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探內部審計與事業單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2018-10-17 08:10涂俊瑜
現代經濟信息 2018年22期
關鍵詞:內部審計事業單位創新

涂俊瑜

摘要:在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大背景下,事業單位機構改革受到廣泛關注。事業單位內部審計的開展與國家宏觀經濟發展相比,明顯滯后。文章首先闡述事業單位供紿側結構性改革的內涵,分析了內部審計的必要性;再以事業單位改革存在的問題為導線,提出事業單位應開展內部審計工作,以促進事業單位深化改革,完成事業單位肩負的歷史使命。

關鍵詞:事業單位;內部審計;改革;創新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深化事業單位機構改革,強化其公益屬性,對事業單位改革要做出全面部署;并指出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變化,是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毙姓聵I單位作為國家的管理機構,肩負著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責任,讓老百姓有獲得感,促進宏觀經濟、社會環境的協調發展。筆者認為,事業單位改革應當貫徹黨中央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奮力走出一條適合改革的路子,通過引入“內部審計”,讓內部審計在事業單位改革浪潮中有所作為,全面覆蓋事業單位的方方面面,充分發揮內部審計的監督職能,為引領各項經濟決策提供服務,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一、內部審計在事業單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的必要性

(一)事業單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內涵

現階段,人民群眾期盼的是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優質的教育、醫療服務、更優美更安全的社會環境、更豐富多彩的體育文化生活等,期待著公益事業的多樣性、創新性。面對新時代的挑戰,公益事業也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解決了社會發展的主要矛盾,切中了事業單位發展的本質,發展的本質就是效率的提升,結構的升級。事業單位通過調整布局結構、推進關鍵環節改革、優化資源配置、提高資源運行效率;通過擴大有效的社會環境、設施、服務的供給,提高供給方對需求方的靈活適應性,提高供給體系質量,使結構均衡與需求均衡統一起來,實現事業單位與廣大人民群眾的和諧統一,在穩中求進這個總基調中,為深化供給側改革,推進事業單位機構改革創造有利的條件。

(二)內部審計的重要意義

內部審計擁有獨特的威信力和影響力,在行政事業單位供給側改革中,發揮著第一道防線的作用。

內部審計是一位監督者,她能監督單位各項管理制度落實情況,監督檢查各管理部門的業務規范,及時發現問題,堵塞管理漏洞,找到短板,采取有效措施進行整改。

內部審計是一位指導者,她能運用自身的“免疫功能”,發揮職業素養,維護國家法律法規,在事業單位供給側改革中,提升國有資產的利用率,以實現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她能指導事業單位財務工作健康有序開展,發揮財政資金的社會效益。她能推進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建設,使內部控制機制在事業單位得以落地;運用改善“內部環境”的控制手段,增強事業單位抵抗風險的能力。她可以有效實施績效管理,出色完成部門績效評價,通過公平公正地評價,確??冃гu價數據的標準性、合規性;讓事業單位接受社會的全面監督。

因此,內部審計應當在事業單位供給側改革中晉升為創新驅動發展的領軍者,為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打下基石。

二、事業單位內部環境探析

事業單位是我國現代化經濟建設的重要力量,是構建穩中求進的國家治理體系的保障機構。目前,我國事業單位的數量約達120萬個,在職人員達3000多萬人,在中共中央的統一領導下,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著各個領域的公益服務,為行政機關提供著支持與保障。事業單位內部環境的建設對推進事業單位供給側改革具有重大戰略意義,但現階段我國事業單位內部多呈現出組織機制不夠全面、人力資源發展不均衡、資源配置效率不夠高、定位不準等諸多問題。主要源于以下原因。

(一)組織架構有待優化

近年來,事業單位組織架構的建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多采用職能制的組織架構,通過劃分部門職能,明確權責,確實完善了職能配置,提高了部門的凝聚力與戰斗力。但是,大部分事業單位普遍缺乏一個獨立的內部審計部門,無法在事業單位內部及時有效地實施專業性的約束;各職能部門缺少集中統一的監督;管理漏洞得不到有力堵塞,使部分事業單位暴露出各種缺陷。

(二)內部控制建設執行不力

2015年,財政部發布《關于全面推進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建設的指導意見》,要求各行政事業單位全面實施內部控制建設。另外,要求落實內部審計,充分發揮審計監督職能。根據北京國家會計學院及用友公司對行政事業單位關于執行內控建設的調查報告獲悉:第一,普及、落實情況與實際需求有差距;第二,未引起單位領導人和財務工作人員的重視;第三,存在不培訓、不宣傳、不落實、不執行現象;第四,內控建設未納入單位制度建設的計劃;第五,無實施落地計劃。

