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構建動態生成課堂,凸顯課堂生命活力

2018-10-20 12:43林正祥
家庭教育報·創新教育 2018年5期
關鍵詞:互補分享探究

林正祥

摘 要:站在課改最前沿的我,通過去洋思中學參觀學習“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回來后,我對自己多年的教學進行了反復的思考和沉淀,不僅在橫向上進行智慧互補,還在縱向上準確剖析自己的得失,逐漸使我們擺脫了匠氣,增長些許悟性。

關鍵詞:分享;互補;策略;探究

站在課改最前沿的執教者,我們通過反思能監控自己的教學行為,縱向上準確剖析自己的得失,逐漸使我們擺脫匠氣,增長悟性,從而不斷提升自己的水平。我們還需要分享他人的經驗,在橫向上進行智慧互補。更重要的是,由此可以引發更多的思考,在思考中產生工作激情,有了激情,就能創造性地開展工作。我校在高位嫁接洋思中學的“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教學理念后,引發了我諸多的思考。我不斷摸索適合于我班學生成長的數學教學方法,積極嘗試創設促進兒童發展的特色課堂。

一、真情流淌的生態課堂

“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教學策略從本質上貫穿了“以人為本”的理念,以發展學生的潛能為根本,著眼于人的發展的價值取向。該教學理念還囊括了“以學生為主體,以問題為核心,以訓練為主線”的教學內涵。讓學生先學,有利于學生捕捉自己需要的信息源,讓學生鎖定自己感興趣的話題發表見解,他們會在思維通暢的情況下產生豐富的聯想,迸出智慧的火花。記得在我做示范課教學《角的度量》一課時,我給學生拋了個問題:“怎樣才能量出兩個角誰大誰小呢?”當第一個孩子表述了自己的想法后,我說:“老師知道你會這么想的?!蔽夷哪芰系剿貑栁遥骸澳阍趺粗牢业摹??”那時的我思維困頓,張口結舌。課后,我再三地追問自己:“為什么會這樣?”通過解剖課堂,我明白了“在習慣中行走”的禍端。從此,我絞盡腦汁與孩子們溝通,換位思考著他們的“知道”,漸漸地走進了孩子們的心靈深處,孩子們由“怕上課”到“怕下課”了,因為我的課堂上數學知識生活化,復雜問題簡單化。

二、思維碰撞的智慧課堂

“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教學策略有很強的時效性。它在承認了學生學習能力的前提下,使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掌握更多的知識技能,在單位時間內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我在執教《認識時間》一課時,想讓學生明白“時間的連續性”這個概念。我設置了這樣的情景導入:“孩子們,昨天我5歲的侄女向我透露了一個小秘密,她說:‘姑姑,天這么熱,隔壁叔叔家的西瓜地里有那么多又大又圓的西瓜,好誘人啊,哥哥叫我和他去偷著摘一個西瓜解解饞,我們必須在天亮前就去,肯定不會被瓜棚里的叔叔逮住。她說話時撅著小嘴,流露出一臉的得意。我問為什么不會被逮住呢?她悄悄地告訴我這個小秘密,孩子們,你們誰能猜出她的小秘密?”孩子們七嘴八舌地說開了,有的說,趁瓜棚里的叔叔睡著的機會偷。這時候,王源說話了:“把叔叔家公雞的嘴巴給綁起來,天亮的時候讓它別叫?!蔽視牡匦α?,因為他跟我侄女的想法如出一轍。我接著問:“即使你把叔叔家的公雞嘴巴綁起來,天還會亮的,怎么回事呢?”有孩子動腦子了,他說:“你把村子里所有的公雞嘴巴都綁起來,天到時間還會亮的?!倍嗝搭V堑幕卮?,我順勢而下,“是的,時間是有連續性的”。這里,我體驗到:問題是關鍵,展示是平臺,能力是關鍵。當問題激活了學生的感官時,它就會激活學生的思維,在進行互動交流時,分享彼此的睿智,收獲成長的幸福。

三、做啟思的實踐課堂

我在教學小學低數學時,針對兒童的年齡特點,耐心嘗試“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教學策略。如在教學《長度和長度單位》時,在問題的驅動下,我安排了幾次不同層次的操作學習,靈活地做出適當的引導,帶領學生逐步走向思維的深處。我設置了一個問題:“最近我校想做一套你們這么長的課桌,小朋友們你們有什么辦法知道課桌有多長?”學生們開始各抒己見了:有的說,用尺子來量;有的說,用鉛筆盒來量;還有的說,用大一點的黑板來量……“好,下面我們就用你們想到的方法來量一量課桌究竟有多長?”孩子們開始動手測量匯報?!拔覀冇昧诉@么多工具量出了多長,我們怎樣跟課桌加工廠的老板說?”有學生說:“老板,我們學校要訂桌子,4支鉛筆那么長,2支鉛筆盒那么長,4個手掌那么長?!庇新犝n老師在后邊笑了?!澳抢习迓犃宋覀兊碾娫?,他能知道多長嗎?”學生爭論著。他們達成共識:因為測量工具不一樣,所以量出來的結果也就不一樣了。在問題驅動下的動手操作,學生積極主動,思維指向集中,體驗真實、深刻。

四、滿足需求的成長課堂

在“先學”環節,教師指導學生自學時,“點金術”就是我們關注的焦點。備課時的預設目標、調控目標及生成目標必須以學定教,順學而導。特別是設計問題單或任務鏈時,教師應以建構主義理論為基礎。經過一段時間的嘗試,我認為設計問題時應遵循以下三個原則:(1)針對性原則。即問題要有明確的目標性和指向性。要針對所有學生的學情,針對教材內容的難易程度,針對不同的對象設計問題。如果頻繁地針對集體提問題,可削弱學生獨立思考的天性,主體意識無從發揮。個別學生依賴性大,不利于張揚學生的個性。所以,在課堂上,我盡量給學生供應琳瑯滿目的貨源,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所獲。(2)前聯性原則。即設計的問題既要與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相聯系,又要為新學的內容做鋪墊?!棒~?!钡墓适赂嬖V我們,學生在建構新知識時沒有直接經驗做基礎,理解信息時肯定會有偏差。(3)延展性原則。也就是,教師設計問題時,要給學生的思維搭橋鋪路,通過問題的延伸拓展,力求挖掘學生的思維深度及廣度,為他們自學提供足夠的時空范圍,為學生探究新知做好鋪墊。這樣設計的問題鏈具有“精、巧、密”的特點,以此作為學生自學的切入點,給學生的思維搭設了“向上爬”的平臺及智梯,師生會在有意義的互動中順利實施有效教學。

有位哲人說過:留什么樣的世界給子孫后代,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留什么樣的子孫后代給世界。我個人認為:真情流淌的生態課堂、思維碰撞的智慧課堂、做啟思的實踐課堂和滿足需求的成長課堂均屬于促進兒童發展的特色課堂。在這樣的課堂上,孩子們在感知自然界的多樣和諧時會產生深深的敬畏,他們一定能享受數學品味,提升數學境界,追求人文精神,綻放生命成長的精彩。

(作者單位:浙江省溫州市龍灣區海城第一小學)

猜你喜歡
互補分享探究
設問引導探究
一類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孩子,我們慢慢來
社會主義新文化的內涵探究
論泰國文化與中國文化的差異與互補
動漫設計中的互補創新方法應用研究
相似圖形中的探究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