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英漢翻譯中語序調整的重要性

2018-09-03 03:50羅立媛
神州·下旬刊 2018年8期
關鍵詞:英漢翻譯差異性

羅立媛

摘要:語序是語言的重要組合手段之一,反映一定的邏輯事理以及語言使用者的語言習慣和思維模式。英漢語序在句子中不僅起著語法作用,而且還傳達著特定的意義;在同一概念的若干句子中的語序不同會產生一定的語義差異。本文以北京修德谷中華文化產業園簡介的文本翻譯為研究對象,通過對其文本結構、句子重心和相關修辭方式等方面進行語序調整和實證性的研究,探討英漢句式翻譯中語序調整的不對等及差異性現象,并指出語序調整對于英漢翻譯中的正確句式表達的實踐意義。

關鍵詞:英漢翻譯;差異性;語序調整

1.引言

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發展,跨地區交流成為現代生活的必須,其中,語言的交流,尤其是英語與其他語言之間的互通性成為實現各領域交流的關鍵。兩種語言之間包含了不同的文化背景,同時也代表著一個區域人們較為穩定的思維習慣,要實現無障礙交流,需首先進行語言翻譯。翻譯作為一種跨文化的交流活動,不僅是語言轉換的表象操作,更多的是一種文化思維模式的轉換。而語序的偏差,在翻譯中往往會引起語意上的歧義。語序指各級語言單位在組合中的排列次序,是語言的重要組合手段之一,既反映了一定的邏輯事理,又體現了人們在長期使用語言過程中所形成的語言習慣、語言使用者的思維模式。英語為母語的民族和漢族是不同的民族,其思維模式必然不同,對同一客觀事實的描述也就有著不同的語言表達順序。[1]本文以英語和漢語為例本文依托英漢翻譯中語序調整的相關理論,通過分析英漢翻譯中的實際案例,反映語序的調整對翻譯的重要意義。

2.文獻綜述

2.1 理論基礎

西方民族思維方式以分析法為主,習慣于把一個整體分成幾個部分來分析問題。而漢民族思維方式多采用綜合法,習慣于從總體上觀察事物的特征,著眼于各部分間的外部聯系及互相作用,而很少分析其內涵。這種綜合型思維方式主導著古中國的認識論和學術研究。語序是語言研究的重要課題,對譯學研究有著重要作用。傳統語言學認為語序是一種重要的語法手段,在語言結構中可區別其意義和功能。[2]

英語和漢語分屬不同的語系,英語屬于印歐語系,而漢語屬于漢藏語系,兩種語言自然在語序上有較大的差異。以英語為母語的民族,其語言思維模式為:主語+謂語十賓語+狀語(以及較長的定語必須后置等);以漢語為母語的民族,其語言思維模式為:主語+狀語+謂語+賓語(以及較長的定語必須前置等)。不管是英語還是漢語,句子的各種成分都是按照一定的次序來排列的。根據語言種類的不同,其構成所遵循的語序規則或習慣也不同,因此,在翻譯過程中,如何避免由語言語序差異導致的翻譯失準是兩種文化相互認識和交流的重難點。

2.2 國內外相關研究

自Greenberg(1963)提出語序相關理論以來,世界上對各種語序類型的考察和分析呈方興未艾之勢。Greenberg(1966)所倡導的語序蘊涵論和語序和諧論也曾引發國內外學者的巨大興趣與關注。國內學者如劉丹青(2003,2008,2012)、陸丙甫(1986,2010),國外學者如Hawkins(2006)、Van Valin&La; Polla [2002(1997)]、Jea(2012)等都對語序問題進行了深入的闡發。20世紀80年代以來,國內外不同學者仍就語序問題進行著更新更廣的探索。他們發現“語序不僅與句法結構描寫密切聯系,而且和語言的表達與理解、語言的特點與類型,以及某些語言理論的問世,也都息息相關?!盵3]語言與人的思維密切聯系,語言的表達形式由思維方式來決定,不同的思維方式必然影響著英漢語不同的表達方式。

