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念劉和珍君》的寫作特點研究

2018-09-14 10:55魯丹
北方文學 2018年18期

魯丹

摘要:本文針對魯迅先生的名篇《記念劉和珍君》的語言風格、哲學思考及作品中蘊含的情感進行研究后發現,作品中尖刻的諷刺、自由創造的語言特點以及對反語等修辭方式的運用,不僅表達著作者對劉和珍的悼念與尊敬、對反動政府的憤怒、對麻木庸人的失望與痛恨,也包含著作者主觀化的情感體驗與深沉的哲思。

關鍵詞:語言的自由創造性;情感表達的主觀性;思考的深刻哲理性

一、語言的自由創造性

瞿秋白先生曾評價魯迅的語言時說:“魯迅的語言,往往使人在寥寥數語中,體察到他的政治立場,他的深刻的對于社會的觀察,他的熱烈的對于民眾的同情?!钡拇_,魯迅先生的語言風格簡約凝練、自由無拘、富有創造力?!队浤顒⒑驼渚分?,“四十多個青年的血,洋溢在我的周圍,使我艱于呼吸視聽,那里還能有什么言語?”中的“洋溢”、“艱于”,“我已經出離憤怒了?!钡摹俺鲭x”,“慘象,已使我目不忍視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聞”的“已”、“尤”,用詞簡約凝練而又強有力地表達著作者的思想感情。那是對青年的鮮血的哀痛與敬意、對反動政府和所謂學者文人的極度憤怒、對無惡意的閑人的無奈失望。文中五次出現“悲哀”一詞,多次出現“悲涼”“哀痛”“苦痛”等詞,五次出現“微笑”一詞,其中四次以“微笑著”對劉和珍進行形象刻畫,三次出現“我也早覺得有寫一點東西的必要了”,兩次出現“我向來是不憚以最壞的惡意來推測中國人的”的句子。詞語的反復使用加強了作者的情感;排比、重復句式的交叉運用增強了語勢,混合了散文的質樸與駢文的華美與氣勢,可謂是“聲情并茂”??梢哉f,魯迅先生的雜文把漢語的表意、抒情功能已經發揮到了極致。

文中運用了通感和反語的修辭。如“我將深味這非人間的濃黑的悲涼”,“悲涼”本是作者的內心感受,但作者卻用“濃黑的”一詞來形容,似乎親眼看到了這非人間的濃黑的顏色,既表現了當時社會的黑暗,又表達出作者對于自己處于非人間而感受到的內心的無奈與悲哀?!皶r間永是流駛,街市依舊太平,有限的幾個生命,在中國是不算什么的,至多,不過供無惡意的閑人以飯后的談資,或者給有惡意的閑人作‘流言的種子?!边@句話運用了反語的修辭,既是對無惡意的閑人的諷刺,又是對有惡意的閑人的鞭撻、揭露,也給當時愚昧麻木的民眾敲了一記警鐘。又如“當三個女子從容地輾轉于文明人所發明的槍彈的攢射中的時候,這是怎樣的一個驚心動魄的偉大呵!中國軍人屠戮婦嬰的偉績,八國聯軍的懲創學生的武功,不幸全被這幾縷血痕抹殺了?!敝袑Α皞ゴ蟆薄皞タ儭薄拔涔Α钡仍~的使用也屬于反語的修辭。這些自由創造的語言表達了先生的情感,烘托出了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人物性格特點,如投槍、匕首般給當時黑暗的社會和麻木的民眾沉重的一擊。

二、情感表達的主觀性

《記念劉和珍君》首先表達的一定是作者對劉和珍的悼念與敬意。作者通過對劉和珍的肖像描寫,描摹出劉和珍沉著、勇敢、和藹的形象,如文中多次出現的“微笑著的”“和藹的”等詞都是作者對劉和珍形象的描寫與刻畫。作者還通過對劉和珍在生活艱難中毅然預定《莽原》全年、女師大風潮中反抗一廣有羽翼的校長、女師大復校中慮及母校前途黯然泣下、為聲援外交欣然前往執政府請愿的事跡的描寫,刻畫出劉和珍追求真理、不畏強權、愛校愛國的形象,字里行間表達著作者對劉和珍和中國女性的贊美。正如文中說“但看那干練堅決,百折不回的氣概,曾屢次為之感嘆”“至于這一回在彈雨中相互救助,雖殞身不恤的事實,則更足為中國女子的勇毅,雖遭陰謀秘計,壓抑至數千年,而終于沒有消亡的證明了”。

