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帶一路”倡議下的中國與愛沙尼亞

2018-10-18 03:13穆重懷宋殿嬌遼寧大學外國語學院
僑園 2018年8期
關鍵詞:愛沙尼亞波羅的海風電場

文 穆重懷 宋殿嬌 (遼寧大學外國語學院)

愛沙尼亞共和國北瀕波羅的海,南鄰拉脫維亞,東部與俄羅斯接壤。國土面積4.51萬平方千米,人口126萬,是波羅的海三國中面積最小的國家。中愛兩國建交以來,雙邊關系發展迅速,取得了全域性的成果,特別是“一帶一路”倡議實施以來,兩國關系進一步深化,在多層次的合作框架下獲得了全面的發展。

作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中國-中東歐“16+1”合作國家,中愛兩國的合作有著很多契合點。在愛沙尼亞的國家發展計劃中突出強調了要發展數字經濟、信息技術、物流交通、電子服務業,以及對現有的基礎設施進行升級改造,這些目標與“一帶一路”倡議中的很多主張都具有共通性,這就為雙邊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中愛兩國建交以來,在政治、經貿和文化合作上取得了很多成果。在政治上,雙方的政府間合作保持密切的聯系。雙方高層領導人實現了經常性的會面,在歷次中國-中東歐國家“16+1”合作會議中兩國總理都進行了單獨會晤,對彼此關心的問題進行討論,達成相互的理解。2018年1月,習近平主席集體會見了北歐和波羅的海國家議會領導人,其中包括愛沙尼亞議長內斯托爾,體現了中國對發展與波羅的海區域國家關系的重視。在經貿關系上,從上個世紀90年代末開始中愛雙邊的貿易合作日漸頻繁,貿易額增長迅速。二十多年間增長了將近20倍。雙方進出口商品的種類也在不斷增加,而且技術附加值也越來越高。特別是利用愛沙尼亞的區位優勢,雙方積極開展港口合作。寧波港與塔林港合作建造集裝箱碼頭和中國商品集散中心。這一集裝箱碼頭是中國商品在波羅的海地區的第一個大型物流中心,它可以輻射到西歐和北歐以及俄羅斯的西北部地區。此外,中國企業還積極參與塔林港內的工業園區建設和招商工作,為工業園區在中國的招商引資提供咨詢和推介服務。到目前為止,中愛經濟合作在向基礎設施建設、物流和投資領域進一步深化,雙方經貿合作的水平與治理也在不斷地提高。隨著中愛雙方政治經貿關系的發展,中愛兩國的人文交流也日益加深。2010年波羅的海地區的第一個孔子學院在塔林大學成立,這為在波羅的海地區傳播中國文化和推廣漢語教學,增加中愛兩國人民之間的了解和文化交流提供了一個平臺。自建交以來,中愛文化交流是兩國關系中最為活躍的因素,多個文化合作協定在兩國政府部門之間簽訂,有利地推動了雙邊合作的發展。

在“一帶一路”倡議日漸深化的今天,國際形勢發生了復雜深刻的變化,兩國都面臨著時代的挑戰,在這種情況下對中愛關系的發展提出了新要求,需要用創新的思維和方法來助力中愛兩國關系的全面發展和深化。在這里,我們嘗試對未來中愛兩國間的全域性合作進行探討。

首先,利用“東北航道”,打造“一帶一路”新樞紐。愛沙尼亞領土面積不大,但是地理位置重要,處于區域的中心位置,是溝通北歐及波羅的海國家與中東歐、西歐國家的海陸交通要道,區位優勢明顯,因此開發愛沙尼亞物流交通基礎設施的現有資源,打造“冰上絲綢之路”,對于建立推動中愛、中歐間經貿發展的新通道具有重要的意義。

目前,盡管對全球變暖的具體認知還存在著爭論,但北極航道的出現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中國貨輪已經數次通過東北航道到達歐洲。對于中國而言,東北航道的開發不僅具有極大的經濟意義,而且具有重大的地緣戰略意義。它可以打破某些國家對全球海上貿易通道的控制,為“海上絲綢之路”提供更安全、更高效的物流通道。