綜上所述,在翻譯過程中,不同的譯者對同一本文本的認識和感悟都是有差異的,要做到在翻譯中忠實于原文,就意味著在文本翻譯中合理適當的進行英漢語序調整。依據相關研究,在文本翻譯中,依其自身的特點和翻譯要求,學界普遍認為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語序調整。

(一)調整句子結構

由于中西方思維方式的差異,構成的句型語序差異不僅體現在句子外部的長度上,還體現在句子內部組詞造句的規律上。英語句子依靠關聯詞語和各種短語,對中心詞語“隨舉隨釋”,因此一個中心詞可以有多個短語或從句進行修飾說明;漢語是以分析型為主的語言,組詞成句主要依靠詞序和虛詞,通常使用分述的敘述方法,以體現層次分明、條理清晰的邏輯語義結構。根據這一差異,在文本翻譯中可對句子結構進行調整,進一步體現文本的藝術性。

(二)調整句子重心

英語句子和漢語句子的語義重心基本相同,在含有表示條件、假設、原因、讓步或分析推理的復合句中,語義重心均落在結果、結論和事實上,但英漢句子重心的位置卻不同,英語句子一般采用前重心位置,而漢語句子一般采用后重心位置,這是英漢句子內部結構的又一明顯區別。[4]而文本的翻譯又具有二度創作的特性,譯者在翻譯的過程中還需要對原文進行加工處理,便于在體現兩種語言各自的特點的同時,再現作者的創作意圖和真正目的,最終將想要傳達的情感和要義傳達給讀者。

(三)轉換修辭方式

各種不同的修辭形式是作者描述事物、闡述事理、塑造人物形象、刻畫人物心理的有效手段,翻譯時應盡可能地保留住原有文本當中的各種修辭形式。然而,不同的語言表達形式必然有著不同的修辭形式和特點,而且在原語中的修辭手法在譯入語中不一定就有相同的修辭手法與之對應。因此,在文本翻譯的過程中,有時必須根據目的語的表達習慣,創作者的意圖和讀者的審美情趣,對原文的修辭形式作相應的調整,以使譯文既能字順文通,語義暢達,又能傳達創作者的思想情懷并能激發讀者的內心情感,從而達到與原文文學創作水準相當甚至超越原文的目的。

3.案例描述

3.1 背景介紹

北京市修德谷中華文化產業園(原國學教育基地)作為團中央青少年教育基地、北京市朝陽區女企業家協會會員單位,自2015年與中華女子學院外語系簽署了合作協議,正式成為外語系的實踐教學基地。筆者在實習期間,擔任其企業簡介及客房手冊的文本翻譯工作。在翻譯工作的具體實踐中,筆者發現,在文本翻譯時中英文語序排列的不同,會對整個句子及句式的表達產生不同的效果,正確地掌握好語序調整的各種翻譯方法對文本表達的結果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3.2 案例介紹

在對文本翻譯工作進行核對時,筆者與指導教師采用的不同語序,引起了筆者的注意。例:北京修德谷國學文化中心地處京西南石花洞景區內,上風上水,遠離霧霾、坐擁農場與群山,是天然的養生勝地。園區由天普集團投資,始建于2009年,占地2000余畝。修德谷以“傳承中國智慧,締造幸福家園”為使命,致力于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走入千家萬戶的日常生活。

筆者譯文:"DE VALLY"is located in a nationally famous scenic spot-Stone Flower Cave which is in the southwest of Beijing.By the investment of Beijing Tianpu Solar Energy Group,this valley is a natural health resort covering farms and mountains.DE VALLY is on the mission to"Inheriting Chinese wisdom,creating a warm homestead.",and devoting itself to make excellent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becomes a daily modern way of life.

指導教師譯文:"DE VALLY"is located within the Stone Flower Cave scenic area in southwest of Beijing,a national scenic spot of China.Surrounded by mountains and free from noise,it is a natural health resort with a superior geomantic omen,far from smog.Invested by Beijing Tianpu Solar Energy Group in 2009,the valley covers over 2000 acres."To inherit the Chinese wisdom,to create a happy homestead."as its mission,DE VALLY is devoting to make the historic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nto people's daily life.

