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班規“七問”

2018-10-10 09:27王曉春
中國德育 2018年9期
關鍵詞:條文校規班規

班規是說規則的,規則是干什么的?規則是守住底線的。也就是說,規則告訴人們“不能做什么”,而不是“你要朝哪個方向努力”。

一問:班規有哪些特點?

班規是一種公約。它的特點是在正規與非正規之間、自愿與非自愿之間、剛與柔之間。

法律、條例、學生守則都是正規的,它們都是由官方正式發布的,而班規則是由一個班級的師生自主約定的,相對不那么正規,但既然是約定,就有一定的約束性,至少在這個班里,它有一定的正規性。所以說,班規的特點之一是介于正規與非正規之間。

法律、條例、學生守則等的制定和執行,都有強制性,而班規則不同,班級師生可以自主決定是否制定班規,對于是否執行也沒有特別的強制性要求。也就是說,違反班規的后果比違反學生守則的后果要輕得多,遵守班規,更需自愿。所以說,班規的第二個特點是在自愿與非自愿之間。

至于班規的第三個特點——在剛與柔之間,道理就很明顯了,比起剛性的法律、條例、學生守則,班規要相對柔軟一些。

二問:班規能解決什么問題?

首先需要弄清楚一個問題:班規是班級的標配嗎?答案是否定的。很多班級并未制定班規,也管理得很好。因此,是否制定班規,應該看實際需要。班規不定也行,或者定了也起不到約束作用,這兩種情況下都沒有必要制定班規?,F在師生負擔都比較重,班規的制定和執行也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如果流于形式,實無必要。

那么,在什么情況下制定班規是必要的呢?當班主任威信較高,班級大局穩定,集體輿論比較健康目力量較強,有些問題憑借班規的約束就有可能解決,在這種情況下制定班規是比較明智的。之所以能夠解決,一是制定規矩的過程使大家受到了教育,二是班規有不斷提醒的作用,而有些不算根深蒂固的問題,經過提高認識、反復提醒,可以解決。

然而有時師生(主要是班主任)對班規的期望值過高。比如有個小學的班規寫道:“勤奮好學爭分秒,貴在自覺效率高?!边@是宣傳口號,不宜寫進班規,因為勤奮好學、貴在自覺這些目標顯然不是能“規”得出來的,班規無法承擔如此重任,制定者的期望值太高了。這也說明制定者心中對班規性質的理解模糊不清。班規是一種需要遵守的規則,不是規劃,制定班規不是宣揚奮斗目標。我發現有些教師對“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這句話理解得太簡單了?!皼]有規矩,不成方圓”不假,但不等于有了規矩就能成方圓了,以為定了班規就能解決班級管理中的各種問題,這只是一種脫離實際的主觀想象。

其實,班規只是眾多教育手段之一,故只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不要說一個班級,即使一個城市、一個國家,許多剛性規定也常常有人違反。為什么?因為任何規定要執行到位都是需要條件的,絕不是有了規定就能解決的。社會上剛性的規定尚且如此,介于剛柔之間的班規就更不用說了。比如遲到問題,如果班主任批評、懲罰、找家長等辦法都用了,還是不能解決,依靠班規就能解決嗎?規定不準遲到,學生就不遲到了?顯然不是這么回事。班規要解決的問題應該是較小的、具體的、操作性強的、短期能見效的問題,不是特別難解決的問題。像是厭學這類問題太大,而且很頑固,就需要用個案診療的方式應對,靠班規是難以解決的。

三問:班規的主要任務是什么?

