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城南舊事》中的語言變異現象及其翻譯策略

2018-09-14 10:55王敏潔
北方文學 2018年18期
關鍵詞:城南舊事社會語言學翻譯策略

王敏潔

摘要:在社會語言學中,語言變異是作者和說話人在特定語境下對言語在不同語言層次上進行特異組合的結果。語言變異是文學作品中常見的語言現象,本文擬從社會語言學的角度分析《城南舊事》中的語言變異現象,著重探討小說中的語音變異、詞匯變異和語旨變異,并分析譯本中語言變異的翻譯策略。

關鍵詞:社會語言學;語言變異;《城南舊事》;翻譯策略

語言變異(Linguistic Variation)是語言學中的重要研究對象,而社會因素對于語言變異產生的影響即是社會語言學(Sociolinguistics)的研究范疇。文學作品中的語言變異現象十分常見,作者往往通過人物的語言變異來體現其社會屬性如性別、年齡、性格等等?!冻悄吓f事》是臺灣作家林海音的成名之作,作者以20世紀20年代的北平南城為背景,通過小英子的獨特敘事視角,生動再現了作者自小隨父母居住在老北京城南的童年往事。作者通過語音變異、語法變異、語旨變異塑造了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社會地位等社會屬性,本文將對其中的語言變異現象進行剖析,同時分析殷張蘭熙和齊邦媛的英譯本《城南舊事》(Memories of Peking: South Side Stories)中的語言變異翻譯策略。

一、社會語言學的語言變異研究

社會語言學興起于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是專門研究語言與社會之間的相互關系的一門社會科學。狹義上認為社會語言學主要是研究語言使用中的變異現象(Linguistic deviation)與社會環境(Social context)之間的相互關系(祝畹瑾,1992:7)。早在20世紀中葉,社會語言學家費舍爾(J.L.Fischer)發現一群母語為英語的孩子為研究對象,做了關于新英格蘭社區“-in”[n]和“-ing”[?]語言變異的分析,得出性別差異和社會階層對語言變異的影響;另一位社會語言學家威廉·拉博夫(Labov)(1966)認為英語中的[r]音在紐約社會是一個關鍵發音,他選取“fourth floor( 四樓 )”這一英語詞組研究了紐約市區[r]音的社會分化。除社會、地域因素外,語言變異也跟人的社會屬性,如年齡、性別、受教育程度等密切相關。

二、《城南舊事》中的語言變異現象

文學作品中的話語狀況與現實生活中面對面交談時所產生的話語不同,是由作者經過嚴謹記錄、精心設計、錘煉加工而成的。對一篇文學作品來說,變異表現的總和就構成了這篇作品的獨特風格(秦秀白,2002)。小說《城南舊事》中塑造人物使用的語言變異特色鮮明,下面將用實例進行分析。

(一)語音變異

語音變異形式各不相同,《城南舊事》中的語音變異體現在方言變異上,這種變異是指“言語表達者創造一種與原有的語素或詞音近形異的言語單位來表達一定的語文內容”(馮廣藝,2004)。如:

(1)媽媽還說不好北京話,她正在告訴宋媽,今天買什么菜。媽不會說:“買一斤豬肉,不要太肥?!彼f“買一斤租漏,不要太回?!保╬.2)

小主人公英子的媽媽是福建人,普通話并不標準。福建各方言與普通話的聲母不盡相同,容易引起混亂的聲類主要有三種:平翹舌難分;聲母f、h不辨;聲母n、l、r 易混(梁玉璋,1977)。由于媽媽分不清平舌音和翹舌音“z”和“zh”、“l”和“r”以及“h”和“f”,所以把“豬肉”(zhū-ròu)說成了“租漏”(zū-lòu),“肥”(féi)說成了“回”(húi)。這是由于方言對普通話的負牽引作用導致的語音變異,作者用同音字來描述媽媽在普通話發音上的錯誤,更加直觀詼諧地表現出方言影響下的語音變異,讀者在閱讀時能夠體會幽默的文學效果。

(二)詞匯變異

詞匯變異但可以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原文中的詞匯變異主要體現在翻造新詞上,翻造新詞即改換原詞的構造成分,增減或修改原詞的語素,從而在舊詞的基礎上創造一個新詞,以達到一定的修辭效果,如:

