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航空產業創新生態系統:理論框架與模型構建

2018-10-17 08:10張先起陳松輝鐘聯珍王孟婷王月
現代經濟信息 2018年22期
關鍵詞:創新生態系統創新

張先起 陳松輝 鐘聯珍 王孟婷 王月

摘要:經濟新常態下,創新創新生態系統理論已經逐漸成為了一種全方位衡量一個國家從宏觀到微觀的創新能力的標準,對具體行業的創新生態系統模型構建是有必要的。本文以航空產業為例,通過探討創新生態系統理論的由來與基本概念,對航空產業進行抽象地掃描,構建了航空產業創新生態系統。模型中對航空產業進行合理地分層,明確了航空產業的主體以及外圍輔助個體在創新生態系統中的具體作用以及他們之間的關系,為對航空產業的分析提供了更為簡潔而具體的路徑。

關鍵詞:創新;航空產業;創新生態系統;航空制造業

一、引言

“創新”的概念由來已久,多年來人們不斷地為其填充新的含義,越來越多的研究者開始對其進行更為深入的探究。特別是近幾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結構的調整,經濟形勢的改變,對創新行為的需求更加旺盛,類似于“萬眾創業大眾創新”等口號及相應政策的提出也是對這一趨勢的響應。而“創新生態系統”概念的提出就是在前人的研究與實踐的基礎之上發展而來的具有時代特征的創新性概念。隨著中國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其驅動因素已經由原先的資源及投資逐漸轉向創新驅動,因此國內對創新生態系統的研究早已汗牛充棟,這一理論發展至今,已經逐漸由原來的基礎性與宏觀性的研究轉移到實踐性與中微觀層面——對產業與企業的研究。將創新生態系統觀念用于對特定產業的研究中會發現,不同產業會產生其自身特有的特征。

航空產業作為高新產業之一,同時作為我國未來發展的重點產業之一,其本身具有自然的創新性,當處于創新生態系統視角下對其進行進一步研究,可以有效地配置資源以及加速進步與創新。因此,對航空產業進行創新生態系統的構建具有較大的理論與現實意義。

二、創新生態系統理論

(一)創新生態系統理論的形成

創新生態系統理論的形成經歷了一個從無到有,從簡單到復雜的過程。早前對創新的研究多停留在理論層面,直至弗里曼(C.Freeman)于1987年在其發表《技術政策與經濟績效:日本的經驗》(Teehnology,poliey,and economic performance:Lessons from Japan)中首次提出了“國家創新系統”的概念,將創新研究進行系統化應用。隨后尼爾森(R Nelson)則從不同國家(地區)創新系統比較的角度,進行了國家創新系統的研究。

現如今的創新生態系統理論不同于“國家創新系統”,“國家創新系統”基于國家創新體系理論的提出與發展,而創新生態系統模型則是傳承于演化經濟學,融入了生態學的觀點。2003年切斯布魯夫(H.W.Chesbrough)在其著作《開放創新:開發技術并從中獲得的新規則》中提出了一個新概念“開放式創新”。而創新生態系統理論則是在開放式創新的基礎之上進行進一步擴充的創新理論,2003年美國總統科技顧問委員會正式提出“創新生態系統”這一核心概念概念。

(二)基本概念及理論

創新生態系統與生態學之間存在這一定的對應關系,如表1所示,對創新生態系統的研究可以大致分為:微觀、中觀、宏觀三大視角。而三大視角可以與生態學中的個體、種群和群落、景觀與社會一一對應起來。

微觀層次的創新個體往往作為創新行為的主要實施者而存在。由于創新行為產生初期的影響與效應較低,這些創新個體需要一個合理的環境來包容其創新行為所帶來的影響,而這一環境就是微觀層面的創新生態系統。中觀創新生態系統聯接微觀和宏觀,為創新種群和群落提供了支持創新的社會及技術空間;更深層次地理解中觀層面的創新生態系統是一系列特定資源與技術的集合。中觀行為涉及創新群落對規則或體系的選擇與采用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慣性依賴,它在一定時期內使系統維持相對穩定的狀態。宏觀創新生態系統涵蓋了經濟社會的方方面面,體現為創新的景觀,是中觀結構行為和結構調整后的綜合反映。

