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體融合對新聞傳播的影響研究

2018-10-19 18:51孫東進
智富時代 2018年9期
關鍵詞:影響研究新聞傳播媒體融合

孫東進

【摘 要】當前我國科學技術的發展對于媒體的影響非常大。媒體的傳播方式發生了變化,創新已經成為發展趨勢。在迅速變化的環境中,要滿足不同人對新聞的需求,不僅要保證新聞的真實性,也要保證新聞的時效性。本文對媒體融合條件下的現狀與整合的凡是進行分析,談談對新聞傳播的影響作用。

【關鍵詞】媒體融合;新聞傳播;整合方式;影響研究

第三次信息技術之后,全球化已經成為各領域的必然趨勢。近年來,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文化的交流、借鑒與融合日趨明顯,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之間也逐漸出現了融合的現象。在新媒體自由發展的同時,其形式之多變、內容之豐富眾目昭彰,各類節目百花爭艷,各種言論百家爭鳴。在這其中,為了發揮媒體在信息傳播中的重要作用,新媒體不斷創新傳播方式方法,深受民眾的喜愛,但也在極大程度上對傳統媒體的發展形成沖擊。在這樣的背景下,電視新聞和其他傳統新聞媒體要想生存和發展,就必須在既有的理論基礎上發展、改革和創新。

一、媒介融合的現狀

融合就是各種媒體優勢互補,發揮最大的傳播功能,實現新聞傳播方式的融合。西方的新聞融合模式發展比較成熟,這種模式可以有效減少人力、物力等成本,同時也能促進媒介市場更好地發展。比如,傳統紙媒由于新媒體的出現逐漸式微,傳播力降低,但新媒體出現可以整合更多資源,使新聞傳播速度加快,更好地滿足人們對新聞信息的需求。第一,傳統媒介與新媒體融合。在新媒體逐漸發展成熟的同時,傳統媒體可以有效借助新媒體實現融合。比如,使用微信公眾號與讀者實現交流,將博客中的信息在傳統媒體上轉載等。傳統媒介借力新媒體,不僅能實現新媒體的進一步發展,同時也能實現傳統媒體的變革,比如,電子雜志、網絡廣播等,這有利于媒體行業更好地發展。第二,新媒介與新聞傳播結合。新技術為了實現其價值最大化,逐漸進入新聞傳播業,傳統新聞傳播在新媒體的作用下,生產力不斷提高,使新聞信息能夠全方位傳播,保證新聞業可持續發展。目前我國政府公布信息多采用移動網絡,利用手機APP等形式進行信息傳播,在一定程度上擴大了信息傳播的范圍,體現了媒體融合的優勢,促進新聞傳播業更好地發展。

二、媒體融合以及整合方式

媒體融合是信息時代背景下一種媒介發展的理念,是在互聯網迅猛發展的基礎上的傳統媒體的有機整合,這種整合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技術的融合和生產方式的融合。第一,技術融合。由于互聯網技術使信息傳播成本大大降低,現代化的數字壓縮技術使網絡傳輸系統兼容了文字、圖片、聲音、影像等傳統媒體傳播手段,超強的加載能力使新媒體與傳統媒體之間的融合成為未來傳媒發展的主要趨勢。廣電與互聯網相互整合的過程就是橫跨廣電和通信兩種業務的融合繁衍,最終結出媒體融合的果實。第二,生產方式融合媒體融合不僅是信息采集渠道和傳播通道的多元化,重要的是媒體工作人員可以根據多媒體的原始素材,綜合整理、提煉、加工,博采眾長,同時善于利用不同媒介傳播的特點,迅速傳達信息,從而提升傳播內容的質量、數量,甚至深度。。

三、媒體融合對新聞傳播的影響

1.傳播主體的變化,促進新聞教育理念轉變

傳統的新聞傳播格局中,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政府機關等是信息的主要提供者,記者和通訊員負責收集信息、發布信息,通過熱線或來信來訪獲得的新聞線索比較少。隨著網絡技術的普及,提供新聞信息的不僅是專業人員,普通民眾也可以參與新聞資料的收集。新聞信息不僅記者可以傳播,讀者或觀眾也可以提供和傳播信息,很多重大新聞事件都是由網民最新發布的。比如,在微博、微信、QQ群等網絡軟件中,經常會發布一些新聞信息,不少都是普通民眾第一時間獲得的消息,傳統新聞逐漸變成了“公民新聞”。公民新聞的快速發展,逐漸改變了新聞傳播的主體。新媒體是在信息技術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所以傳播業要及時轉變新聞教育理念,緊跟時代發展趨勢,與時俱進。新聞教育是培養新聞人才的重要場所,要及時進行教育改革,不僅要轉變教育理念,更要加強教育和社會實踐的結合,實現新聞傳播教育創新,為新聞事業發展打好基礎。新聞教育要樹立“全媒體、大傳播”的理念,關注新聞事業發展動態,對教育目標、教育理念進行及時變革,實現學院教育、社會實踐教育、自我教育相結合。