我在網上查到了很多班規,發現不少條文都不是規則,而是號召。比如下面這些條文:

自信:所有的同學都應該樹立堅定的信心。

堅持:鎖定目標,不畏困難。

合作:班級是個大家庭,同學之間要和睦相處,親如兄弟姐妹,要認識到集體的力量和團結的重要性。

競爭:樹立競爭意識,在做事上、學習上展開競爭,競爭必須是公開的、公正的。

我認為把這些內容寫進班規不合適,因為班規的主要任務是禁止,而非倡導。班規是說規則的,規則是干什么的?規則是守住底線的。也就是說,規則告訴人們“不能做什么”,而不是“你要朝哪個方向努力”。一個人不自信,這是缺點,但你不能說他犯規了;一個人做事缺乏堅持,也是缺點,但你也不能說這是犯規了。再說一個人是否自信,是否能堅持,也不好確定,這些概念都有點虛,而規則只能處理很確定的事情,否則說不清楚,更沒辦法操作。由此可見,班規是防守型的。班規的內容最好都是禁止的事情,明明白白,清清楚楚,這樣才能起作用。要提倡的東西,可以用其他方式(如主題班會)進行,最好不把禁止之事與倡導之事混在一起說,因為二者不是一回事。

四問:班規條文應如何制定?

在我看來,聰明的班規條文應該管絕大多數人已經能做到、少數人還沒做到的事情。比如班上絕大多數同學都能按時完成作業,只有少數幾個人不交,班規里就可以規定,必須按時完成作業,否則有哪些后果。為什么班規要針對絕大多數學生能做到的事情提要求呢?這是為了減少難度。如果一個班級中多數學生都完不成作業,這時出此班規,很可能說了也沒用,不但達不到目的,教師還失了威信,想靠班規一舉解決這個問題是不現實的。反之,如果班級中所有學生都能按時完成作業,只有個別的意外情況,這時在班規里強調按時完成作業,就屬多余。所以,拿那些多數人已經能做到而少數人尚未做到的事情做抓手,才是聰明的班規條文。

那么,班規幾條為好?我認為,千萬不要太多。我見過有些班規上千字,有的還分章節,難道班規是在寫論文嗎?班規只要一繁瑣,就意味著無用。我認為,中學的班規在10條左右為好,小學可以酌情再減少一點,小學低年級在我看來不必制定班規。有些老師制定班規時,總覺得說得越全面才越放心,這就不是班規,而成了教師的心理安慰劑了。班規應該挑班里最急需解決而且可能解決的問題作出規定,然后狠抓落實,一旦事情解決了,到下個學期,有關條目就可以撤銷。這叫班規更新,與時俱進,因為制定班規就是為了解決問題的。

班規條文,可以由班主任起草,也可以指定某幾個學生起草,或發動全班同學共同起草。無論哪種方式,關鍵的環節是討論。一定要讓全班同學充分議論,充分表達不同意見,這個討論的過程甚至比后來的落實還重要,這是一個教育的過程,一個師生之間、同學之間互相理解的過程,一個統一思想的過程,也是一個暴露問題的調查研究過程。在討論的基礎上,確定一些條文,對于爭議較大的條文,可以暫時不用,不要打算“畢其功于一役”。班風基礎較差的班級,甚至可以先解決相對不那么重要的問題,把最需解決的問題放一放,等到次要問題解決了,集體輿論強大一點了,再攻堅克難,解決那些棘手的問題。

如果我是中學班主任,我傾向于征集班規草案,學生自愿寫,收集上來之后,把所有條目列出來,讓學生投票選出最中意的10條,然后班會討論定稿。這樣制定出來的班規群眾基礎好,容易落實。注意,很可能最后的條目既不是班主任滿意的也不是全體學生滿意的,其實這才是最正常的和可行的。我發現很多班主任總是希望班規讓他自己滿意放心,這種班規只是“看上去很美”,并不能解決問題,說到底還是教師的心理需要。

五問:班規的導向是什么?