(1)雖然這樣,看著過“出紅差”的,心里竟不安起來,仿佛這些要槍斃的學生,跟德先叔有什么關系似的。(p.82)

在漢語大詞典中,“出差”指工作人員臨時被派遣外出辦理公事,到常駐工作地以外的地區或城市工作或擔任臨時職務?!俺黾t差”是作者所處時代特有的一個委婉詞,意為將革命者帶到刑場槍斃。作者幼時經歷了革命動蕩時期,親眼目睹了一些被押送去刑場的革命學生?!凹t”字帶有一種血腥的意味,表現出當時的人們對于“槍斃”字眼的避諱和恐懼。

(三)語旨變異

英國系統功能語言學家韓禮德(Halliday)(1978)指出語旨(tenor)指交際參加者的身份和他們之間的關系,人們在社會交往中通常根據自身身份和所處環境采用恰當的語言進行交流。以下三個語旨變異的例子都出自于小英子家的奶媽,如:

(1)宋媽抱起小妹妹走出街門了,她對妹妹說:“俺們逛街去嘍!俺們逛街街去嘍!”(p.61)

宋媽來自北京順義農村,“俺們”這一方言指示代詞體現了宋媽的教育水平。由于宋媽的說話對象是英子剛剛會走路的妹妹,故帶她出去玩時特地重復了“俺們逛街去嘍”,并在第二遍時將“逛街”改成了疊詞“逛街街”。語言學家斯金納認為兒童習得語言主要經由模仿、增強、重復和形成4個階段(Skinne,1957)。妹妹語言認知水平尚未發育完全,所以宋媽與她說話時,采用重復、簡化等手段使話語更容易被理解。

(2)我的頭發又黃又短,很難梳,每天早上總是跳腳催著宋媽,她就要罵我:“催慣了,趕明兒要上花轎也這么催,多寒磣!”(p.113)

例(2)中的小英子已有了基本的語言認知能力,在梳頭發這件事上,宋媽了解小英子的急脾氣,就用詼諧樸實的“上花轎”比喻來笑話她,實則教育小英子做事情要慢慢來,不能急躁,表現出宋媽直爽、幽默的性格特點。

(3)宋媽把弟弟抱到床上去,她輕輕給弟弟脫鞋,怕驚醒了他。她嘆口氣說:“明天早上看不見我,不定怎么鬧”。她又對媽媽說:“這孩子脾氣犟,別叫老爺動不動就打他;燕燕這兩天有點咳嗽,您還是拿鴨梨燉冰糖給他吃;英子的毛窩我帶回去做,有人上京就給捎了來;珠珠的襪子都該補了。還有……我看我還是……唉!”宋媽的話沒有說完,就不說了。(p.113)

例(3)是宋媽離開英子家之前對英子母親的囑咐。英子母親作為雇主,宋媽與母親的對話體現了主仆關系上的區別。在態度上,宋媽語氣懇切,“老爺”這一尊稱體現了她對雇主的尊敬;在話語內容上,宋媽像了解自己的孩子一樣把每個孩子的脾性特點、身體狀況一一作了囑咐,體現了她的慈母之心。

以上三個例子由于受話者的年齡、受教育程度和社會地位不同,所以宋媽的語體發生了明顯的改變。這一改變體現了語旨在交際參與者對話之間充當的重要角色,刻畫出宋媽直爽幽默、善良淳樸的形象。

三、《城南舊事》譯本中語言變異的翻譯策略分析

本文選擇的譯本是由殷張蘭熙和齊邦媛共同翻譯的《城南舊事》,兩位譯者都生于大陸,后期于臺灣發展,與作者經歷相像。其中殷張蘭熙翻譯了《惠安館傳奇》、《我們一起去看?!?、《蘭姨娘》,齊邦媛翻譯了《驢打滾兒》、《爸爸的花兒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文學中的變異翻譯策略可以總結為“使用常規語言來翻譯原文的語言變異現象”或者“采用某些語項變異來翻譯原文的語言變異現象”(劉衛東、田貴森,2005)。殷、齊兩位譯者為了達到功能對等的效果采用了音譯、直譯、加注等策略來翻譯原文的語言變異現象,實例如下。

