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公眾平臺傳播新聞的利弊探析

2018-09-03 08:15林軍李進秋董壟
新聞前哨 2018年7期
關鍵詞:公眾平臺利弊新聞傳播

林軍 李進秋 董壟

[摘要]現代信息技術的出現導致媒體形態發生轉型,新聞傳播媒介不再局限于傳統媒體的電視、廣播和報紙,逐漸向手機、PAD等移動設備轉化.并且移動設備因其具有快捷、方便、及時性強等特點受到人們的廣泛歡迎。在這一過程中,隨著社交應用的發展,微信得到普及,新聞開始利用微信朋友圈、公眾號等形式進行傳播,隨著時代的發展,這一傳播途徑越來越具有良好的效果。所以微信公眾平臺已經成為新聞在移動設備上傳播的主流形式之一。但是有利即有弊.微信公眾平臺在為新聞傳播帶來眾多有利效應的同時,也逐漸產生了眾多不利影響。本文主要對微信公眾平臺在新聞傳播中產生的正負效應做出了分析。

[關鍵詞]微信 公眾平臺 新聞傳播 利弊

截至2017年12月,我國手機網民規模達到7.53億,創歷史新高,其中手機即時通信用戶規模達6.94億,占手機網民的92.16%。微信作為即時通信類應用的主要軟件因其具有諸多優點而被人們廣泛使用,大量的個人用戶、許多企業和組織都開始利用微信這一平臺進行信息的獲取、推廣和傳播。2012年8月,微信上線了公眾號功能,并曾命名為“官號平臺”和“媒體平臺”,這一功能的上線進一步為企業或組織推廣信息的活動提供了便捷。企業、組織以及個人紛紛在微信上建立自己的公眾號。并根據公眾號的功能進行相關的交流和溝通活動。許多新聞媒體也開始注意到微信公眾號的便捷功能。借助微信公眾平臺進行新聞信息的傳播活動。但是微信公眾平臺在有其便捷性的同時,也會對新聞的傳播造成一些負面影響。

一、利用微信公眾平臺進行新聞傳播的方式

首先群發推送是微信公眾平臺中最受組織、個人、企業以及新聞媒體歡迎的功能,新聞媒體利用微信公眾平臺建立一個公眾號,借助一定的宣傳手段使人們關注這個公眾號,然后新聞媒體中的公眾號管理人員不斷的向公眾號中發送新聞信息,關注者能實時看到這些信息,這一過程就是新聞傳播借助微信公眾號進行的群發推送活動。

其次隨著新聞傳播媒介越來越多樣化,新聞傳播的結構與傳播方式逐漸向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新聞媒體為了達到擴大新聞傳播效果的目的,紛紛以視頻、圖片、動圖以及趣味性表情包的方式進行新聞的傳播活動,這種多元化的傳播特點不僅在微信公眾平臺中體現,在其它信息傳遞軟件(比如微博)中也有體現。

新聞的特點之一是“新”,也就是新聞的時效性,與傳統中飛鴿傳書或者郵遞信件等傳遞信息的方式不同?,F代人們越來越喜歡更高時效性的新聞。新聞媒體為了迎合人們這種要求,不斷追求更高速度的新聞傳播媒介,而微信公眾號做到了這一點,利用互聯網技術,新聞信息發布者發布了相關的新聞信息,關注公眾號的人能實時接收到,滿足了新聞傳播在時效性上的要求。

最后微信公眾平臺中除了具有一對多的新聞信息傳播功能,還能實現新聞信息傳遞者與新聞信息接收者的一對一交流,新聞信息發布者在公眾號中發布文章之后,文章下面有評論交流功能。信息接收者通過評論能與發布者進行一對一交流。其次微信公眾號中也帶有交流功能,公眾號管理者能與公眾號關注者進行實時的一對一交流。

二、利用微信公眾平臺進行新聞傳播的正面效應分析

(一)增強新聞主體與受眾的互動交流

傳統的新聞傳播途徑主要是廣播電視和報紙,這些機構與受眾交流的方式大多為熱線電話、郵寄信件、電子郵件等傳統交流溝通方式,雖然隨著時代的發展,在進行電視新聞傳播時有利用互聯網或手機信息與受眾之間進行交流和溝通的功能,但是溝通和反饋的效果有限。而利用微信公眾平臺可以與受眾進行實時的溝通,能幫助信息發布者及時的了解新聞受眾對新聞的觀點和看法,有利于新聞發布者根據受眾的反饋、建議等進行新聞傳播的相關改進工作。因此利用微信公眾平臺進行新聞傳播的正面效應之一是增加了與受眾之間的互動交流。

(二)便于多次傳播及分析式傳播

微信作為手機即時通訊類通訊用戶使用率較高的軟件之一,其社交功能的易用性及傳播價值也是新聞主體可以加以利用的媒介渠道。當受眾在新聞主體的微信公眾號內閱讀到一篇自己感興趣或對周圍親友有傳播意義的新聞報道時,會自發地進行轉發或分享至朋友圈。這種二次甚至多次傳播或分享是傳播是傳統媒體不具備的。在發生重大新聞時間時,這種在微信用戶之間的單向傳播和在微信朋友圈中的分享式傳播還可以反向提升新聞主體微信公眾賬號的關注用戶規模。達到新聞傳播的良性循環。