通過對事業單位內部環境的分析,建立健全高效的內部制約和監督體系,規范行政事業單位內部經濟、服務活動,強化對內部權力運行的制約,防止內部權力濫用,無一不體現內部審計的影子??梢?,在國家反腐敗和倡廉機制建設的大背景下,事業單位開展內部審計建設,對全面推進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建設,奠定堅實基礎;對事業單位成功開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有力支撐。

三、供給側改革指揮棒下的內部審計

(一)設立獨立的內部審計部門

事業單位供給側改革目標是最終實現公共事業的結構優化、效能優質,而建立高效監督體系是事業單位內部改革的關鍵點。因此,事業單位有必要建立一個獨立的內部審計部門,以緩解發展之需。

內部審計部必須具備獨立性,在組織內部應該享有較高層次的權力,不受其他職能部門或者個人干擾??墒谟鑳炔繉徲嫴柯殭喾秶阂环矫?,代表單位決策者、經營管理者,行使單位內部控制評價與咨詢服務;另一方面,對單位領導班子負責,并代表領導班子對各職能部門開展的經濟活動、體育文化活動、公益服務、各項事務組織等進行監督,真正實現內控的意義,滿足改革的需要。

(二)建設高素質專業化審計干部隊伍

習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審計機關要加強自身建設,以審計精神立身,以創新規范立業,以自身建設立信?!币粋€單位發展之根本,在于“人”,人力資源發展均衡,管理恰當,是單位發展之財富,是國家事業期望之所在。事業單位應當建設一支信念堅定、業務精、作風好、公正廉潔的高素質專業化審計干部隊伍?!按蜩F還須自身硬”,審計人員應培養為具有鐵匠之身,掌控把握國家法律法規;具備過硬的業務本領,能全面梳理單位管理行為,把控風險點,防范風險于未然,使合規與業務共成長;具有超前思維和創新能力,以審計新理念成為事業單位供給側改革的推動者;審計人員應立足微觀,面向宏觀,不斷探索工作新思路和專業技術的創新,以最終帶動集體創新的優勢推進事業單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三)靈活運用多種審計方法

第一,內部審計深入探索數據信息,鎖定重點抽查目標。通過對各職能部門上報的統計數據進行分析性復核,運用多維度數據對比分析的方法,篩選出比值變化異常的區域,以鎖定審計目標。

第二,內部審計依據重要性原則,再度優化抽查范圍。對資料進行綜合分析,在絕對值分析的基礎上,充分考慮項目的進度、合約條件、特殊性等綜合因素,以確定風險高的項目及項目相關的部門、人員為核實對象。

第三,運用靈活的審計方法,精準摸清關鍵風險點。結合財務數據,點面相結合,找出報表背后的問題。例如,對項目完工量、完成質量、合同約定付款條件與事業單位報表相匹配,針對相應的支出、負債,進行現場核實。對發現的風險點,再層層深入調查,判斷是否存在人為完工進度,是否存在虛增效益的現象。

第四,巧妙運用訪談,技巧地提出關聯性問題,側重雙向溝通,重視協調與反饋,找出管理短板,甄別較高風險業務和部門的分布,以建立風險應對平臺。

第五,突破常規思維,創新審計思路,對存在的風險點進行剖析,提出對策建議,并跟蹤落實解決。構建風險預警行為準則,使內控管理成為職工的習慣性行為,為單位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

(四)建立權威的審計監督體系

建立權威高效的內部審計監督體系,可借助審計電子信息化系統為工具,在各單位內部、主管部門與下屬單位之間全面鋪開,待電子信息化數據達到一定量化的基礎上,采用大數據分析手段,提取有價值的數據進行分析、抽取、交互、加載,為協助管理層進行決策提供數據依據,真正發揮審計監督體系的重要作用。

審計監督體系的建立有利于幫助事業單位解決歷史遺留問題;有利于優化公共事業結構;有利于提高公共服務質量;有利于提升經營管理水平;有利于事業單位在改革路子中消除隱患,對促進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有力保障。

四、結語

事業單位改革是一項復雜而長期性的工程,改革需要抓難點,補短板,方能見成效。普及發展事業單位內部審計,是貫徹落實黨中央對審計工作的部署要求,以堅持內部審計創新為理念,靈活運用多種審計方法,實現事業單位全面的、規范化的綜合治理,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要,解決當今社會的主要矛盾。由此可見,各事業單位應當普及內部審計工作,并使其成為改革與發展的重要內容。

猜你喜歡
內部審計事業單位創新
加強和改進事業單位人事管理
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建立探討
事業單位中固定資產會計處理的優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