思想在諸多方面的見解之后,總結性地說:“第一,劉勰吸取了道家的‘自然之道’的思想,用它來解釋《易傳》的哲學,這是劉勰自然主義哲學的主要特征。第二……從魏晉到齊梁,可以說只有劉勰對《周易》的哲學作出了符合于《周易》基本精神的解釋?!趦蓾h以來對《周易》的研究中,劉勰占有不可忽視的地位。如再從他把《周易》的哲學系統應用于文藝的研究來看,其成就之大,更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第三,劉勰哲學的構成,如以圖解的方式表達出來,包含著以下幾個系統:

(1) 道→天文→人文→明道

這是一個概括的系統,未涉及作為‘人文’的文章的產生。如就文章的產生看,又可得出以下系統:

(2) 道→天文→人(天地之心)→卦象→言辭→文章→明道

在這一系統中,‘心’與‘言’又各自包含一個從屬的系統:

(五) 《文心雕龍》的思維模式問題

關于《文心雕龍》的思維模式問題,劉綱紀先生專列《思維模式》一章,指出劉勰的思維模式突出有三點: 一是“折衷法”;二是“正本法”;三是“索源法”。劉綱紀先生說:“‘折衷’、‘正本’、‘索源’,是劉勰思維的三種基本模式,三者又是互相聯系著的。除此之外,劉勰還多次講到了‘析理’的問題?!段男牡颀垺啡珪砻?,劉勰是有一套他的‘析理’法的?!?/p>

總之,研究《周易》與《文心雕龍》關系的文章,已見五十余篇,本文受篇幅所限,不便一一述及。但是,總括眾家觀點,可以說: 無論是從《文心雕龍》的哲學思想之源,還是文學理論之源,其皆與《周易》有著密切的關系。

三、 關于《周易》哲學與《文心雕龍》

(一) 劉勰的孔子情結和對《周易》的鐘愛(43)《易傳》是否為孔子所作,學界曾有不同意見。我們相信從司馬遷、劉勰到李學勤、金景芳學派的見解,即其為孔子所作。

《文心雕龍·序志》篇記錄: 劉勰“齒在逾立,則嘗夜夢執丹漆之禮器,隨仲尼而南行。旦而寤,乃怡然而喜,大哉!圣人之難見哉,乃小子之垂夢歟!自生人以來,未有如夫子者也”。這個夢體現了劉勰對孔子的崇拜達到了極高的程度,把孔子當偉人來看待的。在這里僅舉幾篇以例作證: 《原道》篇里,曾經四次提到孔子,分別是: 一、 “庖犧畫其始,仲尼翼其終”,這里是說“人文之元”,“《易》象惟先”,從伏羲畫出八卦符號開始,到孔子作出解釋(即《易傳》);二、 “爰自風姓,暨于孔氏,玄圣創典,素王述訓”,這幾句劉勰講了《周易》的早期發展史?!翱资稀?、“素王”均指孔子?!靶摰洹钡摹暗洹本唧w指的是伏羲創立的八卦,文王創立的六十四卦(典,即“經”);“素王述訓”是指后來孔子為《易經》作的大傳?!缎蛑尽菲骸澳岣戈愑?,惡乎異端,辭訓之異,宜體于要。于是搦筆和墨,乃始論文?!边@里的“尼父”是指孔子,“陳訓”和“辭訓”皆指孔子為《易經》作的《周易大傳》,僅這兩篇中就有五次提到孔子;《征圣》篇四次提到孔子,《宗經》篇談“五經”皆涉及孔子,并言及《十翼》(即《周易大傳》);《正緯》篇四次提到孔子,而且是放到最高的位置。這不僅體現了劉勰對于易學發展的歷史了如指掌,而且相信《周易大傳》是孔子所為,并由佩服到效法——“于是搦筆和墨,乃始論文”。

孔子的《周易大傳》,其中《彖傳》《象傳》《系辭》都分為上下篇,《老子》也是分為上下篇,劉勰受了孔、老的啟發,也把《文心雕龍》分為上下篇,這些也是劉勰孔子情結和對易學鐘愛的證據。

這里我們必須點開,孔子的學說與儒家的學說既有密切的聯系,也有不同的區別,真正研究儒學的人都懂得: 儒學駁雜,孔學純真。劉勰在《文心雕龍》中,雖然多次提到“五經”,主要還是孔學,特別是《易傳》?!兑讉鳌纺欠N仰觀俯察,哲理深邃,言簡意賅,道究天人的哲人智慧,劉勰佩服不已。

