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語用學理論視域下的英漢翻譯探析

2022-07-17 12:33胡嵐
名作欣賞·學術版 2022年7期
關鍵詞:順應論語用學英漢翻譯

胡嵐

關鍵詞:語用學 合作原則 順應論 英漢翻譯

“語用學”一詞首先是由美國哲學家查爾斯·莫里斯在其《符號學理論基礎》一書中提出來的,后發展成為獨立的語言學分支。語用學研究語言的意義以及在特定環境下如何理解和使用特定的語言。人們在交流中的語言意義是動態的,需要聽話人根據不同的情景和語境,做出心理推斷,理解說話人的真實含義。在關于語用學的定義中,除了意義外,語境也是基本的核心概念。話語意義離不開語境,一個詞語在新的語境中可能會被賦予新的含義,交際者要表達清楚自己的意圖,就要根據不同的語境,靈活地選擇不同的語言表達方式,而聽話人如果脫離語境,只理解語言的表意,就會導致交際的失敗,因此,聽話人只有正確理解語言所傳達出來的真實意義,才能做出適當的反應,順利完成交際。翻譯是一種跨文化交流的活動,涉及語言的轉換,將語用學理論運用于翻譯實踐中,對英漢翻譯具有指導作用。

一、合作原則

合作原則最早是由美國著名語言學家格萊斯(Herbert Paul Grice)于1967 年提出的,他認為人們在交談中總是會有意識或無意識地遵循一定的原則,以便使交際順利完成。格萊斯后來發表了“Logic and Conversation”(1975),提出合作原則的四個準則。質量準則指說話人在交際中說的話語應該真實;數量準則指話語提供的信息應適量;方式準則指交際者的話語應簡潔明了且清楚;關聯準則指說話人的話語應和交流內容相關。

翻譯是一種跨文化的交際活動,合作原則對成功地實現跨文化交際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導作用。合作原則雖常應用于口譯,同時對筆譯也具有指導作用。在翻譯過程中,譯者始終處于中心地位,為順利實現源語作者與目標語讀者的跨文化交流,譯者就需要遵守合作原則。數量準則要求譯者完整地傳達源語信息,不能隨意增刪內容,質量準則要求譯文忠實于原文,關聯準則要求譯者聯系原文上下文,并考慮譯文與目的語讀者的關聯性,方式準則要求譯文清晰、簡潔,避免歧義和冗長。

二、順應論

語言順應論由比利時語言學家、國際語用學會秘書長Jef Verschueren在其著作Understanding Pragmatics 中提出,為語用學研究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順應論指出,語言的選擇體現在語言結構層面和語言策略上。語言具有以下三個特性:變異性、商討性和順應性,說話人在使用語言時能夠做出恰當的選擇。變異性指語言提供了多種選擇的可能性;商討性指說話人在語言的選擇上,會極其靈活地選擇語言策略;順應性指人們可以從各種語言變體中,選擇適應于交際需要的語言。其中,順應性是目的,為了使說話人之間的交流順利進行,需要在變異性和商討性的基礎上,恰當地選擇語言,來滿足交流的需要。Verschueren 把語境分為交際語境和語言語境,語言語境分為篇內銜接、篇際制約和線性序列。篇內銜接需要各種語篇銜接手段來實現,篇際制約指語篇受語用風格等制約,線性序列是語言選擇要注重上下文的邏輯關系,按先后順序排列話語。這些原則對于翻譯而言,都是需要考慮的因素。譯者在翻譯中,需要注意運用銜接手段來使得譯文流暢自然,同時還需要注意文本的文體風格、情境因素、上下文的語義-邏輯關系等因素。譯者應順應原作,還需要順應譯語讀者所處的語言和社會文化語境,培養較高的翻譯能力,不斷優化和選擇目標語言,提高翻譯質量,使譯文達到最佳的語境效果。

三、語用學理論在翻譯中的體現及應用

(一)語用失誤分類

語用失誤一詞最早由英國著名語言學家托馬斯(Jenny Thomas)提出,他認為當受話者所感知的語言意義與說話者自身想要表達的或認為受話者應該感知到的意義不同,就會產生語用失誤。托馬斯將語用失誤分為語言語用失誤和社交語用失誤。語言語用失誤指將本族語對某一詞語或結構的語用意義不適當地套用到目的語中,或者在特定的語境中,未能恰當地選擇語言表達形式,正確表達用意從而造成的語用失誤。社交語用失誤指交際雙方不夠了解不同文化的差異,或者在交際中忽視不同的文化背景所產生的語用失誤,這兩者通常也是翻譯中常出現的語用失誤。

(二)語用失誤及合作原則、順應論的應用體現

翻譯過程是以譯者為中心來實現跨文化交際的過程,通過譯者建立起源語發送者與目標語接收者之間的交流。順應論提出,為了滿足交際需要,人們可以在具體語境下,恰當地選擇語言來進行表達。在翻譯中,為了完整準確地傳達出原作的內容和意圖,實現成功的跨文化交流,譯者就需要在充分理解原作的基礎上,注重原文的語境,同時發揮譯者主體性,順應譯語讀者的語言語境和交際語境,選擇恰當的語言,忠實準確地傳達出源語信息。筆譯是一種特殊的交際過程,這一過程的參與者包含原作者、譯者和目標語讀者,合作原則體現了說話人與受話人為使交際順利進行,完成交際任務而在交談中所遵循的原則。筆者將從語言層面和社會文化層面進行分析,例舉翻譯中可能出現的語用失誤的具體表現,通過忠實準確的英漢翻譯,闡明合作原則及順應論在翻譯中的體現及應用,論證語用學理論對翻譯的重要性。

1. 語言層面

英語中的很多詞匯常常存在一詞多義現象。例如“shot”一詞,在不同的情景和語境下有不同的含義,在翻譯中,如果忽略語言語境因素,便會產生詞匯的語言表達失誤。

(1)The terrorist took a shot at an old man.

