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苯酞聯合阿司匹林及阿托伐他汀對急性腦梗死患者腦血流狀態及斑塊穩定性的影響

2018-09-04 12:44李爽胡巖芳劉科
川北醫學院學報 2018年4期
關鍵詞:丁苯阿托阿司匹林

李爽,胡巖芳,劉科

(邢臺市人民醫院神經內一科,河北 邢臺 054001)

急性腦梗死是神經內科的常見病和多發病,也是威脅人類健康的重癥疾病,主要是指腦血管狹窄或阻塞引起腦血流異常,進而造成腦部缺血缺氧和神經功能受損的現象,該病發病迅速,1~2 d即可達到高峰,若治療不及時將導致患者出現半身不遂及癱瘓,嚴重者死亡[1-2]。溶栓、抑制血小板聚集及降低血脂水平是臨床上治療該病的關鍵,阿司匹林及血栓通均是抑制血小板聚集的藥物,能有效降低血栓的形成,阿托伐他汀能有效降低血脂水平,降低梗死發生率,目前這些藥物在急性腦梗死的治療中均取得了一定成效,而梗死部位的缺血再灌注及患者的預后亦是該病治療的關鍵[3-4]。丁苯酞注射液是一種新型的抗腦缺血的藥物,能有效縮小梗死面積,提高腦部血液供應,改善患者預后[5]。本研究探討了丁苯酞注射液與阿司匹林及阿托伐他汀對急性腦梗死患者腦血流狀態及斑塊穩定性的影響,現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及研究方法

1.1 臨床資料

回顧性選擇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本院治療的急性腦梗死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入選標準:(1)所有患者均符合《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中關于急性腦梗死的診斷標準,并經影像學診斷確診為急性腦梗死;(2)患者為首次出現腦梗死現象,且從發病至入院時間<72 h。排除標準:(1)伴有嚴重心、肝、腎等臟器功能不全;(2)血液系統疾病、腫瘤及免疫疾病患者;(3)近期使用影響凝血功能及脂質代謝藥物者。所有患者依據治療方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58例。其中,對照組中男性34例,女性24例;年齡45~76歲,平均年齡(53.4±3.8)歲;病程5~60 h,平均(21.3±4.3)h。根據OCSP 分型,患者可分為完全前循環梗死17例,部分前循環梗死20例,后循環梗死10例,腔隙梗死11例。觀察組中男性38例,女性20例;年齡43~75歲,平均年齡(52.8±4.3)歲;病程6~61 h,平均(22.4±3.7)h。包括完全前循環梗死18例,部分前循環梗死16例,后循環梗死10例,腔隙梗死14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1.2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入院后均給予及時救治,對照組患者給予阿托伐他汀(輝瑞制藥有限公司,RO6268 )口服,20 mg/次,1次/d,阿司匹林腸溶片(拜耳醫藥有限公司,BJ28563)口服,200 mg/d,1次/d,血栓通(梧州制藥有限公司,14082124 )0.45 g與250 mL 0.9%氯化鈉注射液混合后靜脈滴注,1次/d。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丁苯酞注射液(恩必普藥業有限公司,20100041)100 mL靜脈滴注,2次/d,兩組患者均治療2周。

1.3 檢測指標及方法

分別于治療前及治療2周之后,采用多普勒超聲血流分析儀對兩組患者兩側大腦中動脈的血流峰速度(Vp),平均血流速度(Vm)及雙側大腦中動脈血流差值(DVp及DVm)水平進行檢測;采用多普勒超聲診斷儀對患者治療前后頸動脈內-中膜厚度(IMT)、斑塊面積、斑塊數及低回聲斑塊情況進行記錄;抽取兩組患者外周靜脈血,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對兩組患者血脂水平: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及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進行檢測。

1.4 統計學分析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腦血流狀態比較

由表1中數據可知,兩組患者Vp、Vm、DVp及DVm水平在治療前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Vp及Vm水平顯著升高(P<0.05),而DVp及DVm水平卻顯著降低(P<0.05),觀察組患者治療后Vp及Vm水平分別為(73.25±0.89)cm/s和(36.79±0.33)cm/s,明顯高于對照組治療后(P<0.05),DVp及DVm水平分別為(17.56±0.67)cm/s和(7.86±0.85)cm/s,明顯低于對照組治療后(P<0.05)。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斑塊穩定性比較

由表2中數據可知,兩組患者IMT、斑塊面積、斑塊數及低回聲斑塊例數在治療前比較差異不顯著(P>0.05);治療后上述4項水平均明顯降低(P<0.05),觀察組治療后IMT、斑塊面積及斑塊數分別為(1.08±0.07)mm、(0.55±0.05)mm2及(2.28±0.04)個,低回聲斑塊患者為8例,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

表1 兩組患者腦血流狀態指標比較

*P<0.05,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兩組治療后比較。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斑塊穩定性比較