“班規應以個性化為取向”,這是網上的一種提法。我以為這個說法不靠譜。班規,它本來就是針對一個班集體的,不是針對某個人的,所以沒有辦法“以個性化為取向”,因材施教不是班規的任務,班規也勝任不了這個任務。教育界有個問題,出現一個流行的口號,大家一擁而上,什么事情都往這個口號上掛靠。正如“教育個性化”這個口號,有人說,要辦“面向個體的教育”,其實這個說法已經屬于抒情了,只要學校存在班級,只要學校還集體上課,面向個體的教育在整體上就是無法實現的,我以為中小學還是提“尊重個性,發展個性”比較實事求是。整個學校教育尚且如此,具體到班規,就更不是培養個性的途徑了。相反,班規倒是經常要抑制某些個性的。比如對于那些特別好動、上課小動作很多,而且愛下座位的學生,班規就會限制他們。這也許對發展他的個性不利,但對集體是有利的。我們不能一味地對個性唱贊歌,個性有時能助人成長、使人幸福,有時也會使人失敗、讓人痛苦。個性是一把雙刃劍,看你怎么發展,怎么運用。學校的任務,首先是幫助學生社會化,其次才是發展其個性,而且要努力把二者協調起來。個性如果妨礙其社會化,這種個性是必須適當控制的,班規就有這個作用。當然,班規對發展個性也可能有正面作用,比如班規禁止拿同學的生理缺陷開玩笑,禁止隨便嘲笑同學,這對很多內向或自卑學生的個性,就是一種保護。但無論如何,班規“以個性化為取向”是說不通的,班規的主要取向是社會化,而不是個性化。

六問:班規如何執行?

班規要不要規定懲罰措施?我覺得需要。如果沒有懲罰措施,只要有規定大家就都能遵守,那就不必制定班規了,班主任跟大家提提要求就行了。若違反規定也沒有下文,不了了之,這個規定就成了一紙空文,這比不曾規定還要糟糕,班主任一旦失去威信,以后就沒人拿你說的話當回事了。定班規是一件嚴肅的事情,定了就要執行,違反了就要懲罰,而目懲罰的辦法要經過大家討論通過,廣而告之,勿謂言之不預也。應該怎么懲罰呢?有的班級是扣分,有的是勞動,有的是當眾認錯,還有的要唱一支歌,等等。要根據班風特點決定??傊?,懲罰措施必須給當事人和全班同學留下點印象,最好有點小震撼,否則就沒有達到目的。如果大家拿班規當玩笑,那這個班規就完全失敗了,還不如不定。

如何執行班規才能深入人心?有些班級制定班規的時候轟轟烈烈,定完了,公布了,寫在墻上了,然后就靜悄悄了,好像流星一閃,根本就沒有持久的記憶,更不用說深入人心了。找一個有班規的班級去問幾個學生,讓他說幾條班規內容,如果說不清,那就是這種情況。如何解決呢?其實也好辦。班規制定之后,每天抽幾分鐘讓全班學生朗讀一遍,不斷重復,它就逐漸深入人心了。此法很簡單,但堅持下來不容易。如果班主任不能堅持,我覺得就沒必要制定這個班規,你制定它,不就是為了讓它真正起作用嗎?

七問:班規與學生守則和校規是什么關系?

班規是在學生守則和校規的大框架下針對本班的具體情況制定的規則。班規既不能與學生守則和校規沖突,也不要重復守則和校規的內容。比如某學校規定學生不準帶手機進校,班規就不能允許學生帶手機,否則會給學校管理帶來麻煩,除非你班有很特殊的情況,那要經過校領導批準。班規不要重復學生守則和校規,否則就沒有必要了,遇到內容一致的情況,班規的任務是把學生守則和校規具體化。比如學生守則要求學生注意聽講,班規就不必重復“注意聽講”這種表述,只規定上課時不準做的事情就行了。當某個班級中人際關系的問題較嚴重,在班規里涉及人際關系的條文就可以多一點;某個班學生禮貌較差,班規里涉及禮貌的要求就可以多兩條??傊?,班規的制定應該從班級實際出發,從問題出發,而不是從某種理念和班主任的主觀愿望出發,更不能與校規重復甚至柑障。

【王曉春,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基礎教育研究所,退休教師】

責任編輯 何蕊

猜你喜歡
條文校規班規
My New Year Wishes
校有校規
校規之戰:“嚴”與“愛”何以平衡
神奇的班規
論債法在民法典中的編寫體例
“奇葩”班規
好班規應守護學生心靈成長
《傷寒論·辨厥陰病脈證并治》條文一則考義
法國擬立法禁止父母打小孩屁股
“雷人校規”“雷人”的原因及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