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師范院校本科生導師制運行模式與實踐評估

2018-09-20 10:35程舒羽朱薈蓉周雪純
文教資料 2018年12期
關鍵詞:本科生導師制文學院師范院校

程舒羽 朱薈蓉 周雪純

摘 要: 本文以問卷調查、教師訪談、學生互動等方式對江蘇第二師范學院文學院本科生導師制運行狀況進行調研,顯示出其在線上線下宣傳、導師制學生選拔、資源的獲取與共享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建議從拓寬宣傳途徑、規范學生選拔與考核機制、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和建立并輸出資源共享型的導師制品牌等促進本科生導師制的發展。

關鍵詞: 江蘇第二師范學院 本科生導師制 師范院校 文學院

2017年6月至2018年4月,我們對江蘇第二師范學院實施情況進行了調查。目的是對于我院本科生導師制宣傳、活動和考核等有較為全面的把握,并了解本校其他院系及其他學校本科生導師制的開展與實施,以此為借鑒,方便與我校其他院系交流,推動我校各院系開展相關創新培養模式,并對同類型學校中有所幫助。為了保證調研的全面性,主要針對學生、老師、高校管理者三個主體進行調研:一是對導師制學生、導師外學生、老師采用不同版本的問卷進行調研,二是對部分學生、老師和高校管理者進行訪談。

一、本科生導師制學生問卷調研情況

問卷調查以發放電子問卷、填寫回收方式進行,調查對象為文學院導師制內的學生。共發放問卷28份,回收有效問卷27份,有效回收率為96.43%。

根據調查問卷的設計,對有效回收問卷從參與導師制的學生對導師制的評價和師生交流情況兩個方面進行統計,采用單選題和多選題結合的形式,其基本情況如下:

(一)學生對導師制的總體評價

導師制內學生對導師制的評價情況是本次調研重要指標,主要考查學生對學校實施導師制的看法、滿意度和取得效果三個層面。

對學校實施導師制的看法:29.63%的學生認為雖然學校比較重視,但管理需要改進;25.93%的學生認為學校重視,且管理恰當;22.22%的學生認為學校不夠重視,且管理制度略有問題;14.81%的學生認為不論學校管理情況如何,都應積極推行;7.41%的學生認為有點形式主義,沒有必要推行。

對于學校實施導師制,絕大部分學生持支持態度,占92.59%,但小部分學生持反對態度,占7.41%;對于學校的管理狀況,僅有25.93%的學生認為管理恰當,可見導師制的實施和管理存在很多需要改進的問題;對于學校的重視情況,有22.22%的學生認為學校不夠重視,可見學校對于導師制的投入和管理仍需加強。

滿意度:對于導師制的滿意程度,25.93%的學生表示很滿意,55.56%的學生比較滿意,18.52%的學生感覺一般。由此可見,大部分學生對于導師制現有狀況比較滿意,但存在部分學生感覺一般。

取得效果:問卷對于參加導師制取得的效果設置了“優秀”“良好”“一般”“不好”四個選項。其中選擇“優秀”的學生所占比例最大,為55.56%;選擇“良好”的學生比例次之,占37.04%;選擇“一般”的學生則占比較低,為7.41%;沒有學生選擇“不好”。由此可見,參加導師制的學生都認為導師制對于自己的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且效果總體上是較好的。

(二)學生對導師制的具體看法

帶來的幫助:對于參加導師制對自己帶來的幫助,問卷設置的是多選題。結果顯示,77.78%的學生選擇“更好地培養科研動手能力”,66.67%的學生選擇“輔助學業”,62.96%的學生選擇“有助于與教師交往”,18.52%的學生選擇“培養學生團體合作意識”,14.81%的學生選擇“幫助導師科研”,7.41%的學生選擇“利于找工作”,7.41%的學生選擇“其他”。其中選擇“其他”的學生表示導師制“給自己一個看書的動力”,“指導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發展方向,正確地有選擇地閱讀書籍”。

存在的問題:有關導師制存在的問題,選擇“導師資源不足,或者是導師時間不充?!焙汀坝捎谲浖布确矫娴囊蛩兀ū热鐩]有固定的相關設施)”的人數最多,均占51.85%;選擇“導師與學生不在同一校區,與學生面對面交流少,因而幫助效果不明顯”的學生占25.93%;有小部分學生選擇“導師制太形式,缺乏具體的規章制度保證實施,操作性不強”,占18.52%。另外,導師的熱心程度具有個體差異性,有兩名學生表示“導師不夠熱心,不夠主動”,而有一名學生表示“導師太熱心,太主動,有時造成學生的困擾”,分別占7.41%和3.7%。

