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利用自然資源培養幼兒美術創造力

2018-09-17 05:42殷珊紅
課程教育研究·上 2018年24期
關鍵詞:自然資源美術教育幼兒

殷珊紅

【摘要】幼兒繪畫活動是一種需要幼兒手、眼、腦并用,并需把自己的想象和從外界感受到的信息轉化成自己的心理想象,再通過繪畫媒介把它表現出來的操作活動,它對幼兒來講是一種游戲、娛樂,也是表達自己思想情緒的一種方式。本文就在幼兒美術教育中自然資源的種類、功能和實踐等談談膚淺的理解。

【關鍵詞】自然資源 幼兒 美術教育

【中圖分類號】G61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4-0201-02

充分利用自然資源開展學校教育這一思想,我國早在數十年前就已提出,如陶行知先生曾說過:“大自然大社會就是活教材,運用天然材料開展教育活動,可以讓幼兒獲得真實的感受?!?陳鶴琴先生也認為,學前兒童是在周圍的環境中學習的,應該以大自然、大社會為中心組織課程內容。 對于幼兒來說,美術活動是他們較感興趣的活動之一。就地取材,合理利用自然資源,開展豐富多彩的、富有特色的幼兒美術教學活動,激發幼兒對美術活動的興趣,為幼兒創設良好的教育環境,提供動手動腦的機會,全面提升幼兒繪畫創造力,最大限度地提高幼兒園的美術教學質量。

一、幼兒美術教育中自然資源的種類

自然資源在幼兒美術教育中開發應用的種類有較多的提法,相當廣泛,也比較龐雜,在學校課題研究報告中綜合起來主要可分為兩類:

1.從資源的內容上分

(1)環境資源:包括自然景觀,有城市、社區、校園等;自然材料,有沙石海貝、瓜果作物、花草樹木等。

(2)文化資源:包括傳統美術文化,有民俗風情、古建筑、民間藝術(工藝美術);現代美術文化,有當代藝術家美術作品、現代視覺影像藝術(時尚)、現行建筑及裝飾等。

(3)社會生活資源,包括各種活動,有節日、慶典活動、文化藝術主題活動;社會機構,有圖書館、展覽館等;網絡資源,有局域網、校園網(資料庫)等。

2.從資源的動態角度分

(1)原生美術教育資源。指原本存在但要經過開發才能生成的資源,主要是由當地的自然資源以及相關的承傳性的鄉土文化資源所構成,如人、物、風、俗、史等。

(2)延生美術教育資源。指隨著某種資源的利用、消耗,其作用影響仍然存在的資源,它集中表現為由物質教育資源派生出來的文化教育功能。如幸存的祠堂、神廟、牌樓,乃至生產工具、生活器用等,都會以一定的人文內涵與文化形態產生教育的作用。

(3)再生美術教育資源。指在該項資源使用過程中消耗完之后還可以重新產生的資源。主要指這方面的政策性資源,包括相關的政策、法規、制度、建議、方案等。

(4)創生美術教育資源。指由人的創造性思維和創造性勞動共同作用而產生的資源,主要包括: 其一,原來沒有而被創造出來的資源; 其二,資源重組而產生新型結構的資源。創生資源是美術教育資源中潛力最大的資源,其中人力資源是創生的源泉。

二、幼兒美術教育中自然資源的獨特功能

每一位幼兒的頭腦中都有許多美麗的圖畫,每一位幼兒都有描繪美麗圖畫的潛能。豐富多彩的自然世界和變化生動的生活世界是蘊藏美的天地。在幼兒美術教育中與自然資源的融合,為幼兒美術教育創設了良好的教育環境,并必將發揮其積極的作用。

1.開發環境資源,豐富美術創作素材

環境資源是豐富幼兒感性經驗,激發表現美、創造美的源泉。大自然是一個豐富多彩的物質世界,可以說每一種自然物都有著它極好的價值。如:日新月異、迅猛發展的城市形態;一年四季形色不一的虞山尚湖美景;各種各樣的瓜果蔬菜、植物種子;千姿百態的樹葉、五顏六色的野花等。同時自然材料具有操作簡便、衛生、安全、可塑性強,經濟實惠等特點,便于收集和整理,如各種玉米粒、豆子、小麥、花生、稻草桿等等。這些形態質地各異的自然物,成了我們極好的美術創作材料和內容。熱愛大自然是幼兒的天性,讓幼兒走進大自然中,體驗到收集的樂趣,開闊了視野,好奇心得到了極大的滿足,同時也培養了幼兒關注環境,愛護自然的情感。這些大自然賜予幼兒的禮物,極大地豐富了幼兒的美術活動,為幼兒繪畫、塑造、制作等美術創造提供了豐富的想象空間和創作素材。