從劉勰的“于是搦筆和墨,乃始論文”和朱清的《〈文心雕龍〉易學撰著體例探析》一文,我們可以看到,劉勰明確告訴人們,他的《文心雕龍》是“論文”。既然是“論文”,那么劉勰在《論說》篇說“故論、說、辭、序,則《易》統其首”,因此,他當然要效法《周易》隨仲尼而論文:“稟經以制式,酌雅以富言,是即山而鑄銅,煮海而為鹽?!蔽覀兛础段男牡颀垺?,不僅篇章結構效法《周易》,而且語言風格和用詞造句也完全效法,或變通,或照錄。就是《文心雕龍》上篇“釋名以章義”,也是效法孔子《易傳》,或音訓,或義訓,劉勰不僅是把孔子作為圣人看待,而且也把孔子作為最早的訓詁學家來效仿的。朱清先生說:“實際上,劉勰撰《文心雕龍》運用了兩套語言,一套是以漢易象數之學為主導的易學語言,一套是建構在此易學基礎之上的文學語言?!边@些無不體現了劉勰對易學的喜愛。

(二) 《易》學視域下的研究——“振葉以尋根,觀瀾而索源”

筆者認為,用《易》學視角研究《文心雕龍》,應該說是抓住了根本,避免了“徒銳偏解,莫詣正理”的弊端,避免了《文心雕龍》指導思想是道家、儒家或釋家的爭論。我在上文引用楊明照先生說的:“文原于道”的觀點是來源于《周易》,“只不過劉勰有所發展罷了”。這是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初的認識,很可貴,可惜楊先生沒有展開論述劉勰是怎樣發展了《易》道。再說楊先生忽視了新道家也把《周易》看成是自己的經典,只認為《周易》是儒家的經典。

《周易》是中國文化的源頭,是儒家的經典,也是道家的經典,是儒道兩家的共祖?!吨芤住返氖澜缬^,就是陰陽觀,先于儒、道兩家而產生。為什么儒道兩家都把《周易》視為自己的經典?這一中國文化史上的怪事,在中國學術史上,鮮有人去追極。從學術史的角度看是春秋時期,孔子發揮了《易經》的陽性文化,形成了儒家易學;老子發揮了《易經》的陰性文化,形成了道家易學。到戰國時期,孔、老的繼承者各執一端,互相爭鳴。道家強調的“天人合一”,是以人合天;儒家強調的“天人合一”是以天合人。特別是經過董仲舒“獨尊儒術”的改造,把“天人合一”發展成了神學,把統治者的意志強加于天,把最高統治者說成是替天行道,皇帝成了“天之驕子”。歷經兩漢之后,董仲舒的一套理論發生了信仰危機,產生了名教與自然的爭鳴,后經玄學家納名教入自然,體現在王弼注釋的《周易》中,化解了儒道兩家的爭吵,這也就是我說的《文心雕龍》體現出來的指導思想是儒道同尊。鑒于這種理解,我在2007年南京“龍學”研討會提供的論文《南朝學術思潮與劉勰思想的時代特征》一文第三節就是《劉勰儒、道同尊的理論淵源》,在比較詳細分析之后,指出這個淵源就是《周易》。我在該文中說:“《易》學是東莞劉氏的家學之一,劉勰更是《易》學大家,這一點我曾在拙作《劉勰家族門第考論》一文中挑明,他雖然沒有這方面的專著傳世,但是現有著作已經昭然顯明。因而劉勰對《易經》的理解和對儒、道兩家思想的認識,必然是本質性的,所以他在自己著作中儒、道同尊是有其哲學思想作基礎的?!庇腥俗念}目就是《易學開源 “龍學”發流——〈文心雕龍〉的哲學思想》,正與我契合。周勛初先生的話是對的。南朝的齊梁時期鄭玄的《易注》和王弼的《易注》同列入官方設立的學館。劉勰沒有門戶之見,我總覺得他是采集百家花粉,釀他自己的蜜,其釀蜜的方法就是“擘肌分理,唯務折中”。鄭玄是東漢末年的一位大儒,早已反感漢代經學的煩瑣?!逗鬂h書·鄭玄傳論》說:“漢興,諸儒頗修藝文;及東京,學者亦各名家。而守文之徒,滯固所稟,異端紛紜,互相詭激,遂令經有數家,家有數說,章句多者或乃百余萬言,學徒勞而少功,后生疑而莫正。鄭玄括囊大典,網羅眾家,刪裁繁誣,刊改漏失,自是學者略知所歸?!边@是《后漢書》的作者范曄對鄭玄的評價,此時已經是劉宋時期?!段男牡颀垺ふ撜f》篇中,劉勰說:“鄭君之釋《禮》,王弼之解《易》,要約明暢,可為式矣?!眲③膶︵嵭u價頗高,證明了范曄的評價是公允的。這說明鄭玄雖然是屬于漢儒,已經有別于漢儒,鄭玄的易學正是漢代易學向王弼易學過渡的橋梁,即鄭玄是處在漢代儒學向魏晉玄學的過渡者,他已經對煩瑣的漢代經學進行了改造,達到了“要約明暢,可為式矣”的程度,是漢儒而又有別于漢儒。所以劉勰在《文心雕龍》中表現出來的易學思想,既有漢易象數影子,也有王弼易學的思想。如果從源頭上說,劉勰是遠取漢代易學,近納王弼玄學,其思想既不是儒家,也不是道家,更不是佛家,也不是雜家,《文心雕龍》反映出來的思想,就是具有時代特征的劉勰自己的思想,其思想基礎就是《周易》哲學。