(三)師生交流情況

大部分學生都認為自己的導師“要求嚴格,態度很認真”,占66.67%;其余33.33%的學生認為導師“比較認真”。但從之后的問卷中可以看出,師生之間的交流還存在一些問題。

交流頻率:學生和老師見面的頻率、學生聯系導師或老師指導的次數如下:

由上表可見,超過半數的學生都跟導師保持每周一次的見面頻率,但有小部分學生跟導師見面頻率低于每月一次,甚至基本沒有,兩者共占18.52%,這樣的情況值得注意。據調查顯示,37.04%的學生認為應當自己主動聯系導師,而認為應當導師主動聯系自己的人數為0。但事實上,師生聯系狀況更普遍的是彼此相互交流和導師主動聯系學生,分別占37.04%和33.33%;自己聯系導師的僅占22.22%,更有11.11%的雙方杳無音信。學生聯系導師的次數并不多,如表三:

雖然有48.15%的學生聯系導師達到5次以上,但有為數不少的學生聯系導師次數在2次-5次。聯系整體數據可以得出,大部分的學生聯系導師次數在5次以下,占51.85%,其中有3.7%的學生從未聯系過導師。這樣的情況可能是由于學生缺乏主動性或性格內向,在“怎樣和老師聯系合適”的問題中,占比最大的選項是“規定好雙方見面的時間”,為44.44%。在導師聯系學生的方式這一問題中,超過半數的學生選擇“定期集體約見”,占55.56%;另外,認為應“不定期集體約見”的學生有33.33%,還有3名學生選擇“等待學生主動詢問”,占11.11%??梢?,相當一部分學生更傾向于被安排好的、固定時間的見面,可以避免自己聯系老師時“不知道說什么”的局面。

交流方式:在有關交流方式的調查中,結果顯示即時通信工具QQ/微信占絕大多數,見面交流次之,而傳統的電話或發郵件則占比很少。

學習方面的話題是交流的最主要內容,其中學習方法指導和專業興趣培養占大多數,擴大知識面次之,考研指導則較少。由此可見,導師對學生的培養重心在方法和興趣上,借此讓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自己去探索。學習固然是導師制實行的初衷之一,生活等全方位的指導也不可少。有關就業和生活方面的交流占了不小比重,其中生活上以師生之間的談心、指導學生應對困難、緩解壓力為主,人際關系和感情問題則較少被提及。

在師生交流的過程中,學生希望導師擔任的角色、得到的幫助與現實中有所差距,整理如下:

學生更希望導師作為朋友指導自己,以雙方的交流互動為主;而現實中導師則更多地扮演顧問的角色,以學生提問、導師解答為主。在現實中,導師作為家長的情況比理想中下降,但作為領導的角色則有所上升。學生希望得到的幫助絕大多數都是“全面認識自己,確定發展方向”,但這一希望達成的只有三分之二。在現實中,學生得到的幫助大多是學習方法方面。相比較而言,除了調節心理狀態之外,其余學生的預期都未能全部實現,均有所下降。

二、非導師制學生問卷調查及數據分析

問卷調查以實體問卷、網絡問卷方式進行,共發放實體問卷100份,回收有效實體問卷86份,有效回收率為86%。網絡問卷填寫共200份,有效問卷184份,有效回收率為92%(由于外國語學院在我們調查后實行了本科生導師制,因此我們將此學院的問卷作為無效問卷),總計270份有效問卷。

由以上表格數據可知,這次調研對象較為廣泛,注意了本科生年級及院系類別,同時將書面問卷和網絡問卷一起發放,擴大了問卷的傳播范圍。每種樣本的最終選取保證了樣本數量在20份以上,基本符合中型調研的樣本的選取基本原則,可進行正常的描述分析。

據調查問卷設計調研情況與實際情況,我們將有效回收問卷分為實行了導師制與未實行導師制兩種類型,分別進行統計分析,其情況如下:

(一)實行導師制的院系

截止到2017年10月份,我們調查了解到在學校13個院系中,只有3個學院實行了本科生導師制,分別是:文學院、外國語學院和生物科學與化學化工學院。其中,生物科學與化學化工學院是個別學生導師制,無法進行有效考察,因此不將此院數據納入此項。由于發放調查問卷時,外國語學院并未實行本科生導師制,考慮到外國語學院導師制實行時間較短,我們將對外國語學院的本科生導師制進行單獨調查。