創新生態系統從不同視角來看會存在不同定義,不同的視角存在不同的側重點,如從演化經濟學的角度來看更加關注創新生態系統體現出來的動態性特征,而從創新網絡的角度來看又體現出其個體間的相互聯系,從競爭戰略的角度有能夠體現出創新生態系統中的外部效應與競合關系。

綜合不同角度對創新生態系統的理解,可以給創新生態系統下一個更為寬泛的定義:創新生態系統是指一個區間內各種創新群落之間及與創新環境之間,通過物質流、能量流、信息流的聯接傳導,形成共生競合、動態演化的開放、復雜系統。

三、航空產業的創新生態系統模型

(一)航空產業創新生態系統的定義

在構建航空產業創新生態系統模型之前需要對航空產業的特征進行概括并給其下一個定義。

航空產業創新生態系統相較于一般的產業來說,其更具有產業代表性,航空產業的生產要素具有特定指代,要素間的關系也較為成熟、固定與清晰。與此同時,航空產業具有其特殊性,這種特殊性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體現在其開放程度上,相較于一般的產業系統,航空產業的開放程度相對較低,這是由航空產業本身具有的高投資、高技術壁壘以及較為嚴格的政府管制等特點決定的;另一方面創新群落內的個體間聯結性較強,相關企業及組織之間的相互替代性較弱,競爭關系不太明顯,同時,核心企業明顯,呈現資源集中的特點。

綜合這些特征對航空產業創新生態系統下一個定義:航空產業創新生態系統是指一個地區內以航空制造業為核心并由某個或幾個核心企業及眾多相關企業組成的創新群落與創新環境之間,通過物質流、能量流、信息流進行聯結傳導,逐漸形成的類生態系統的具有有限開放開放特征的復雜產業共生系統。

(二)航空產業創新生態系統模型構建

通過對航空產業的結構進行解析,參考由林婷婷所提出的產業創新生態系統模型,得出如圖1所示的航空產業創新生態系統,航空產業創新生態系統由企業、政府、高校及科研機構等組成的核心創新群落,中介機構和金融機構等組成的外圍創新群落,以及創新資源、創新政策、創新科技、創新市場、創新服務、創新文化等創新環境一同構成。根據各部分在系統中產生的作用,我們可以將其分為四個層次,包括由核心企業及政府等創新主題構成的航空產業核心層、由高校及科研機構等創新支撐組織構成的技術核心層和由中介機構及金融機構等創新輔助組織構成的輔助創新層,還有由創新資源、創新政策、創新科技、創新市場、創新服務、創新文化構成的創新環境層。

1.航空產業核心層

產業核心層由兩個主題組成,政府與核心企業。要使一個航空器從研發到投入使用包括后續的檢修與回收等都需要很多不同的企業直接或間接的參與。位于核心層的企業一般是航空器制造的直接參與者,如圖2所示,為航空制造業的產業鏈。

縱觀全球可以發現,在上述的產業鏈各個階段均存在較為龐大的企業。如航空器設計與研發的波音、空客、龐巴迪等企業;提供工業配件的霍尼韋爾、3M公司等;專注于航空發動機的普惠、羅羅等;作為航空器運營主體的機場及航空公司更是遍地開花。這些企業一般是作為創業核心而存在,其總部或較大分公司所在地均較易產生集群進而逐漸形成以這些企業為核心的航空產業創新生態系統。

與此同時,在航空產業創新生態系統中,基礎性創新由政府支撐,企業的創新多數是基于此類基礎性創新。另一方面,政府在對航空產業的宏觀調控上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如國內航空公司對航空器的采購就受到國家嚴格管制。在航空產業發展初期,政府起到了決定性作用,大型航空公司在成立初期一般由國家控股以保證國家航空產業的穩定發展,同時對航空制造業也有一定的優惠政策與資金支持。隨著航空產業不斷發展,企業所承擔的創新風險和成本也在不斷上升,這個時候,政府就會在決策方面給予一定指導,保證一個企業有條不紊的運營。其次,政府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保護創新者的利益、規范創新行為,制定激勵獎勵機制來激發一個企業的創新能力,為企業創造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傮w來說,政府不論是從航空器購買、資金支持、技術提供還是人才培養方面都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2.技術核心層

