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常態下央行連續定向降準政策對小微企業融資困境的影響探究

2018-10-21 12:29覃靜
大東方 2018年9期
關鍵詞:政策扶持融資難小微企業

摘 要:小微企業對我國宏觀經濟運行中扮演重要角色,然而在目前國內經濟增速放緩的新常態階段及國際外部環境變幻莫測的形勢下,小微企業融資問題日漸凸顯。深入探究表明,央行年內連續實施的定向降準政策有利于拓寬融資渠道、降低融資成本、明確釋放扶持信號,有利于緩解小微企業在去杠桿周期下融資窘境;小微企業自身更需加強自身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配合完成結構性轉型,徹底根除融資難問題。

關鍵詞:小微企業;融資難;定向降準;政策扶持

一、小微企業是我國新常態背景下國民經濟發展的“壓艙石”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由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的新常態以及政府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以打造發展新引擎,小微企業作為吸納就業的傳統主力軍逐漸得到國家層面的高度重視。僅2017年至今,國務院常務會議多達6次提出小微企業扶持議題[1]。我國小微企業發展迅猛,國家工商總局發布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底全國小微企業數量為5606.16萬戶(個體工商戶4436.29萬戶)[2],而這一數字于2017年底已激增至超過9000萬戶[3]。

如此龐大體量表明小微企業在我國國民經濟體系中具有不容忽視的戰略性地位。據2014年《全國小型微型企業發展報告》,我國中小企業創造的最終產品和服務價值相當于國內生產總值總量的60%,已吸納1.5億人口就業[2]。而隨著近年小微企業持續快速增長,可以預見該組數據仍將繼續走高,小微企業在國民經濟發展、吸納就業等重要問題上將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二、經濟新常態下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成因分析

與上述良好發展形勢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我國小微企業目前面臨一系列融資困境和發展瓶頸。而造成此困境的原因,不僅包括小微企業本身規模不足、不確定性高、投資風險大等固有屬性,還需考慮目前我國經濟新常態和“去杠桿化”大背景下資金流動性大幅縮等外部因素。

(1)小微企業固有特點致其難以利用傳統融資手段

企業傳統融資方式包括吸收直接投資、發行股票、發行債券、銀行借款和融資租賃等。而小微企業除初創時期通過投資人直接投資獲得啟動資金外,最為常見的方式即銀行貸款和股權、債權融資。然而,小微企業自身固有屬性是形成其“融資難、融資慢、融資貴”的融資窘境的根本原因。

首先,小微企業規模不足等特點導致銀行貸款門檻高。小微企業上述特點創造出小微企業群體信用度低的整體印象,潛在投資風險遠高于已經形成規模的中型、大型企業。而銀行作為主要的投資主體和小微企業融資的重要甚至唯一依托,二者形成了完全不對等的市場地位,銀行信貸部門整體投資意愿較低,在對小微企業進行資質審核和信用評價時無形中會提高借貸門檻,形成“融資難、融資慢”現象。同樣,不對等的地位使小微企業申獲貸款所執行的貸款利率水平常高于基準利率,造成小微企業融資成本升高,形成“融資貴”現象。一項針對無錫小微企業的調查顯示近六成小微企業執行的利率水平高于基準利率[4]。而銀行貸款申請失敗后續采用的其他融資方式又普遍明顯高于銀行利率,這又進一步加劇了當地小微企業的艱難生存環境。

其次,小微企業市場存續周期較短的特性決定其難以通過股權或債券方式獲得支持。以股權融資的三種典型融資方式為例,即風險投資、私募股權融資以及上市融資/IPO,風險投資通常具有很強的趨勢性和聚集性,如近年來的大數據、人工智能類為代表的高科技創新企業;然而這類企業畢竟比例有限,大多數傳統行業則遭冷遇。風投地域聚集性使得天使投資人更多聚集于一線和強二線城市,導致三四線城市的一些植根于當地發展的小微企業優秀項目難以被投資人發掘。而就私募股權融資而言,其融資期限一般可達五年甚至更長,且所投企業一般已表現出穩定的盈利能力,這對存續周期普遍較短的小微企業無非是一種無形考驗。公開募股或上市等則對企業有極高的要求,不僅體現在完備充分的上市準備,更需要企業自身具有清晰的股權結構、優秀的管理團隊等,只有極少數小微企業能走到公募和上市融資這一步,顯然不適用于大多數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問題。