(一)以變異譯變異法

(1)媽媽還說不好北京話,她正在告訴宋媽,今天買什么菜。媽不會說:“買一斤豬肉,不要太肥?!彼f“買一斤租漏,不要太回?!保╬.2)

Mama still could not speak Pekingese very well.She was telling Song Ma what to buy at the market today and she could not say,“Buy one catty of pork,not too fat.”What she said sounded like,“Buy one catty of bark not to fly.”(p.30)

這一句的翻譯亮點在“租漏”和“回”上面,譯者別出心裁地使用了英語中的語音變異來翻譯中文的語音變異現象,用英文“bark”代指“pork”,“fly”代指“fat”,既保留了諧音又體現了人物發音不標準的問題,如此給中文讀者和英文讀者帶來的語言變異效果是對等的。

(二)直譯法

(1)我的頭發又黃又短,很難梳,每天早上總是跳腳催著宋媽,她就要罵我:“催慣了,趕明兒要上花轎也這么催,多寒磣!”(p.113)

My hair was short and brown,very hard to manage.Every morning I would urge Sung Ma imperiously to hurry and she would scold me,“If you get into the habit of being impatient,youll probably even be like that when you are climbing into your wedding sedan chair.How people will laugh at you!”(p.256)

此處是宋媽和小英子之間的對話,譯者處理時運用了直譯法。但其實“趕明兒要上花轎也這么催”一句中隱藏著中國文化內涵,即古時中國女性在出嫁時要保持矜持,如果趕著上花轎會顯得急于出嫁,惹人笑話。譯者只是翻出了字面意思,如此直譯不免讓目的語讀者一頭霧水:為什么趕著上花轎就會被人笑話呢?筆者建議在此處加一條注釋解釋這一文化現象,避免產生誤解。

(三)音譯加注釋法

(1)蘭姨娘

Lan I-niang(p.217)

(譯本中注釋:① I-niang means aunty,a mothers sister.But it is also used in reference to a fathers concubine,as in this story.)

“姨娘”,原本指母親的姊姊或妹妹,又稱姨媽,但在舊時代指達官貴人的偏房側室。雖然蘭姨娘是姨太太,但是在原文當中“蘭姨娘”更多只是一個稱謂,譯者首先采用了音譯的方法,而后添加注釋進行解釋說明其內在的含義。Lan I-niang這種譯法對目的語讀者來說只是一個名字,不帶有貶低女性的色彩,譯者考慮了目的語文化,避免了文化上的理解障礙。

四、結語

語言變異是社會語言學中的重要研究課題,在文學作品中,作者往往通過精心設計人物的語言變異來表現人物的性別、年齡、社會地位以及宗教信仰等特征。在《城南舊事》中,林海音巧妙地運用了語音變異、詞匯變異以及語旨變異來刻畫兒時記憶中的人物特征,增添了小說的趣味性。在小說的英譯本中,譯者運用了音譯法、直譯法、注釋法等翻譯策略處理語言變異現象,較為恰當的還原了中文的語言特色,但有些處理方式還不夠妥當,有待商榷。對于語言變異的翻譯,譯者應靈活應對不同的語言變異狀況,充分利用譯入語的特點,在保證原文本意沒有受到影響的前提下,使譯入語更能體現其社會屬性,達成語言變異的翻譯轉換。

參考文獻:

[1]Halliday,M.A.K.(1978).Language as Social Semiotic[M].London;Edward Arnold.

[2]Leech,G.N.A Linguistic Guide to English Poetry[M].London:Longman,1969.

[3]Skinner,B.F.Verbal Behavior[M].New York:Appleton-Century-Crofts,1957.

[4]馮廣藝.變異修辭學[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5]林海音.城南舊事[M].齊邦媛,殷張蘭熙譯.南京:譯林出版社,2011.

[6]劉衛東,田貴森.語言變異的翻譯對策[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5(5).

[7]秦秀白.英語語體和文體要略[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

[8]祝畹瑾.社會語言學概論[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

猜你喜歡
城南舊事社會語言學翻譯策略
社會語言學視角下的公益廣告語言研究
《作者自述》兩個譯本的對比賞析
漢語疊詞及其英譯
國際會展用語特點及口譯策略
英語語音國別變體的社會語言學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