(三)便于針對不同受眾群體的精確傳播

在進行利用微信公眾號的新聞傳播活動之前,新聞發布機構首先利用一定的宣傳渠道進行公眾號的宣傳工作,以此來吸引受眾關注公眾號,增加公眾號內新聞的閱讀量。在這一過程中,新聞發布者可以針對所要發布的新聞內容的特點進行針對化的受眾吸引宣傳。比如某一公眾號主要是進行體育方面新聞的傳播工作,那么它應將宣傳對象集中在男性。而假如此公眾號是進行娛樂新聞的傳播工作,則應將宣傳對象集中在年輕人群中。所以利用微信公眾平臺進行新聞傳播還具有針對性的特點。充分利用針對性的特點,做到精確宣推,可減少公眾號宣推費用節約宣推成本。

(四)增強了新聞的時效性

傳統的利用報紙或電視進行新聞傳播工作中,新聞傳播媒介在對新聞進行加工之后,只有在特定的時間內才能進行新聞的傳播活動,比如新聞早報是在早上發布前一天的新聞,新聞聯播是在每晚七點發布七點之前的新聞等,這種新聞傳播的時效性較慢,而微信公眾平臺則不同于傳統新聞傳播的途徑。新聞工作者只要完成了對新聞的編輯和加工,可以在任何時間進行新聞的發布工作,突破了傳統新聞傳播過程中時間的限制,提高了新聞傳播的時效性。突發性的新聞從編輯文字或圖片到發布僅需幾分鐘即可完成。時效性也是用戶選擇新聞媒介的主要因素。

三、利用微信公眾平臺進行新聞傳播的負面效應分析

(一)淡化了新聞媒體的社會責任

新聞具有引導社會輿論走向的作用,而作為新聞的傳播機構,新聞媒體對于新聞中引導輿論走向作用的發揮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新聞工作者必須承擔起相關的社會責任,保證寫出來的新聞符合現代基本道德規范,并且對于新聞受眾具有正確的思想道德引導。但是與傳統的新聞傳播方法相比,微信公眾號制約著新聞發揮輿論引導作用,許多公眾號中的新聞信息發布者無視自己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為了達到吸引受眾關注度的目的,撰寫新聞時經常超過社會道德底線,并且沒有了傳統新聞傳播中管理規范的限制,微信公眾號等網絡新聞傳播渠道出現了大量劣質新聞。影響新聞的質量,制約我國新聞傳播領域的健康發展。

(二)使新聞與娛樂的界限日益模糊

新聞具有嚴謹性的特點,并且無論時代如何發展,新聞傳播媒介如何變化,這種特點都不能消失。但網絡新聞為了迎合人們的需求,不斷擴大娛樂新聞的傳播量,導致新聞在傳播過程中出現娛樂化的現象。這種現象不利于新聞傳播發揮其正確的輿論引導功能,挑戰了新聞的嚴肅性。我國目前法律缺乏對網絡新聞管理制度,一些降低新聞質量的娛樂化新聞大量出現,模糊了新聞與娛樂的界限,影響我國新聞的整體質量。

(三)容易產生虛假新聞

微信具有數量巨大的用戶,新聞利用微信公眾平臺進行傳播能擴大優質新聞的傳播效果,但也為虛假新聞的產生創造了條件。微信公眾平臺傳播新聞的方式主要是通過新聞媒體在微信中建立一個公眾號,然后讀者根據自己的喜好進行關注。假如一些不法分子利用這種形式傳播虛假新聞,人們很難區分新聞的真實性,而管理部門又很難建立一套針對網絡上虛假信息的監督和管理制度。致使一些劣質新聞不斷出現,比如某某人死亡、某某地區發生恐怖襲擊等,容易造成社會恐慌。

(四)從業人員監管存在缺失

傳統新聞媒體從業人員要經過國家嚴格的資格審查并要參加編輯記者資格考試,成績合格才準予由所在新聞單位向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申請辦理新聞記者證。新聞記者證每年年審,并接受群眾舉報,管理規范嚴格。傳統新聞媒體從業者在新聞原則的把握方面都有較豐富的經驗。而微信新聞公眾號的從業者并未受到何國家新聞結構的監管,其新聞素養及采編水平參差不齊,不利于新聞行業的良性發展。

綜上所述.微信公眾平臺能夠用發揮有效的傳播新聞的目的,其在新聞傳播方面具有傳播速度快、傳播具有針對性以及互動性的優點。但是也有不利影響,比如弱化了新聞傳播者的社會責任,增加了虛假新聞的數量以及模糊了新聞與娛樂之間的界限等。應合理利用微信公眾平臺在新聞傳播方面的作用,在有效的進行新聞傳播的同時,減少負面效應,促進我國新聞傳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陳松珂:《移動社交網絡語境下的新聞評論發展研究》,暨南大學2016年學位論文

[2]吳靜、張春華:《電視新聞評論節目微信公眾平臺運營研究》,《聲屏世界》2016年第2期

[3]張筱帆:《提高微信公眾平臺傳播質量發揮輿論引導作用》,《新聞傳播》2017年第9期

[4]陳陶:《淺談微信公眾平臺新聞傳播的正負效應》,《新聞研究導刊》2017年第19期

[5]劉瑾璐:《微信公眾平臺對新聞傳播產生的正負效應》,《聲屏世界》2016年第7期

[6]袁子淳:《新媒體傳播中微信公眾平臺的正負效應》,《通訊世界》2017年第19期

(林軍、李進秋:海南廣播電視總臺;董堃:中國中央電視臺)

猜你喜歡
公眾平臺利弊新聞傳播
微信公眾平臺在醫院圖書館的應用現狀調查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眾平臺傳播效果的幾點思考
利弊怎么看
微型學習之利弊談
電子產品利弊說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