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空巢老人社會支持與生活滿意度的關系研究

2018-10-20 09:34王翠麗王延麗
家庭教育報·創新教育 2018年7期
關鍵詞:生活滿意度社會支持

王翠麗 王延麗

摘 要:空巢老人,通常是指沒有子女或子女長大后從父母家庭中相繼分離出去、剩下獨自生活或夫婦二人共同生活的60歲及以上老人[1]。研究表明,社會支持與空巢老人的身心健康以及生活滿意度密切相關[2-4]。本研究對3市6社區城市空巢老人進行問卷調查,不同人口學變量城市空巢老人社會支持得分在受教育程度(F=9.293,P<0.01)、婚姻狀況(F=18.322 ,P<0.01)、月均收入(F=6.145 ,P<0.01)、醫保類型(F=3.323 ,P<0.01)差異顯著,性別、年齡差異不顯著。社會支持與生活滿意度顯著相關。

關鍵詞:城市空巢老人;社會支持;生活滿意度

一、研究目的

隨著老齡化進程不斷加快,城市空巢老人的數量也在節節攀升。在物質得到基本滿足的今天,精神的空虛、內心的孤獨而引發的各種心理問題卻在日益凸顯。前期調研發現,城市空巢老人愉悅的情緒體驗、良好的精神狀態的獲得,除了自身的個性特征外,往往與方方面面的物質、精神、人際支持有很大關系,本研究旨在了解城市空巢老人社會支持現狀及其與生活滿意度之間的關系,豐富社會支持與生活滿意度領域的研究;倡導關愛空巢老人,提高城市空巢老人幸福指數。

1.研究對象:選取鄭州、鶴壁、南陽市七個小區122位空巢老人為研究對象

2.調查工具

2.1一般人口學量表,包括性別、年齡、受教育程度、婚姻狀況、收入水平、醫保類型等

2.2社會支持評定量表(SSRS)[5],包括客觀支持、主觀支持、對支持的利用度三個維度,10個項目,共計66分。本研究中該量表的內部一致性系數為0.845,具有良好的信度

2.3 生活滿意度量表(SWLS)中文版。

本研究共發放問卷129份,回收有效問卷122份,有效率94.6%。

3.統計方法:使用SPSS19.0進行數據處理。

二 結 果

三 討 論

數據分析顯示,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城市空巢老人社會支持水平越高。調查分析可知,所訪城市空巢老人大多出生于50年代,經濟水平較低,教育資源匱乏,學歷水平普遍較低。能達到高中或是大學以上水平的城市空巢老人大多原生家庭的經濟狀況較好,接受良好了的教育,加之自身的努力奮斗,往往有著一份不錯的工作,經濟收入穩定,社會地位較高,擁有更多更好的社會資源。一方面,安定優渥的生活條件增加了內心的安全感和幸福感,經常參與社區、單位、工會等組織的一些老年活動,有助于修身娛樂、緩解空巢生活的枯燥乏味;另一方面,受教育水平較高的城市空巢老人獲取各類知識的有效途徑較多,如上班、進修、閱讀、旅游等,眼界開闊,長期的知識積累和豐富的閱歷經驗使得他們看問題相對成熟理智,更容易擺脫負面情緒的困擾。無論是源于自身的智力、心理支持,周圍環境的人際關系支持,還是對各類支持的利用度,都處于優勢狀態。

婚姻狀況方面,結婚或再婚的城市空巢老人社會支持水平顯著高于未婚、離異及喪偶的。究其原因,伴隨著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傳統的家庭養老模式已漸漸淡化。由于子女離家或無子女,城市空巢老人最大的物質或精神支持多來源于配偶,配偶日益成為所有支持系統中最重要的一環,尤其是身患疾病需要照顧的老人更為明顯。家庭完整、有配偶陪伴的老人大多生活有人照料、遇事有人商量,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滿意度相對較高,如果兒女或子孫能常盡孝道,在物質和精神上給予更多關懷,例如能夠照顧孫輩、闔家出游、給予贍養費等,對于空巢老人無疑更是錦上添花。相反,離異或喪偶的獨居老人,社會支持水平和心理健康狀態要差很多。一來,日常生活無人照料,尤其是因為愛人離婚或離世而獨自生活的男性空巢老人,飲食、衛生、睡眠質量普遍不佳,心情時常處于郁結、煩悶狀態,容易誘發各類疾病,增加心理負擔;二來,城市空巢老人的生活重點由工作轉為養老,由單位轉為家庭,角色的轉變和獨居的生活削弱了來自社會各方的支持,容易產生孤獨苦悶的心情,而單調緩慢的生活節奏往往容易令人深陷消極情緒難以自拔。

