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負面信息報道的正面效應

2018-10-09 09:56龔雅麗
現代商貿工業 2018年30期
關鍵詞:負面導向角度

龔雅麗

摘 要:負面信息報道是指與現行社會價值觀和道德標準相沖突的事件以及自然災害。在這個互聯網發達、信息爆炸,人們正在由信息被動接受者向信息生產者角色轉變的新時代,如何正確對待負面新聞,發揮其正面效應是研究重點,據此,從定義、正負面效應的判斷標準、現狀及措施四個方面對負面新聞事實進行闡述,厘清負面事件報道的重要性,轉換意識,站穩角度,通過正確宣傳達到正面效果。

關鍵詞:負面信息報道;正面效應

中圖分類號:D9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8.30.065

從1949年1980年,中國提倡的新聞報道準則是“正面報道為主,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而對于負面信息的報道則多處受限,媒體報道內容受特定環境所限,內容較單一。幾乎沒有負面信息報道。改革開放之后,思想得到解放,報道內容逐漸多樣化,負面事件的相關報道逐漸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在負面信息怎樣報道來引導正確輿論導向方面,學者們進行了相關研究。孫旭培在《新聞學新論》中提出了新聞報道的平衡原則,主張多種意見的同時報道,尤其是對立意見。新聞信息報道亦如此,正面信息得以報道的同時,加強負面信息的報道。這一原則在當時并沒有完全受到重視。但是在當今這個社會與文化格局多元化的今天,新聞報道的平衡原則又重新回到了人們的視野。在這個信息爆炸、謠言四起的互聯網時代,信息傳播者應該如何做到正面報道與負面報道相結合、加強負面報道的正面效應等已刻不容緩,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1 負面信息報道

在闡釋負面信息報道之前,我們應先解釋一下新聞的含義,新聞即新近發生的事實的報道,這是目前我國新聞界公認的說法。簡言之,新聞信息應具有真實性、及時性。一則信息想要成為新聞,必須經過“新聞守門人”的選擇,借助語言、文字、聲音、圖像等符號載體加以傳播,為受眾所知曉。

新聞有正面與負面事件報道之說,所謂正面事件報道是對主流意識形態的認定,主要報道社會的光明面,具有鮮明的傾向性與引導性。例如國家取得的成就、科技的進步、經濟的快速發展等方面的報道均在其列。負面事件報道與正面事件報道相反,從新聞學的角度講,是指那些與現行社會價值觀和道德標準相沖突的事件以及自然災害,進一步講是對社會上的負面信息進行相關事實報道,它主要包括官員腐敗與政治丑聞、社會危機事件、社會批評信息、黃色信息及自然災害等五個方面。隨著科技的進步與政策的開放,信息呈現爆炸式增長,人們接受信息的渠道增多,政府如果沒有及時對負面事件做出正確報道,受眾極大可能收到對事件扭曲報道之后的非官方消息,由此帶來的后果是極其嚴重的。由此看來,互聯網的興起拓寬了信息的傳播渠道,受眾接收到的信息良莠不齊,對負面信息的引導與監控成了政府亟需解決的難題。

2 判斷負面事件正負面效應的唯一標準

事實本身的好與壞與該事件報道結果的好壞沒有必然聯系,正面消息報道帶來的結果不一定好,同理負面信息報道帶來的結果也不一定差。負面事件正負面效應判斷的唯一標準在于其報道導向和報道角度,凡是與黨、國家和人民的切身利益相關進行正確導向報道的新聞即正面效應報道;凡是危害國家和人民利益的負面事件并進行錯誤導向報道的新聞即負面效應報道。2011年“7·23”發生了動車在溫州追尾的惡性事故,許多地方媒體都及時發出了對相關問題的質疑和批評的聲音,社會反響很好,很熱烈,可以說直接推動了有關方面對問題的重視,也讓鐵道部清醒了許多。這些質疑和批評就絕不是負面報道,而是正面報道,是通過報道負面現象而做的正面報道。所以,我們不能“就事論事”,而應考慮到新聞傳播者本身報道的角度,只要是從維護黨和人民的立場出發,這種新聞事實就應該加以發表,這一點也是人民知情權的重要體現。生活中我們可能聽到過關于某記者報道政府丑聞而被迫離職或進監獄的消息,首先,消息的真實性有待考究,縱使事件真實存在,我們也應想想是不是該記者報道的角度出了問題,可能他的那篇報道嚴重損害了政府的形象,給社會帶來了不良影響。