技術核心層主要包括高校與研究機構。其在航空產業創新生態系統中主要起到產生“變異”基因的作用,即為航空產業提供源源不斷的創新想法與行為。

高校在航空產業創新生態系統中起到了兩個作用,一方面為系統輸送人力資源與研究人才,另一方面作為創新的發源地之一,企業與高校合作共同創新成果豐厚的同時還能夠降低成本,減少系統中無謂的能量消耗。盡管如此,來自于高校的創新還是存在一些問題的,比如適用性的問題。高校獨立于企業而存在,其實際運營經驗較少,其研究成果很多停留在理論層面,企業對成果進行實用化改進又會耗費一定的資源,所有現階段對這種創新多采用校企合作研發的模式。

科研機構種群處于產業技術創新生態系統的上游,是產業技術創新活動的智力資源提供者和利益分享者,產業技術創新生態系統內,科研機構的創新能力是系統技術創新能力的直接反應。它們通過與企業種群的合作,推動技術創新成果的轉化,實現技術創新成果的商業化和產業化。

3.輔助創新層

輔助創新層在整個創新生態系統中起到了催化劑和粘合劑的作用,中介機構形式多樣,涉及產業面廣,在促進航空企業、航空企業與市場間創新的產生、轉移、擴散和反饋過程中起著橋梁作用。中介機構利用技術、管理和市場等方面的知識為創新主體提供咨詢服務,通過匯集分布于產業內的創新政策、信息、資源并分發出去,實現創新在產業內的擴散。而金融機構則通過為系統內的技術創新提供資金支持來推動整個系統的創新進程。

4.創新環境層

創新環境層相較于其他幾個層面來說更為復雜,從生態學的角度來看,環境總是處于一種不斷變化的過程,而存在于這個環境中的個體都是隨著環境而在不斷實現進化的,“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如果對航空產業所處的環境進行簡化分析,大致可以分為科技、文化、資源、市場、政策、服務共六大方面??萍辑h境決定了現階段航空產業創新的方向以及創新行為能夠達到的高度在哪里;文化環境影響創新個體的創新行為以及行為方式;資源環境作為地理要素其影響最為主觀,直接決定該區域是否適合發展航空產業;而市場環境與政策環境息息相關,影響航空產業的體量,進而決定該地區航空產業的發展前景;最后是服務環境,對于航空產業來說,通常為其提供創新服務的是高校以及航空產業基地,這些創新服務機構是系統創新效率提升的重要途徑。

四、結語

航空產業的創新生態系統模型是從中觀產業層面進行構建的,一方面,中觀產業系統中能夠較為詳細得體現微觀層面創新系統的創新成果及部分特征;另一方面,作為宏觀國家創新生態系統的構成,其本身能夠反映國際創新系統的發展方向,見微知著。所以,選擇從中觀層面人手對航空產業的創新生態進行一個模型的構建,是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較為全面地體現航空產業的生態特征的。

本文對航空產業的理解尚未深入,所構建的生態系統模型可能并不能完全概括這樣一個復雜的產業,但是抽象化的模型在某些方面能夠簡化對航空產業中存在的問題的具體分析過程,摒除干擾因素,有效地梳理存在于航空產業中的不同個體間的相互關系。所以通過構建此航空產業創新生態系統的實際意義并不在于對航空產業的全面分析,而在于為特定條件下的定性分析或定量分析提供一個可供參考的模型。

猜你喜歡
創新生態系統創新
創新生態系統研究述評
創新生態系統作用機理及演化研究
產業協同創新生態系統運行模式探究
創新生態系統的健康內涵及其評估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