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背景下麗水“農旅融合”發展路徑研究

2018-09-10 07:42范青華田春來
炎黃地理 2018年8期
關鍵詞:麗水互聯網

范青華 田春來

摘 要:麗水地區是浙江省經濟欠發達地區,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稱。農業生產傳承傳統耕作技術,機械化程度低,是典型的小農生產模式。麗水發展“農旅融合”有較強的可行性,文章分析了存在的一些問題,對如何有效借助互聯網+,拓展麗水“農旅融合”發展路徑提出可行的建設思路。

關鍵詞:互聯網+;麗水;農旅融合;路徑

1 問題提出

麗水地區是浙江省經濟欠發達地區,地形地貌以丘陵、山地為主,耕地資源稀缺,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稱。農業生產傳承傳統耕作技術,機械化程度低,是典型的小農生產模式。近年來,麗水地區立足生態優勢,積極培育綠色品牌,推動了農業的快速發展。但仍存在著生產經營方式落后、單位畝產量低、產品低附加值、農民低收入、由此導致的農村優質要素外流、農村勞動力老齡化、農村空心化、農業生產副業化等諸多問題。因此,麗水地區農業的轉型升級,應立足地域特征、創新農業生產經營方式,走“農旅融合”發展之路。

通過“農旅融合”發展,改良現有的農業資源,充分挖掘現代農業的旅游功能,開發適應“互聯網+”形式下,現代農業旅游產品和項目,促使麗水地區現代農業向旅游休閑度假農業轉化,實現現代農業轉型升級,進一步促進浙南地區現代農業改造提升,更好更快地順應市場發展趨勢,實現農業高附加值,提高農民收入水平。

通過構建和運用麗水旅游業與現代農業融合發展模式,產生旅游經濟效益,將發揮示范引領作用,為浙南各地發展現代農業旅游提供全新模式參考和指導,豐富農業旅游產品體系,提升麗水農業旅游競爭優勢,以讓農民在本土上實現創業和就業,創造財富,改善生活品質,實現農村的繁榮。

2 麗水“農旅融合”的可行性分析

一方面,麗水地區地形地貌以丘陵、山地為主,耕地資源相對稀缺、農業生產現狀、農民素質平均水平整體不高,發放調查問卷500份,據數據顯示受過高等學歷教育的8.9%高中學歷以上占13.9%;初中學歷及以下的占65.3%;文盲或半文盲占11.9%、科技水平整體也顯著偏低。另一方面農業種植與旅游發展銜接程度較好,近幾年來,麗水市緊緊抓住生態文明建設的歷史機遇,通過整合資源,逐步摸索出了一條切合當地實際的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發展之路。截止到2017年,全市累計建成休閑觀光農業區(點)256個、示范性休閑家庭農場10個;擁有國家級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示范點、精品線路以及中國最美田園、中國美麗鄉村、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等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國字號金名片”21張;成功開創了蓮都、龍泉等省級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松陽大木山騎行茶園、云和梯田等4A級景區;每年舉辦中國(慶元)香菇節、中國茶商大會·松陽銀猴茶葉節、中國(龍泉)靈芝節等大型重要農事節慶活動20余場;年接待游客約800萬人次,實現營業收入6.8億元。

3 麗水發展“農旅融合”存在的問題

3.1.政策扶持力度杯水車薪。

麗水GDP全省多年排倒第一,缺乏顯著的工業資源,政府財力明顯缺乏,根本無法和省內其他城市相比,資金籌措捉襟見肘。因此受地方財力、物力以及環境、土地、產權等條件制約,麗水“農旅融合”存在著表面融心不融現象,典型缺資金、缺深層次的挖掘。各地“農旅融合”普遍存在融資難、用地難、實施難等政策瓶頸,投融資體制與發展要求不適應。既缺乏有效的資金籌集,又缺乏相關不明朗的政策,因此屬于典型的兩難境界。

3.2.基礎配套設施不健全

傳統農業生產基地的水電、交通等基礎設施,停車場、住宿、餐飲、娛樂、衛生、路標等旅游配套設施,已經不適宜現代“農旅融合”項目的發展要求,通訊網絡、電子商務推介平臺等現代設施應用還不普及,因此麗水“農旅融合”項目大多處在小而不精、大而不全現象。

3.3.精品旅游路線囊中羞澀

休閑農業觀光景點還處于“盆景”的狀態,缺乏足夠的影響力和知名度。大多“農旅融合”項目開發規模尚小、建設水平較低、景區缺乏特色、各自為營,相對比較零散,導致游客存在著來一次就不想再來的想法。大多“農旅融合”景點都是一日游,缺乏特色、配套設施又不健全根本無法實現“過夜經濟”。