對于破壞社會穩定、損害公眾身心健康的新聞,例如黃色、暴力等新聞事件中給予錯誤導向指引的負面事件我們應堅決抵制,切勿為了追求經濟利益而大肆報道,一味地追求新鮮、刺激、新奇的未經事實證明的事件,這種負面效應新聞事件的報道既損害國家和人民的利益 ,也造成了社會的不穩定,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也會帶來巨大傷害。

3 負面事件報道的現狀

3.1 政府監管力度不夠,負面事件報道角度不一

當今的中國新聞事業日益開放,傳媒市場化、通訊數字化、信息公開化的今天,互聯網時代的到來讓我們從信息的傳播主體和傳播渠道均產生巨大轉變,自媒體盛行,相較于以前的新聞行業,報社編輯作為“新聞把關人”,播出的新聞都是經過嚴格篩選和審查的,導向性指向明顯。而現今因為網絡的發展,新聞數量激增,政府對互聯網的監管力度不夠,相關政策制定得并不完善,加之政府對于負面事件的報道采取逃避、遮掩的態度,這給為了利益而進行不實報道的商家乃至個人有了可乘之機。負面事件的不實報道如果未經阻止,會像蝴蝶效應一般對社會帶來極其嚴重的不良影響。

3.2 負面效應事件主要集中在怪、新、奇,進行事實上的夸大

追求好奇心理、求異心理、刺激心理是正常人群普遍心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事故、殺人、車禍”等負面事件做相應報道無可厚非,但是為了吸引受眾注意,對新聞事實進行夸張性報道,新聞用詞不夠客觀,以偏概全,過分迎合受眾的低級趣味,顛倒了社會效益與自身經濟效益的位置,不僅偏移了媒體的導向、定位,也降低了媒體的格調、品位,更惡劣的是這種基于利益的取舍標準鼓勵了新聞報料人員對負面事件不實報道的熱情和積極性。如此惡性循環不僅損害了民眾接收新聞事實的權利,對社會穩定和公民身心健康也帶來極大不良影響。

4 負面事件報道的正確導向

新聞事實每時每刻都在發生,是客觀存在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那么作為政府官員及新聞傳播者如何正確對待它,如何將新聞事實與報道的社會效果相結合,理性把握報道導向,選準負面事件報道角度,使之具有正面宣傳效果,從根本上維護黨和國家、人民的根本利益就變得尤為重要。

4.1 轉變觀念,堅持負面事件報道的正面宣傳

我國從新聞事業伊始直至現在,堅持的方針仍是以正面宣傳為主,強調弘揚主旋律與報道正面人物,雖說隨著時代的發展,中國新聞業正跟著時代腳步與時俱進,報道內容自由度與真實性有了極大提高,但是在新聞機構內部尤其是黨報機關,負面事件的報道就像一顆地雷不敢觸碰,避免報道負面事件出發點是好的,怕影響社會穩定,危害國家和人民的利益,殊不知事實靠躲、藏、壓就能避免不被公眾知曉了嗎?現今信息傳播更加迅速的今天,人們知曉信息僅在彈指之間。新聞傳播者要想贏得公眾的信任,必須轉變新聞觀念,第一時間報道負面事件,承擔起引導輿論正確導向的作用,減輕公眾的猜忌與擔憂,但是報道負面事件要有度,并不是所有負面事件均要報道,應該報道那些具有正面效應的負面事件。對于與受眾切身利益、生命安全相關的事官方應從維護公民安全和社會穩定的角度第一時間做出回應,體現政府的積極作為,把握正確導向,強化負面事件的正面效應。2017年湖南發生了特大暴雨洪災,在災情發生的第一時間,湖南各大新聞報社均前往現場進行報道,為觀眾提供第一時間消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謠言的傳播,讓受眾對湖南洪災及其所帶來的災害有了清楚的認識,既穩定了人們的恐慌情緒,又對動員全民抗擊洪水起了積極作用,政府的積極作為與相關英雄事跡的報道既提升了政府的形象又弘揚了社會主旋律,可謂一舉多得。