說到鄭玄之學,往昔學術界論及鄭玄的學術淵源時,只提及馬融,其實從《后漢書·鄭玄傳》看,他輾轉多地求學,學無常師。早年在“太學受業,師事京兆第五元先,始通《京氏易》《公羊春秋》《三通歷》《九章算術》。又從東郡張恭祖受《周官》、《禮記》、《左氏春秋》、《韓詩》、《古文尚書》。以山東無足問者,乃西入關,因涿郡盧植,事扶風馬融?!编嵭隈R融門下三年未見馬融之面,臨走前,馬融聽說鄭玄也精于算學,這才面見鄭玄,經質疑問答,乃覺鄭玄不凡,允其“畢業”。鄭玄在馬融門下讀的易學教材,有人考證說,馬融采摘了《費氏易》,又雜采子夏之說以及孟氏、梁丘氏、京房氏諸家《易》學而成的,這也證明馬融《自敘》說的“學無常師”,沒有門戶,所以劉勰給予極高評價:“馬融鴻儒,思洽識高,吐納經范,華實相扶?!?《文心雕龍·才略》)其高足鄭玄注《周易》,內中含有京房易學是可想而知的,這也正是上文中學者們看到《文心雕龍》中既有鄭玄易學,也有京房易學,更有王弼易學的原因。這說明: 古今大學問者,無一不是一位采摘百花之粉釀造自家之蜜的集大成者,劉勰正是此類大家。

《文心雕龍》“體大慮周”,體現了作者博覽群書,顯示了劉勰通人的學識結構。正如鄧仕梁所說:“彥和所謂道,與易道不異”,“是知易道體于自然,不可為典要,惟變所適而已”,“至于有人以為文心之道,或本于儒、道二家,或原于釋氏內典者,亦所謂各執一隅之解,昧于惟變所適之義,東向而望,不見西墻,宜當見譏于彥和也”。

(三) 關于劉勰是“哲學家”或者“思想家”的定位問題

《文心雕龍》的作者劉勰,算不算是一位哲學家,這在文論界大都是不承認的。周勛初先生說:“劉勰依傍《易》學中的宇宙生成論,構成《文心雕龍》中的文學起源論;依傍《易》學中的宇宙構成論,說明《文心雕龍》的總體結構問題?!刹荒芤源苏f明他有什么完整的經學或者哲學體系?!瓌③牟皇鞘裁唇泴W家,也不是什么哲學家?!?/p>

在拙著《劉勰傳》中設有《該怎樣為劉勰定位》一節,在該節中我說:“就《文心雕龍》而論,在今人中,視劉勰為‘文劉’和‘哲劉’的,除胡道靜先生外,還有吳林伯先生。吳先生說:‘我們敢于斷言,《文心雕龍》是文論的經典,也是哲學的要籍,這決非持之無故的偏見?!趨窍壬磥?,劉勰不僅是文論家,也是哲學家。我總覺得《文心雕龍》與馬克思的《資本論》有異曲同工之妙?!顿Y本論》之所以超越了古典經濟學而成為空前絕后之作,就在于馬克思站在哲人的高度,用辯證唯物主義的方法去透視資本運行的現象,揭示了剩余價值的奧秘?!段男牡颀垺分元毑焦沤?,就在于劉勰站在了哲人的高度,用《易經》的思辨方法,去透視以往文學或文章學演變的現象,揭示了文道自然的規律。劉勰開篇就是《原道》,開言便是:‘文之為德也,大矣,與天地并生者,何哉?’這那里是普通文論家提出和回答的問題。他是‘本乎道,師乎圣’論文的,顯然是把‘文’提到‘道’的高度來認識的。因而,要說《資本論》是經濟哲學的話,《文心雕龍》就是關于文學或文章學的哲學,寫出這部哲學要籍的作者當然就是哲學家了?!?/p>