根據調查問卷設計,對有效問卷從了解程度、未參加原因、實施意義和建議與看法這四個方面進行統計,其基本情況如下:

1.對本科生導師制的了解程度

對本科生導師制的了解程度是我們調查的一項重要指標,主要調查了受訪人員對導師制的知曉度及對導師制實行時長、考核方式的了解度等方面。

(1)知曉度。問卷設置了受訪人員對本科生導師制知曉調查項。此項為單選項。我們得出以下數據:文學院有7.41%的受訪人員對本科生導師制“比較清楚”,33.33%的受訪人員對其“基本了解”,有44.44%的受訪人員對其“了解一點”,有14.81%的受訪人員對其“不太了解”。

(2)實行時間。文學院的本科生導師制在2015年下半學期開始實施,時長有一至兩年。此項為單選項。調研顯示:74.07%的文學院受訪人員選擇“一至兩年”,22.22%的選擇“三至四年”,3.7%的選擇“半年”。

(3)考核方式。文學院的本科生導師制考核方式主要為報告形式和問答形式。此選項為多選項。調查顯示:文學院有81.48%的受訪人員選擇“筆試形式”,92.59%的受訪人員選擇“問答形式”,有59.25%的受訪人員選擇“報告形式”,有48.15%的受訪人員選擇“座談形式”,而選擇“其他形式”的為0%。

統計可知,文學院未加入導師制的學生對文學院本科生導師制運行的基本情況大體了解,但對其具體過程、形式等仍然模糊。

2.未參加原因

此選項為多選項。調查顯示:文學院受訪人員中選擇“不知道導師制的選拔”的占18.52%,選擇“學業繁忙,時間無法安排”的占29.63%,選擇“未明確了解導師制的具體情況”的占51.85%,選擇“對導師制不感興趣”的占11.11%,選擇“畏懼面試”的占25.93%,選擇“畏懼與老師交流、相處”的占22.22%,選擇“知識儲備不足,缺乏自信”的占59.26%,選擇“其他”有14.81%。

由此可見,未參加導師制的主要原因在于學生對導師制的具體情況不了解,以及對自己的知識儲備不足的不自信。

3.實施意義

此選項為多選項。調查顯示:文學院受訪人員中選擇“更好地培養科研動手能力”的占88.89%,選擇“輔助學業”的有81.48%,選擇“有助于與教師交往”的占70.37%,選擇“培養學生團體合作意識”的占51.85%,有59.26%的選擇“利于考研”,有62.96%的選擇“利于工作”。

可見,受訪人員認為導師制的實施意義更多的應該是對學生的能力素質的培養與提高,其次才是對學生實際利益的幫助。

4.建議與看法

未參加導師制的學生對導師制的建議與看法是我們此項調查的重要指標之一。我們主要從實施必要、實施看法、建議這三個方面調查。

(1)實施必要。此項為單選項。文學院受訪人員中,40.74%的選擇“很必要”,51.85%的選擇“有一定必要性”,選擇“可有可無”的占7.41%,覺得“沒有必要”的為0??梢?,文學院絕大多數學生認為本科生導師制有實行的必要。

(2)實施看法。我們主要從學校管理及對參加學生的影響角度來調查。

①學校管理。此項為多選項。有77.78%的文學院受訪人員認為“學校重視,有過程管理,應積極推行”,有37.04%的認為“學校重視,但管理制度不完善”,認為“有點形式主義,但沒有必要施行”的為0??梢?,文學院導師制受學院重視,有過程管理,只是在某些方面,管理制度不完善,需要不斷改進。

②對參加學生的影響。此項為多選項。參加導師制的學生與未參加的學生相比,有62.96%的文學院受訪人員認為參加的學生“有較強的團隊合作意識”,59.26%的選擇“有較強的科研動手能力”,77.78%的認為“能與老師良好地交往互動”,有77.78%的選擇“看書繁多,知識儲備更豐富”,3.7%的認為“沒有任何影響,反而時間安排緊,每天焦頭爛額”,有14.81%的選擇“其他”。大多數受訪者認為參加導師制的學生在科研能力、學術知識、團隊合作、交流互動方面有較大優勢。

(3)建議。我們主要從導師指導方式、導師扮演角色、建議看法角度調查。

①導師指導方式。此項為多選項。有33.33%的選擇“由導師自己講,學生聽”,55.56%的選擇“學生提問題,導師給予解答”,“學生匯報目前任務完成情況并給予指導”的占81.48%,有48.15%的選擇“老師規定任務與時間,學生按計劃完成”。