2.經營模式的變化,促進教育課程創新

在各種媒介融合的趨勢下,媒體之間實現了交流,傳統新聞工作發生了變化。大眾媒體從傳統的獨自經營,逐漸向不同媒體聯合經營發展,在采集信息、發布新聞等方面實現聯動,這讓新聞單位能節省更多的人力和設備,減少資金投入,提高運營效率,擴展收集信息的范圍,實現信息資源共享。對不同媒體進行整合,能保證傳媒市場的健康穩定,促進不同媒體共同發展。傳統新聞教育,將電視、報紙、廣播、網絡等專業進行分類教學,培養出來的新聞人才綜合能力較差,不能適應媒介融合的趨勢,不能滿足新形勢對全媒體人才的需求。在媒體融合背景下,新聞教育要變革,將傳統教育中各類專業進行整合,在課程設置上要與媒介融合相適應,創新新聞實務教學內容,實現媒體專業教育的開放性、兼容性,培養更多全媒體新聞專業人才。新聞教育課程可以對新聞學專業進行融合,增加數字新聞、手機新聞、網絡新聞等課程,讓學生具有新媒體采訪的專業能力,為綜合型媒體培養更多復合型人才。

3.“專業型”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

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媒體要滿足社會各行各業、各種層次受眾對不同信息的需求。然而人的精力有限,要求新聞傳播專業的本科生在大學四年的學習時間里既要學完新聞傳播學的基礎課程,又要學完外語課等公共課程,還要學習新聞傳播實務訓練及相關的邊緣課程,這種課程設置往往使學生對所學課程既不“精”也不“通”,這也是為什么新聞專業畢業生不受媒體青睞的原因。目前從用人單位來看,新聞媒體和相關的企事業單位不愿意招收新聞傳播類的畢業生,而是更傾向于招聘與欄目或信息發布內容相關專業的畢業生,進入單位后進行上崗培訓。如果我們在碩士階段,培養帶有專業方向的新聞傳播碩士,這種就業時的尷尬現象就會改變。

4.管理體制創新能力

信息化時代,越來越多的節目收看方式應運而生,比如手機視頻播放器、網絡下載、交互點播等,除去傳統體制機制的更新和改革,電視新聞還可以從改革收視率調查方式入手。傳統的收視率調查標準已經不再適用,如對固定時間段收看節目的家庭用戶進行抽樣調查等,取而代之的應該是更加科學的數據分類和更加細化的調查方式。對此可以參考國外的一些成功案例,如全球著名的市場調研公司尼爾森開發的“隨時隨地媒體度量衡”項目,主要針對用戶所用的主流收視終端來細化電視節目的收視率。無論以何種方式,歸根結底,更加準確、及時、詳細地了解受眾的需求,做到知己知彼、不斷革新、適應市場,才能應對新媒體的強勢“入侵”,才是創新管理體制的最終目的。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新聞傳播主體、傳播方式、經營模式都在發生變化,要想更好地適應新時代,就要對新聞傳播進行變革。要培養新時代的新聞傳播人才,完善新聞教育體系,促進新聞事業更好地發展。

【參考文獻】

[1]陶曉紅.媒介融合前景下的新聞傳播變革與新聞教育改革[C].“決策論壇——企業黨建與政工創新工作發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2017.(16)35-38.

[2]何晨冬.基于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聞傳播變革——談“融合新聞”及其挑戰[J].新聞研究導刊,2017,8(8).56-57.

[3]陳欣鋼.媒體融合環境下的政治傳播創新策略——以全國兩會融合報道為例[J].當代傳播(漢文版),2017(3).109-110.

猜你喜歡
影響研究新聞傳播媒體融合
地方廣電媒體融合發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淺談電視新聞的創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