3.4.文化底蘊挖掘明顯不足

文化是旅游之魂,缺少文化的旅游都是短期經濟,麗水旅游文化挖掘力度明顯不足,一方面開發投入較少,另一方面缺乏挖掘文化之人,很多旅游文化開發只挖掘淺層次,深層次挖掘幾乎沒有,很難起到文化導索作用。

3.5.農特旅游商品不夠豐富

龍泉的青瓷、龍泉的寶劍雖歷史悠久,但是其他“農旅融合”景點具有當地濃郁特色、“農旅”深度融合、質量安全有保障,集藝術性、紀念性、實用性、欣賞性于一體的農特旅游商品的生產、營銷體系尚不健全。民間小店式銷售很難促成規模,討價、還價反而影響了游客對“農旅融合”項目的關注、評價差、口碑低導致來了不想再來現象普遍存在。

3.6.特色小吃沒有規模效應

民以食為天,相對其他城市麗水有名的小吃不多,除了縉云燒餅很難有比較顯著的口碑,同時縉云燒餅標準不一,大街小巷都有買口感卻不統一。麗水“農旅融合”景區,尤其一些民宿業主為了省支出,廚師一般都是自己本家人,炒菜水平本地人都不敢恭維,因此“食”沒特色,也成為麗水“農旅融合”的短板。

3.7.“農旅融合”觀念認成度不夠

在現有統計體系中,“農旅融合”的發展成效難以在農業生產中體現,農業部門推進農旅融合工作存在“為他人作嫁衣裳”的思想障礙,農旅融合究竟誰為主體,究竟農為主還是農為輔,很多人搞不清楚。其次“農旅融合”項目推廣也遇到一些農民阻礙,認為先期投入較多,萬一不能帶動經濟發展,豈不是白花錢,很多農民還存在著觀望和懷疑的態度。

4 麗水發展“農旅融合”的可行性路徑

4.1.健全專業人才隊伍的培育體系

將傳統的農耕技術與現代旅游相結合,進行科學種植,提高農民素質是關鍵。聘任休閑養生農業首席專家,成立專家團隊,加強培訓指導、研究編制規劃,策劃農旅項目,開拓全新經營模式,提升全市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業發展水平。將圍繞改造傳統農戶、培育現代農業經營主體,建立規范化、制度化的培訓體系。加強休閑農業主體培育力度,組織當地干部和經營業主去兄弟城市外出考察學習,借鑒成功經驗,提升業主經營理念,舉辦休閑農業經營主體培訓班,提高業主經營水平、管理水平。通過招商引資、宣講政策、優化服務、加強監管等多種舉措,提升經營業主積極性,加大休閑農業主體的引進培育力度,引導鼓勵主體做大做強、做精做優。

4.2.加大農業技術基礎設施改造體系

農業技術的研發和改造是“農旅融合”發展的基礎。建立以農業科研所和高等院校為農業改造核心,高等院校、行業協會、農民合作社、農業龍頭企業共同參與的“農旅融合”推廣體系。充分依托現有資源,針對麗水目前的兩所高校,麗水學院及麗水職業技術學院,充分發揮優秀教師資源,有針對性的開展各層次培訓班,充分調動學校的積極性,及經營農業主的積極性,力爭將全市的相關“農旅融合”經營業主都經過短期、系統培訓,提升服務質量,對農業發展基礎建設加大投入和開放力度。同時加強對農業生產資料的采購、精品品牌的推廣、銷售渠道的拓展、農業金融和保險服務以及農機作業、種苗提供、病蟲防治、動物診療等生產性服務開展研究,構建完善的服務體系。

4.3.重視產品開發體系

將現代農業與旅游資源合理對接,開發適合“農旅雙融”適銷對路的產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充分發揮麗水生態優勢的農耕文化為依托,以標準化生產、品牌化經營、電商化為路徑,拓展農特旅游商品升級換代,從土了吧唧的農產品,到精致大方的旅游商品,畫龍點睛之筆在于文化創意的嫁接,力爭開發一批藝術性、紀念性、實用性、欣賞性為一體的“農旅商品”充分發揮互聯網+優勢,依托麗水優異的生態優勢和深厚的農耕文化,以規范化生產、品牌化經營、電商化營銷為路徑,以質量安全可溯源為保障,突顯地方特色,開發帶有麗水地域特色,全國獨一無二的“農特旅游”商品。對標志性“農旅融合”項目給予必要的補助,發揮其示范作用,形成以點帶面的效用。一方面,選擇有條件、有基礎的農業基地,以旅游景區的標準,實施項目建設和品質提升;另一方面,推動鄉村旅游集聚區建設,通過配套游客中心、標識系統、騎行綠道等設施,滿足各項旅游要求,有些以村為單位,有些則以現代農業園區為單位。麗水“農旅融合”發展比較典型的遂昌,遂昌縣地處浙江省西南邊睡,境內地勢起伏大,屬亞熱帶季風性氣候,降水充沛。適宜發展林業和瓜果種植業,遂昌農旅融合發展道路與電商充分結合,主要把鄉村原生態精品農業和旅游業相結合進行售賣。多年來一直把鄉村休閑旅游作為第一支柱產業,先后建立了4個國家4A級風景區、5個國家3A級風景區、2個國家級森林公園等,還將龍谷麗人茶、三井毛峰茶、遂昌烤薯等名優特色農產品成功推向全國。

