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希逸詩歌研究綜述

2018-09-17 07:25劉俊潔
青年文學家 2018年20期
關鍵詞:詩派詩學江湖

作者簡介:劉俊潔(1994-),女,漢族,山東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唐宋文學。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8)-20--01

林希逸作為晚宋最后一位大儒,存詩九卷。近年來受到學界越來越多的關注,現將近幾年林希逸詩歌研究概況整理如下。

一、以林希逸詩歌作為研究對象的研究成果

以林希逸詩歌作為研究對象的論文,最早有陳慶元的《宋代閩中理學家詩文——從楊時到林希逸》在梳理宋代閩中理學家的詩文創作時,簡單提及林希逸。并舉《題達摩渡蘆圖》一詩為例,分析林希逸作為閩東南沿海的理學家代表,其詩文創作與朱熹、真德秀等閩北理學家不同,詩歌高妙,不落理學家窠臼。石明慶《林希逸詩學思想的特色及其學術基礎簡論》一文論及林希逸的詩學思想淵源與特點,指出其《詩》、《騷》并重,李杜同尊的詩學取向,以禪喻詩、重在悟入的詩法理論,提倡風雅的思想傾向。丁丹的碩士論文《林希逸詩歌研究》在其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對林希逸的詩歌進行了較為系統地研究,并在詩學思想、文化內涵等方面有積極探索。周蘭的《林希逸詩歌研究》對丁丹論文中的交游考有所增補,也對林希逸的詩歌進行了大致的分類,但其詩歌題材分類缺乏針對性,不夠清晰。周翡《林希逸律詩藝術研究》著眼于林希逸詩歌中所占比重最大的律詩,重點分析了其律詩的意象與藝術特色,填補了林希逸律詩研究的空白。

此外,學界還有一些對林希逸詩學思想的探究。沈揚的《林希逸詩學思想的淵源與獨創》從艾軒學派的思想淵源談起,指出艾軒學派兼容并包的折衷思想是林希逸詩學思想的背景。林希逸在實際創作中重視詩歌的比興寄托,主張以正馭奇,且將儒家的因靜觀物和禪家的參禪悟理化入詩學理論之中,體現出整合儒禪的詩學傾向。王晚霞《林希逸的文學思想》結合林希逸的詩文創作,概括出其文學思想為文道并重、詩禪一體,審美理想以性情的自然抒發為美等,頗具獨特性。王晚霞在《林希逸的佛教觀》中將林希逸置于宋代士大夫參禪的背景下,指出他與多位僧人交游,在詩歌創作中大量引佛禪入詩,整個詩文中流露出佛禪韻味。

綜上,學界對林希逸的詩歌研究關注到了其思想淵源、詩學主張及“以禪入詩”的詩歌特色。專題研究已有規模,但還有廣闊的研究空間。

二、在其他詩歌研究中提及林希逸詩歌的研究情況

錢鐘書的《談藝錄》第六十九篇《隨園論詩中理語》在論述說理詩時,專做補訂:“自宋以來,能運使義理語,作為精致詩者,其惟林肅翁希逸之《竹溪十一稿》乎”,并列舉多處詩句,對林希逸的理語詩給予了肯定。呂肖奐《宋詩體派論》第八章在論述江湖詩派專題時,引述錢鐘書和劉克莊的評價,指出林希逸是江湖詩派中能將詩歌和道學融合起來,自成一家的典范,其詩集中最突出的就是理語詩。

侯體健《錢鍾書<容安館札記>批評宋代詩人許月卿發微——兼及錢先生論理學、氣節與宋末詩歌》指出林希逸詩歌將理語與精致相結合,是最重要的一個以理學語入詩而得錢先生肯定的宋末詩人。常德榮的《南宋艾軒學派的詩學呈現》結合林希逸及其先師的具體詩歌,闡釋艾軒詩派在詩歌創作上推崇江西詩派,注意字句“鍛煉”的特點,詩歌風格整體表現為“渾正奇古”。

張宏生的《江湖詩派研究》,在《江湖詩派成員考》一節中將林希逸歸為江湖詩派。此后研究者很少質疑林希逸的江湖詩人身份。張春媚的《南宋江湖文人研究》引用多首林希逸的詩歌來分析江湖文人的心態及創作特點,指出莊學、禪學思想對江湖詩派的影響。鄒祥波的《江湖詩派與理學關系之研究》在論及江湖詩派成員時提到林希逸的“詩,雅道也”的詩學心態。

另有周興祿的《宋代科舉解試、省試詩文獻考論》、孫志軒的《宋代省試詩研究》在論及宋代省試詩時都關注到了林希逸的省題詩創作,指出林希逸的省題詩創作是省題詩研究中不可忽視的重要部分。

常德榮的《南宋中后期詩壇研究》將林希逸放在整個南宋中后期詩壇及南宋理學詩人群體中,指出其詩歌具有意境清幽、閑澹平遠等特點。張煥玲的《宋代詠史組詩研究》引舉了林希逸的部分詩歌,并提到林希逸有《詠史》詩百篇,惜今已散佚。

駱錦戀在《宋代閩地理學詩人詩歌理論與創作》中點出林希逸“以禪喻詩”的特點;馬津的《南宋莆田詩歌研究》從《題達摩渡蘆圖》一詩簡述林希逸詩歌的思想淵源及創作特點。侯體健的《南宋祠祿官制與地域詩人群體:以福建為中心的考察》在論及祠祿官制對福建詩人群體的影響時,點出林希逸作為以劉克莊為中心的莆田地域詩人群體中的重要成員,也因各種緣故長期多次奉祠里居。并考察在他與劉克莊的唱和中,對共同的祠官狀態的書寫頗具情感交流與群體維系的意義。

三、結語

綜上,隨著對林希逸其人其詩的挖掘,學界對林希逸的研究開始呈現多元化的特點,涉及家世、詩派源流,詩學思想、文學主張、詩歌特色等方面。

但當前對林希逸頗具特色的省題詩和論詩詩的專題探究還不夠深入,尤其是對體現他日?;瘯鴮懙那才d詩尚未有系統地討論。另外,當前很多研究者都默認林希逸兼及理學詩人及江湖詩人雙重身份,但一方面,對于他別具一格的理語詩創作,大家反復論及的都是“以禪入詩”,缺少更多闡釋;另一方面,對于他的江湖詩人身份,侯體健等人提出疑問,尚未得到探究解答。將林希逸置于晚宋詩壇的大背景下,進一步探究他在文學史中的定位成為一種新的研究趨向。

參考文獻:

[1]王德毅.宋代科舉與士風[J].廈口大學學報,2005(6).

[2]王晚霞.林希逸文獻學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5.

猜你喜歡
詩派詩學江湖
背詩學寫話
《詩》第27卷·三個“十”特大卷征稿
當代詩詞史稿(八)——“三友詩派”給我們的啟示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愛的江湖
第四屆揚子江詩學獎
相忘于江湖
相忘于江湖
兩種翻譯詩學觀的異與似
略論江湖詩派產生、發展的原動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