劉綱紀先生的《劉勰》一書,因為在臺灣出版,傳到中國大陸來的極少,我在撰寫《劉勰傳》和《劉勰志》的時候,尚未讀到,在對劉勰的定位問題上,雖然不滿于文論界定劉勰為“文學理論批評家”的現狀,在上面的這段話里,可以看出,我雖然表現得理直氣壯,但是應該給劉勰一個怎樣的哲學家桂冠,心中尚無定數。讀了劉綱紀先生的大著《劉勰》一書,雖然對其生平部分的敘述不敢全然茍同,但是,劉先生對于劉勰哲學思想的解讀,愚以為頗得真諦。劉綱紀先生雖然沒有用文字表明他的大著是用“天人合一”這把鑰匙,事實上卻是用了的,而且是成功的一例。

我不知道吳林伯和劉綱紀二位先生是否一起討論過《文心雕龍》和劉勰,二位先生同在武漢大學教書,雖然分任中文系和哲學系教授,如果想見面,還是非常容易的。吳林伯的文章1984年發表在該校學報上,劉綱紀先生當是看到的。劉先生的著作《劉勰》出版于1989年,吳林伯先生的觀點公布在前,就大陸學界來說,發明權當然屬于吳林伯。但是,明確定劉勰為“自然主義哲學家”,卻是劉綱紀先生。

“天人合一”思想,在先秦時期是各家學派都追求的一種理想境界。各家對“天人合一”思想均賦予了自己的內涵?,F代哲學史家龐樸先生說: 道家和儒家都有“天人合一”的主張,但是二者是有差別的?!安顒e在于,道家的天、人內涵,和儒家完全不同,而且合一之法也不同。道家是以人合天,準確一點說,以人之天(自然)合于天,用他們自己的話來說,則叫‘以天合天’(《莊子·達生》)。而儒家卻是以天合人,即將他們主張的人之道升華為天之道,借天為人張目,使天合于人?!眲③牡摹疤烊撕弦弧彼枷雱t是以道家的自然觀為基礎,吸納“《易傳》那種面向現實社會人生的奮發進取的精神”,形成自己的“天人合一”思想。例如,劉勰為文主張是“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又認為“夸飾恒存”,“夸而有節,飾而不誣”。這說明劉勰既追求自然的天工,又追求人工,“度”的要求是“有節”、“不誣”,顯然不是一個純任自然者。這說明劉勰的“天人合一”思想有他自己獨特的內涵,既不是道家的,也不是儒家的,是劉勰自己的“天人合一”思想。