第三,小微企業信用不足致使債券融資同樣舉步維艱。相比股權融資,債券融資方式對小微企業現金流要求往往較高,企業采取債券舉債通常應建立在企業在可預見未來內發展穩定、形勢向好的預期下。而對于以初創公司為代表的小微企業,其盈利能力尚待觀察,且本身對政策大環境及其敏感,這些脆弱性使得企業本身更不傾向于采用此類方式。因此,雖然債券融資在公司大量盈利時能帶給企業既有股東更大的利益,但債券融資因為違約成本極高且強制定期付息,大部分小微企業在選擇債券融資時都會及其慎重。

(2)經濟增速放緩與“去杠桿化”進一步考驗小微企業融資能力

小微企業固有缺陷是其融資困境的根本原因,而我國目前宏觀經濟因素同樣需要考量。據《全國小微企業發展報告》,受我國經濟增速放緩等因素的影響,小微企業群體中僅略超一成表示營業額可維持快速增長理想狀態,近半數企業表示市場需求不足或產品面臨滯銷,更有近六成反映市場競爭壓力增大。究其原因,產業結構調整一方面造成基建領域傳統行業,如水泥、建材等產能過剩問題逐漸凸顯,行業整體信用風險不斷攀升;另一方面,市場需求相比經濟高速增長時代也表現出明顯下降。兩方面的沖擊使得小微企業前景不再被市場盲目看好,其貸款償還能力也備受考察和質疑。

目前我國金融機構扔處于2017年年初拉開序幕的“金融去杠桿化”大背景下。去年4月份銀監會開展風險防控工作掀起監管風暴[5],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進入全面去杠桿時期,同時非銀行業金融機構、影子銀行和民間借貸等融資渠道也因受到嚴格監管而迅速收窄。且自央行去年初首次對貨幣政策描述采用“穩健中性”的表述方式以來[6],該貨幣政策并未出現明顯轉向,結合當前去杠桿的大背景,該表述更趨向于“穩健趨緊”。在此貨幣政策之下,金融去杠桿和利率上升直接導致市場流動性減弱、資金面趨緊,資金不足又進一步抑制需求,導致實體經濟融資成本增加,如此形成的小微企業發展壓力難以得到釋放,公司盈利空間不斷受到擠壓。而從國際經濟大環境來看,中美目前逐步升級貿易摩擦則對部分以出口為導向的小微企業帶來了一定的負面沖擊,為部分外貿小微企業帶來了更多不確定性。

三、央行連續定向降準對小微企業融資困境的政策效應分析

自今年初正式對普惠金融實施定向降準政策至今,已實施三次降準政策(圖1),無一例外均提出要加大對小微企業扶持力度,可明顯分析出政府對經濟脫虛向實的政策性引導傾向,以及政府對小微企業潛在的經濟增長引擎的期待。

(1)普惠金融定向降準為小微企業提供新型融資渠道

普惠金融是指以可負擔的成本為有金融服務需求的社會各階層和群體提供適當、有效的金融服務,其重點服務對象就包括以小微企業為代表的、在傳統融資渠道中難以融資的弱勢企業群體。央行于年初實施的普惠金融定向降準政策,不僅直接為市場釋放了約4500億元左右的長期流動性資金,并且該次降準政策有意地利用以“普惠”為特點的普惠金融機構服務本質,扶持小微企業等弱勢企業盡可能平等地享受降準政策帶來的福利,彌補小微企業在傳統機構中得不到融資的窘境,同時鼓勵金融體系內金融服務創新,結合2017年出臺的各項小微企業稅收優惠政策,使更多的小微企業突破融資難的困境,從而為小微企業注入發展動力。

通過以上分析,小微企業不僅可以在稅收方面享受國家政策福利,得以“節流”,更能在除傳統融資渠道以外的新型融資渠道“開源”得到資金支持,而普惠金融普惠的優勢則更得以被小微企業充分利用。

(2)MLF工具置換式降準有利于降低小微企業融資成本

如果說普惠金融降準政策提供了新型融資渠道、旨在解決小微企業在傳統渠道“融資難”問題,那么4月份出臺的通過降準釋放資金以償還中期借貸便利(MLF)則更傾向于解決小微企業“融資貴”問題。以今年一季度數據測算,該次降準釋放資金1.3萬億元,償還MLF的9000億元之后,相當于凈釋放4000億元流入城商行和非縣域農商行。除央行明確要求新增資金主要用于小微企業貸款投放以外,置換MLF工具本身對小微企業融資成本有明顯壓低效應。

