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文化自覺角度試論傳統手工藝的傳承思路

2018-08-31 11:03趙鳳閣周怡
西部論叢 2018年7期
關鍵詞:傳統手工藝文化自覺傳承

趙鳳閣 周怡

摘 要:在全球化的今天,傳統文化的輸出在國家軟實力競爭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傳統手工藝作為傳統文化的重要體現,凝聚了一個民族從古到今在創造自身文明的造物實踐中的智慧與精神光輝,是民族文化創新的源泉。目前我國傳統手工藝的傳承現狀喜憂摻半,如何對我國傳統手工藝進行更好的傳承,是一個十分具有現實意義也是我們必須面對的時代課題。國民對傳統手工藝的文化自覺無疑是進行傳承的重要一步,本文將其視為一個突破口來探尋傳統手工藝傳承的新思路。

關鍵詞:文化自覺 傳統手工藝 傳承 教育

一、從古代到現代:被弱化的傳統手工藝

談到中國傳統手工藝的傳承繞不開傳統手工藝的沒落這一話題,它揭示了手工藝在傳承過程中將面臨的問題。中國傳統手工藝的沒落既有生產力發展的因素,又有民族思想和時代原因。

生產力的發展是最根本的因素,即工業文明的沖擊使作為封建經濟產物的傳統手工藝失去了旺盛生長的土壤?!白曾f片戰爭后,外國工業文明隨著殖民勢力入侵,使中國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逐漸解體,與傳統社會的生活方式相適應的傳統工藝,不可避免的要面對近代工業機械的、批量化生產方式的沖擊,在日用品生產領域,傳統工藝幾千年一貫的個體的手工的生產方式,必然要被大工業取代,從這時起,傳統工藝的前途就被宿命地決定了。[1]

其次,傳統手工藝的衰落也有由來已久的民族思想因素,即古代“重道輕器”的傳統思想對手工藝的弱化。既有“君子不器”(《論語·為政》)的傳統;又有“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致遠恐泥,是以君子不為也”(《論語·子張》)的社會認知。在長期的社會生活中,工藝都被看做是“雕蟲小技”而不受重視,以至于對古代技術進一步發展成為科學以及現代中國工藝美術學科理論建設都起著意識上的阻礙作用。

最直接的導致傳統手工藝衰落的時代因素,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初。據民俗學家潘魯生的研究,當時中國成立了手工業管理局及手工業聯社,宗旨是組織手工業勞動者自產自銷或以合作社的形式集中銷售讓手工業者多得利潤。但八十年代進入改革開放后這種格局被打破,在此之前的一個時期中國的工藝品出口量為創收外匯起到了關鍵作用。政府十分提倡此類工藝品的生產。這個時期許多工藝作坊擴大規模成為工廠,傳統手工藝也開始產業化。大批的手工藝人被聚集在工廠里,手工藝品類被分類并進行批量生產,集中進行手工藝品的加工,當時的主要銷售對象就是西方國家的消費者。八十年代后情況又有變化,手工藝人從工廠回到作坊,工藝品的貿易公司和工藝品公司、工廠相繼倒閉,新興個體廠商出現,但工廠化轉入了作坊化的過程。從那個時代起傳統手工藝的發展就進入一個尷尬境地,在經濟發展的浩大浪潮中變得與當時中國時代精神格格不入。

二、正視傳統手工藝的文化內涵與價值

由上節論述可知,從古至今中國傳統手工藝衰落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忽視了作為造物藝術的傳統手工藝的文化與精神價值?!皶r代的‘造物作為用具,也再現了那個時代的社會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生產者和消費者、技術和藝術、實用和審美等關系所體現的社會價值、經濟價值和藝術價值?!盵2]人類文明的創建始于造物實踐,傳統手工藝是這一實踐的直接體現,是不同時代文明的產物,攜帶著一個民族最為根本的生生不息的歷史文化基因,是一個國家立于全球化文明沖擊時能夠“和而不同”保持民族特色的文化底色。

