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農村社區建設轉型發展的調研

2018-09-28 00:12陸華勇
智富時代 2018年8期
關鍵詞:社區服務村民群眾

陸華勇

近年來,新農村社區建設進入高速度發展的新階段。建設新型農村社區是統籌城鄉發展、加快推進城鎮化進程的重要載體,也是優化農村土地資源配置的重要措施。在此過程中舊的發展模式被打破,社區發展在轉型中面臨許多問題,針對此問題,筆者深入濟寧市兗州區部分鎮街進行實地調研。

一、新農村社區建設轉型發展中面臨的問題

(一)新農村社區在拆舊建新社區過程中面臨的問題

1、舊村建新各村情況不平衡。由于村與村之間、農戶之間受風俗習慣、自身利益和基層干群關系等多方面的因素,直接影響了拆舊步伐和建設進度。

2、部分群眾不理解。有部分群眾認識不到位,認為上樓增加生活成本;有部分群眾認識存在誤區,不配合村級工作,認為上樓不如院落方便;有部分農戶進行了舊宅的拆舊蓋新,舊房建設較好,不想拆舊。

3、資金保障壓力較大。雖然配套很多資金,但資金仍存在較大缺口。首先配套建設資金由于涉及新農村建設的村數量較多,由于鎮街財力相對薄弱,資金缺口較大;其次拆舊涉及村莊較多,上新拆舊補助資金有很大缺口。

(二)村組織在提高社區服務群眾上面臨的問題

1、村組織在服務群眾上需要提高。一是服務群眾的意識不強。村組織對自身的職能認識不足、定位不準,一般停留在管理的角色上,不是把群眾作為服務對象,而是把群眾作為管理對象,弱化了服務群眾宗旨意識;二是對社區服務的認識不足。村組織的關注點往往還是停留在發展生產、增收致富上,對群眾在文化教育、衛生健康、平安保障等方面的關心較少,沒有真正的轉換認識。

2、各項公共服務設施沒有合理統籌利用。一是忽視服務質量影響社區公共服務設施的利用。鎮村普遍認為增加社區公共服務設施是社區建設的捷徑,注重“硬件”的同時忽略了“軟件”的作用。社區公共服務設施的價值是需要通過精細的管理和服務才能實現。一部分公共設施由于缺乏管理,無法得到有效利用。二是社區公共服務設施標準不高,存在重復建設。某社區由六個村組成,各村分別建有衛生室、老年公寓、健身小廣場等,不僅重復建設,而且標準都不高,無法滿足村民需求。

3、村民缺乏自我服務管理意識。一是村民參與公共服務管理的渠道不暢。一些組織和協會大多由干部兼職,存在把村民參與“當門面”、“走過場”的現象,缺少相應的制度保障。二是村民受到自身知識水平的制約,而且留守的大多是老人、婦女和兒童,對參與農村事務管理重視不夠,難以表達真正的訴求。

(三)社區村民在生產和就業中面臨的問題

隨著土地流轉的加快,村民在生產方式上也在發生著轉變。一是土地集中經營,出現種植大戶。對于種植大戶在政策扶持、培訓、管理等方面亟需加強;二是常年務工農民不斷增加,文化水平又普遍偏低,缺乏就業指導和培訓,就業競爭中不占優勢,自身權益容易受到侵害;三是大量村民從土地中解放出來,進一步增收面臨諸多困難。

二、新農村社區建設轉型發展的幾點建議

(一)多措并舉,做好拆舊建新社區工作

1、做好宣傳發動,政策解釋工作。根據村情民情不同,通過走訪、座談等形式,做好政策的講解、釋疑工作,做到民主、公開、透明,充分調動村民參與社區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努力解決困擾社區建設發展的資金瓶頸。在保持現有拆舊建新政策的基礎上,一是需要各級政府加大新農村社區建設的扶持力度,尤其是在社區基礎設施建設上加大資金投入;二是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社會各種資源,吸收社會資金投入新農村社區建設,政府要出臺有關的優惠措施,鼓勵社會資本的參與。