首先,降準釋放的資金屬于低成本資金,小微企業貸款負擔減少。通過降準來償還MLF,不屬于簡單的替代關系——MLF利率約3.3%左右,屬于央行對商業銀行的有償款項;且再貸款方式具有不對等性,中小銀行相較于大型商業銀行,優質抵押品少、更不易獲得MLF資金而只得從大型銀行借款,而這些環節疊加的資金成本必然會轉移到小微企業身上,造成“融資貴”問題。相比而言,通過降準釋放的資金則屬于沒有資金成本、完全釋放的“無息”資金,結合央行對資金用途的重點強調,小微企業負債利息相較之前的MLF會有所降低,債務負擔減輕,因而有利于緩解小微企業“融資貴”困境。

其次,資金流動性禁錮被解除。MLF操作期限一般在3-12個月,相對較短的期限必然禁錮該資金流動性。而通過降準補充的流動性更為穩定且成本更低,有利于緩解小微企業潛在的資金流動性枯竭造成的風險。

(3)年內第三次定向降準明確釋放小微企業利好信號

本次降準作為年內第三次降準,仍然把焦點置于小微企業融資問題上,筆者認為這一政策的實施所體現出來的政策效應和信號意義,已在某種程度上超過政策本身所帶來的實質性利好。從央行估測數據來看,本次降準支持的“債轉股”項目預計釋放資金5000億元,而公告同時要求“撬動相同規模的社會資金參與”,則“債轉股”項目釋放資金已達萬億規模;另一方面,對郵政儲蓄銀行等同時下調的準備金率可釋放資金2000億元,且再次明確表示資金用途勇敢與開拓小微企業市場和發放貸款。在貨幣政策仍維持穩健中性的基調下,總計1.2萬億資金規模無疑精確地為小微企業融資打了一劑強心劑。

這里進一步闡述債轉股政策?;仡櫳衔奶岬降男∥⑵髽I融資方式中債券融資和股權融資的差異,債券融資具有違約成本高、強制定期付息的特點,對已經債券融資且已顯現發展頹勢的小微企業而言,公司財務狀況十分脆弱,面對下一輪融資周期時又因潛在違約風險增大而更難得到支持,從而陷入惡性循環,加速企業倒閉。債轉股政策本質上正是為扶持那些仍有發展潛力但目前暫時經營不善的債券融資類小微企業,通過將其債券轉化為盈虧靈活的股權類融資,給予其寶貴的財務周轉時間。

四、內外兼修方可徹底解決小微企業融資困境

面對經濟增速放緩、高速發展轉為高質發展的關鍵階段,除依靠國家利好政策以外,小微企業更應審時度勢,思考融資難的內部根源,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做到內外兼修。不可否認,我國經濟高速發展的黃金期帶動了一批小微企業輕松融資、盈利、擴大規模再融資,一部分優秀小微企業迅速成長為中型甚至大型企業;而當前新常態下資金面趨緊、去杠桿周期尚未結束,國內需求相對萎靡,國際經濟形勢變幻莫測、美聯儲于2017年9月啟動縮表,都加劇了小微企業外部惡劣生存環境。央行一系列降準政策和定向扶持的出臺,已盡可能緩解小微企業融資困境和債務壓力,為小微企業贏得了發展空間和扭虧為盈的寶貴時間,而小微企業若要長久存續,承擔起我國經濟結構性轉型、提供經濟發展新引擎,仍需加強自身創新能力、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從根本上突破融資困境。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國務院常務會議[EB/OL].http://www.gov.cn/guowuyuan/,2018(7)

[2]國家工商總局全國小型微型企業發展報告課題組.全國小型微型企業發展情況報告(摘要)[R].北京:國家工商總局,2014(3):1

[3]胡肖明.e融所胡肖明:小微企業金融百萬億級市場,如何做到“普而且惠”[EB/OL].http://www.myerong.com/,2018(1)

[4]蔣宏成,吳明芳,葉小霖.小微企業融資環境調查及思考——以無錫為例[J].北方經貿,2017(9):99-102

[5]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審慎規制局.中國銀監會關于銀行業風險防控工作的指導意見[Z].北京: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2017.

[6]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分析小組.2016第四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R].北京:中國人民銀行,2017(2)

作者簡介:

覃靜(1991-),女,山東省東營人,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貿易學院在職人員高級課程研修班學員,研究方向:金融管理與投資實務。

(作者單位: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猜你喜歡
政策扶持融資難小微企業
基于信息不對稱視角下的中小企業融資問題探討
溫州小微企業融資環境及能力分析
經濟轉型發展背景下銅陵市跨江發展戰略研究
“營改增”對小微企業的影響分析
小微企業中員工激勵制度及流失管理
關于對東營市2015年棉花種植情況調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