2.挖掘文化資源,豐富美術創作內涵

文化資源具有特殊的審美情趣和美麗,它強烈、率直、質樸、純真的特性與在藝術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傾向有相通之處。引導幼兒欣賞文化藝術不僅可以讓幼兒感染藝術力,還可以激發幼兒從小熱愛民間藝術、熱愛家鄉的情感。中華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每個地區、民族都有著屬于自己的文化特色、民俗風情。我們的家鄉常熟,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物華天寶,人杰地靈。不僅有黃公望、錢謙益等書畫印界名人,也有如何市剪紙、白茚水印畫等民間美術,更有言公達等現代著名書法家的名作。組織幼兒進行觀賞參觀,由淺入深和形象化的解說,讓他們感受藝術的獨特之美和吳文化的博大精深,由此豐富幼兒美術創作的內涵。

3.融入社會生活,豐富美術創作源泉

在社會生活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中,傳統節日的開發利用最為突出。這是因為我國的傳統節日特別多,春節、元宵、國慶、中秋、清明等等,每一個節日都蘊含著它特殊的意義,各族人民又都有著不同的慶祝方式和過節風俗,這是一項獨特的社會生活資源,利用傳統節日的特殊性,引導幼兒感受傳統節日的樂趣和意義,向幼兒進行愛家鄉、愛祖國教育成為大家的共識。另外,家鄉日新月異的變化和各級各類的宣傳、慶典活動都成為良好的資源進入幼兒美術教育,使他們感受家鄉人民的聰明才智和創造出的燦爛文化,培養他們對民族文化的認同和喜愛,進而增強他們的鄉土情懷和愛國主義情操,樹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引導幼兒融入社會,感受生活,豐富了美術創作的源泉。

三、幼兒美術教育中應用自然資源的實踐

自然資源作為教育環境的一種“隱性課程”,在幼兒美術教育發展中的應用實踐,已越來越引起大家的重視,并都在不同的角度探索,尋找實踐結合點。

1.貼近自然,提升幼兒審美情趣

美術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對幼兒而言,來自現實生活并且經過創造者親身體驗的知覺材料,遠比間接的知覺刺激有效的多。常熟山青水秀,景色綺麗。十里虞山峰巒起伏,半麓入城,尚湖、昆承湖面山而臥,相映增輝;琴川河穿城而過,雅園幽巷點綴其間,構成了山、水、城、園融為一體的獨特的吳中風情,素有“七溪流水皆通海,十里青山半入城”的美譽。利用優越的環境條件,讓孩子走出活動室,走出園門,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和自然環境中的美。幼兒通過快樂而興奮的感知活動,產生愉悅的情感體驗,在快樂中學習,豐富感知。讓幼兒在玩中學,在學中玩,達到學與玩的統一。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發現,山野風光、自然美景,這些都是幼兒美術欣賞的好題材。讓幼兒在大自然中,用眼睛去觀察,用大腦去想象,通過自身的體驗,積累起大量的感性經驗,然后再引導幼兒自愿的去表現,這樣畫出來的畫會更有特點,更好看。當春回大地,百花齊放時,我們將孩子們帶出幼兒園,走向大自然,那碧綠的麥苗,金黃的油菜花,紫、白相間的蠶豆花及田埂、小溪邊不知名的野花,構成了一幅生機勃勃的《春景圖》。讓幼兒自己去親近那些小草、小花,聞一聞春天的氣息,吹一吹清爽的春風,聽一聽燕子的呢喃,看一看蝴蝶的紛飛,讓自然的美凈化孩子的心靈,不同的幼兒會有不同的發現;有的會被草叢中的小昆蟲吸引,有的會蹲下來仔細地觀察池塘里的小魚,有的會追著飄飄灑灑的柳絮快樂的奔跑,有的則會與蝴蝶一起跳起歡樂的舞蹈,孩子們如同走進了畫里,在自然的懷抱中收到了美的熏陶,使他們產生愉悅的情感體驗。通過感受大自然,幼兒會帶著愉快的心情,豐富的情感,大膽地投入到豐富多彩的世界中去,這樣最大限度地給予幼兒體驗和感知美的機會。