收入水平較高、醫保相對完善的城市空巢老人,來自社會的支持水平較高,面對外在的風險能更好的應對。對老年人來說最重要的問題就是養老和醫療。養老需要經濟做基礎,一方面來自于自身的經濟積累,另一方面來自于子女的贍養。訪談發現,自身經濟水平較高的城市空巢老人,往往子女也有不錯的工作和收入,甚至部分老人不需要子女的經濟貼補,完全可以自力更生,加上日益完善的養老保險制度,尤其是享有省醫保、市醫保的城市空巢老人,擁有更好的醫療條件,經濟壓力較小,能夠較好解決“看病難”問題,來自于社會的不安定感就很少,內心也就更容易滿足和愉悅。

但在年齡維度上,社會支持度差異并不顯著,這與以往的研究有所不同。究其原因,參與此次測查的70歲以上空巢老人有一定比例是機關事業單位退休老干部,收入穩定、受教育程度較高、醫療水平較好,一方面可以利用的社會支持資源較多,社會支持系統穩固;另一方面對各類社會支持資源的有效利用率更高,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空巢生活帶來的孤獨感、苦悶感和焦慮感。

表2顯示,城市空巢老人社會支持三個維度及總分都與生活滿意度顯著正相關,即物質上的實際援助、情感上的理解支持越多,對各類支持的有效利用率越高,感受到的生活滿意度就越高,幸福指數也越高。例如,很多城市退休老人,伴隨著子女離家成為空巢老人,但穩定的經濟收入、兒女的體貼關懷、自身眼界開闊,多參與各種社交、旅游、團體活動,都能使得空巢老人獲得更高的生活滿意度。

基于以上研究,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提高空巢老人的社會支持,從而獲得更高的生活滿意度。

一、提高客觀支持

首先,加強政策支持,完善養老制度,為城市空巢老人的提供生活保障;積極探索多元化養老模式,不斷完善醫療保險制度,有效解決空巢老人養老問題,尤其是社區養老和醫養結合養老模式的提出對有效養老有重要意義。再者,開設老年大學,強化知識宣教?!盎畹嚼?學到老”不僅是社會提倡的學習態度,更是老年人更新知識觀念、豐富退休生活的養老方式。通過靈活的辦學方式和豐富的授課內容,促使更多城市空巢老人加強文化素養,暢享健身娛樂,擴大人際交往,緩解內心孤獨。最后,呼吁社會各界和網絡團體積極關注城市空巢老人,豐富活動內容、創新活動載體,提高空巢老人參與社會和團體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重視主觀支持

主觀支持是指被理解、被尊重、被支持的一種良好的情感體驗,這種體驗來源大致分為兩類:家庭和社會。鑒于婚姻狀況對城市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的重要影響,可適當鼓勵喪偶老人再婚或尋求可以相互扶持的伴侶[4]。很多空巢老人的兒女久居在外,很少有時間陪伴在側,物質關懷和精神撫慰無法滿足老人的心理需要。通過對喪偶或離異獨居的老人探訪表明,老年人再婚或重組家庭,雖然有時會存在一些家庭矛盾或糾紛,但對于老年人健康長壽、緩解獨孤抑郁確是有益的。除了強調來自兒女和家庭關愛,就要積極倡導來自社會的關注和支持。對于有工作單位、工會組織等的空巢老人,豐富的業余生活、積極的人際交往可以有效降低孤獨感,提升生活滿意度;鄰里或社區作為現代城市空巢老人的重要生活場所,可以不斷創新活動載體,例如以社區為單位宣傳“敬老、愛老、助老”傳統美德,利用傳統節日開展豐富多彩的集體活動等等,廣泛的情感支持有利于應對因空巢問題導致的心理危機和突發事件。

三、加強對社會支持的利用度

除了來自社會各界的主客觀支持,城市空巢老人也需要不斷提升自我素養,以內在的心理動力和豐富的知識經驗利用一切有利的資源和條件,化被動為主動,提高社會支持利用率。例如,積極參加各類團體或老年活動,注重飲食和睡眠,堅持鍛煉,重視人際交往,擴大朋友圈,以良好的身體條件和社會支持構建平和健康的心理狀態。

參考文獻:

[1]鄔滄萍.老年社會學[M].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123-133.

[2]盛飛.社區空巢老人生活質量的影響因素及對策[J].中國農村衛生事業管理,2016,36(11):1399-1401.

[3]汪娟.城市空巢老人的生活質量和心理健康分析[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33(02):150-151.

[4]汪向東,王希林,馬弘等.心理衛生評定量表手冊[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1999(增訂版):88.

猜你喜歡
生活滿意度社會支持
關于大學生體育活動對生活滿意度的影響的相關分析
高校輔導員社會支持與心理健康關系探析
職高生家庭教養方式、社會支持與一般自我效能感的關系研究
腦卒中患者家庭照顧者的照護負擔與社會支持的相關性研究
社會支持與員工工作滿意度的相關關系
城市農民工生活滿意度調查分析
大同市第一代農民工生活滿意度的實證研究
《一課》中教師娜迪亞悲劇形象探析
居住區綠地環境與居民身心健康之間的關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