四、 《易》學視域之于“龍學”的意義

第一,用《易》學視角分析《文心雕龍》,不僅涉及《文心雕龍》的性質,也涉及對其作者的定位問題。關于《文心雕龍》性質的問題,除了上面提到吳林伯先生說是“文論的經典”、“哲學的要籍”這一評價之外,后來我又讀到臺灣大學資深教授柯慶明的見解,他說:“《文心雕龍》一書,不但是中國文學批評最具嚴密理論體系的著作,而且由于它所討論的‘文’,除了同時強調一種形式美感的形上意義之外,是泛指一切的文字著作。所以這本書,事實上可以說,是一部偏重在創作、欣賞等美學問題的文化哲學的鉅構。同時由于它的精神,主要是一種匯通與綜合的力求兼容并蓄而一以貫之的態度,所以其所完成的可以說是截止當時的,古典文化的一個綜合的大系統。因此對于《文心雕龍》的探討,就不可避免的必須延伸到中國傳統文化的種種基本理念,諸如: 道、神、氣、情、志、圣、經……宇宙論、存有論、人性論,以及社會哲學、文化哲學的問題。因此它的論域就不僅限于狹義的文學批評的問題?!?991年,臺灣著名哲學家、哲學史家韋政通先生在一次哲學研究學術討論會議上說:“中國很多大思想家本身就是文學家,文學史與哲學史有很大的重疊性,這是中國文化的一大特色。譬如《文心雕龍》,主要是講文學理論,其實它也是一部很精彩的哲學著作?!毕駞橇植?、柯慶明、韋政通等學界巨擘,對《文心雕龍》性質的評論與定位,很值得我們參考。我們平時討論《文心雕龍》,如果總是局限于文學理論層面,就會逐漸使之碎片化。2015年3月,上海的朋友為資深學者、前中國文心雕龍學會副會長林其錟教授舉行“慶祝林其錟教授八十華誕暨學術思想研討會”,邀請我撰文并參加研討,我在現場發言時指出: 從黃侃《文心雕龍札記》誕生,到現在形成一種專門的學說——“文心雕龍學”,經一代代學者的努力,近百年來發表的論文已近七千篇,出版的專著三百五十余部,縱觀各家之言,可以說,仍然處在盲人摸象時期,能夠反映《文心雕龍》全貌的不多?,F在的學科分工過細,《文心雕龍》“體大慮周”,反映出來的思想博大精深,劉勰又是一個通才,使得我們難以擁抱。只有通過分類總結,形成一個個構件,然后像安裝機器一樣,將這些構件組合起來,使之成為一個有機體,還原《文心雕龍》真面貌。特別是從“劉勰的孔子情結”,可以看到劉勰效法孔子,“搦筆和墨,乃始論文”,說明《文心雕龍》是由一篇篇論文組成的一部像《易經》那樣有系統的子書。

第二,用《易》學視角研究《文心雕龍》,可以發現,《文心雕龍》中的“道”,是源于《周易》。這一點很重要,它解決了往昔源于道家、儒家或者佛家之爭論。這也應了《漢書·藝文志》說的《易》為五經之原的說法。

如果我們主張《文心雕龍》指導思想道家說、儒家說,或者是佛家說的研究者,能夠從思想史、學術史的角度,看到儒、道兩家在先秦、兩漢、魏晉南北朝三個大的時期之間的區別,看到佛教傳入中原之后,佛典漢譯過程中,對漢語術語的借用和對中國固有文化的吸納,爭論可能就會小一點。郭齊勇先生說:“通行本《老子》有‘絕圣棄智’、‘絕仁棄義’的主張,但目前發現的最早的竹簡本《老子》并不直接反對圣與仁義,相應的說法是‘絕智棄辯’、‘絕偽棄詐’?!蛘咦钤绲摹独献印肺谋咎幱谌宓纼杉椅捶只臅r代,其‘道德’的主張,可以融攝‘仁義’?!惫R勇先生在該文中,還論證了以莊子為代表的哲學發展過程之間的差別。水有源,樹有根。讀中國哲學史,大都關注先秦諸子,很少有人探索先秦諸子的思想淵源,好像先秦諸子是突然冒出來的。研究《文心雕龍》也只有“振葉以尋根,觀瀾而索源”,才能找到劉勰本意。

第三,用《易》學視角,解開了“位理定名,彰乎大易之數”在《文心雕龍》中的具體應用。

具體詳解劉勰在《文心雕龍》中怎樣運用“大衍之數”的,就我個人所見,目前最詳細探索的是朱清先生《〈文心雕龍〉易學撰著體例探析》一文,使得以往學界有人認為《文心雕龍》嚴密的邏輯結構源于佛教因明學之說不攻自破。

第四,用《易》學視角,對《文心雕龍》“位理定名,彰乎大易之數”的解析,證明了《文心雕龍》通行本的篇序是劉勰原貌,這對那些曾經按照自己的理解改變次序者來說,是一個很好的辯駁。它證明《隋志》十卷之劃分是后人所為,并非劉勰原意,劉勰在《序志》中交代其書是分為上篇和下篇的。

現在出版的《文心雕龍》文本注釋者,大都按照《隋志》的十卷之分,當然也有個別者,直接不分卷了,唯見2015年上海古籍出版社發行的由戚良德先生整理的黃注、紀評、李補、劉咸炘闡說的《文心雕龍》,取消了原黃淑琳輯注本十卷之分法,恢復了劉勰上下篇之原貌,這是近年“文心學”文本研究的一個新成果,很可貴。所以可貴,就在于沖破藩籬,沖破千余年的舊傳統,不僅需要識見,還需要勇氣。