4.案例分析

上述案例第一處不同在于同是形容一處景點,可二者翻譯出來的語序重心卻大不相同。以“a nationally famous scenic spot-Stone Flower Cave which is located in Fangshan District in the southwest of Beijing.”與“the Stone Flower Cave scenic area in southwest of Beijing,a national scenic spot of China.”為例。如前所述,英語句子一般采用前重心位置,而漢語句子一般采用后重心位置。原文本是一個復合句,句子總體上有兩部分組成,句子的語義重心是“京西南石花洞景區”,指導教師的譯文中將它置于句首的主句中,這體現了第一章中論述到的“英語句子先焦點,后背景”這一語序特點,完全符合英語語序的表達方式。同學翻譯時把重點的地理位置用從句放置在句子的后方,導致句型結構死板,表達不順暢,而調整語序后,則更符合英語句序的表達習慣。故,在文本翻譯中,對英漢句子結構進行調整會對譯文的表達效果有“畫龍點睛”之妙用。

第二處不同在于翻譯“上風上水,遠離霧霾”時,語序修辭手法不同。教師采用Surrounded by mountains,far from smog來翻譯這句話,而筆者只用a natural health resort來進行概括。不同的民族,思維模式不同,對同一客觀事實的語言傳達順序也不同,所以在翻譯的過程中注重英漢語序差異尤為重要。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在漢譯英時,經常出現連珠四字句極具文采的漢語單詞,而在英語的內涵中,這些表達或多或少都有重復之嫌,所以在漢譯英時不能夠生搬硬套。在上文中,英文中沒有相對應的四字結構表達其意義,翻譯時譯者用直觀明確的英語恰當地表達了原文意境,進而避免了譯文的重復和堆砌。所以,在翻譯的過程中,務必要有句式調整先入為主的工作理念,從而對文本進行推敲,細心下筆,反復修改,以達到翻譯目的。換句話說,既要忠實于原作還要進行適當地調整語序、轉換修辭手法使譯文從根本上體現出文本的內涵,達到翻譯的真正目的。

5.結語

文本翻譯作為跨文化的交流活動的重要一環,語言不僅僅是信息碼轉換的一種表象操作,更多的是一種文化思維模式的轉換。而思維和語言二者密不可分,思維方式的差異性決定了語序的多樣性。英語和漢語都是高度發達的語言,二者分屬兩個不同的語系,在諸多方面都存在著差異,而語序的差異又是其中一個比較顯著的方面。前文從英漢語序的差異及其對翻譯的影響這一角度進行了初步的分析,探討了英漢文本翻譯中的語序調整問題??梢钥闯?,在這兩種語言的翻譯過程中句法系統的差異導致翻譯過程中出現語序不對等的現象,掌握英漢語序差異,在兩種語言的表達及其規范不一致的情況下進行語序的調整,提高譯文語言的流暢度和可接受性,能對英漢翻譯的把握與理解提供更好的幫助,從而達到文本信息的準確、優美的傳遞。

參考文獻:

[1]劉宓慶.漢英對比研究的理論問題(上)[J].外國語,1991(4).

[2]馬秉義.英漢主語差異初探[J].外國語,1995(5).

[3]張培基.英漢翻譯教程[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9.

[4]陳定安.英漢比較與翻譯[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1991.

[5]李長栓.漢英語序的重大差異及同傳技巧[J].中國翻譯,1997,(3):8-10.

猜你喜歡
英漢翻譯差異性
語用學理論視域下的英漢翻譯探析
頭韻的英漢翻譯在《學術英語》的實踐和研究
高校英漢翻譯理論與技巧探究
淺析英漢翻譯中“文化詞匯”的翻譯方法
從語言發展的角度看中日敬語的差異性
意拳與形意拳的差異性研究
因材施教理論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研究
英漢翻譯中文化空缺現象的翻譯
初中英語差異教學可行性探究
The Impact of Media on Society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