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絡經濟下的不正當競爭行為探析

2018-10-19 18:51孫靜靜
智富時代 2018年9期
關鍵詞:不正當競爭網絡企業

孫靜靜

【摘 要】近幾年來,企業之間的不正當競爭行為也逐漸轉移到互聯網上來。利用網絡的競爭呈現出一種不良好的狀態,這種不正當競爭的行為影響范圍廣,帶來的后果惡劣,甚至波及廣大消費者利益群體?;ヂ摼W領域作為新興的領域,法律上進行的行業規定還不夠完善,存在一些漏洞,企業之間利用這些漏洞來逃避法律規制。目前針對企業間利用網絡進行的不正當行為,我國頒布了《反不正當競爭法》,以對不正當競爭行為進行法律規制。

【關鍵詞】網絡;不正當競爭;企業

一、利用網絡進行不正當競爭的行為的概念

(一)不正當競爭行為的定義

1、國外對不正當競爭行為的定義

在1883年的《護工業產權巴黎公約》中規定“凡在工商業活動中違反誠實經營的競爭行為即構成不正當競爭行為”。這是最早的關于不正當競爭行為的概念。以這一概念為基礎,有的學者通過對比各個國家之間的法律,認為不正當競爭應為,競爭者之間利用陰險的手段對競爭對手進行威脅或利用不正當手段干擾競爭對手或消費者的行為。

2、我國對不正當競爭行為的定義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二條規定:“不正當競爭是指經營者違反本法規定,損害其他經營者的合法權益,擾亂社會經濟秩序的行為?!边@是我國對不正當競爭行為的定義。根據本法,有些學者也認為,違反誠實信用原則和公認的商業道德也屬于不正當競爭行為。

(二)利用網絡進行不正當競爭的行為的概念

利用網絡進行的不正當競爭行為包括兩種情況:一種是企業之間利用網絡手段進行不正當競爭;一種是直接通過網站進行交易等。但在實質上,利用網絡進行的不正當競爭行為與傳統的不正當競爭行為并沒有大的區別,二者都是一種為了追求自己的利益而進行的違背公平原則、誠實信用原則的行為,這種行為極大影響市場經濟秩序的正常運行。[1]

二、利用網絡進行不正當競爭的行為分析

(一)利用網絡進行不正當競爭的行為主體、客體

1、主體

《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二款第三條規定:“本法所稱的經營者,是指從事商品經營或者營利性服務的法人、其他經濟組織和個人?!睆膬热葜衼砜?,《反不正當競爭法》所規定的競爭主體,是指所有通過不正當手段,謀取不正當利益的經營者,而利用網絡進行不正當競爭的經營者是通過互聯網絡,使用非法手段進行的一種不正當競爭行為。

2、客體

利用網絡進行不正當競爭的客體,是指通過企業不正當競爭的行為,損害其他利用網絡進行交易的經營者的利益、消費者的利益甚至會打破網絡市場良好的競爭環境,而且也會波及到傳統的實體經營者的正常經營,對社會市場經濟產生不良影響。

(二)利用網絡進行不正當競爭的行為類型

《反不正當競爭法》中所規定的不正當競爭的行為主要有,不正當有獎銷售、仿冒、侵犯商業秘密、商業榮譽詆毀等。而新興的以網絡為媒介進行的不正當競爭的行為,在形式上又有了不同的表現形式,主要有:

1、混淆行為

這種混淆行為主要是指,通過網絡進行經營的經營者,利用假冒其他企業商品等不正當的手段,使得自己企業的商品等與其模仿的企業的商品等類似,引起消費者對兩種商品等產生混淆的行為。

2、虛假宣傳行為

利用網絡進行虛假廣告虛假宣傳的經營者,在廠商在進行虛假信息傳遞時,往往包含虛假和引人誤解的宣傳,從法律的角度講,都構成不正當競爭。在虛假宣傳的表現形式上,也有其特點,如有對自身產品或服務質量產地自我吹噓或夸大宣傳;有將自己的產品或服務與其他知名產品或服務進行不正當的比較,含有貶低其他經營者的商品或服務,以及攀附著名商品的聲譽的企圖等。

