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充分利用課文素材,培養學生感恩情懷

2018-10-20 09:34孫章彪
家庭教育報·創新教育 2018年7期
關鍵詞:課堂教育小學教育

孫章彪

摘 要:“滴水之恩,涌泉相報”,懂得感恩是一個人最起碼的道德品質和做人的基本準則,懂得感恩也是懂得真善美、分辨是非的基本覺悟和要求。本文就從自己的教學實踐出發,就如何培養學生的感恩意識,讓學生成為常懷感恩之心、懂得報恩的人,提出了幾點具體的做法。

關鍵詞:課文素材;感恩情懷;課堂教育;小學教育

百善孝為先,孝為德之本。尊老、敬老、感恩是中華民族倫理觀念和道德品質的精華,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暗嗡?,涌泉相報”,懂得感恩是一個人最起碼的道德品質和做人的基本準則,懂得感恩也是懂得真善美、分辨是非的基本覺悟和要求。如何對小學生進行感恩教育呢?在此,把本人多年的教學經驗略談如下:

一、對小學生進行感恩教育的原因

當今社會,在市場經濟大潮的沖擊下,人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發生扭曲,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滋長,道德缺失、情感缺失和信仰缺失給社會廣大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帶來嚴重地負面影響,腐朽落后的思潮和一些不良信息的傳播,漸漸的腐蝕著未成年人的心靈,使得少數青少年精神空虛、情感蒼白、行為失控?!案卸鳌辈粌H是一種生活智慧、情感與處世哲學,更是一種人生境界。所以感恩意識不僅是回報父母養育之恩、師長教育之恩、朋友關愛之恩,他更是一種責任意識、自立意識。

二、怎樣在語文教學中對小學生進行感恩教育

感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小學生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他們的道德品質的高低直接影響一個國家未來的發展,從小對他們進行感恩教育,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個性和健全人格是非常重要的。

1、在課堂中弄清知恩

感恩教育必須先知恩。要根據課文的特點,引導學生弄明白課文中要感誰的恩,感什么恩。這一環節是很重要的,作為教師必須引導學生把握好怎樣的文章表現怎樣的恩。表現大自然之恩的一般是寫景的記敘文或是說明性的文章。使之從小就懂得做人的道理,為他們的人生奠定打下堅實的基礎。

2、在課堂中體驗感恩

讓學生知恩了,學生不一定就會感恩。因為沒有情感體驗的感恩教育是膚淺的。我們要通過情感體驗,讓學生對感恩教育有著刻骨銘心的記憶。讓學生在朗讀中體驗,適宜感恩教育的課文,大多文質兼美,適宜在朗讀中體驗深深的感激之情。因此,在知恩之后,要引導學生感情朗讀。感情朗讀的重點:一是直接抒發感恩情感的語段,如《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可反復朗讀課文最后兩個自然段,讓學生明白母親的鼓勵也好,父親的嚴格批評也好,那都是出于父母對孩子的愛,在兩種截然不同的愛的驅使下,使作者走上了成功的道路。文中的作者開始是不理解父親對他的嚴格批評也是愛,成年之后才領悟到這種愛的重要,從中讓學生體會到對父母的感恩之心;二是突出人物特點的語言、動作、心理等描寫的語段,反復朗讀,體會作者的情感變化的同時,愉悅學生的情感。此外,要騰出時間讓學生朗讀全文,體會作者是怎樣領悟父母的愛的。鼓勵學生課外多讀全文,使學生對課文的體驗留下深深的痕跡。

三、讓學生懂得報恩

感恩教育是人文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要使學生學會知恩的同時能對周圍人的關照與幫助表示感激與謝意,并把這種道德情感內化為自己的品質與習慣。

法國社會學家涂爾干說:“只有學會感恩,我們才能明確責任;只有學會感恩,我們才能體味真情;只有學會感恩,我們才能感受幸福,享受生活?!比欢?,現在的孩子都是家庭的中心,家長的寵愛,別人的關心在他們看來理所當然,大部分孩子都缺乏感恩意識,甚至有的孩子還抱怨父母為他做得還不夠多。那么,我們應該如何喚醒學生的感恩情懷,讓學生學會感恩呢?

1、讓孩子懂得回報,學會感恩

感恩猶如心靈的泉水,源源不斷地滋潤著心田,讓生命充滿生機,遍灑陽光,讓孩子們享受生活的美好和幸福?!暗嗡?,涌泉相報”,“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知恩不報非君子”,“吃水不忘挖井人”等經典詞句,詮釋了中華民族的淳樸民風,體現著中華民族對感恩的認同和崇尚。

例如學生在學校受到同學的幫助,要讓孩子學會向同學說聲謝謝,并要盡量幫助其他同學,讓愛傳遞下去,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學會感恩,在教學習作《我熟悉的人》時,先讓學生講一講自己在家里為父母做了哪些事,接著讓他們觀看一橫老師的演講《感恩父母》,讓他們體會到父母的愛是無私的,對于父母的關愛要學會說謝謝,幫助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2、必須從小抓起,讓感恩教育深入人心

在學生幼小的心靈播下善良、知恩的種子,讓學生感受到他人對自己的關心和愛護。首先,我們要讓學生知道每個人目前在享受的幸福生活是別人通過付出給自己帶來的。比如,讓他們明白:父母在外辛辛苦苦地打工是為了掙錢供他們讀書;老師在講臺上揮灑汗水、在燈下批改作業是為了他們的成長……讓他們發現別人給予自己的愛,從而由內心萌發出感激之情。其次,我們要教育他們“吃水不忘挖井人”,永遠不忘記別人的幫助之恩,不辜負父母養育之恩和老師的教導之恩。我們知道,當孩子感謝他人的善行時,第一反應常常是今后自己也應該這樣做,這就給孩子一種行為上的暗示,讓他們從小知道愛別人、幫助別人。

作為教師,我們應該鼓勵學生從做一些不起眼的小事開始,著力培養學生的感恩意識。在學校,我發現學生對師長都很有禮貌,懂得尊重老師,見到老師會向老師問好;一些低年級的小朋友雖然個子小,卻也會主動幫老師擦黑板、幫老師拿東西;很多學生回家會幫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即使是些再平常不過的舉動,也都是孩子感情的自然流露和抒發,是真實的、可貴的。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感恩意識,讓學生成為常懷感恩之心、懂得報恩的人。從中讓學生知道“心中有春天的人,身外才會有春天;懂得播種春天的人,才會收獲春天。

參考文獻:

[1]王月英. 激發感恩意識 培養感恩情懷[J]. 新校園(中旬), 2017(9):20-20.

[2]宋志勇. 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感恩教育[J]. 吉林教育, 2017(25).

猜你喜歡
課堂教育小學教育
淺議小學數學教師應具備的職業素養
提高智障生計算能力的探索與實踐
生活教育無處不在
簡析班級管理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探究“學講計劃”背景下的語文教學
研讀教材,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實效
提高小學德育工作實效性與有效性的方法研究
略談小學語文課堂的生活教學
淺析小學數學課程教育對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的作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