4.4.拓寬宣傳渠道體系

麗水“農旅融合”的發展離不開宣傳渠道的拓展,如何引入和疏導,能否得到游客的廣泛認同和關注,媒體的宣傳極為重要。充分發揮麗水線上、線下廣告載體,發貨麗水網、麗水在線、麗水信息港主流線上資源、以及麗水旅游、麗水旅游集散中心、麗水微傳播、麗水鄉土等公眾號傳播陣地,加大宣傳力度,拓寬營銷渠道,形成完善的農特旅游商品生產、設計、包裝、營銷、監管體系,使之成為游客體會麗水、銘記麗水、心念麗水、分享麗水的重要載體,促進美麗環境、美麗經濟、美好生活融合發展,實現綠水青山主客共享、秀山麗水福地主賓共榮。

4.5.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財政部門每年應安排一定資金扶持“農旅融合”發展。扶持農業產業集聚區和特色農業強鎮建設,將“一區一鎮”建設列入市政府對各縣(市、區)考核內容,對列入省級、市級“一區一鎮”建設的,給予必要的資金獎勵。扶持現代農業園區景區化改造提升,對成功創建3A級以上的農業園區,給予一定的資金補助,加強農業園區景區化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對新型農業人才培養政府相關職能部門應拿出一筆必要的資金進行引導和培養,力爭農業人才培養形成規?;?、標準化、規范化、示范化;針對大學生畢業返鄉創立“農旅融合”項目給予必要的資金扶持,按照創立規模和影響力大小不同給予創業資金的低息或無息貸款;農業技術研發給予必要的配套資金,形成果斷采取有條件要上,無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的局面,拓寬融資渠道,鼓勵民營資金、華僑資金積極入股,麗水青田僑鄉之地,尤其重視本土僑鄉資金引入,生態園建設離不開眾籌,建設麗水大花園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事,多方位籌措資金、合理規范的利用好資金,也是加快麗水“農旅融合”發展的速度。

4.6.政府統籌,編制整體發展規劃

2016年,麗水重磅推出《加快推進農產品轉化為旅游地商品三年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計劃)提出一個目標、兩個突破、三個聯動、四個體系的運營系統。即,到2020年實現100億元的年銷售額,在產品規模和營銷創意兩方面實現突破,形成省市縣、政府與市場、理論與實踐的三重聯動,建立標準和認證、三商融合營銷、金融支撐、科技服務四大體系。該計劃雖有條不紊按步實施,但還需要繼續進一步深化、細化,應統籌制定全市旅游“十三五”規劃、全域旅游發展規劃、發展休閑農業促進鄉村旅游轉型升級五年行動計劃和旅游、林業、水利、基本設施等相關規劃銜接,圍繞創建“國家級休閑旅游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鎮”總體目標,以農業“一區一鎮”建設為重點,充分挖掘全市旅游資源,編制全市域的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建設規劃。規劃創建一批典型的農業產業景觀帶、現代農業景區、休閑家庭農場、休閑觀光農業景點和一批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示范點、精品線路,創建一批產業集中布局、資源集約利用、產業相互融合的農業產業集聚區和特色鮮明、功能多元、內涵豐富的特色農業強鎮,做好“農旅融合”新篇章。

基金項目:麗水市2017年度社科課題:互聯網+背景下麗水“農旅融合”發展路徑研究(LA201703)

參考文獻

[1] 姜波.農旅融合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麗水農業信息網,2016.06.21.

[2] 雷漢才等.麗水市農旅融合發展現狀及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8.05.

[3] 陳敬東.農旅融合的麗水實踐[J].2018.06.

作者簡介:

范青華(1982-),男,商務管理碩士、講師,研究方向:民宿經營管理、大數據分析。

田春來(1974-),男,工商管理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企業管理、禮堂文化建設。

猜你喜歡
麗水互聯網
做麗水青山的“運營商”
麗水發現新物種
麗水古堰畫鄉
甌江麗水
“互聯網+”環境之下的著作權保護
“互聯網+”對傳統圖書出版的影響和推動作用
從“數據新聞”看當前互聯網新聞信息傳播生態
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的實施
以高品質對農節目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