*P<0.05,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兩組治療后比較。

2.3 兩組患者血脂水平比較

由表3中數據可知,兩組患者TC、TG、LDL-C及HDL-C水平在治療前比較差異不顯著(P>0.05);治療后TC、TG及LDL-C均明顯降低(P<0.05),而HDL-C水平卻明顯升高(P<0.05),其中,觀察組患者TC、TG及LDL-C水平在治療后分別為(2.95±0.07)mmol/L、(1.59±0.08)mmol/L及(1.88±0.10)mmol/L,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而HDL-C水平為(1.58±0.04)mmol/L,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脂水平比較

*P<0.05,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兩組治療后比較。

3 討論

急性腦梗死是威脅人類健康的重癥急癥,病死率極高,主要是指腦部供血障礙所造成的腦功能及神經功能的損害,關于其發病原因常常是由于動脈粥樣硬化及血栓的形成阻塞了血管,使血管出現狹窄,導致腦部血流供應不足而引起一系列疾病,患者常表現出頭暈、頭痛、耳鳴、惡心等臨床癥狀,并伴有吞咽困難,若不及時采取措施,患者很快便會喪失意識,陷入昏迷[6-7]。目前臨床上治療此病的關鍵是給予溶栓、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液循環及修復神經功能等。血栓通、阿司匹林及阿托伐他汀均是臨床上治療此病的常用藥物,血栓通主要成分為三七總皂苷,能有效活血化瘀、擴張血管、改善循環;阿司匹林為環氧化酶抑制劑,能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阻止血栓形成;阿托伐他汀為羥甲戊二酰輔酶A還原酶抑制劑,能有效抑制膽固醇的合成,降低血脂,從而抑制動脈血栓的形成,這些藥物在治療初期均能體現出良好的治療效果,但存在治療周期長的缺點,且患者長期使用會增加副作用的發生率[8-9]。丁苯酞注射液是一種人工合成的新型藥物,主要成分為丁基苯酞,結構類似于左旋芹菜甲素,能有效抑制磷脂酶指導的血栓素合成過程,進而抑制血栓形成,還可抑制花生四烯酸的代謝過程,并減輕由此引起的自由基增多,腦血管痙攣等現象,從而增強腦缺血區的灌注,改善側支循環,促進損傷神經的恢復[10-11]。

本研究探討了丁苯酞聯合阿司匹林及阿托伐他汀對急性腦梗死患者腦血流狀態及斑塊穩定性的影響。結果表明,兩組患者治療后Vp及Vm水平顯著升高(P<0.05),而DVp及DVm水平卻顯著降低(P<0.05),觀察組患者Vp及Vm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而DVp及DVm水平卻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腦血流狀態的異常是急性腦梗死患者較常出現的現象,部分患者由于血管阻塞,血流不順而表現出血流速度的減慢,Vp及Vm是腦血流速度的評估指標,能有效反應患者血流狀態,而DVp及DVm又是評估患者雙側大腦血流對稱性及均勻性的主要指標,因此,對患者Vp、Vm、DVp及DVm水平進行檢測可有效反應患者腦部血流循環狀態,評估患者病情[12-13]。本研究結果說明,丁苯酞聯合阿司匹林及阿托伐他汀能有效增加急性腦梗死患者血流速度,糾正患者腦部雙側血流不平衡狀態,進而促進患者腦功能的恢復。

研究發現IMT與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關系密切,而斑塊面積、斑塊個數及低回聲斑塊所占比率均是反應腦梗死患者疾病進展的主要指標[14]。本研究中,兩組患者治療后IMT、斑塊面積、斑塊數及低回聲斑塊例數均明顯降低,而觀察組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丁苯酞聯合阿司匹林及阿托伐他汀能有效增加斑塊的穩定性,促進患者康復。脂質代謝紊亂在腦血管疾病的發生中扮演者重要角色,高血脂是促使急性腦梗死發生的主要原因。TC、TG、LDL-C及HDL-C水平是反應機體脂質水平的主要指標,也是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發生的獨立危險因素[15]。本研究中,兩組患者治療后TC、TG及LDL-C水平均明顯降低(P<0.05),而HDL-C水平顯著升高(P<0.05),觀察組患者TC、TG及LDL-C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HDL-C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丁苯酞聯合阿司匹林及阿托伐他汀能有效降低急性腦梗死患者血脂水平,抑制病情進展,促進梗死區的恢復。

綜上所述,丁苯酞聯合阿司匹林及阿托伐他汀能有效改善急性腦梗死患者腦血流狀態,增加斑塊穩定性,降低血脂水平,促進患者康復。

猜你喜歡
丁苯阿托阿司匹林
丁苯酞聯合銀杏葉提取物注射液治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
Me & Miss Bee
餐前還是飯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如何權衡阿司匹林預防心血管病的獲益與風險
餐前還是飯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阿托伐他汀治療心肌梗死的效果探析
阿托伐他汀用于老年高血壓患者動脈硬化治療觀察
一種過氧化物交聯天然-丁苯絕緣橡膠及其制備方法
阿托伐他汀聯合中藥治療慢性硬膜下血腫的觀察
阿托伐他汀鈣片口服致肌酶升高2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