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液內科應用品管圈降低病房輸血缺陷的作用

2018-10-21 15:13張偉偉
健康周刊 2018年17期
關鍵詞:品管圈作用

張偉偉

【摘? 要】目的:探討血液內科應用品管圈降低病房輸血缺陷的作用。方法:分析血液內科輸血缺陷的主要原因,確定品管圈活動主題,制定完善的管理對策并最終實施。對比品管圈實施前后血液內科發生輸血缺陷的情況。結果:品管圈實施后輸血記錄不規范、配輸血核對流程不規范情況均低于品管圈實施前,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血液內科開展品管圈活動能夠顯著提高輸血服務質量,顯著降低輸血缺陷事件的發生率,為血液內科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關鍵詞】血液內科;品管圈;病房輸血缺陷;作用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科2017年1~6月(品管圈活動實施后)收治的1000例輸血患者,其中男545例,女455例;年齡18~72歲,平均(43.3±12.5)歲;疾病類型:手術患者541例,血液疾病患者459例。另選取2016年7~12月(品管圈活動實施前)收治的1000例輸血患者,其中男542例,女458例;年齡21~75歲,平均(42.4±13.2)歲;疾病類型:手術患者566例,血液疾病患者434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疾病類型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成立品管圈小組

2017年1月正式成立血液內科品管圈小組,成員包括主管護師2名,護師3名,護士4名,品管圈名稱為“安全圈”。

1.2.2品管圈活動主題的確定

對2016年7~12月階段內血液內科的醫護服務基本情況進行分析,對其護理服務的質量做出評價,經過小組成員的共同討論,了解到當前血液內科護理質量受到這些方面的影響,即化療藥物使用安全性、輸血缺陷事件、壓瘡、患者墜床及跌倒,進一步對這幾種問題進行量化評價,最終將“降低血液內科輸血護理質量缺陷率”確定為本次品管圈活動的主題。

1.2.3品管圈活動計劃的制定

預計本次品管圈活動的開展時間為2017年1~6月,繪制甘特圖,活動流程主要為確定主題-制定計劃-分析當前情況-制定活動目標-分析原因-制定對策-實施并檢討對策-分析效果-標準化-討論和措施改進-發表成果。

1.2.4對當前血液內科輸血情況進行分析

(1)參考《臨床用血管理制度》,分析我院血液內科每一個工作環節的基本現狀并制定標準檢查表,主要內容包括:輸血記錄、輸血流程、醫囑處理、血液標本的采集和送檢、輸血專項檢查標準。標準檢查表制定后,每一項工作都需要嚴格按照檢查表中的工作流程開展。(2)對品管圈實施前(2016年7~12月)1000例輸血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統計出輸血缺陷事件的發生幾率,共發生輸血缺陷事件128例,發生率為12.8%。

1.2.5制定目標及管理策略

(1)原因分析。結合輸血缺陷事件表格繪制柏拉圖并加以分析。結果顯示,輸血缺陷發生的主要原因包括輸血記錄不規范、配輸血核對流程不規范。針對這兩個問題,小組及時向血液內科管理人員進行了說明和分析,最終決定重點就這兩項問題進行整頓,加強對護理人員的培訓,制定統一的輸血記錄標準,對科室工作流程展開進一步的說明和強調。(2)設置目標。降低血液內科輸血缺陷事件的發生率至4%以下。(3)制定對策。小組成員共同討論分析血液內科配輸血流程核對不規范的具體原因。通過分析魚骨圖,最終確定導致流程不規范和輸血記錄不規范的因素主要為:血液內科相關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尚不完善;配輸血的時間集中,加大了工作量,容易出現失誤;針對關鍵環節的控制不完善;護理人員工作能力不足。

1.2.6實施對策

(1)制定完善的科室管理制度,建立專門的血液內科輸血管理組織,就科室的用血情況進行嚴格、規范的管理。對輸血標本進行嚴格查對,一對一:一次只收集1例患者的血樣;二對一:兩名護士共同完成血液標本采集的工作,詳細記錄患者的姓名和血型;反問式核對:整個輸血過程中,需要嚴格把控患者、血樣、信息的一致。(2)對科室的關鍵環節進行控制。對血液內科的調班制度進行改進,實施彈性排班。改變科室集中輸配血的模式。與血庫做好溝通,血液內科血制品要分批、提前配發。(3)加強對血液內科工作人員的培訓與考核。定期組織血液內科??谱o理服務講座,提高護理人員對血液內科相關知識和技能的了解和掌握,并提出針對性的改進方法。(4)適當增加血液內科人員數量,實施彈性排班制度,進行動態化調整,即雙人小夜班,雙人大夜班,并在輸血繁忙時間(15∶00-21∶00)增加1名護士跨夜班,確保每個時間段內都有2名護理人員負責信息的核對,保障患者安全。

1.3觀察指標

比較品管圈實施前后輸血記錄不規范、配輸血核對流程不規范的情況。

1.4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 結果(表2)

3 討論

3.1血液內科開展品管圈活動具有重要意義

輸血管理長期以來都是醫院管理的一個難題,現如今,越來越多的患者需要使用血液開展治療,這也使血液安全管理成為了一個迫切需要改善和解決的問題。品管圈是持續改進工作質量的一個重要管理工作,在血液內科中應用能夠有效改善科室的工作質量,更好保證輸血安全。

3.2開展品管圈活動有效降低了輸血缺陷的發生率

品管圈活動模式下,對血液內科的每一個工作流程進行了嚴格、明確的改進,對護士進行培訓。實施品管圈6個月后,血液內科輸血缺陷事件的發生率顯著下降,并且實現了活動目標,這充分證明了血液內科實施品管圈活動的價值和作用。

3.3開展品管圈活動提高了護士的工作積極性及血液內科整體服務質量

在品管圈模式下,血液內科的工作流程不斷完善和提升,標準化的血液采集、輸血核對制度已經成為了管理常態。本次品管圈活動實施的初期階段,科室護理人員對相關的操作還不是十分熟練,也有護士的參與比較被動。經過一段時間的培訓,血液內科護士逐漸接受了這種護理管理模式,積極參與到品管圈管理中,使各項管理措施得到了良好的落實和持續的改進。護士自身在這個過程中,也體會到了自我實現的成就感,更加積極地參與到品管圈活動之中,促進了血液內科護理服務質量的持續性改進和提升。

4 結論

綜上所述,血液內科開展品管圈活動能夠全面提高科室護理服務質量,降低輸血缺陷的發生率,更好的保證輸血安全。

參考文獻:

[1]耿燕.品管圈活動在提高靜脈輸血規范執行率中的應用觀察[J].基層醫學論壇,2017,21(34):4879-4880.

[2]郭彩利,林歡,孫春紅,樊婷,余艷麗,王寧,周旋.應用品管圈降低血液科病房輸血相關缺陷發生率的實踐[J].中國護理管理,2014,14(08):849- 852.

猜你喜歡
品管圈作用
品管圈活動在提高肺結核患者痰標本留取合格率中的應用
應用品管圈管理模式對提高COPD患者呼吸功能鍛煉依從性的作用
產房護理質量持續改進中品管圈應用的療效分析
品管圈活動在眼科患者視力檢查中的應用及對漏查率的研究
淺析情境教學法在中職會計課堂中的應用價值
試談鄉土地理教學法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作用
試分析高中化學教學中概念圖的應用策略
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談談朗讀在文本解讀中的作用
基于班級管理的班干部培養方法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