統計可知,學生希望導師的指導方式具有多樣性,讓學生在一定的自由中有計劃、有效率地學習與發展。

②導師扮演角色。此項為多選項。22.22%的選擇“家長”,62.96%的選擇“顧問”,88.89%的選擇“朋友”,0人選擇“領導”,3.7%的選擇“其他”??梢?,學生希望與老師平等地交流與互動,希望老師能夠像引領者一樣,在學術上給予專業引導。

(二)未實行導師制的院系

截止到2017年10月份,我們調查了解到在學校13個院系中,有10個院系沒有實行導師制,分別是:教育科學學院、學前教育學院、經濟與法政學院、數學與信息技術學院、物理與電子工程學院、城市與資源環境學院、音樂學院、美術學院、現代傳媒學院及馬克思主義學院。由于生命科學與化學化工學院屬于個人學生導師制,因此將其調查數據納入其中。

根據調查問卷,對有效問卷從了解程度、期盼程度、需求與建議這三個方面進行統計,其基本情況如下:

1.了解程度

僅有5%的受訪人員對本科生導師制“比較了解”,7.5%的受訪人員對其“基本了解”,有37.5%的受訪人員對其“了解一點”,有50%的對其“不太了解”。由統計可知,大多數學生還是對本科生導師制不太了解,僅有一小部分學生對其了解一點。

2.期待程度

有30%的未實行導師制的學院的受訪人員“強烈希望”學院開展本科生導師制,有57.5%的受訪人員對學院是否實行導師制表示“無所謂”,有12.5%的受訪人員“不希望”學院實行導師制。

統計可知,大多數未實行導師制的學院的學生對導師制的實施不是很期待,僅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學生希望實行。

3.需求與建議

未實行導師制的學院的學生對本科生導師制的需求與建議是我們調查的一項重要指標之一,我們主要從考核方式、篩選導師的方式、導師扮演的角色及對學生的影響著四個方面調查(均為多選項)。

(1)考核方式。有42.5%的受訪人員希望考核方式為“筆試形式”,有75%的受訪人員期待以“問答形式”進行考核,有47.5%的受訪人員希望考核方式為“報告形式”,希望考核形式為“座談形式”的受訪人員有57.5%,選擇“其他形式”的受訪人員有27.5%。由此可見,學生更加傾向多樣性的考核方式,而不是單一的考察形式。

(2)導師篩選方式。有60%的受訪人員認為“學歷”是篩選導師的一項重要指標,有45%的受訪人員認為“職稱”對于篩選導師很重要,認為“性格友好”對篩選導師重要的學生有70%,有77.5%的受訪人員希望導師“有較強的科研能力”,有80%的受訪人員希望導師“溝通能力強”,有32.5%的受訪人員希望篩選導師有“其他方面”的標準??梢?,學生認為有較強的溝通能力、性格友好、科研能力強這三個是篩選導師最重要的指標。

(3)導師扮演的角色。15%的受訪人員選擇“家長”,67.5%的選擇“顧問”,77.5%的選擇“朋友”,12.5%的選擇“領導”,0.25%選擇“其他”??梢?,學生希望與導師平等的互動,并且能夠給學生在學術研究上帶來權威幫助。

(4)對學生的影響。77.5%的受訪人員希望導師制可以“更好地培養科研動手能力”,67.5%的希望可以“輔助學業”,57.5%的希望可以“有助于與教師交往”,60%的希望可以“培養學生團體合作意識”,57.5%的希望可以“利于找工作”,55%的希望可以“利于考研”。

三、本校教師部分調查問卷數據分析

(一)調查對象及調查問卷概況

為了對我校本科生導師制實行情況進行調研,我們對學校教師發放了調查問卷120份,有效回收102份,目的在于了解我?,F階段教師對本科生導師制的知曉度、參與度與相應的支持度。

為了更具體深入地了解各類教師對導師制的看法,我們采訪了作為管理者的文學院副院長楊思賢老師,作為導師的王玨老師,以及協助開展導師制活動的輔導員史俊超老師,交流了導師制實行過程中的體會、收獲和建議。

此次本科生導師制調研的教師學科范圍分布廣泛、男女比例協調、各學歷和職稱都有涉及,這使得調研數據能夠充分反映我校教師對本科生導師制看法的基本保障。

(二)我校教師對本科生導師制的基本看法

1.知曉度

根據問卷顯示,我校教師對本科生導師制了解情況“非常清楚”的有8人,占總人數的7.8%;“基本了解”的有13人,占總人數的12.7%;“了解一點”的有23人,占總人數的22.5%;“不太了解”的都有58人,占總人數的56.9%。