2008年5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已正式實施,不論什么性質的新聞,都應按此條例及時發布,搶占輿論引導的制高點,贏得輿論主動權。所以無論是正面事件還是負面事件我們均應給與報道,只是在報到時我們要有所側重,堅持以正面事件報道為主,積極報道具有正面效應的負面事件,并加強對負面效應事件的監管力度,為社會營造一個積極向上的社會環境,維護社會和諧與穩定。

4.2 挖掘報道深度

對于新聞事件報道,我們應該對新聞事實進行深入挖掘,在報道該事件之前,明晰該事件的性質,然后選準角度,由點及面多角度的全面分析,深究事實背后的原因,讓受眾了解的更透徹,負面事件報道是一把“雙刃劍”,用得不好就會傷及自身,造成相反結果。負面事件報道極易產生的一個毛病是就事論事,缺乏深度,報道角度不明,不分不析,不評不論,不發掘負面事件的深度蘊含,拿過來就報道,是不會收到好效果的。鑒于此,我們應堅持正確導向,對負面事件審慎分析,挖掘內在本質,發現其負面中蘊含的積極內容,然后作出取舍,該壓則壓,該報則報,報則報出深度,報出深意,報出有益的啟示與警示。

4.3 重視新聞報道的整體平衡

在新聞報道中既要加強正面事件的報道,也要強調負面事件的正面報道。如果媒體僅報道正面事件,會增加人們的審美疲勞,人們的危機意識感減弱,而且隨著人們知識素養的不斷提高,此種做法會增加受眾的不信任感。

在報道同一事件時,堅決反對僅從一個角度報道該事件,強調一面之詞的“一邊倒”新聞。對于同一事件,尤其是負面事件,報道角度的不同,新聞達到的效果也就不盡相同。新聞工作者在報道之前準備不夠,僅從一個角度來報道,就會偏離了事件本身,從而對受眾造成誤導。多角度挖掘新聞事件的真實性是新聞工作者進行事件報道的不二法門。作為新聞工作者,我們要始終堅守新聞報道的均衡原則,要從整個現實出發,決不漏報、瞞報重大新聞事件,也要注意各類報道議題和報道價值取向的適當平衡,從國家和人民根本利益出發,嚴格遵守新聞報道準則,避免使某一方面的功能出現過度的膨脹。

4.4 強化自律,堅守道德底線

新聞工作者應該強化自己的職業操守,守住自己的道德底線。有些新聞工作者只注重新聞獵奇性,一味地追求刺激、賣點與低級趣味,從而對社會產生不良影響。如新聞工作者大幅度報道那些車禍血腥場景,以自己掌握的證據要挾政府官員,這些都是道德操守缺失的表現,由這樣的人寫出來的新聞他的可讀性和可信度均大打折扣,會對社會造成不良影響。對于新聞傳播者來說,我們應堅持黨、國家與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公正合理的報道新聞事件,還原新聞真實,強化負面事件的正面效應。

2017年6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已正式實施,國家積極開展網絡空間治理,積極構建和平、安全、開放的網絡空間。作為信息生產者和傳播者,應該嚴格按照國家相關法律,做一名合格的新聞事件記錄者、監督者、旁觀者,一位強有力的輿論引導者,正確導向堅守者。它是群眾了解外界信息和新聞事實的重要渠道,它的報道威力不容小覷,新聞工作者應該將新聞事件報道與監管并駕齊驅,豐富報道多樣性的同時,加強網絡監管與新聞審核,最大限度的降低負面效應事件的傳播數量,從國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堅持黨性原則,選準報道角度,從合適尺度切入深入挖掘新聞事件,正確引導輿論導向,轉“?!睘椤皺C”,有利于社會安定。

參考文獻

[1]張威.中西比較:正面報道和負面報道[J].國際新聞界,1999,(01):4957.

[2]朱清河.美國負面新聞報道的社會價值及其啟示——以近年來普利策新聞獎評獎為例[J].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41(06):164167.

[3]劉建明.負面報道的概念釋疑[J].新聞與寫作,2008,(07):60.

猜你喜歡
負面導向角度
以生活實踐為導向的初中寫作教學初探
神奇的角度
“偏向”不是好導向
一個涉及角度和的幾何不等式鏈的改進
遠離負面情緒
正面的人和負面的人
需求導向下的供給創新
論負面教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