魯迅先生的文章表達著對執政府和愚昧民眾的失望、憤恨,但往往在文章的最后對絕望和失望提出質疑,并寓示了希望,這內蘊著“反抗絕望”的魯迅哲學和他獨特的生命體驗。在《記念劉和珍君》的第一部分先生寫道“倘使我能夠相信真有所謂‘在天之靈,那自然可以得到更大的安慰,—但是,現在,卻只能如此而已?!泵鎸⒑驼錇樽非笳胬矶鴳K死,先生自嘆只能寫一篇祭文悼念她而已,他感到無奈,面對慘象、面對流言先生“說不出話”,文中也數次寫到了先生在“說”與“不說”之間猶豫徘徊。然而,在文章最后,先生依然寫道“但是,我還有要說的話”“茍活者在淡紅的血色中,會依稀看見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將更奮然而前行”。即使語言再蒼白無力也終將會給麻木的民眾和社會敲一記警鐘,“我們”依然看得見未來社會的希望,未來也會有更多像劉和珍一樣的猛士為了革命、為了真理“奮然前行”。

三、思考的深刻哲理性

《記念劉和珍君》一文議論、記敘、抒情相交織,其中,一、三、五節重記敘,描寫了“我”與劉和珍的交往、劉和珍死難的經過,二、四、六、七節重議論,抒情穿插在記敘與議論之中,表達出魯迅先生悲憤的情感和深沉的哲思。那就是對徒手請愿的意義的思考及這一次死傷者對于將來的意義的尋求。

文章也包含著先生深深的自我反省之情,從劉和珍等偉大女性身上窺見了自己的渺小。劉和珍等人面對段祺瑞政府的殘害義無反顧、英勇就義,這是為先生極度敬佩的,文章也不乏對她們的溢美之詞?!爱斎齻€女子從容地輾轉于文明人所發明的槍彈的攢射中的時候,這是怎樣的一個驚心動魄的偉大呵!”“我目睹中國女子的辦事,是始于去年的,雖然是少數,但看那干練堅決,百折不回的氣概,曾屢次為之感嘆。至于這一回在彈雨中互相救助,雖殞身不恤的事實,則更足為中國女子的勇毅,雖遭陰謀秘計,壓抑至數千年,而終于沒有消亡的證明了”。但是由此,先生也對自己進行了深刻的反思與反省。作為革命的先驅者和啟蒙者,魯迅先生深深地了解中國社會缺的是什么,了解國民的性格與弱點。只有國民不斷地自省,社會才會進步。就像先生曾經說過:“不滿是向上的車輪”,“多有不自滿的人的種族,永遠前進,永遠有希望。多有只知責人不知反省的人的種族,禍哉禍哉”。這種反省,亦是先生對中國社會深沉的思考。

《記念劉和珍君》在中學語文教學中是重點篇目,也是比較難教的一篇,對于文中諷刺的藝術手法、堅韌冷峻的語言、作者激烈爆發的情感,需要知識儲備較高的老師和學生才能把握和接受。本文語言具有深刻的哲理意味,充滿詩情,有許多精辟的警句,感人至深,意蘊深邃,體現了哲理與詩情的和諧統一?!罢娴拿褪?,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慘象,已使我目不忍視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聞”,“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茍活者在淡紅的血色中,會依稀看見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將更奮然而前行”,語言儉省,耐人尋味。

在教學中,教師將文本蘊含的思想主題、作者的情感、記敘議論與抒情相結合的寫作方式教出來是最基本的,以作者激烈噴發的情感為教學重點,以文章語言及記敘、議論、抒情相結合的寫作方式為教學難點,根據學生們已有的知識儲備和接受能力,設置適當的教學活動,使學生理解文本的含義,并通過教師提問的啟發式教學,培養和提高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和閱讀能力。對于高中生來說,還要為他們拓展文本,可以進行群文閱讀,選取魯迅先生的其他作品作對比,探究魯迅先生文章的內容的深刻性和藝術形式的精湛;也可以鏈接其他資料,探討魯迅作品的深層內涵、哲思及魯迅精神的當代意義?!队浤顒⒑驼渚愤@一篇,如果不結合當時的社會背景講解,學生恐怕難以理解;如果不細致分析篇中難理解的詞語和語句,學生可能也讀不懂,原因在于魯迅先生的作品著實蘊藏著太多的意義、內涵及知識點可供教師講解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