目前從整體情況上看,我們學校的教師對本科生導師制這一制度的了解程度不高,有過半的教師對本科生導師制的了解程度很少,而非常了解本科生導師制的教師也僅有8人。

2.參與度

在調查過程中我們發現,102份問卷中參與本科生導師制的老師21人“參與”了本科生導師制并且成為導師,占總人數的20.6%,其余的教師并沒有參與本科生導師制中。

我校教師對本科生導師制的參與度不是太高,教師和所在院系沒有大規模開設本科生導師制的情況有關;有的教師對本科生導師制這一制度不太了解持觀望態度;有的教師未符合本科生導師制的導師選拔要求。

3.支持度

在問及本科生導師制的實行是否必要時,我校教師有52人認為“很有必要”,占總人數的50.9%;有38人認為“有一定必要性”占總人數的37.2%。有10人認為“可有可無”占總人數的9.8%;有2人認為“沒有必要”,占總人數的1.9%。

雖然我校很多教師對本科生導師制沒有太多了解,也沒有參與進本科生導師制,但大部分人都認為學校有實行本科生導師制的必要,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實行本科生導師制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三)在任導師對本科生導師制的看法

在實行導師制的院系并且參與本科生導師制的21名教師當中,我們根據對以下三個方面對他們進行了更深入的調查研究。

1.導師制實行情況

(1)本科生導師制對師生工作量與任務量的要求。就導師的工作量而言:有19人認為工作量“適量”。占總人數的90.4%;有2人認為工作量“很少”,占總人數的9.5%。就學生的工作量而言,有3人認為學生參與本科生導師制的任務量“很重”,占總人數的14.2%;有13人認為任務量“適量”,占總人數的16.9%;有5人認為任務量“很少”,占總人數的23.8%。

(2)導師的篩選標準。關于本科生導師制導師的篩選標準我們采用的問卷問答形式是多項選擇,有15人選擇“學歷”選項,有18人選擇“科研能力”,有9人選擇“溝通能力”,有5人選擇“性格友好”,有3人選擇“職稱”,有12人選擇“其他”,選擇“其他”項的內容主要為有犧牲精神、自愿、熱情等。

(3)當初參加導師制的原因。此項調查采用多項選擇的問答形式,有21人也就是全員都選擇“培養優秀學生”,有8人選擇“推進科研成果”。

2.與學生交流情況

(1)與學生交流的內容。在與學生進行交流時不同導師采用不同的交流方式,但大多數導師與學生的交流方式呈現了多樣性特點?!皩W生進行提問,導師給予解答”及“學生匯報目前任務情況,并給予指導”兩個選項所所有接受調查的教師都選擇了?!坝蓪熥约褐v,學生聽”、“專業情況的介紹、咨詢”、“專業興趣的培養,擴大知識面”、“學習方法的指導”、“考試指導、考研指導”這5個選項均有8人選擇。還有2位導師選擇了“其他”的交流內容。

(2)注重學生哪方面能力的培養。有15人選擇“思維能力”和“學習能力”的培養,有9人選擇了“實踐能力”、“科研能力”、“思想道德品質”的培養,有6人選擇了“論文寫作能力的培養”,有4人選擇“溝通表達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的培養。

(3)對本科生導師制學生學習態度的評價。選擇“要求嚴格,很認真”的有6人,占總人數的28.6%;選擇“比較認真”的有9人,占總人數的42.9%;選擇“一般”的有4人,占總人數的19.0%,沒有人選擇“不認真,例行公事”。

3.對導師制的效果和評價

(1)導師制實行的優勢。如表十所示:

可見,我校參與本科生導師制的教師認為“培養學生創新和科研能力”是本科生導師制實行的最大好處,其次是有利于對學生因材施教,開展個性化教育,挖掘學生潛能,提升學生素質,有利于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有利于實現教書和育人的結合。

(2)導師制存在問題。如表十一所示:

目前在我校參與本科生導師制的教師眼中,本科生導師制所存在的最大問題在于軟硬件因素方面沒有固定的相關設施,其次是導師平時工作量較多,時間不充裕,再次為學生對導師制認識不足、學生不夠熱心,不夠主動,另外還有一點是導師制太形式,缺乏具體的規章制度保證實施,操作性不強。

(3)對學院目前實施本科生導師制的看法。如表十二所示:

由上表可知,我校大多數參與本科生導師制認為他們所在學院對本科生導師制比較重視,但還有許多問題需要改進。

(4)本科生導師制欠缺方面。有17人認為欠缺“激勵制度”,占總人數的80.9%;有11人認為欠缺“評價制度”占總人數的52.4%;分別有7人認為欠缺“交流制度”和“監督制度”,分別占總人數的33.3%。

(5)對導師制實行的評價及滿意度。有12人認為導師制現階段實行的情況“比較滿意”,占總人數的57.1%,有9人認為滿意程度為“一般”,占總人數的42.1%。

四、問題和建議

江蘇第二師范學院文學院已實行了近兩年的本科生導師制,其管理機制、運作模式都已形成一定的運行體制,但調研發現在導師制前期宣傳、選拔范圍、培養模式、資源共享等方面仍有需要完善的地方。

在宣傳方面,導師制在前期宣傳階段,僅僅通過班群發送文件及微信推送告知選拔,宣傳形式較單一,并且對于導師制的培養過程與運行模式的介紹較模糊。學院在導師制宣傳時,應充分地讓學生明晰導師制的運行機制和培養過程。加大宣傳力度,使宣傳手段多樣化,讓更多的學生知曉導師制的選拔。這樣有利于導師制品牌的建立與影響。

在選拔方面,導師制僅在大一新生中選拔,選拔范圍較為狹窄。其他年級學生因各種原因未能參加當年的導師制,沒有機會再次參加選拔。文學院對于選拔范圍可以按照培養模式劃分,對于學術型人才的培養,可以從低年級(大一大二)中選拔;對于專業型人才的培養,可以借鑒外國語學院及其他學校的做法,從高年級(大三)中選拔[1]。

在培養方面,文學院的導師制培養的人才更加傾向于培養學術型人才,注重對學生理論知識和學術研究的指導與培養,忽視了師范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忽視了師范學校導師制的特色和優勢。文學院可以分成兩種培養模式:一個是針對培養高質量的學術型本科人才,另一個是針對培養高質量的專業型本科人才,即高質量師范生人才培養。文學院應與外國語學院加強交流,從外國語學院的“卓培項目”的摸索過程中摸索出一套成熟合理、適合于文學院師范生導師制的運行體系,豐富完善文學院本科生導師制[2]。

在資源共享方面,文學院導師制“資源共享”理念不夠明確。有受訪人員建議:應公開導師制推薦書單,讓有需要的學生自行閱讀,實現資源共享。其實,文學院的導師制已經在逐步實現資源共享?!般瓎ⅰ闭撐难杏憰?、“輔仁”讀書沙龍的開展體現了導師制正逐步讓更多非導師制學生參與。受訪人員提出這個問題,反映了導師制對“資源共享”這一理念的不明確。這一理念的不明確導致導師制的資源共享沒有從非導師制學生的角度出發,如“輔仁”的活動開展前,沒有提前公開談論的內容與書目,導致非導師制學生無法提前研讀作品。

總之,文學院應明確這一理念,盡可能地向全體學生開放導師制的一些資源,可加大對這一理念的宣傳力度,如:在可以非導師制學生的參加的活動宣傳海報中加上“歡迎非導師制學生參加”的字樣;在活動開展前公布參加此次活動應做的準備工作,如:在讀書沙龍開展前半個月,公布沙龍將交流的書單,以便非導師制學生研讀,從而更積極有效地參加活動。這樣更有利于文學院導師制品牌的輸出,擴大文學院導師制的影響及營造文學院濃郁的學術氛圍。

參考文獻:

[1]李東成.導師制:牛津和劍橋培育創新人才的有效模式[J].中國高等教育,2001(8).

[2]劉濟良,王洪席.本科生導師制:癥結與超越[J].教育研究,2013(11).

基金項目:本文系江蘇省大學生創新計劃省級重點項目“文學院‘本科生導師制的運行模式與實踐評估”(項目號201714436004Z)研究成果。

猜你喜歡
本科生導師制文學院師范院校
文學院學人新作
關于奔流文學院舉辦第十五期作家研修班的通知
歸 去 兮
詠 河 大
基于本科生導師制的圖像處理與機器視覺綜合設計改革與實踐
學分制背景下本科生學業導師制的實施策略
師范院校畢業生就業觀念對就業選取的影響
構建能動專業本導制實施的路徑研究
新課標背景下師范院校文學理論教學反思
淺析師范院校學生教育管理模式的構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