(二)切實轉變職能,抓好社區服務管理各項工作

1、加強村組織建設,切實轉變觀念、強化服務意識。(1)加強村“兩委”班子建設,明確職責任務,培養一批有責任心、年輕的黨員干部,提升村組織能力。(2)強化服務理念。最好的服務就是最好的管理,把服務的理念貫穿村組織建設的始終,健全服務群眾的各項工作機制,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多辦實事、多解難事、多做好事,真正實現管理向服務的轉變。(3)改進方式。加強黨內基層民主管理,廣泛聽取村民的意見,增強工作透明度,充分保障村民的知情權、參與權、選擇權、監督權。(4)依法治理。樹立學法、懂法、守法、用法的工作理念,將村級各項事務和村民的自治管理納入法制化軌道,自覺接受法律的約束,自覺做到依法辦事。

2、推進社區各項建設。

(1)完善社區服務。圍繞不斷滿足居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堅持管理于服務之中。①村民遷入社區后,新的生活習慣需要一段時期的培養和養成,要做好積極的引導,培育良好的生活習慣;②對于社區衛生醫療服務,要按照“小病不出社區”的要求進行整合,建設高規格、標準化的社區衛生室,建立專業的醫療隊伍,定期開展疾病預防、健康教育、上門醫療等服務;③對于部分帶有經營性的服務,可以按照市場的方式進行運作,力求讓社區服務社會化。福利性的社區服務應重點關注殘疾人、獨居多病的老人、低保戶等特殊人群,積極開展“志愿者”、“黨員聯戶”、“代理家政”等便民救助服務。

(2)優化社區環境。①應結合“美麗鄉村”建設,全面搞好社區環境,完善社區基礎設施和公共配套設施,做好保潔、植綠、護綠和亮化工作;②治安環境方面,要整合社區治安力量,圍繞“平安社區”的標準,開展群防群治,建立巡邏制度,實施人防、技防相結合,營造“安居”氛圍;③人文環境方面,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深入抓好精神文明建設,倡樹文明新風,形成文明和諧、積極向上的社區氛圍。

(3)豐富社區文體活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是怡情、健身、益智、凝心的有效形式,也是鄰里之間加強溝通、增進了解、改善關系最為直接的一個途徑。①充分利用活動陣地,讓居民有去處,引導村民有選擇地參加一些健康向上的活動;②抓隊伍培養,充分發揮文體骨干的作用,組建別具特色的文體團體。通過開展各項活動,達到自我服務、自我管理的目的,增強社區村民的認同感、歸屬感。

(三)轉觀念、謀創新,實現村民不斷增收致富

1、完善土地流轉模式。土地流轉已在多數村莊開展,流轉模式也因地制宜各有不同,但是,村民利益才是土地流轉的核心。通過土地流轉有利于更好的保護耕地、保障糧食安全;有利于村民實現增收的多元化;有利于各資源要素的自由流動;有利于實現農業的產業化經營;有利于推進城鎮化的發展。要積極穩妥地引導村民入社、村民入股,有序推進農村土地流轉,不斷加強對種植大戶的培訓,為農村種植大戶在融資上、政策上提供便利。

2、推進村民創業,擴大就業空間。新農村社區建設的不斷發展,正在使農村的農業產業結構和勞動力就業結構發生著重大轉變,積極推進村民創業,帶動村民轉產轉業,是農村走向小康之路的必然選擇。

(1)加強統籌引導村民創業。加強組織領導與宣傳引導,建立相應的組織領導機構,引導村民創業;促進自主創業和鼓勵農民工、大學生返鄉創業,制定相應的優惠政策。

(2)創新政策激勵村民創業。加強準入扶持,放寬工商注冊登記限制、減少各項審批手續,為創業鋪設最寬路徑;加強資金扶持,建立完善政府投入專項資金、市場引入風投資金、政策投入小額融資的多渠道創業融資機制;加強減補扶持,落實對創業村民的資金減免和補貼政策。

(3)優化服務保障村民創業。構筑公共創業服務平臺,明確專人從事創業服務工作,對創業項目實行跟蹤指導和扶持;構筑信息交流互動平臺,建立完善的村民就業和創業基礎數據庫,實時提供就業和創業信息。

猜你喜歡
社區服務村民群眾
建設“家門口”服務體系 “繡”出高品質社區服務
“十四五”城鄉社區服務,有哪些看點?
“十四五”城鄉社區服務體系建設規劃
定點幫扶讓村民過上美好生活
張存海:帶領村民過上好日子
多讓群眾咧嘴笑
打通社區服務的“最后一公里”
能人選出來 村民富起來
情牽群眾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眾來求助”等十六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