開發東北航道不僅可以拉動中國東北地區經濟的發展,進一步推動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新一輪振興,也可以帶動波羅的海區域國家融入“一帶一路”,實現更大范圍的互聯互通,共榮共享。愛沙尼亞擁有的相對完善的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可以為實現這個目標提供重要依托。首先,愛沙尼亞擁有豐富的港口資源。愛沙尼亞擁有101個港口,其中31個為商業港口,塔林港是波羅的海地區最大的歐盟港口,也是波羅的海地區重要的貨物集散地,還是近年來波羅的海地區發展最快的港口。而且中愛在塔林港的合作也有助于“冰上絲綢之路”方案的落地。充分發揮塔林港的客貨吞吐能力,提升它在波羅的海區域的航運中心地位,對于“冰上絲綢之路”的建設具有重要意義。此外愛沙尼亞小型港口網絡和基礎設施相對薄弱,加強小型港口的能力,這也是中愛合作共建的一個方向。其次,愛沙尼亞擁有便利的陸路交通網絡。愛沙尼亞陸路交通發達,鐵路總里程為2167公里,其中電氣化鐵路131公里。公路總里程16512公里。無論是鐵路,還是公路,都實現了與國際運輸的接軌。特別是2017年愛沙尼亞議會通過了波羅的海鐵路協議批準書,即將開始建設的波羅的海鐵路將要進一步密切波羅的海三國與歐盟在陸路交通上的聯系,打造區域性的交通網絡,對于把愛沙尼亞建設成區域物流中心有著重要意義。第三,愛沙尼亞擁有區域內規模巨大的航空資源。愛沙尼亞擁有26個貨運和民航機場,有30多條國際航線,可以起降包括波音747在內的大型飛機,這是成為區域交通樞紐的重要條件。

由此可見,愛沙尼亞優勢的地緣位置、相對完善的交通運輸網絡、與中方的良好合作是東北航道充分發揮作用的關鍵能動因素,這對于“冰上絲綢之路”的開發有著重要的意義。

其次,開展能源領域合作,推動產業創新。能源問題事關國家安全,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中國作為經濟高速發展的新興國家,對能源進口有著很大的依賴性。愛沙尼亞的能源主要依靠從俄羅斯進口,但歷史上形成的波羅的海三國與俄羅斯關系的特殊性,對俄的能源依賴成為愛沙尼亞國家安全方面的重大不確定性。因此,通過科技創新來解決能源問題對于中愛兩國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就愛沙尼亞而言,它是世界上唯一一個依靠油頁巖發電的國家,盡管愛沙尼亞的油頁巖儲量巨大,油頁巖利用技術相對先進,但是使用油頁巖發電,具有效率低、污染環境、不可再生的缺點。在這種情況下,擺脫對外能源依賴,替換傳統化石能源,開發可再生能源成為擺在愛沙尼亞面前的一個重要任務。

對愛沙尼亞來說,風能是它擁有的獨特資源。愛沙尼亞國土面積雖小,但由于它西、北兩面臨海,而且所處緯度較高,給它帶來了豐富的風能資源,據統計,愛沙尼亞島嶼(1500多個)和沿海地帶70米高空處的年平均風速為7.8米/秒-9.6米/秒,這種條件適合于安裝0.1兆瓦-3兆瓦的風力發電設備,并且能夠保障年工作量達到3500小時-4000小時。愛沙尼亞近海地帶擁有2500兆瓦-5000兆瓦的潛在的風力發電能力,可以每年生產37.5億-75億度電。這些為愛沙尼亞發展風力發電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愛沙尼亞利用風能的歷史相當悠久,特別是在獨立前后,建立起了可以與風電設備輸出電能直接并網的電網,這樣就有效地解決了風力發電電能輸出不穩定的問題和風電儲存的問題。

近些年來,愛沙尼亞的風電產業獲得了很大的發展。根據愛沙尼亞風電協會的數據,目前愛沙尼亞有近30家風電企業,擁有5個大型風電場,阿烏列帕風電場、納爾瓦風電場、阿謝利亞魯風電場、帕爾迪斯基風電場和帕克利風電場。其中納爾瓦風電場的投產具有重要意義,該風電場在波海熱電站的廢爐渣填埋場上建設,是用綠色能源生產改造被污染地區的嘗試,實現了純生態的生產過程。不僅修復了當地的自然景觀,而且完成了綠色資源的高效利用。在納爾瓦風電場成功運營的基礎上,愛沙尼亞準備利用東北部的馬斯塔尼亞村的廢棄頁巖油礦建造新的風力電廠,并網容量達1000兆瓦,預計投資4.25億—5.1億歐元,將是世界最大的陸地風力發電廠之一。除了上述的陸上風電場以外,愛沙尼亞還計劃建設海上風電場,它們的裝機容量將大大超過現有陸上的總裝機容量。

除了自然原因外,愛沙尼亞風電產業的發展還得益于政府的優惠政策。政府對可再生能源發電進行財政補貼。不僅風電運營商可以按年度領取補貼,而且對安裝小型家用風電設備的農場主給與補貼,這有力地推動了風電應用的普及。

與愛沙尼亞相比,中國的風電產業在近些年來也獲得了很大發展。不僅產能位居世界第一,而且風電技術也取得了明顯進步,在大型化風電機組的研發、生產和應用方面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風電產業走出去是中國繼核電技術之后在電力技術-設備出口的另一主力軍。