第五,關于《文心雕龍》的思維模式,劉綱紀、朱清和朱壽興三位已經說了很多,我完全同意他們的意見。但是我想要補充的是《文心雕龍》還運用了中道思維,作為用《易》學視角研究《文心雕龍》應該點出。關于《文心雕龍》中的中道思維模式,有好多學者做過探討,其中,張少康先生在探討這一問題時,認為是源于龍樹的中道觀,筆者認為過于牽強。我總覺得說《文心雕龍》中有佛教思想,是唯成分論的產物。一個一直生活在中國的青年,影響他思想的應當首先是自己國家的傳統文化而不是外來文化。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中道觀由來已久?!爸小?字作為一種處事原則和哲學思想,從《論語》看,堯就懂得“允執其中”?!渡袝分幸灿?,如“汝分猷念以相從,各設中于乃心!”(《盤庚中》)這個“中”就是“中正”。到周公時期,又直接提出“中德”(《酒誥》)??鬃雍芎玫刎瀼亓酥芄乃枷?,提出了“中庸”和“時中”思想,始見于《論語》。在《論語》中是:“叩其兩端”,“允執其中”。一個“叩”字,說明孔子是在研究從哪里“折”,而不是隨意“折”??鬃訉τ凇爸械馈彼枷氲膶嵺`,孟子有一個概括,孟子說:“……可以仕則仕,可以止則止,可以久則久,可以速則速,孔子也。皆古圣人也。吾未能有行焉;乃所愿,則學孔子也?!边@也就是后人評論和總結孔子的中道觀時,用了一個新詞“時中”??鬃影堰@一思想貫穿于他編撰的《春秋》和《易傳》。如《艮卦·彖傳》:“時止則止,時行則行,動靜不失其時,其道光明?!苯鹁胺?、呂紹綱撰著的《周易全解》一書中一再強調:“《易》貴中?!饼嫎阆壬舱f:“尚中觀念作為一種哲學思想,在《易經》里表現得更為明晰。易有八卦,兩兩相重而得六十四卦,卦各六爻。第二、五兩爻,是原八卦的中爻,在一般情況下,是統攝卦義的兩爻,所謂‘若夫雜物撰德,辨是與非,則非其中爻不備。噫!亦要存亡吉兇,則居可知矣’(《易·系辭下》)。這便是尚中觀念。六十四卦的順序,呈現為‘二二相偶,非復即變’(孔穎達《序卦·正義》)的排列,其含有矛盾對立思想,是一望而知的。許多說《易》者早已言及這一點。我們需要指出的是,卦序不僅含有對立,更重要的還在于它突出了對立的統一。這在六十四卦首尾兩組四卦的關系中,有著精心安排?!?/p>

《周易》中“中道”二字五見,“中正”二字十七見,“中行”二字九見,“中”字一百五十余見。這一百五十余見,大部分表示的是中正思想。還有一個“時”字五十五見,這個“時”字,大部分場合是體現“火候”,或者是“關節點”之意。要說“中”是表示位置的話,是表示空間,而“時”則是時間點,與“中行”“中正”意義相同?!皶r”與“中”合用為“時中”一見,在《周易》“蒙”卦的《彖傳》:“蒙,亨。以亨行,時中也?!惫P者認為,《文心雕龍》“唯務折中”的思想是源于《周易》的中道觀。程頤在《中庸解》說:“此篇乃孔門傳授心法,子思恐其久而差也,故筆之于書,以授孟子。其書始言一理,中散為萬事,末復合為一理;放之則彌六合,卷之則退藏于密,其味無窮,皆實學也?!边@個“心法”,就是 “中道觀”?!爸械馈彼季S模式,是辯證思維在中國古代哲學的一種表述方式?!段男牡颀垺分?,沒有一字涉及龍樹及其《中論》,所涉及者,皆為《易經》及其孔子所撰《十翼》,可為什么有些人總愛給《文心雕龍》貼上外國佛教標簽呢?

總之,近些年學者開始注意到《文心雕龍》與《周易》的關系,這是“文心學”研究的一個很大的進步。研究《文心雕龍》,僅讀幾本文學史和支離破碎的文學評論文章是不夠的,應該從學術史和思想史的角度去深化對《文心雕龍》的認識,才有可能找到真諦。

猜你喜歡
易學劉勰周易
唱支侗族大歌獻給黨
劉勰的“借力”
僑易學視角下“華人作家”趙健秀研究
劉勰攔路拜師
舍棄面子的劉勰
舍棄面子的劉勰
甜甜的“蝴蝶繭”
《雕菰樓易學五種》
簡單易學的口水巾
四種易學語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