恐怖分子朝一個老人開了一槍。

(2)He shot his friend an angry glance.

他生氣地朝他朋友開了一槍。

(3)He told me the shot was great in the movie.

他告訴我電影中的開槍很好。

在上述例子中,“shot”一詞都被譯成了“開槍”,除第一句外,后兩例都未順應語言語境,造成了詞匯表達的語用失誤,且違反了合作原則的數量準則與質量準則。應根據原文語境,順應其詞匯意義,分別將(2)(3)翻譯成“他生氣地瞪了他朋友一眼”,“他告訴我,電影中的這個鏡頭很好”。這兩句翻譯既順應了句子內部的語義邏輯,同時也符合合作原則所體現的內容。

在英漢翻譯中,譯者如果對漢語與英語的語篇結構缺乏足夠的了解,在筆譯時,就無法順應目標語的語言形式,翻譯出來的譯文會顯得生澀累贅,不符合目的語表達規范。例如:

More and more people uses the Internet to playgames, chat with friends, and so on, which increasesthe possibility of criminals committing cyber fraud.However, it’s difficult to crack down on cyber crimesbecause of weak supervision by relevant departments.

翻譯時,譯者如果對英語的語法語篇結構了解不全面,就有可能忽略上下文語義邏輯,采取直譯的方式,譯成“越來越多人使用網絡打游戲,聊天等,增加了不法分子進行網絡詐騙的可能性。但是,很難打擊網絡犯罪,因為相關部門監管不力”。該句譯文既未順應漢語的語篇結構,也未做到忠實通順。英語屬于“樹形結構”,長句較多,多用連詞,重視邏輯,因此重“形合”;而漢語是“線性結構”,短句居多,重“意合”,強調上下文之間的意義關聯。因此,在翻譯該句時,可適當增詞,根據上下文邏輯調整語序,使譯文清晰明了:“越來越多的人上網打游戲,和朋友聊天等等,這加大了不法分子實施網絡詐騙的可能性。但是,由于相關部門監管不力,因此要打擊網絡犯罪是很難的?!痹谟h互譯時,應靈活采取不同的翻譯方法,運用合作原則,忠實準確地傳達原文信息,同時要順應目的語的語篇特征及表達習慣,使譯文能夠被譯入語讀者理解并接受。

2. 社會文化層面

海姆斯(Hymes)認為,社交語用失誤主要指的是人們在交際過程中因不夠了解或忽視交際雙方的社會文化背景差異所造成的語言表達方面的失誤。由于英漢民族的心理及價值取向不同,因此在英漢翻譯時,文化差異會使得相同的比喻意義在不同的文化中采用不同的意象來表示。為了實現語用等效翻譯,達到功能等值轉換,譯者可能會靈活變通,處理原文中的意象,轉換成受譯語讀者所理解和接受的意象。在這種情況下,為了符合譯入語的表達習慣,準確傳達原文意義,而對原文意象進行更改,雖然表面上違反了合作原則,但其目的是更深層次地遵守該原則,使得跨文化交際獲得成功。例如“ tread upon eggs”的翻譯為“如履薄冰”,該譯文在理解該詞組語言意義的基礎上,對其意象進行了轉化,將“eggs”雞蛋轉換成了“薄冰”,用中文的四字成語來對應其意義,可以說是成功的翻譯。但若譯者將其直譯成“踩在雞蛋上”,就只譯出了詞的表層意義,未實現語境的動態順應,因此會造成信息及文化內涵傳遞的失敗。在廣告翻譯類文本中也會出現翻譯失誤,例如“Coca Cola”在剛進入中國市場時,其譯文最初為“蝌蚪啃蠟”,晦澀難懂,銷量較差,后來譯成“可口可樂”以后, 在中國銷路甚廣??梢钥闯?,其原名與譯名都是由兩個詞組成,譯名保留了源語的形式,且采用音譯的方式,保留了原文朗朗上口的特點,同時也暗示了其可口、可樂的特點,完全符合合作原則的數量、質量、關聯與方式準則,且順應了中國讀者的心理感受,在中國廣受消費者喜愛,取得了成功。因此,在翻譯時,譯者不能望文生義,應理解原文意欲表達的意義,運用與原文在語用功能上對等的詞翻譯出來,同時順應目標語接收者的社交世界和文化語境。

通過分析翻譯中出現的語用失誤,可以看出語用學理論對英漢翻譯實踐的指導意義,將語用學相關理論運用于翻譯實踐中,有利于幫助譯者提升語境意識,實現等效翻譯。

四、結語

本文通過分析語用學中的合作原則和順應論在翻譯中的應用及體現,指出合作原則與順應論對英漢翻譯的重要性。語用學理論為英漢翻譯提供了具有深層意義的理論依據。語言離不開文化,譯者應加強語用學相關知識與理論的學習,了解中西方的文化差異,增強文化意識與語用能力,逐步培養與提升自身的筆譯水平。

猜你喜歡
順應論語用學英漢翻譯
英漢翻譯中的文化負遷移
順應理論視角下的初中英語寫作教學探微
從語用學角度分析模糊語的交際功能
順應論理論下大學英語教師課堂話語分析初探
讓熟語教學插上“語用學”的翅膀
順應論視角下的廣告語言模因研究
從語用學角度看英語口語交際活動的特點
淺論順應論視角下醫學院校雙語教學的語碼轉換
動態對等理論在傳記文學英漢翻譯中的應用
英漢翻譯中的意象轉換與變通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