從中愛兩國目前風電發展規模和水平看,中愛在風電領域的合作應更多著眼于合作研發和投資生產。愛沙尼亞風電資源雖然豐富,但國內市場規模有限,而且目前愛沙尼亞的風電產業的投資和技術主要來自挪威和歐盟其他國家,市場基本飽和,中國企業要進入愛沙尼亞市場不僅面臨激烈競爭,而且還受制于歐盟相關的技術標準和法律規定。在這種情況下,中愛在風電領域的合作,一方面要借鑒愛沙尼亞在風電領域的技術儲備、使用經驗,借助愛沙尼亞的區位優勢,合作研發風電設備,推動技術進步。另一方面與愛沙尼亞建立生產風電設備的合資企業,增強產品的競爭力,把產品打入歐盟市場。

中愛兩國在能源領域的合作,特別是在清潔能源領域的合作,有助于深化兩國在關鍵技術領域的互聯共享,推動兩國關系的全域發展。

第三,借力“互聯網+”,開展新興產業合作。愛沙尼亞經濟規模不大,產業相對單一,但是IT產業卻很發達。愛沙尼亞的IT產業不僅在波羅的海區域處于領先地位,而且與西歐國家相比,也位居前列,是歐洲最先進和發達的國家之一。

21世紀以來,愛沙尼亞利用本國和區域優勢,大力發展IT產業,相關行業的出口和凈銷售額逐年增長,成為拉動經濟發展的新引擎。2016年愛沙尼亞國內生產總值為209億歐元,增長1.6%,其中信息和通訊行業對GDP的貢獻最大。目前來看,IT產業就業人數達到全國總就業人數的4%。

愛沙尼亞IT產業發達,首先得力于擁有大量高素質技術人才和較高的勞動生產率。愛沙尼亞在IT領域有眾多受過高等教育、擁有熟練技術且成本低廉的科研開發技術人才。其次得益于政府對IT產業的扶植。不僅在相關企業技術創新和研發方面給予財政支持,而且大力進行信息通訊技術的推廣和應用,為IT產業的發展和進步創造適合的土壤和環境。電子選舉、電子政府學院、電子身份卡及移動電話電子服務、電子稅收平臺、手機付費、數字化處方、電子健康記錄、電子學校等等數字化服務在政府主導下得到全面推廣。第三擁有完善的信息通訊基礎設施體系。2009年底,愛沙尼亞互聯網和數據交換光纜線路已經實現了整個國家全覆蓋,而且建成了與芬蘭、瑞典的海底通信光纜,建成了與俄羅斯和拉脫維亞的光纜直通連接。同時手機賬戶數量超過人口數量,達到每一百人有121部手機。目前,愛沙尼亞的網絡普及率達到了98%?;ヂ摼W使用率位居波羅的海國家首位,在歐盟也是名列前茅。第四優越的營商環境吸引了大量外資投入IT產業。愛沙尼亞對外資設立的準入門檻較低,稅收優惠,政策簡單透明,使企業運營成本遠低于歐盟其他國家,特別是對IT產業又有支持政策。正因為如此,包括愛立信、Skype在內的全球知名IT企業都落戶愛沙尼亞,這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愛沙尼亞IT產業的發展。

目前,以電子服務業為代表的數字經濟已經成為中國“新四大發明”之一。電子服務產業在中國方興未艾,IT產業走出去是未來中國電商服務的重要方向。中愛兩國在IT產業的合作,既可以利用愛沙尼亞的智力資源、優惠政策和愛沙尼亞作為歐盟成員國的大平臺,把產品推向歐盟市場,又可以利用中國的資本和市場,實現優勢互補。這是智力(研發與管理)-資本(投資)-市場(產品銷售)相結合的富有效率的新興產業合作的創新嘗試,必然會帶來共贏的成果。

當下,中愛兩國關系進入到了相對成熟的發展階段,兩國之間的合作已經取得了豐碩的成果。隨著兩國關系的日漸深化,雙方合作的領域必將進一步擴展,合作層次和內容也將上一個新臺階。(本研究得到中國外語教育基金資助) 僑園

猜你喜歡
愛沙尼亞波羅的海風電場
2020波羅的海之路數學競賽
2019波羅的海之路數學競賽
數字化風電場后評估指標體系研究
2018愛沙尼亞國家隊選拔考試(初中)
《海上風電場設施施工檢驗指南》(GD01—2020)發布
基于PSS/E的風電場建模與動態分析
冰水浴
我國離岸最遠的海上風電場并網發電
叢林中的愛沙尼亞狙擊手
海底探險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