3、侵犯商業秘密行為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信息普及公開、資源共享成為現在網絡交流的主要方面,經營者在保護自己的商業秘密不受侵害就面臨極大考驗,與此同時,這種信息共享也給企圖謀取暴利的不正當競爭者提供可能。雖然在法律上,商業秘密的保護已經得到了極大的重視,但由于互聯網領域中,法律所提供的保護范圍還不夠完整,因此不正當競爭者侵犯商業秘密的行為更加猖獗,所引起的后果也比較嚴重。

4、域名糾紛

許多企業和個人將其他知名企業的商標、網站名稱等,非法利用注冊,作為自己的域名使用,然后高價出售?;蛘呶唇浧渌髽I或個人允許,擅自非法使用其他企業或個人的商標、信譽等,使消費者產生迷惑,訪問錯誤網站以達到獲取利潤的目的。不懷好意,故意搶先注冊域名的現象,也是屢禁不止,造成混亂并給其他經營者帶來巨大損失。

5、抄襲和非法超鏈接行為

現在我們瀏覽網頁,可以看到到處都充斥著抄襲的行為,即對正當網頁的內容、他人作品等進行非法抄襲。這種現象我們似乎都習以為常,而產生這種普遍現象的原因,主要有這樣幾個方面:(1)大部分的網頁的使用時間都不會太長,一般用幾個月就會變更;(2)針對這種網絡的抄襲行為,目前我國法律對這一方面還是不夠完善,并且即使進行訴訟,法院最終給出的結果也并不一定能使人滿意;(3)很多當事人都選擇私下協調以處理這種抄襲行為。

(三)利用網絡進行不正當競爭的行為特點

利用網絡進行不正當競爭的行為的特點是,不正當競爭通過網絡的形式表現出來的一種行為。有的外國學者認為,利用網絡進行不正當競爭的行為的最重要的特點為,這種不正當競爭是依賴網絡,在網絡的環境中進行的,傳播速度快。

三、我國利用網絡進行不正當競爭行為的法律規制的不足

(一)我國利用網絡進行不正當競爭行為的法律規制的現狀及不足

在利用網絡進行不正當競爭的行為中,出現了許多在官司中失敗,但是在商業獲得成功的例子。其中背后的原因主要是,不正當競爭者通過訴訟達到向社會公眾、媒體等宣傳的目的,雖然訴訟失敗,但是卻達到了通過訴訟得到宣傳,最終獲得巨大利潤的目的。這種做法使得企業競相模仿,必定會對市場秩序造成極大影響。

網絡企業的發展,開始逐漸出現了新型的行業劃分標準,但是,針對網絡企業的不正當競爭的行為,卻沒有明確的部門進行相應的管理,這就造成了在利用網絡進行不正當競爭的行為發生時,應該管理該類糾紛的部門就形成了不辦事的行為。

(二)對利用網絡進行不正當行為的法律規制的完善和建議

1、采用一般條款和典型列舉條款相結合

法院在適用一般條款時,堅持有利于消費者的原則。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2條僅僅是一個原則性的規定,不是起到兜底保護作用的一般條款。根據德國法實施的效果,以及我國的基本國情,可適當考慮增設一般條款,同時結合當下互聯網行業出現的不正當競爭行為,對典型的不正當競爭行為進行補充列舉,使得一般條款和典型列舉條款能夠相互映襯,彌補具體不正當競爭行為規定的靈活性不足所帶來的漏洞。

2、擴大主體保護范圍

我國的《反不正當競爭法》主要是在規定經營者這一主體,而往往忽略規定其他企業、組織或個人。針對受到網絡不正當競爭的經營者影響的消費者,法律也應將其納入保護的范圍內,把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納人反不正當競爭法的保護范圍。

3、明確行政執法部門權限

對行政執法力量進行資源整合與重新配置,明確各行政執法部門的權限與責任。對于引發社會關注的涉嫌不正當競爭行為,行政執法部門應當主動開展調查工作,盡早處置,避免引發社會更大范圍的爭議。對于行政執法決定,當事人不服,可以進一步提起行政訴訟,通過司法渠道予以解決。

【參考文獻】

[1]溫興琦,陳曦.網絡不正當競爭:表現、特征及對策[J].重慶郵電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4).

猜你喜歡
不正當競爭網絡企業
企業
企業
企業
敢為人先的企業——超惠投不動產
劍走偏鋒,看專利無效后路虎的絕地反擊
油氣集輸系統信息化發展形勢展望
基于網絡的信息資源組織與評價現狀及發展趨勢研究
基于網絡的中學閱讀指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