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土壤肥料學》課程教學改革

2018-09-17 05:42李文昭顏雄隋常玲
課程教育研究·上 2018年24期
關鍵詞:應用型人才教學改革

李文昭 顏雄 隋常玲

【摘要】課程教學改革應為地方高校培養應用型人才服務。本文結合《土壤肥料學》課程的特點,介紹了該課程設置和教學的背景及培養目標,分析了土壤肥料學教學的現狀,有針對性的提出了改革措施。

【關鍵詞】應用型人才 土壤肥料學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4-0024-02

《土壤肥料學》是高等院校農學類專業一門重要的專業必修課程,覆蓋了農學、林學、園藝、園林等多個專業,涵蓋了地質學、化學、生物學、生態學、植物學、肥料學、環境學等多個方向。隨著現代農業的飛速發展和進入社會主義新時代,如何處理土壤與肥料、土壤肥料與生態環境之間的關系,是現代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也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科學發展觀的重要體現。

“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根本任務是為社會培養在生產、管理、工程和服務等一線的高級應用型專業人才,更好的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較大程度上將影響應用型人才的質量。其中,實踐教學在培養方案以及教學過程中所占的比例應大幅提升[1]。土壤肥料學是一門實踐性、應用性、區域性、針對性和靈活性較強的課程,由于受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大學生理論學習欲較強,實踐動手能力較差,表現是缺乏將土壤和肥料的理論知識應用于生產實踐的能力[2]。因此,《土壤肥料學》課程的教學改革勢在必行。

一、課程培養目標

本課程主要介紹土壤物質組成和結構,土壤物力和化學性質,土壤生物和微生物知識,土壤肥力,合理高效利用土壤資源的原理,植物營養原理,大量元素營養、中微量元素營養,主要無機有機肥料的性質以及施肥與環境。主要培養學生掌握土壤與肥料有關的理論知識,學會應用課程知識解釋和認識農業生產實踐中土壤肥力狀況、植物營養以及施肥的有關技術,并能獨立分析和解決土壤肥力的改良、肥料的合理施用以及生態環境的保護。

二、土壤肥料學教學現狀

1.教學內容沒有與時俱進

目前,我國產業結構正處于快速發展和轉型升級階段,用人單位為適應經濟大環境,對生產、管理、建設、服務等第一線的綜合型應用型人才需求量增加,而正是社會所需為高校培養應用型人才提供了合理依據,為高校應用型轉型發展提供了驅動力[3]。因此,高校的相關教學應該適應社會和企業的發展需要,需要與時俱進、及時更新。而任課教師鉆研教學內容的積極性不高,沒有及時更新教材版本,教學內容相對陳舊,與社會和企業的需求存在脫軌的現象。

2.教學課時和內容存在矛盾

隨著培養方案的修改,本科教學開始走“寬口徑”的培養模式,新設課程增多,導致《土壤肥料學》的課時壓縮,沒有富余的課時多安排實驗課或者設置野外實踐環節。限制了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以及野外考察的機會。

3.教學內容與方式創新性不強

雖然高校教學改革以及教研項目的開展推動了課程教學的轉變,但更多的只是教學方法和模式上簡單的改變,理論教學方面,內容陳舊,灌輸式的教學方式仍舊是主流,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不高,限制了獨立思考和創新能力的培養。而在實驗教學方面,純粹的驗證式實驗較多,沒有及時與社會發展同步,導致實驗內容缺乏新穎性,學生沒有自主設計實驗、探索問題的平臺和空間。

三、土壤肥料學教學改革探討

1.激發學生興趣,改革教學內容

《土壤肥料學》課程的緒論部分相當重要,通過提問和舉例的方式,引導學生對土壤-植物-肥料產生疑問和探索的欲望,從而激發學生對課程學習的興趣。教學內容的改革上,要及時增補反映本學科研究的最新動態,比如近年來國家和社會對生態環境問題的關注、生物肥料的飛速發展以及重點講解測土配方施肥的工作進展,讓學生了解基礎知識的同時更關注對知識的運用。

2.調整實驗設置,推動實驗教學

傳統的實驗室教學,并不能滿足現代社會的發展和需求。在現有的實驗課時基礎上,合理調整實驗課設置。(1)增加綜合性、設計性的實驗比重,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綜合運用知識和實踐創新能力;(2)采取開放式教學和管理模式,在實驗課堂上,讓學生參與到試劑配制、材料選取、數據分析的環節上來,并鼓勵學生自發利用課余時間,在服從學校相關規定的基礎上,結合學校組織的大學生創新項目、科研計劃項目等,到實驗室完成課本以外的實驗,提高學生的實驗自主意識。

3.建立產學研基地,改革教學方式

在課堂上,要改變“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增加翻轉課堂、PBL、小組討論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充分參與對知識的探討之中,并加強網絡精品課程的建設;另一方面,與當地農業局、肥料企業、環保企業建立更多的合作方式,讓學生能校內做實驗的同時,充分到企業、到社會去檢驗理論,去探索和解決生產實踐中遇到的實際問題。

4.提升綜合能力,改革考核方式

課程考核是培養應用型人才的一個關鍵環節,也是能夠檢驗教學效果、獲取反饋信息、評價和區分學生學習的有效手段。為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考核應分為三部分:平時成績(20%)、實驗成績(20%)、閉卷考試(60%)。讓學生學習的關注度和重視度從課程教學的開始貫穿到學習的結束,充分的調動了學生的參與度和理論和實踐的結合度。

參考文獻:

[1]汪萍,何英,陸正福. 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的數據結構與算法課程質量的分析與提升[J]. 高等理科教育:教育教學研究專輯(一) ,2010( 1) : 166-169.

[2]胡玉玲,張山,盧海燕,等. 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項目的教學法探討與實踐—以土壤肥料學課程為例[J].教育觀察,2017,6(23) : 84-87.

[3]栗杰,張大庚,劉慧,等.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為導向的土壤肥料學實驗課程改革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7,11(48) : 101-103.

猜你喜歡
應用型人才教學改革
藝術設計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教學探索研究
財務管理本科專業課程考核與應用型人才培養問題研究
淺析應用型人才培養下的物理教學改革
應用型人才培養背景下模塊化教學研究與實踐
基于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的模塊式實踐教學體系構建
中職學?!吧菊n堂”的調查研究與實踐
高校三維動畫課程教學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養的技工學校德育實效性研究
現代信息技術在高職數學教學改革中的應用研究
以職業技能競賽為導向的高職單片機實踐教學改革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