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拓展木偶藝術的廣闊空間

2018-10-19 18:51嚴小紅
智富時代 2018年9期
關鍵詞:藝術發展人才培養

嚴小紅

【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傳統藝術在其中也發揮著重要作用,木偶藝術具有很長一段時間的悠久歷史,當前木偶藝術已經受到越來越多的人重視。本文主要對拓展木偶藝術的策略方法進行探討。

【關鍵詞】木偶藝術;藝術發展;江蘇木偶;人才培養

江蘇木偶戲歷史悠久,分布廣泛,是人們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木偶種類豐富,有提線木偶、杖頭木偶,有體型較大的木偶,也有體型較小的木偶;表演形式各異,制作工藝各不相同,地域特色突出。中國很多傳統藝術在社會發展的浪潮中逐漸消失,江蘇木偶戲雖然暫時幸免,但依然面臨著后繼無人的巨大困境。目前,國家提出大力繁榮和發展傳統文化的政策,并不斷地創造良好的文化發展環境,給江蘇木偶戲的傳承與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條件,江蘇木偶藝術也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一、木偶的起源探究

關于木偶的起源有很多種說話和猜想?!读凶印珕枴分苣峦鯐r曾有一個樂師帶著演員給他演出,“歌合律,舞應節”,但解開一看,原來是綁著皮革的木頭人。這種木頭人其實就是木偶。這樣說,周穆王時期就有了這種木偶的表演,這種表演還處于粗放階段。當然,也有人質疑木偶是不是從周穆王開始的,從史書記載可以推斷周穆王之前應該有木偶的表演,只是當時的傳媒局限性,因此帶有地域特色。根據考古發現,我國木偶的出現最遲也不會晚于戰國。戰國古墓中曾出土過不少木俑,臉部彩繪,身穿衣服,有的手足還能活動,這大概就是木偶。但是這種木偶是來表演還是用在居家陳列我們就不得而知了。我們可以肯定,不管是木偶的陳列還是木偶的表演,當時木偶已經走向了人們的生活,成為人們生活的一種情趣。唐代杜佑《通典》說“作偶人以戲,善歌舞,本喪樂也,漢末始用之于嘉會”。漢代馬鈞是有名的巧匠,他制作的木偶如果像上述山東萊西發現的木偶那樣能隨意跪坐,操縱它表演各種技藝并不難??梢詳喽h代木偶表演藝術已經開始普及了。漢代時期的文化以畫像石、畫像磚在兩漢間極為興盛,把這種畫在木頭上表演,也會出現在人們生活中。學者普遍的觀點是:木偶"源于漢,興于唐"。眾所周知,漢唐文化是封建時期文化的全盛時期,中國木偶真正成為藝術,"以歌舞演故事"。歷朝多有木偶戲演"郭禿"故事的記載,依史而斷,中國已正式形成了由人直接操縱、木偶裝扮具體人物、當眾表演簡單故事的木偶戲是在漢末時期。木偶它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凝聚著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精神,生生不息的演繹著人們對勞動、對生活的熱愛。

二、江蘇木偶藝術面臨的問題

盡管在當前的環境下,江蘇木偶劇團的全體成員在不斷地尋求發展出路,無奈人才的缺乏和資金等各方面的限制,多元化文化的沖擊,給江蘇木偶藝術的發展蒙上了一層暗色。通過網絡和信息,外來文化開始入侵,讓本身植根于東北江蘇這片沃土的木偶表演藝術受到了不小的沖擊。作為一種民族的、中國大地傳統文化發展的木偶,在不斷被國外的人物和動畫所取代,在少年兒童的心理漸漸忘記了中國傳承了千年的藝術形象。另外,在木偶表演藝術的人才方面,越來越少的人愿意從事這個行業,對比火紅的演員業發展,木偶的表演人才眼看就要斷檔。盡管有一些藝術學校畢業的年輕人投入了一部分熱情,但是對比其他的藝術發展,木偶表演藝術從前景到收入待遇都在現實面前顯得蒼白無力。年輕人的心理狀態會受到浮躁的社會背景和文化影響,越來越偏離木偶藝術的真諦。真正醉心于木偶藝術發展的綜合人才嚴重缺乏,創造、設計和表演等方面綜合人才的缺乏也限制了木偶藝術的發展。