2.營造環境,喚起幼兒創作欲望

創設能讓幼兒充分感受和體驗自然的環境,既為孩子提供了自我表現與展示的舞臺,更為激發幼兒盡情想象與創造提供了空間。孩子具有親近自然的天性,充分利用自然資源,積極創造條件盡可能把美術課放到室外上,讓孩子們在野外、在廣闊的大自然中感知、欣賞、體驗和表達。使他們在愉悅的自由放松的氛圍中,觀察和感受自然萬物中的各種形象,描繪心中的美好世界。那彎彎的垂柳、清清的河水、美麗的花朵、跳舞的蝴蝶、各種各樣的房子等,無不吸引孩子去欣賞、去想象,大自然就是孩子最好的創作場所,它大大地增強了幼兒審美的感受和創作的喜愛。興趣是幼兒最好的老師,主動尋找與嘗試自然界各種不同的材料,探索各種創作方法,用不同的繪畫工具、材料作畫,呈現異彩紛呈的效果,提高幼兒參加美術活動的情趣。如在美術《樹枝添畫》活動中,請幼兒用撿來的樹枝蘸上顏料進行印畫,根據印出的形狀進行想象并用水彩筆進行添畫,可能有的添畫出了艷麗的梅花,有的添畫出了碧綠的竹葉,還有的添畫出了火箭升空圖等等!豐富多彩的圖形變化和七色燦爛的色彩旋渦,激發幼兒無限的創造童趣。同時,依托社會文化資源,創造幼兒美術文化靈感空間。利用各種美術資源,設計藝術走廊,開展名畫欣賞活動,經常性地組織幼兒參觀各類美術展覽;充分利用家鄉傳統節慶活動較多的機會,讓孩子們參與活動,觀看各種傳統文化節目。如:舞龍、挑花籃等,通過穿著各種戲裝、不同身段造型的表演,讓他們通過各種藝術作品和傳統表演感受美,通過自己的觀察發現美,盡情地想象美,激發更大的想象空間和創作熱情。

3.感受生活,增強幼兒創作能力

通過利用生活的自然資源物體進行美術創作,不但讓孩子們對那些自然物有了一個新的認識,同時也發展了他們的動手能力和創造能力。自然材料在美術教學活動中的運用,主要是嘗試選擇葉子、種子、花卉、石頭、瓜果、蔬菜、貝殼等各種各樣的自然材料和利用各種廢舊紙盒、各種瓶、油壺、舊毛線、廢舊紙箱等非自然材料開展美術活動。幼兒通過對材料的操作,創設濃郁的制作氛圍,使幼兒園的美術作品活動不再是單一的、枯燥的教與學的活動。研究背景我所實習的幼兒園是一所建立在城區里的社區幼兒園,對于幼兒來說,他們經常接觸的是高樓、汽車、馬路、商場等城市要素,在平時的繪畫中,內容單一,色彩單調,缺少感受大自然的氣息。在我們蘇南地區,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作物,而且它們是常年不斷的,這些不同的植物都可以成為幼兒進行美術創作的天然材料。例如在班級裝飾時,讓幼兒收集一些蟹殼、橘子皮,裝飾成各式動物或粘成各種各樣的菊花;收集不同的樹葉,粘成各種事物布置墻上,表示秋天到了,葉子落下來了;可以將稻草編織成馬,讓幼兒來做騎馬的游戲;可以利用雞蛋殼、鵝卵石,讓幼兒在其上面進行繪畫;可以是一張小臉蛋、一幅有趣的線條畫,然后將它們擺放在區域一角,讓幼兒隨時可以欣賞自己的“大作”??梢宰層變和ㄟ^廣告紙剪剪、貼貼等形式制作成漂亮的衣服、頭飾、小包等等,然后進行一場時裝秀,向大家展示一下未來服裝設計師的風采。通過利用自然感受生活,極大地豐富了幼兒美術教育的創作形式和表現手法,充分提供了幼兒動手動腦的機會,全面提升了幼兒美術的創造力。

創造的教育是以生活為教育,就是在生活中才可求到的教育。實際上,幼兒的每一個動作、每一個想法、每一幅作品都閃爍著創造的火花,只要我們盡情地發揮大自然、大社會所賦予我們的神奇的天然材料資源,用心去觀察,有選擇地去運用,就一定會挖掘出幼兒的創造潛能,為培養新時代創新型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陶行知著.《陶行知全集》第2、第4卷[M].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年6月第2版.

[2]陳愛萍.“美術教育與幼兒創造心理發展的思考”,《感悟研究》—— 江蘇省幼特教“師陶杯”教育科研論文選(2008) ,江蘇人民出版社, 第70頁.

[3]李慰宜著.《2—6歲兒童繪畫活動的指導》[M].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11年7月第1版.

[4]林琳,朱家雄著.《學前兒童美術教育》[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6 年11月.

[5]林泳海著.《幼兒教育心理學》[M].商務印書館,2007年第二版.

[6]上海市教研室編寫 .《走進“新教材”》[M].上海市教育出版社, 2004年8月.

[7]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組織編寫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M].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年.

[8]孔起英著.《幼兒園美術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年6月.

[9]余靚文.“創設環境支持幼兒的美術創作”.《幼兒教育》第28頁,2009 年11月.

猜你喜歡
自然資源美術教育幼兒
幼兒美術作品選登
幼兒優秀作品欣賞
優秀幼兒園親子活動展
論中國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編制的方法
淺析越南經濟發展展望
淺談小學生的美術教育
在“自然”課堂中探索幼兒教育新途徑
基于視覺識別時代的學校美術課程
聽障兒童美術教育方法研究
幼兒畫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