日本民藝學之父柳宗悅曾說:“如果工藝的文化不繁榮,整個文化便失去了基礎,因為文化首先必須是生活文化?!绷趷傇趥鹘y手工藝中看到了哲學上的精神指導意義,以及在宗教和美學上對于社會穩定和文化發展的獨特作用,這一認識也在日本的工藝文化對日本現代社會的發展提供了巨大的驅動力中得到了驗證。我國若要實現傳統手工藝的復興,必須要認識到其在精神以及文化意義上的重要性,而不是僅僅作為經濟工具來評價傳統手工藝的價值。

三、文化自覺與傳統手工藝傳承

“文化自覺”是借用中國社會學家費孝通先生的觀點:它指生活在一定文化歷史圈子的人對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并對其發展歷程和未來有充分的認識。[3]文化自覺即是文化的自我覺醒,自我反省,自我創建,對于傳統手工藝的傳承而言,意味著尋根與創新的必經之路。培養傳統手工藝的民眾的文化自覺,教育與社會的認知導向就顯得尤為重要。

教育作為人類文明傳承的主要方式,對于文化自覺有決定性作用。傳統手工藝的傳承教育應該從兩個方面來進行入手。首先是通識性教育,特點是受眾的廣泛性及授課內容的基礎性,教育對象是基礎教育的中小學生以及社會人員等。目的是廣泛促進民眾對于傳統手工藝的了解與認知,成為中國傳統手工藝的“傳教士”。其次是傳統手工藝的專業性教育,其特點體現在受眾的選拔性和課程的專業性,以及教學的地域性規劃。這里分為兩個方面:一個是大學等高等教育機構引入專業性傳統手工藝人才與大師進行授課教學,培養現代的高素質傳統手工藝專業人才;另外,在保存傳統手工藝的地域,依靠地的傳統手工藝基因,與政府的扶持相結合,將原汁原味的傳統手工藝傳承下來。

再者,就是社會認知的導向的建設,即通過多種途徑讓大眾接觸到并喜愛傳統手工藝,讓傳統手工藝滲透到大眾生活中去,這也是傳統手工藝的生命力之源。有了對傳統手工藝勞動技能的真切感受與了解的公眾基礎,才會培育出對真正有價值的傳統工藝的接受和消費市場,傳統手工藝的保護才有可能具有活力和發展空間。[4]

四、結語

傳統手工藝的傳承作為傳統文化傳承的一部分,是提煉本民族優秀文化傳統的過程,“自覺是為了自主,取得一個文化自主權,能確定自己的文化方向”,[5]對傳統手工藝的傳承,離不開教育實踐以及對公眾的文化素養和消費觀念的認知引導所創造的文化自覺環境。傳統手工藝的傳承需要在文化自覺中才能更好地筑牢民族文化根基,同時這對于保持本民族的文化特色及提高國家文化輸出的競爭力甚至國際影響力都有著戰略性意義,必須得到足夠的重視。

參考文獻:

[1] 杭間.民生與工藝傳統技藝在現代的遭遇[J].讀書,1998(05).

[2] 陳曉鸝.產品形態語言成因研究[D].武漢:武漢理工大學,2006.

[3][5] 費孝通.文化與文化自覺[M].北京:群言出版社,2016.

[4] 高小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公關文化服務[J].文化遺產,2009(1).

猜你喜歡
傳統手工藝文化自覺傳承
新時期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問題思索
淺析“文化自覺”對企業發展的重要性
以文化人 增強自我凈化能力
西南少數民族地區傳統手工藝的保護與開發
試論在高?!爱a、學、研”中發展現代傳統手工藝文化
小傳統的危機與鄉村學校的文化使命
基于Web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土族盤繡電子商務平臺的設計與實現
“互聯網+”時代出版人才培養的傳承與突破
新媒體時代下的蒙古族文化傳播研究
青年怎樣傳承長征紅色基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