三、擴展木偶藝術空間的方法策略

(一)培養木偶藝術人才

“校團聯手”,整合木偶藝術教育資源。高校木偶藝術人才要求有較高的木偶技藝水平。比如:上海戲劇學院戲曲學院與院團聯手培養木偶藝術人才。2004年,上海戲劇學院戲曲學院還沒有木偶表演專業,于是,學校大膽創新,與上海木偶劇團合作,以高等藝術教育的標準,請院團優秀的木偶演員上表演專業課,并綜合利用上海戲劇學院優質的教學資源,實現了較好的教學育人效果。正因為上海戲劇學院木偶表演專業辦學效果顯著,其他木偶皮影院團也向上海戲劇學院戲曲學院提出人才培養要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所屬國際木偶聯會中國中心、中國木偶皮影藝術學會更是在學院成立了中國木偶皮影藝術人才培養基地。如此,上海戲劇學院不但實現了院團聯手辦學,甚至與木偶整個行業聯合辦學,得到全國各木偶院團、木偶皮影學會和國際木聯的支持。

(二)加強文化宣傳和歷史傳承

對木偶的表演要沖精神上熱愛。如果沒有熱愛,談什么傳承呢!藝術是熱愛作為起源的,如今商業經濟對傳統藝術的沖擊,加大了傳承的難度。后來提倡“經濟搭臺,文化唱戲”傳統藝術開始復蘇,木偶劇也出現了春天般的局面。比如,福建木偶戲人才培養計劃”被列入“優秀實踐名冊”。50多個學校開展了“百場木偶進校園”活動,建立了20多個公眾木偶社團組織,培養了數以萬計木偶戲欣賞者。贏得了市場的占有率,從而對木偶藝術的很好傳承。另外,修建木偶劇院,開設“青少年木偶藝術愛好者培訓班”及“國際木偶藝術家培訓中心”,為更好地開展國際間木偶藝術家的合作、更廣泛地培養木偶藝術傳承人與愛好者,提供新的平臺和條件。這也是對木偶的傳承。

(三)豐富當前政策策略

隨著國家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視以及出臺相應的保護措施,各地紛紛開始建立起自身的非遺保護體系。2006年木偶戲被列入國家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以廣西為例:廣西的靖西提線木偶、藤縣杖頭木偶戲、北流杖頭木偶戲、山口杖頭木偶戲、廣西木偶戲等都被列入了廣西壯族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為廣西木偶藝術的傳承提供了基礎性保障。在國家大力繁榮和發展傳統文化的大政策下,各種有力的積極政策措施也不斷出臺。國家藝術基金、動漫產業資金、文化產業資金、劇本扶持計劃、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計劃等,為傳統文化藝術的發展提供資金渠道;各類大型匯演、交流演出、下鄉惠民為文化藝術提供了宣傳展示推廣的平臺。

四、中國木偶藝術展望

現在,中國的木偶藝術正走在復興和創新的道路上,從當下木偶的表現形式來看,主要以木偶劇的形式為主,木偶劇的觀眾則以兒童為主要群體,其題材的創新和富有感染力的藝術表現形式使得木偶劇頗受期待。當代木偶劇雖然在表現山結合了許多現代元素,包括題材、科技手段等等,但是與現代的主流文化相比仍然存在不足,面對現存的問題,首先要進行大力度的體制改革,積極地爭取國家對木偶藝術的扶持性政策,爭取引進民間資本,資本是一個企業發展的基礎,只有這樣,木偶劇市場才可能有一席之地;其次,大力培養木偶藝術人才,人才是木偶藝術長期存在和發展的源泉,以人為本,改變“人走藝丟”的狀況,對于藝術人才的培養還要進行科學的分類,術業有專攻,這樣才能培養出更加專業和優秀的人才;再者,要用于創新,大膽想象,結合多元化的藝術手法和表現形式,結合更多現代的文虎藝術表現手法,形成多元的且獨具特色的木偶文化。

五、結語

從木偶的發展中可以深刻的知道木偶對人們精神生活產生的重要影響,也感受到木偶藝術的源遠流長。那是中華兒女智慧的結晶,我們有義務和責任把木偶藝術發揚光大,在未來的發展中,我們應該讓更多的人感受到木偶的魅力,真正實現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

【參考文獻】

[1]李永紅.木偶藝術的傳承與發展思考[J].大眾文藝,2013(18):1-5.

[2]北京讀圖時代文化發展有限公司.中國木偶藝術[M].黃山書社,2013.

[3]李和明.川北大木偶傳承的啟示與探索.第六屆四川省博士專家論文集,2012,03.

猜你喜歡
藝術發展人才培養
淺述藝術發展繼承與創新的關系
當代版畫發展淺論
速錄專業 “三個一” 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